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如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A、全面落实男女平等政策 B、彰显工业建设成就 C、鼓励女性投身国家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2、1949至1952年,农业总产值增长48.59%,与解放前最高年份相比,1952年的粮食产量比1936年增加了9.3%,棉花产量比1936年增加了53.6%。这( )A、表明国家整体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B、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促使国民经济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为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准备条件
-
3、有学者在研究中得出以下认识:新民主主义的纲领+社会主义的因素+政党共识+政治平衡=某一文献。该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4、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可以通过时间轴去认识,以下事件与时间轴所示时间相匹配的是( )A、全面内战爆发 B、重庆谈判 C、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
5、如表是1938—1946年延安交际处接待部分外国著名记者和友好人士的记录。这些活动( )
接待时间
接待对象
1938年3月
接待加拿大援华医生白求恩及其率领的医疗队
1938年6月
接待国际青年访华代表团
1944年6月
接待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
1946年7月
接待美国著名女记者安娜·路易·斯特朗
A、对外展示了中共良好形象 B、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统治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6、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境内一切被压迫民族的兄弟们团结起来,组织全国统一的抗日联军。这一号召( )A、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顺应了民族革命的需要 C、初步形成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 D、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
7、1926年12月,湖南农民协会成立。1927年4月,农会会员由成立初的40万发展到518万;湖南75个县中有58个县建立了农会,组织起来的农民建立了武装。这( )A、得益于北伐战争的推进 B、促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建立
-
8、民国时期,某个军阀或军阀派系对其敌手发起进攻之时,事先总要发表一则通电,攻击对方破坏国家统一、声称自己出兵,正是为了捍卫中国的政治统一和国家利益。这反映了( )A、近代国家观念渐入人心 B、军阀混战不得人心 C、民主主义成为民众共识 D、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
9、学者评论晚清某一事件,认为是慈禧看到人民要起来掀清朝的屋顶了,她赶快开个窗洞。这位学者评论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
10、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部分士大夫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一思考指的是(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谋求制度的变革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D、彻底批判旧思想
-
11、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这些措施表明( )A、中国已经摆脱民族危机 B、清政府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D、洋务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
12、近代某条约体系让欧美国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从广州向北推进至上海再至北京,俄国则从西伯利亚——满洲边界向南推进到北京。该条约体系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3、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擅长某一加工技艺的农民,从农业逐步分离出来,变成独立的手工业者,缫丝、丝织、制糖、制葵扇等产业相继勃兴,这反映了( )A、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B、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C、自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长途贸易发展迅速
-
14、陆九渊、王阳明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这( )A、利于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从根本上否定了程朱理学 C、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D、鼓励人反叛传统伦理道德
-
15、明廷派遣大将平定东南沿海倭患。以下历史人物属于抗倭民族英雄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黄宗羲
-
16、明朝废丞相后,内阁品位逐渐提高,六部权力在不同程度为内阁所侵。但从制度上说,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听命于内阁,而内阁则“凡百政事,非下部必不可行,不能行”。这反映了明朝( )A、内阁相当于真宰相 B、分化事权制度僵化 C、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D、政治机构相互制约
-
17、辽宋夏金时期,中原及江南向北方输出的主要是农产品、手工业制品和海外香药等;北方输往南方的有牲畜、皮货、药材、珠玉等。这反映了( )A、政权并立阻碍贸易往来 B、榷场交易频繁 C、民族经济交流具互补性 D、经济重心南移
-
18、唐宋时期,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这反映了( )A、陆上丝路的兴盛 B、坊市制度的打破 C、重农政策的转向 D、开放包容的气象
-
19、南宋初年,大量北民南迁,南方小麦价格暴涨。于是南方农民大规模种植小麦,南稻北麦的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南迁北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B、稻麦均衡的粮食分布格局开始形成 C、《农政全书》传播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D、曲辕犁从北方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
-
20、王安石推行募役法,农民可以选择以交钱代替服徭役。该法在南方运转良好,在北方则遇到了较大困难。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货币经济较为发达 B、北方守旧势力更为强大 C、南方有以庸代役的传统 D、户口分布呈现南多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