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泼寒胡戏原是一种西域的风俗性乐舞。在寒冬季节,表演者面戴兽具赤膊结队而舞,互相泼水投泥,以求驱鬼祈福。武则天时传入中原地区,后逐渐成为群众性的游乐活动。政治家张说上疏唐玄宗,奏请禁演泼寒胡戏,“乞寒泼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汩泥挥水,盛德何观焉?”玄宗纳其言,泼寒胡戏逐渐绝迹,但其艺术元素被唐人吸收与融合,形成新的舞蹈和乐曲。据此可知唐朝( )
①民族政策逐渐趋向于保守 ②社会习俗具有排他性
③艺术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④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2、尚书一职源于战国,其在汉武帝以前是九卿的属官,职掌皇帝的笔札,地位很低。武帝、成帝时扩充尚书人数,武帝设四人,成帝又增加一人,分别主“丞相御史事、刺史二千石事、人庶上书事、外国四夷事、断狱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汉朝( )A、中央机构决策权力发生转移 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尚书成为中央最重要的职官 D、丞相权力得以强化
-
3、在对河南安阳殷墟文化时期铁三路制骨作坊遗址的发掘中,出土动物骨骼约36吨,主要为骨原料,包括肢骨、下颌骨、角和牙齿等,其中肢骨来源多为家养动物。此外,还发现了骨笄(簪)、骨镞(箭头)和骨铲等成品。此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当时( )
①手工业生产情况 ②畜牧业经济发展
③工商食官的制度 ④动物资源的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4、挽救民族危亡
材料一 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议》等文章,更是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部分研究资料
文
献
史
料
①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末教案》 (晚清的“教案 ”即民众与教会纠纷或冲突的案件,此书收录大量与义和团兴起有关的“ 民教冲突 ”案件)
②
劳乃宣《义和拳教门源流考》1899年(劳乃宣时任直隶吴桥知县)
③
袁昶《乱中日记残稿》1900年(袁昶为清朝大臣,因反对义和团被朝廷处死)
④
《直隶总督裕禄折》1900年,见《义和团档案史料》
⑤
《窦纳乐爵士致索尔兹伯里侯爵函》1900年,见《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窦纳乐时任英国驻华公使,索尔兹伯里时任英国首相)
⑥
普特南·威尔《庚子使馆被围记》1900年(普特南·威尔为当时英国在华记者)。
⑦
《论义和团事中国与列强之关系》,《清议报》1900年(《清议报》是梁启超主办的立宪派报纸)
⑧
《军机处寄各省将军督抚上谕》1900年,见《义和团档案史料》
⑨
《议和难善后更难说》,《汇报》1900年(《汇报》为晚清商业性报刊)
⑩
《论列强对中国之政策即中国之前途》,《清议报》1900年
⑪
佚名《拳匪起祸李鸿章外交文件》1900年
⑫
《惩前乱而毙后患说》,《(上海)万国公报》1900年(《(上海)万国公报》为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报刊)
⑬
文悌《庚子西幸纪程》1901年(记载慈禧太后西逃和回京,文悌时任河南府知府)
⑭
吉田良太郎、八咏楼主人《西巡回銮始末记》1902年(记载慈禧太后西逃和回京,作者身份不详)
⑮
支碧湖《续义和拳源流考》1906年(支碧湖为清朝进士,曾任知县,参与镇压义和团)
材料四 探究主题
甲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起源
乙
清政府与义和团运动
丙
外国列强与义和团运动
丁
义和团运动对晚清时局的影响
材料五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自己特色的革命新道路。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结合所学,列出材料一中“大变局”的具体表现。写出康有为为戊戌维新运动提供理论依据而撰写的两部著作名称。简述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3)、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三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对应的序号。参考材料三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四中任选一个主题,列出3-5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4)、依据材料五,结合1927年--1934年之间的相关史实,指出中国共产党“掌握武装力量”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
5、古今国家治理
明法度(法令制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 《史记》卷87《李斯列传》
元朝行省制是秦汉以来郡县制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朝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者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明朝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从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1》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宣布:“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1)、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上的措施及作用。(3)、概括材料中明朝选拔人才的特点,并列举出三项我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九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
6、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在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中取得的成就有( )
①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②中日正式建交
③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④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7、有学者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一“创举”被明确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8、1979年6月底,沈阳、阜新、丹东等地发放了3300多个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既有修鞋、修车和缝补等修理服务,也有小冷饮、瓜果蔬菜小卖铺,既方便了群众,又活跃了市场。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B、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9、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许多新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外交成就的是( )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②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0、下表是《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公、私成分的比较表》,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所有者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有力推动 B、打土豪,分田地运动的开展 C、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发展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
11、某同学在查阅我国1952-1957年社会总产值构成时发现,工业总产值从1952年的17.6%增长为1957年的40.6%,这反映出 (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得以完成 B、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成就显著 C、生产的“浮夸风”得到纠正 D、对外开放开拓了海外市场
-
12、有人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对应的事件是 ( )A、《南京条约》和渡江战役 B、《北京条约》和淮海战役 C、《越南条款》和台儿庄大捷 D、《辛丑条约》和百团大战
-
13、“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A、中共六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
14、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文件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 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 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 )A、西北野战军取得了青化砭战役的胜利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挺进中原 C、华东野战军消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 D、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
15、下列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
①平型关战役 ②忻口会战
③台儿庄战役 ④孟良崮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日本侵华军队1943年的一份报告说:“在本年交战1.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人次)敌军中,古(估计)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这表明( )A、百团大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抗日根据地展开了对日寇的全面反攻 D、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
17、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 B、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18、1935 年,“华北事变”发生后,北平学生进行大规模游行示威,这就是( )A、八•一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
-
19、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遵义会议的召开 B、战略转移的完成 C、日本实行大扫荡 D、九一八事变爆发
-
20、 下列关于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 )A、北伐战争是由国民党独自进行的 B、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北伐军从南京开始出发向北进军 D、北伐的目的是要推翻蒋介石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