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商朝时,国王并不能绝对支配各附属国,附属国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有很大的自主权。商朝中央政权对商族地区的管理相当严密,对附属国的控制力度相对薄弱。这段材料表明商朝的国家管理制度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度 C、分封制 D、内外服制
  • 2、浙江的一处原始遗址,曾经出土了陶片达几十万片,还出土了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同时还有水稻的灰化物以及养蚕缫丝的痕迹。这一原始遗址是( )
    A、仰韶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姜寨遗址 D、大汶口遗址
  • 3、致远舰为北洋海军主力巡洋舰,1894年在甲午海战中沉没。下表为有关致远舰沉没的历史叙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向吉野突。吉野即驶避, 而致远中其鱼雷 ……船遂左倾,顷刻沉没,世昌死之,船众尽殉。

    摘自姚锡光《东方兵事纪

    略》(1897年)(此书

    多参考当时的公文、电 报、私人信函等)

    (致远舰)被1枚重炮弹命中了水线。该舰的管带下决心与敌人同

    归于尽,于是向一艘敌人最大的军舰冲锋,准备实行撞击。就在即

    将撞上敌舰之际,他的船倾覆了。军舰从舰首开始下沉,所有舰员

    与舰同沉。

    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

    的回忆(《世纪杂志》,

    1895年)

    2016年致远舰考古调查发现致远舰外壳板保存完好……近艏部处

    发现保存完好的鱼雷引信、 一些完好的弹药,均说明并未发生被鱼

    雷直接击沉或鱼雷舱中炮发生殉爆。

    《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 报告》(2023年)

    A、历史研究需要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 B、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影响对历史的解读 C、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 D、历史研究要以搜集和解读史料为第一要务
  • 4、新世纪开始之际,互联网使用者几乎半数在美国,英语则成为统治语言。欧洲和亚洲都有人担 心,互联网显示出世界不仅向全球化、也向美国化迈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认为, “信息技术正在取消时间和距离的概念”,缩短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距离,即世界各地的人们 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做生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② 发达国家引领信息技术发展

    ③ 信息技术改变了商贸经营模式              ④ 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5、工业革命时期,各个工厂都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 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工厂主对工人的进厂、离 厂、吃饭、喝水甚至大小便的时间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发生了巨变 B、机器生产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结构 C、蒸汽时代工人工作生活环境恶劣 D、工业革命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
  • 6、1942年初, 一位抗日将领给妻子的家书中写道: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位于缅甸),因上面 大计未定 ……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这则家书可以说明( )
    A、中国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C、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D、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 7、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 “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 “欧洲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

    ② “由于这次危机发生在两个主权国家之间,而且又涉及凡尔赛和约,英法当然不能再用不干 涉政策来推卸责任,因此就宣布实行绥靖政策。”

    ③重新确立欧亚国家的版图 ……将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澎湖列岛等归还给中国。

    ④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型之情形而区 别之。

    A、④②③①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 8、11世纪,英王威廉一世召开誓忠会,让所有等级的领主前来对他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封建制初期在欧洲大陆通行的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君统辖封臣的原则,在 英国却变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的原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世纪后期英国王权得到加强    ②有利于促进英国的统一

    ③为西欧民族国家发展奠定基础    ④国王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9、新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创建国际组织。2001 年,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9年参与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5年成立亚投行;2016 年举行 G20杭州峰会,提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主要是为了( )
    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C、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 10、“在严重的环境之下,又是革命危机的时候,我们要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 而找到新的道路 ……我们深信同志们奋斗的坚决性及对革命的忠诚,必能使你们战胜一切困难,而坚决地使党走上正确的道路。”该会议内容出自(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 11、下表为清末新政时期选官制度变革的部分史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年份

    文件

    主要内容

     

    1901年

    《学堂选举

    鼓励章程》

    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

    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1903年

    《奖励游学

    毕业生章程》

    对留学日本的归国毕业生,承认他们在日本政府合法注册的

    学校取得的文凭,并给予科举出身,优予官阶

     

    1904年

    《奏定学堂

    章 程 》

    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为五等, 一般中等以上者

    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役以官职或得以升学

    A、晚清时期新旧选官制度并存 B、学堂选官已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C、中国选官制度已进入新阶段 D、选官更加强调开放性和平等性
  • 12、南宋时,江西有府州县学76所,浙江74所,福建56所,数量和密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至 于进行童蒙教育的乡学、私塾,更是处处可见,数不胜计。农家子弟金榜题名者不乏其人,“三 岁能言诗”、 “七岁能成诵”的神童也屡见不鲜。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南宋政治中心在南方,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 B、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C、经济重心南移,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理学的兴起,儒家士人积极投身于基层教化
  • 13、魏晋南北朝被有些学者誉为“小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是( )
    A、《禹贡地域图》 B、《肘后备急方》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
  • 14、汉朝制度的高度包容和适时调整符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最终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朝 制度的适时调整包括( )

    ①实行“上计制”      ②确立察举制        ③设立刺史          ④建立文书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5、先秦很多思想都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其中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 革,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是( )
    A、道法自然 B、天人合一 C、以天下为己任 D、为政以德
  • 16、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 这一时期的特点有( )

    ①有了宫殿建筑、天文建筑及礼器         ②阶层分化比较明显

    ③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享成果             ④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7、茶叶与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紧密相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率 10 万精锐骑兵进犯京师,史称“庚戌之变”。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正是今天看来如此平凡的茶叶……随着茶的传播,华夏与番夷有了更深入的往来,通过贸易饵诱、文化渗透,最终在心理上获得西边少数民族的认同,中心也随着茶的传播而发生空间上的迁移,最后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 通过茶传播、贸易、饮用而形成的藩篱,实非修筑的长城和其他防御建筑工事可比。 防御工事实际上是目所能及的山河界限。 在文化形态上,这是一种隔绝、封闭与保守的文化形态,阻挡了民族之间的交往。 但茶可以跨越看得见的疆域,抵达那些看不见的极边之地。

    材料二   茶叶改变了英国的社会阶层,尤其是下午茶会和茶馆的出现,几乎起到了重塑英国文明的作用。 英国的饮茶风气最先在上层社会的贵妇中传开,然后被中产阶级妇女所接受。在英国早期的酒馆和咖啡馆里,只能看到男人的身影,英国妇女还曾发起过抵制咖啡的运动,她们认为咖啡带坏了英国男人,让他们彻夜不归。 但茶叶不一样,性情温和,适合妇女和小孩。手握茶壶的女人就好比拿着刀剑的武士,参与的人只能屈服于她。 这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材料三   2005 年,立顿销售了360亿个茶包、7万吨茶叶,产品打入了 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销售额突破了15亿英镑(约合28亿美元)。 而其在研究经费上的投入同样惊人,每年占销售额的0.7%。 涉及顾客饮茶的习惯、饮茶的流行趋势,如何沏茶,顾客对茶叶颜色、味道、包装形式的喜好,影响顾客茶叶选择的原因……全世界每年茶叶需求量达 300 万吨,供应量达 350万吨。 中国每年产茶120万吨,仅有30万吨出口,虽然产茶面积世界第一,但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却较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重林等《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明朝为防御蒙古采取的军事措施,并分析茶叶在明朝边疆治理中所起的作用。 
    (2)、列举两例茶叶对欧洲国家文化习俗的“重塑”。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饮茶风尚席卷欧洲的时代背景。 
    (3)、对于以立顿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人们评价不一。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围绕当今世界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中国茶叶发展的现状,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 18、城市发展隐含着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幽州城中,实行了坊制。……到辽南京(燕京)时,据记述有“城中二十六坊,坊有门楼,大署其额,有罽宾、肃慎、卢龙等坊,并唐时旧名”。

    其后到元代时,大都城的坊已不再存在封闭状态,都由若干条临近街巷组成一坊,完全是开放状态,街巷的名称也进而改称“胡同”,一直沿用到当代。

    ——摘编自吴建雍等《北京城市生活史》

    材料二   法国经济重建工作进行得十分缓慢。 1946 年成立了以让·莫尔梅特为首的委员会来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这就是我们知道的《规划》。 这份规划与 1948 年美国人为法国提供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对于法国经济的重建同样重要。……法国共产党战时成为法国反抗运动的骨干力量。 战后,法国共产党立即提出要求政治重建的工作。 该党也成为战后法国联合政府的重要成员之一,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47 年。 随后,国内外的一系列事件,包括“冷战”的出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创建、印度和中国的反殖民斗争以及20世纪50年代的阿尔及利亚危机等,使法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分道扬镳。 法国共产党的政治转变意味着巴黎人民在20世纪 40 年代末到50 年代初遭受了一系列罢工运动。 法国共产党现在在巴黎市内和郊区都拥有强大的力量,巴黎城的这种动荡的战斗气息与其他城市相比更为强烈,运输和电力中心系统的罢工给巴黎及其郊区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

    ——摘编自(英)科林。琼斯《巴黎城市史》

    材料三   进入千禧年后,纽约的磁力依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数十万计的移民,他们反过来为这座城市注入自己的能量和活力。 城市文化产业及相关机构的强大实力,知识领域周期性更新所维持的高度都昭示着大都市的未来。 纽约压缩了多元的文化和资本,又能时时将之爆发出来。 21世纪的契机就在于此:一方面来自经济的实力、增长和弹性之间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或积极追求或无可容忍的文化多元性。

    ——据(法)弗朗索瓦·维耶《纽约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至元时期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演变过程。 结合所学,指出城市布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简述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巴黎罢工运动出现的国际背景,并分析法国共产党失势的原因。
    (3)、进入21世纪后纽约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都市之一。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 19、改革是统治阶级根据时代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初期,刑罚较重而忽视对民众的教化。 孝文帝登基后,通过亲自断刑等深入了解法制建设的缺陷,于执政期间多次创制和修改法律。 他创立“留存养亲制”,对于犯罪的人,家中如有年长的父母而又无人照顾,则可返家尽孝。 逐步缩小“缘坐刑”对亲朋的牵连范围,又在很多情况下用流刑代替死刑。 他首创婚律,规定北魏权贵的通婚对象可以是汉族名门。 孝文帝深知吏治好坏乃兴废之所由,于是修改相关条例以更加具体地约束官员的行为。……在执法判刑中坚决引入监督机制,促进法、律量刑的公平性。 孝文帝还主张权贵犯法与庶民同罪,他遵守法律,太子因触法被处以重刑。 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成为我国古代法制改革的典范。

    ——摘编自于彦梅《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考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降直至清末,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受到西方的全面冲击……清末新政影响最大的当属法制变革……后来袁世凯政府的《暂行新刑律》以及南京国民政府两次颁布的《中华民国刑法》,在涉及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时,虽然立法者很多为欧美著名大学法学院出身,但他们均充分考虑了礼教礼制的影响。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法制的变革势在必行,但是如何处理其中涉及伦常关系的问题,尽学西法未必就是良策。 因为西法毕竟取自域外,如果不能依据实情进行调适,平衡礼法关系,法律就非但无法合情合理,反而可能导致社会秩序出现紊乱。

    ——摘编自桑兵、关晓红《比较与比附:法制史研究的取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弥补北魏初期的法律缺陷的措施。 结合所学,基于民族关系角度分析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西法未必就是良策”,并列举两个中国古代律令儒家化的史实。 
  • 20、二战后,许多西方人将苏联的政策理解为一个世界性的共产主义阴谋的一部分;从苏联的角度看,美国的政策则是一种全球性的资本主义扩张,用列宁的话表述就是“经济帝国主义”。二者之间的相互认识对历史研究的启示是( )
    A、史学研究时应尽量剔除材料的价值倾向 B、学者需结合不同的言论来描绘过往史实 C、自上而下的审视是解释历史的最佳角度 D、历史研究应以当事人的认知为主要依据
上一页 831 832 833 834 8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