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唐宪宗把女儿嫁给了恩荫出身的官员,宰相权德舆则把女儿嫁给进士,唐宪宗感慨:“我女婿不如德舆女婿。”儒士杜羔屡试不第,思乡欲归家,其妻写诗道:“如今妾面羞君面,郎若回时近夜来!”杜羔颇受刺激,继续留京苦读。这些现象折射出科举考试(   )
    A、影响了社会价值观念 B、增添了政治活力 C、提高了女性家庭地位 D、消除了门第观念
  • 2、(唐)开元以来,边将久任,十余年不易。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以数州为一镇,节度使即兼统此数州,而州刺史尽属之。故节度使多兼按察、安抚、度支诸使,土地、人民、甲兵、财富皆有之。此地方政制上一大变化最终引发(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玄武门之变
  • 3、汉武帝执政期间,经常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一些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人宫侍从左右,并为其出谋划策,因此称为“中朝”或“内朝”。而以丞相为首的原有行政机关则称为“外朝”,并逐渐成为决策的执行机构。汉武帝的这一举措( )
    A、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 B、推动了决策机制专业化发展 C、完善了官员选拔的制度 D、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 4、下图中的青铜器物为簋,是中国古代的器皿,也是重要的祭祀礼器。西周时期,其使用数量有严格等级限制。战国以后慢慢就不用做礼器,其使用较为随意,只做为普通餐具。簋功能的变化(   )

    A、反映了铸造技术的进步 B、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C、改变了民众的饮食习惯 D、助长了民间的奢靡风气
  • 5、考古资料显示,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发现的81座墓葬中,有随葬品的48座,占总墓葬的1/2,一般墓中只有少量陶罐,另有一部分墓中除了陶器外,还有石纺轮、石刀、骨凿、骨针等工具,或绿松石珠、骨饰、牙饰等装饰品。这说明当时( )
    A、母系氏族社会进入了繁荣时期 B、贫富分化催生出奴隶制国家 C、剩余产品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D、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状况凸显
  •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到了建都天京,就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从反满的民族革命大步跃进到反封建的社会革命。到太平军来了,“郡县所经,如行时雨。旌旗所指,了解倒悬”,给农民们解除了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他们有衣有食,感受到革命所给予的幸福,效忠于太平天国。……随着形势的发展,再进一步采取向农民颁发田凭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什么不平等条约?它们分别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以上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在材料二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它们对待西方资本主义的态度有何不同?
  • 7、科举制

    科举制被西方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播出了《千年科举探幽》,下面材料均出自《千年科举探幽》解说词。

    材料一: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这一制度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持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

    材料二:1793年玛嘎尔尼作为第一个英国使节访问中国时,在他列出的一长串考察清单中就包含有中国的科举制。随后不久,西方一些国家纷纷将中国的科举制度作为一项先进的文官选拔制度陆续引入。……很多的西方学者认为,科举制西传,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对世界的贡献。

    材料三:2006年在韩国首尔举行了一个庄重的仪式,在夕日皇宫的勤政殿前,几百人身着朝鲜民族服装,再现了当年科举考试的盛况。……今天的韩国人正是通过这种纪念活动,来表达他们对科举制度的尊重和反思。

    问题:

    (1)、隋唐科举制创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材料三中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作为一项先进的文官选拔制度陆续引入”和韩国人“对科举制度的尊重”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认识。
  • 8、下船位于嘉兴南湖,1921年的7月,中国就是从这里开始(  )

    A、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主张 B、民主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系统引入马克思主义思想 D、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 9、“10月12日,革湖广总督瑞激职,仍令待罪图功,命陆军大臣荫昌速督陆军两镇赴鄂。另饬令萨镇冰统海军,程允和统长江水师,既日赴援。”这一系列命令应对的是(  )
    A、太平军欲进攻湖北 B、英法联军逼近京师 C、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D、革命军已光复武昌
  • 10、“第一期为军政府督率国民扫除旧污之时代;第二期为军政府授地方自治权于人民而自总揽国事之时代;第三期为军政府解除权柄,宪法上国家机关分掌国事之时代。”孙中山所倡导的走向民主宪政的三步曲(  )
    A、依次称为训政、军政、宪政 B、明确以三权分立为目标 C、以人民实施地方自治为基础 D、都以理想化的军政府为前提
  • 11、五四运动爆发后,胡适对其曾评价说:“凡在变态的社会与国家内,政治太腐败了,而无代表民意机关存在着;那么,干涉政治的责任,必定落在青年学生身上了。”晚年却认为五四运动是对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政治性干扰”。胡适这一认识的变化反映了(  )
    A、历史解释需要不断被重构 B、历史解释受阶级立场影响 C、救亡与启蒙间的矛盾冲突 D、五四运动反帝爱国的性质
  • 12、小弟杨秀清立在陛下暨小弟韦昌辉、石达开跪在陛下,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缘蒙天父天兄大开天恩,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启奏我主万岁万岁万万岁御照施行。”这反映了(  )
    A、奏章的内容与《天朝田亩制度》的精神相违背 B、这份奏折应该出现在天京变乱后 C、太平天国已转化成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政权 D、租赋问题是解决现状的首要任务
  • 13、1945年4月,美、英、苏、中四国共商建立联合国。10月,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可以反映出抗日战争(  )
    A、推动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实现了彻底的民族独立
  • 14、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部分条陈表述为“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材料旨在强调(  )
    A、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B、马克思主义传播有利于五四运动爆发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 D、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 15、哈格里夫斯曾因发明“珍妮纺纱机”而被手工业者砸毁机器,焚毁房屋并流落街头;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多地都曾发生手工业者自发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中国近代多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都曾因“夺人生计”而被手工业者捣毁机器和厂房。这些现象体现了(  )
    A、历史现象的周期性规律 B、历史发展的螺旋形上升 C、历史事件的不可复制性 D、历史认识的多元复杂性
  • 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这些规定意在(  )
    A、推行三权分立 B、赋予民众政治权利 C、防范袁世凯专权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 17、李鸿章在《论试办轮船招商》中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翼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该企业的创办(  )
    A、体现了与洋商争夺利权的决心 B、开始引入西方商业经营形式 C、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D、践行了清末“新政”的自救主张
  • 18、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
  • 19、清代,许多理学学者不但重视道德,还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如张履祥对农田物候等深有研究,写了《补农书》一书。李光地对象数、天文、历法很有研究,注重兴修水利,得到康熙的赞许。这体现出清代理学学者(  )
    A、强调维护纲常礼教 B、继承发展阳明心学 C、具有经世致用理念 D、注重总结实践经验
  • 20、据清政府历年在册人口数字分析,从乾隆十六年到道光二十年(1751﹣1840)的90年中,人口增长率在10%以下的共有62个年头,约占90年的69%,远低于1675﹣1750年间的增长率。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B、计划生育成效显著 C、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上一页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