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史载,阿拉伯人在帝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把全部力量用于军事,他们接受了被征服人民的文化”,也吸收了帝国域外的优秀文化,阿拉伯人此举( )A、提升了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水平 B、彰显阿拉伯人在东西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C、加速了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 D、反映了当时阿拉伯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
2、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史学著作中写道:“我的责任是报道人们所说的一切,但我自己不一定就相信这些全是真实的。我的这项声明适用于我的全部著作。”这表明希罗多德( )A、提倡将史学素养融入历史著作 B、认为历史学家应尊重传统 C、真实地展现希腊城邦演变历程 D、客观写史且具有怀疑精神
-
3、下表所示为一位高三学生总结的某次国际会议的主要内容。据此判断,这次国际会议( )
1
促进亚非各国间的亲善和合作,探讨和促进他们相互间的和共同的利益,建立和增进友好和睦邻关系
2
讨论参加会议各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和关系
3
讨论对亚非国家人民具有特别利害关系的问题,例如有关民族主权的问题和种族主义及殖民主义的问题
4
讨论亚非国家和它们的人民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它们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所能作出的贡献
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深入发展 B、践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增强 D、体现了美苏冷战重心转移 -
4、1942年12月19日,重庆市政府转行政院令,从1943年1月15日开始对辖区重要市场的物价、运价、工资一律实行限价,限价以1942年11月30日各市场原有价格为准。此限价政策一直执行到1945年。该政策的实施( )A、加剧了国统区经济的崩溃 B、暂时缓解了国家经济困难 C、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需要 D、维持了国统区币值的稳定
-
5、1928年1月,毛泽东指导起草的《遂川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凡地主、祠庙、公共机关的田地、山林和一切附属”,分给“贫苦人民和退伍兵士耕种使用”等等。这反映出当时( )A、土地革命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面积迅速扩大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被普遍接受 D、中共重视劳动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
6、1919年2月,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中把十月革命的胜利视为早期革命者到民间活动的结果,认为“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并呼吁青年走向农村……这表明他( )A、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B、强调工农团结革命的必要性 C、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D、主张中国走俄国式革命道路
-
7、1878年7月,清政府海关试办邮政,诞生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见下图),这套邮票共3主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云龙。“龙”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作为历史文物,它们可用于研究晚清时期( )A、统治者抵制近代化 B、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 C、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D、民营通信事业的发展
-
8、表1所示是明朝后期徽商中流行的方便商人出行的行路指南类书籍。由此可知,当时( )
书籍
简介
《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明代二京十三布政司水陆路程,各地道路的起讫分合和水陆驿站名称
《天下各程图引》
汇集明代水陆路引100条,以记录水陆路线的站名、里距为主,兼及各地食宿、物产、风景等
《一统路程图记》
记述各省道路起讫分合、里程距离、水马驿站
A、长途贸易兴盛 B、徽商推动了地理学的进步 C、商业资本集聚 D、徽州成为全国的商贸核心 -
9、随着靖康之变、中原为金人所占,动荡的社会现实、失去家园的痛苦、收复失地的渴盼,越来越多地反映在南宋词人的词作中。下列词句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红酥手,黄腾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D、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10、图1、图2分别是当代专家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洛阳考古报告绘制的《隋代运河与(官府)粮仓示意图》和《黎阳仓城遗址遗迹平面图》,图中黎阳仓依山而建,仓窖较浅,应是基于方便转运粮食的考虑。据此可得出的合理结论是,隋代( )
图1 图2
A、国家粮仓建设数量在我国古代最多 B、黎阳仓是具有中转性质的国家粮仓 C、东都洛阳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 -
11、保存于山东省嘉祥县武氏祠的汉画像石雕刻中,有两幅孔子见老子的画像:老子着高冠长袍,虽年事已高,仍出门拱手远迎、身后三人手捧简册.表示让孔子翻阅。孔子手捧雁作为见面礼,弟子及车骑毕恭毕敬各列其后。作为一个案例,这体现了汉代( )A、以孝治国的政治理念 B、尊儒崇道的文化意向 C、百家争鸣的社会氛围 D、“三教合归儒”的趋势
-
12、商周王朝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国王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反映了当时( )A、国王权威的不断强化 B、原始民主遗存制约着王权 C、贵族政治体制的影响 D、王室重臣影响王朝的传承
-
13、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吾国何时可自产水笔、灯罩、自行表、人工车等物什,供国人生存之需?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育、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吾国何时可参与寰宇诸强国之角逐?
——《十问未来之中国》,刊载于1929年上海《生活周刊》
材料二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
由1978年的3679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00万亿元。
对外贸易
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为世界贸易增长做出了12%的贡献。
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
加入WTO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1)、 材料一的作者生活在哪一政府统治时期?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的社会面貌。(2)、写出材料二中“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的具体“目标”和“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
14、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 根据材料一中的火花内容,分析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2)、说明材料二中“黄金时代”的具体时间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因素有哪些? -
15、 “这是全世界瞩目的时刻,是100多年来海内外中华民族儿女日夜企盼的时刻,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这一“时刻”的到来成功实践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构想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一带一路”倡议
-
16、1961年,国家对高级糕点、糖果开始实行高价政策,随后扩大到饭馆、商店等许多方面。从1962年下半年起,国家的高价政策逐步回落,到1965年底,高价商品只有高级针织品一种。这一变化直接表明( )A、农业生产基本得到恢复 B、现存经济体制存在问题 C、市场供应状况得以改善 D、干部腐化现象得以遏制
-
17、 1954年9月20日, “当大会宣读了修改过的宪法草案全文后,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都兴奋不已,场面非常热烈。”这次大会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8、 在某次会议上,毛泽东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西柏坡 B、瑞金 C、遵义 D、延安
-
19、 1928年秋天,井冈山根据地粮食普遍获得大丰收,宁冈全县粮食总产量比1927年增产20%,永新、莲花、遂川等地也出现了空前的好收成。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农村生产力提高 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C、红色政权的建立 D、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
20、 傅斯年说:“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觉悟是一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材料中“文化的觉悟”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