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主要是因为孙中山 ( )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领导辛亥革命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第一个提出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最先发动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
2、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 )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
年份/地区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3.1
28.1
34.1
53.6
62.1
63.1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
②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④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3、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近代)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反对专制,提倡“致良知”
-
4、下表中所列的内容为军机处一日的日程,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接折(阅读秦折)-- 见面(请皇帝旨)-- 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 --交发(下发旨意)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
5、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C、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 D、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6、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这一制度确立并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
7、 公元前221年,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仁、义、信”等思想。中国古代的“仁、义、信”思想属于(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化、工业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粮食需求。19 世纪开始,英国从世界大规模购买便宜粮食,逐渐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粮食体系。粮食的出口方为俄国和广大殖民地,工业国成为粮食消费国。这个局面被“一战”打破,接替俄国的是美国。美国利用优越的资源尤其是政府干预,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国际粮食体系。少数国家对农业进行补贴,部分国家和地区大量生产粮食,体系中其他地方则吸收这样的粮食。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变成世界粮食最大进口方。
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开展工业化。但大部分国家,往往就用国际市场来解决问题,大量进口看似价格低廉的美国粮食。这当然是一种看起来成本很低的工业化方案。但廉价的国际粮食也往往有毁灭性的影响,不利于培育自己的粮食生产,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受制于国际粮食市场。在世界局势更加不稳,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粮食体系运作不好的时候,常陷饥荒阴影之中。
——摘编自许准《粮仓或是粮荒——走出两百年来的国际粮食体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到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以及延续至今的粮食流通体制的深度改革,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目前,中国用不到世界1/10 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 的人口,成就举世瞩目。进入21 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断凸显。20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明确将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层面。
——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演变路径和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百年来国际粮食体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相比,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路径特点,并说明二者路径差异带来的不同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粮食安全战略的认识。 -
10、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 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格局仍受到欧美殖民国家的主导,部分阿拉伯国家对中共领导下的新中国缺乏了解,对红色中国持疑惧和排斥的态度。而中国国内的一些媒体也因受到中国对苏联“一边倒”政策的影响,将部分阿拉伯国家的统治阶层视为封建独裁和反动军人集团的代名词,中阿之间对外政策等层面缺乏足够的相互认知与了解,存在认知坚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并未急于通过传统的政府间外交的途径实现与阿拉伯国家正式关系的建立,而是主要通过媒体传播和人文交流的手段进行,并辅助宗教和外援,最终助推中阿双方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摘编自刘辰《新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公共外交研究》
材料二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阿拉伯国家也处于变革自强、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作为共建“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然合作伙伴,中阿双方把握历史大势,回应人民呼声,建立起“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不仅为中阿两大民族实现复兴的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而且为促进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为推进地区安全稳定与全球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丁俊朱琳《新时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的机制、成就与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阿之间存在认知坚冰的原因。(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时代中阿合作的意义,并为进一步发展中阿外交关系提出一些建议。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生:在这昏黑的年头儿,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在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因此我们特发起,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问题一) 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 (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问题二) 先生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梦想? (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东方杂志社启
材料二 《东方杂志》共收到 142份稿件,百分之七十五的作者为文化精英。下表摘录了部分作者关于“未来中国”的梦想。
人物
梦想
李宗武 (北
京大学 教授)
我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肉战, 不能拉外。 我希望商人们放出点天良, 多推销些国货, 且不要硬指外国货为国货。
徐伯璞(山
东正谊 中学教
员)
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 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 宣传中国的王道, 发扬中国的文化。
金仲华(杂
志编辑)
农村与都市的建设将并驰前进, 或许前者的发展要超过后者, 但决不是在后 者摧残之下的。 铁道将成为中国的动脉管,河流为静脉管, 而密网的汽 车道则为遍布全身的微血管。
宋云彬(作
家)
未来的中国, 将有一场大火, 毁灭旧社会的一切, 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据裴植《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梦——以<东方杂志>1933年“新年的梦想”专辑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进行评析。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2、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代有“禹刑”。周穆王命吕侯制作《吕刑》。春秋时期出现了《刑鼎》 《刑书》 《竹刑》。战国时魏文侯命李悝制定《法经》,秦朝时《法经》被发展为《秦律》。汉高祖命萧何参照秦律制作了《九章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新律》和《北魏律》为代表。唐代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 谋叛、 恶逆、 不道、 大不敬、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 “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 《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深刻影响着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现在保留下来的早期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法律碎片本质上都是习俗, 尤其是百户法庭和郡法庭,都宣称习惯法的裁决是从习俗中产生的。大部分的法律与商业财产的变动有关。一般来说, 当一个人被他的邻居认定有罪时,他将通常受到若干经济惩罚,同时还需上缴给政府一定的罚款。如被他人杀死,则罪犯必须按照法律赔偿被杀者人身估计价值。百户法庭每月至少开庭一次,判决应该通过百户区所有自由民的同意。法庭可以根据他人呆证宣告被告无罪,条件是必须找12个亲戚或关系密切的邻居来为他的誓言作证。10世己阿尔弗雷德统一英国,发布3个法令,但能否得到执行,还是有赖于地方社会共同体的司意。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英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法制建设的共同影响。 -
13、1945 年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运行机制是美元与黄金挂钩,维持黄金与美元基本固定的汇率; 随着美、英、法等国加强在金融、贸易等领域的投资,1976年浮动汇率制取代了固定汇率制,更好地适应了世界经济环境。材料表明( )A、国际协调与干预机制的调整利于经济合作与发展 B、国际经济组织的投资增加了世界金融市场的风险 C、国际经济组织的控股促进了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D、社会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保护经济活动有序竞争
-
14、全球航路开辟后,形成了印度洋贸易、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齐头并进的态势。如图反映的是( )
A、大西洋贸易 B、印度洋贸易 C、三角贸易 D、太平洋贸易 -
15、14世纪中叶, “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人格的觉醒,人开始成为“精神的个体”,并且从这个角度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由此可知,这次瘟疫( )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促进了社会思想观念的革新 D、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
16、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位于阿萨德湖底,20 世纪70 年代当局兴建水坝,堵截幼发拉底河水,湖水干涸后遗址才被发现,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之一。最初是一个 300—400 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 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 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 )A、叙利亚是黑麦的发源地 B、气候突变导致农业出现 C、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D、人口增长改变居住形式
-
17、1982 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需要,分别于 1988年、1993 年、1999年和 2004 年进行了四次修改。这四次宪法的修改( )A、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B、体现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经验 C、标志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D、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
-
18、20世纪30年代,鹤峰革命根据地各县各类学校均用政府编印的《苏维埃政府宣传提纲》、油印的歌本及教师自编的“工农兵三字经”等作为教材,规定“各县均不定时地办有教师训练班”,强调“以前那些有严重封建思想的 ‘学究先生’ 不许再当教员”。这些措施旨在( )A、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B、激发人民大众的民族意识 C、推动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 D、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
19、江苏省淮阴县1912年调查:渔沟乡有私塾 38 处。县城亦有数十处,是公办小学的五六倍。 《吴江县志》云: “民国建立后,新式学堂逐渐推广,但私塾仍大量存在. 少数私塾开始仿学校设置国文、算数等科,分堂讲授。”据此可知,当时江苏地区( )A、传统私塾在教育转型中发挥作用 B、政府重视传统教育的发展 C、近代教育与传统私塾的本质相同 D、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有限
-
20、中俄茶叶贸易历史悠久,俄商所需的茶叶长期由山西商人加工转贩。19世纪70年代,俄商在汉口、福州等地收购茶叶,建立机器茶厂制作砖茶销往俄国等地。到1898年,输往俄国的茶叶占中国处销茶的61.1%, “俄国人彻底地改变了茶叶贸易的结构”。这一变化揭示出的本质是( )A、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中国 B、中国失去茶叶市场的主导权 C、中国茶叶市场占有率扩大 D、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