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民国初年,婚礼礼堂正中一般高悬五色旗;迎娶时,既有用红缎双喜字绣片装饰的花马车,也有车内扎了花红彩子和纸花的汽车;婚礼之后,一般要摄影留念。这表明( )A、时代变迁冲击旧式婚俗 B、传统婚俗礼仪被民众抛弃 C、政府主导婚礼习俗变迁 D、西式婚礼受到民众的追捧
-
2、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预示着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从“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A、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B、实现了社会转型的目标 C、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 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
3、 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很快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以下属于这一政治运动理论依据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C、“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4、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笔记,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 )
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概况:访问亚非诸国,远及红海沿岸
影响:____
A、促进中外交流,加重财政负担 B、积极开拓市场,积累巨额财富 C、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 D、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各地矛盾 -
5、下图是中国古代某朝代行政区域示意图(局部),该朝代对吐蕃地区进行管理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都护府
-
6、 1127年,金攻占河北、河东地区后,“以辽、宋之制不同,诏南北各因其素所习之业取士,号为南北选”。这说明金朝( )A、沿用了南北面官制 B、保留女真民族特色 C、实行因俗而治政策 D、照搬汉族典章制度
-
7、 “宋朝陶瓷整体色调沉静和谐、含蓄典雅,实质上是利用色彩心理学在伦理道德上进行规范限制,促进人格与境界的提升”。该观点认为宋朝陶瓷制作( )A、洋溢着社会生活情趣 B、受到了理学思想影响 C、体现了经世致用倾向 D、推动了艺术的世俗化
-
8、 宋代之前,无地农民依附于门阀世族,世代都为主家奴婢。入宋以后,无地农民通常“明立要契”,租种地主的土地,每年收割完毕后可自由退佃。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市民阶层兴起 C、契约缔结程序严格 D、奴婢制度根除
-
9、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下列史料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上于是约法省禁,什五而税一” C、“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D、“机户出资,织工出力”
-
10、“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
11、 南北朝时期,江浙的太湖流域、江西鄱阳湖流域、湖南洞庭湖流域和浙江东部的会稽地区,成为著名的产粮区。这表明( )A、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B、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C、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D、江南农业发展鼎盛
-
12、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以下对该史料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A、描述的是“贞观之治”的局面 B、源自于施政方针的重大调整 C、得益于“郡国并行”制的推行 D、汉武帝的建树为之奠定基础
-
13、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繁荣,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张“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的派别是( )A、法家 B、儒家 C、墨家 D、道家
-
14、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阶级斗争 D、文化形态
-
15、 某同学在研究“夏朝标志着早期国家诞生”这一课题时,使用了《左传》等文献史料。目前,在研究该课题中,他还可以使用的史料是( )A、良渚遗址古城墙 B、甲骨文的记载 C、二里头遗址资料 D、何尊及其铭文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50年以来,全球气候下降显著,小冰期取暖曾消耗了伦敦2/3的能源供给量。沿海和海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皇家海军的军舰对于造船木料用料考究、用量巨大,这无疑也加剧了英国的木柴短缺和能源危机。17世纪,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和使用煤炭。到18世纪上半叶,玻璃制造、肥皂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印染、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时,英国煤炭产量为同时期法国煤炭产量的30倍,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主要能源。19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则增加了18倍。企业主借助煤气灯延长了工人夜间劳动的时间,发明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英国人还通过管道将煤气输送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点亮了夜间的街道,英国人的夜生活由此变得丰富。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中期英国出现能源危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后英国能源转型的影响。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新中国外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其实践内容极为丰富,其经验启示十分宝贵,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六大特点:一是始终坚决捍卫和有序拓展国家利益;二是始终追求和平外交政策,探索和平发展道路;三是顺应时代潮流、伸张国际正义和履行国际责任三位一体;四是坚持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五是外交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目标明确,涉台、涉藏、涉疆外交地位突出:六是新中国外交逐步走向全方位、全领域,外交制度、决策机制不断加强、规范和完善。
——摘编自郭树勇《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外交的特点”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黄中慧明确提出:今“无业游民生计日绌,苟不早为之所,则民不聊生,人心思变,更何堪设想?……兹谨拟工艺局章程若千条,防患未形,寓养于教”。在1902-1909年间,山东、浙江等22个省都创办了省级工艺局。农工商部之工艺局开业之时,就把游民中的少壮者作为主要的招收对象,到1907年时招收艺徒的规模已达500人,且“分隶各科,责成工师,认真指授,就所学之难易,分别二年一年毕业”。
1903年,袁世凯创办了北洋工艺局,作为“北洋官营实业之总机关”。该局“先后毕业生共计二千余人。各属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场毕业工徒”。一些士绅纷纷开设工场,吸纳了北洋工艺局毕业的工徒,仅高阳一地的棉布生产在1909年就达95万匹,1910年上升到148万匹。四川工艺局成立后,到1910年已有近百家工艺局所和工场,生产有革制产品、肥皂、……其中不少“改良土产十分行销”。在晚清开办的工艺局所中,虽然有相当数量的传授科目是现代工艺技术,但是,传统工艺的手工业技术培训仍是各地工艺局所中的大宗科目,如木工、竹工等,而且还有不少属于特种手工艺的科目等。
——摘编自张九洲《论晚清官办工艺局所的兴起和历史作用》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官办工艺局所”创办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官办工艺局所”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生天地之间,所以异于禽兽者,谓其知有礼义也。所谓礼义者,无他,只是孝于父母,友于兄弟而已。若于父母则不孝,于兄弟则不友,是亦禽兽而已矣。李三为人之弟而悖其兄,为人之子而悖其母,揆之于法,其罪何可胜诛。但当职务以教化为先,刑罚为后,且原李三之心,亦特因财利之末,起纷争之端。小人见利而不见义,此亦其常态耳。恕其既往之愆,开其自新之路,他时心平气定,则天理未必不还,母子兄弟,未必不复如初也。特免断一次。本厢押李三归家,拜谢外婆与母及李三十二夫妇,仍仰邻里相与劝和。若将来仍旧不悛者,却当照条施行。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名公书判清明集》
(1)、 根据材料,分析该案中李三被判“免断一次”而“押归家”的原因。(2)、概括材料中该案件处理体现出的当时社会治理的特点。 -
20、阅读下表“2003-2009年上海合作组织与联合国互动的大事摘编”,这些互动( )
年份
大事摘编
2003年
莫斯科峰会上,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们指出,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方面,联合国及联合国安理会发挥重要作用
2004年
在联合国大会第65次全体会议上,上合组织被赋予了作为观察员参与联合国大会的权利
2009年
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与上合组织之间的合作》,再次表明联合国与上合组织提升协调合作水平的必要性
A、反映出上合组织主导全球治理机制改革 B、表明上合组织逐渐成为永久性政府间组织 C、增强了上合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正当性 D、体现上合组织替代了联合国大会部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