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史料记载战国就出现了“九州”的地理概念,豫州、并州、冀州等皆属中原,而如北方之幽州、南方之荆州、东南之扬州都已覆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九州”的出现( )
    A、加速了统一局面的到来 B、表明原有封国不复存在 C、适应了尊王攘夷的需要 D、是华夏文明扩展的结果
  • 2、据考古发现,相隔1500多公里的三星堆、吴城两地,先秦古人在炼铸青铜器时竟采用同一地的金属原料,铸造技术也十分相似;而江西瑞昌铜山铜岭铜矿,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商代采铜遗址,既可能曾向四川三星堆输送过炼铜矿石,也可能是商王室的御用铜矿。这表明先秦时期( )
    A、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B、政府全面干预社会生产 C、南北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D、存在区域经济文化交流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2 中国共产党对唯物史观的学习和运用的部分情况

    ——摘编自罗文东《中国共产党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唯物史观在近代中国得到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序号补充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运用唯物史观的情况。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结束后,伴随着美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急速膨胀、新科技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等,美国境内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学知识的普及使人们越发意识到濒危物种的生态价值,认识到物种灭绝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引发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生态学的新有机论者们将生态学与伦理进一步结合,着重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除非我们与我们之外的其他生物能够共享地球这个星球,否则就不能长期生存下去”的生态道德观。……威廉·道格拉斯法官提出了“自然物诉讼”的概念。 他认为,“那些啄木鸟,那些山狗和熊,那些旅鼠和河流中的鲑鱼都可以站在法庭上”……保护环境成为 1969年美国选民关注的第三大重要话题。……环保组织纷纷成立公民游说团,积极推动国会通过更具保护效力的议案。

    《濒危物种法》的实施成效显著,据称该法案的保护名录中有90%的物种得到了恢复。迄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颁布了保护珍稀物种的法律法规,虽然其立法目的、保护范围与严格程度不尽相同,但这些物种保护法在立法理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1973年《濒危物种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保护濒危物种的法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全球性环保组织都积极在各国开展拯救濒危物种的行动。

    —摘编自滕海键、张雪姣《美国1973年〈濒危物种法〉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地位》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73年《濒危物种法》制定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如何进一步保护生物多样性。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派京戏,又称南派京戏,是发端于清末民初上海的改良京剧。表 1 所示是近代海派京戏的部分剧目情况。

    表 1 海派京戏部分剧目简介

    续表

    时间

    剧目

    简介

    1908年

    《黑籍冤魂》

    (“黑籍”指代鸦片)

    采用写实手法,以念白为主(实际上就是话剧加唱)。鸦片贩子给夏月珊等寄恐吓信,说要扔炸弹以示警告。因法国吸毒者很多,法国领事看戏后居然要求剧团去法国演出。1912年孙中山题赠“现身说法”匾额

    1909年

    《新茶花》

    是根据林纾译法国小仲马名著《巴黎茶花女遗事》的部分情节改编而成的改良京剧,轰动上海滩

    1910年

    《明末遗恨》

    潘月樵饰演崇祯皇帝,讲的是李自成起义,到崇祯皇帝煤山自缢的一段悲惨的故事。潘月樵后来参加辛亥革命,人称“革命艺人”

    ——摘编自《戏剧人生——沪上百年戏苑逸闻》

    围绕“海派京戏的发展”这一主题,从表 1 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税之立,则异于斯,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辅囤仓,直(价值)虽轻而众以为富;有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寡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资,价虽高而终岁无利。 如此之比,其流(流即类)实繁,一概计估算缗,宜其失平长伪(助长虚伪)。 由是务轻费而乐转徙者,恒脱于徭税。敦本业而树居产者,每困于征求。 此乃诱之为奸驱之避役。力用不得不弛,风俗不得不讹,闾井不得不残,赋入不得不阙

    ——摘自[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

    自两税之兴,因地之广狭瘠腴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其初盖甚均也。 责之厚赋,则其财足以供。责之重役,则其力足以堪。何者? 其轻重厚薄,一出于地,而不可易也。户无常赋,视地以为赋。人无常役,视赋以为役。 是故贫者鬻田则赋轻,而富者加地则役重。 此所以度民力之所胜,亦所以破兼并之门,而塞侥幸之源也。

    ——摘自[北宋]苏轼《策别十·较赋役》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陆贽和苏轼对唐代两税法的评价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苏轼评价的时代背景。
  • 7、1999 年9 月,八国集团(G8)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二十国集团(G20),其宗旨是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这反映出( )
    A、冷战依然是国际关系主题 B、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形成 C、世界各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D、经济全球化呈现新局面
  • 8、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基于此观点,苏俄( )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构建集中管理模式 D、调整经济发展政策
  • 9、1917 年1月,美国威尔逊总统宣称:“所有国家应自愿将‘门罗主义’作为世界性原则;任何国家都不应将其政治体制扩展到其他国家或民族,而且每一民族都有决定自己政治体制的自由,有不受阻碍、不受威胁、不必恐惧地决定自己发展道路的自由,无论其是小国、大国,还是强国。”这种态度( )
    A、体现了美国参战的正义性 B、放弃了对拉美的控制 C、扩大了门罗主义影响范围 D、造成了欧洲普遍衰落
  • 10、1871年7月 4 日,日本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大教之御指令书》,强调“大教之要旨,在于敬神明、明人伦,使亿兆正其心、效其职,以奉事朝廷。”由此可见,当时的日本( )
    A、逐渐走向君主专制体制 B、仍然灌输中古时期观念 C、没有积极借鉴西方文明 D、富国强兵政策受到阻碍
  • 11、1609 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它提供外汇兑换、铸造硬币、开放提供信用和贷款的支票服务,并为存款提供担保。该银行还定期印刷、发布股票市场的股价,各个国家的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向这个银行。此银行的成立( )
    A、与商业革命密切相关 B、是欧洲价格革命的表现 C、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D、加快了荷兰工业化进程
  • 12、古代雅典的露天剧场可容纳上万人,城邦会在剧场里摆放同盟诸邦的贡赋,并以此给牺牲的公民子女发放抚恤金,公民观看的戏剧很多内容与城邦和公民的利益有关。这些活动( )
    A、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B、暴露了雅典民主政治弊端 C、吸收借鉴了周边地区的经验 D、意在培养公民的价值观念
  • 13、2020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从 2018年的突破1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突破2 万亿元,进入快速发展期;2022年,我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 14.7%,连续 14 年居全球首位。这种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多极化格局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B、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优势凸显 C、区域集团化增强我国竞争实力 D、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动
  • 14、20 世纪 60年代到70年代,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建成了大批工业基地,成昆、湘黔铁路和沿线工业群使大小凉山、乌蒙山脉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实现了“飞跃五十年”的进步。这种局面的形成( )
    A、受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 B、初步改善了工业布局 C、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D、基于和平发展的考虑
  • 15、1950年底,国家财政赤字由原概算的 18.7%减少为 4.4%;1952年,国家财政收入总额超过支出,达到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这种变化得益于( )
    A、集中统一管理财经的措施 B、土地改革调动了劳动者积极性 C、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政权 D、“一边倒”政策下获得苏联援助
  • 16、1942年,法国海军中尉乔治·乌尔曼进入边区,他以亲眼所见证实,“政府本着真正的民主精神”“并为未来的大众代表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的评价最有可能基于( )
    A、反“扫荡”斗争胜利 B、大生产运动开展 C、“三三制”原则落实 D、《论持久战》发表
  • 17、1904 年9月,秋瑾在日本创办了《白话报》,以“鉴湖女侠秋瑾”之名,发表了《致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宣传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权。这反映了( )
    A、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加剧 B、新文化运动推动文学转型 C、民主革命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清末新政促成了男女平等
  • 18、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农民“将洼地挖深,泥复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蓄鱼,桑叶饲蚕,蚕矢饲鱼,两利俱全,十倍禾稼”。这反映了当地( )
    A、农村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小农经济形态逐渐瓦解 C、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 D、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 19、中山府(河北定州),元代时属真定路,至正八年(1348年)立有一块石碑,碑上镌刻的《重建礼拜寺碑记》称:“回回之人遍天下,而此地尤多,朝夕亦不废礼。但府第之兑隅,有古刹寺一座。堂宇止三间,名为礼拜寺,乃教众朝夕拜天、祝延圣寿之所。”由此可以说明,当时( )
    A、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变革 B、地方政府重视宗教保护 C、政策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D、中外交流影响民族构成
  • 20、北宋《吕氏乡约》(图2)制定了四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朱熹的《增损吕氏乡约》主要是完善“礼俗相交”一条。这体现了( )

    A、儒学逐渐地向基层渗透 B、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理学成为宋代官方哲学 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上一页 680 681 682 683 68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