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图为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主题图片。据此判断,其研究主题是( )

    A、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快 B、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D、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 2、下图为1950年所创作的一幅漫画《肥了大炮,瘦了人民》,漫画中右边人物身材瘦削,衣衫单薄,盘中食物也被左边西装革履人物抢走向戴着“USA”字样的大炮“投食”。该漫画表明( )

    A、“滞胀”问题使美国经济陷入萧条 B、美国干涉朝鲜战争损害人民利益 C、越南战争使美国学生发起反战运动 D、美国放弃了冷战思维和冷战政策
  • 3、在旧金山会议上,南非首席代表发表讲话认为:“____决不是一个完善的文件,但它至少是一个良好、实用和精雕细刻的和平方案,与以往所有防御战争的安全方案相较,远为实在、牢靠。”文中空白部分应该是( )
    A、《国际联盟盟约》 B、《凡尔赛条约》 C、《雅尔塔协定》 D、《联合国宪章》
  • 4、下表为1928—1932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的排名情况。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

     

    1928年

    1932年

    工业生产总值

    5

    3

    机器制造业

    4

    2

    拖拉机

    4

    2

    电力

    10

    7

    石油

    3

    2

    5

    5

    A、国民经济实现稳定和恢复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 D、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凸显
  • 5、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联)农村恢复了传统的星期天赶集活动。集市上姑娘们嗑着瓜子小伙子们拉着手风琴唱着歌走来走去,场面热闹欢愉。此场景可能出现在( )
    A、新经济政策时期 B、苏俄内战时期 C、工业化建设时期 D、卫国战争时期
  • 6、下列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表述正确的有( )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②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②华盛顿会议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④国际联盟委任统治条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殖民地的自由与独立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7、以下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著名的文件内容的摘录,该文件是( )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法兰西内战》 D、《火星报》
  • 8、下表所示是某位史学家对欧美某国宪政进程特点的表述。该国是(    )

    该国宪政进程不但起步较晚,而且步履维艰,这是因为早期该国长期保持分崩离析状态,政治经济发展落后,缺乏启动宪政进程的历史条件。后来在民族国家统一过程中,旧封建王朝又有幸占据了主导地位,发挥了显著作用,从而造就了一个庞大强悍的“权力巨人”。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 9、马丁·路德指出,“在基督里,并不分男的、女的、自主的、为奴的、犹太人、希利尼人。就身体而言,他们都是平等的”。路德的上述思想( )
    A、提出了建立民族教会的诉求 B、渗透了因信称义的观念 C、否定了基督教信仰的神圣性 D、展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 10、15世纪后期,哥伦布与意大利天文学家托斯卡内利的书信显示,托斯卡内利向哥伦布提供了包括美洲大陆的世界地图,并指出“只要向西航行便可以抵达中国”。所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并非是巧合,只是没有抵达最终目标而已。由此可知( )
    A、当时的地图已经可以完全反映世界地貌 B、地圆学说已经被证实正确 C、哥伦布发现美洲是预先制定的计划 D、地理知识进步推动新航路开辟
  • 11、古代某文明区域的农业以玉米为主食,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然而一千多年之后,这个由僧侣、星相家、工匠和农夫所组成的先进文明社会却忽然神秘地消失了。材料中描述的文明在如图中的地理位置是( )

    A、 B、 C、 D、
  • 12、1633年,德川幕府发布以下政策:“一、除特许船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二、除特许船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六、外国船到来,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照往例……派遣监视舰船。”此时日本意在( )
    A、改革国内制度以适应新局面 B、维持与中国的朝贡贸易 C、学习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D、抵御外来影响以巩固统治
  • 13、古代世界的许多国家各具特色。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

    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  高主宰

    B

    阿拉伯商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帝国境内有许多城市,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  流的桥梁

    C

    15 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15 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这些王国为西欧民族国家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D

    高丽在中央设三省六部, 将地方划分为十道, 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

    A、A B、B C、C D、D
  • 14、关于古代洪水传说中有诸多版本,一般认为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讲的是诸神决定毁灭人类,但水神恩基起了恻隐之心,提前告知了吉乌苏德拉,最后幸存下来;传到西伯利亚地区,讲的是古希伯来人遭遇了一场大洪水,几乎毁灭所有人类,只剩下诺亚一家。古代世界文明中关于洪水故事的不同描述反映了( )
    A、古代文明在交流中不断发展变化 B、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C、希伯来文明是苏美尔文明的翻版 D、文化差异由历史和地理条件决定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泰晤士老爹”的落魄与新生英国人曾戏泰晤士河为“泰晤士老爹”,它曾经是一条美丽的河流。1847年7月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幽默画报《庞奇》刊登了一幅名为《肮脏的“泰晤士老爹”》的漫画.并将泰晤士河描绘成一个外表污秽的“流浪汉”,并赋诗哀叹。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政府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此时,英国的河流污染防治才真正走上了健全的法制轨道。同样重要的是,20世纪中叶以来,英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极大增强了。他们积极参与泰晤士河的治理与保护事业.整治泰晤士河,英国前前后后共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如今,泰晤士河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流经首都城市的水质最好的河流。英国政治家约翰·伯恩斯曾说:“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河流,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肮脏的“泰晤士老爹”污秽的河流,污秽的河流。

    从伦敦到诺尔哪儿都臭,

    你为何物,一道宽宽的沟,

    一条臭名昭著的岸?

    你面前流淌污浊的水,

    你浑身披挂着腥臭的泥,

    多少基督教徒呼吸着,

    你冒泡的河面散发的臭。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泰晤士老爹”的落魄与新生》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晚期,重商思潮开始渗入江浙农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商成为江浙一带青年男子的首要职业选择,在这些地区,士绅及其子弟若不在企业或商界谋生,大多会进入教育、文化、法律、行政、新闻等行业,或在军队任职;被迫抛出土地的普通农民,大多数人从事劳累、低收入、缺乏保障的工作,真正的产业工人数量极少。不论选择何种职业,他们逐渐冲破了传统以农为本、单一的、狭窄的社会职业结构。这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开辟了较为广阔的流动途径,还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改变了职业观。

    ——摘编自周晓虹《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金钱是十六世纪英国的真正统治者”。在金钱的刺激下,从贵族到平民积极参加商业活动,同时更热衷于从事工业。人们以金钱而不以家族出身来重新衡量周围的人和事物,使封建特权等级显得越来越渺小,等级观念逐渐削弱,人们的思想逐渐得到解放。19世纪,自由主义思想在英国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择业自由的观念不断发展,培养了不列颠民族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将英国工业革命推向最高峰。……这也改变了统治阶级的组成结构,使英国率先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摘编自辛淑玲《浅谈社会观念的变化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史上江浙民众和英国人在择业观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世纪以来英国择业观变化带来的影响。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低落,导致面临深刻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昭示主权”,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
  • 18、1861年,清廷一年的关税总收入为白银496万两,只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9%。1894年,清廷的关税岁入竟达2290万两白银,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清朝续文献通考》也曾记载,“近来岁入之项,转以厘金、洋税(海关税)为大宗”。这客观上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
    A、对外贸易入超发生逆转 B、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 C、民族资本企业发展迅速 D、关税主权收回进程加快
  • 19、学者杨奎松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时指出:新政权与美国交恶,虽然背后存在着苏联的巨大作用,并不意味着新中国一定会成为苏联的手足。说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坚持一边倒的方针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20、20世纪初,时人发表短篇小说《新西游记》,书中的孙悟空因在上海租界误认为有轨电车是由雷公电母驾驭前行而被民众耻笑。同时期,《新石头记》也对《红楼梦》进行了续写,贾宝玉下凡到当时的中国游历,新世纪的火车、轮船、电灯等事物让他大开眼界,洋人横行、政治腐朽的现状也让他痛心不已。这些情节(   )
    A、体现了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B、折射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C、表现了民众对传统失去兴趣 D、展示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成果
上一页 659 660 661 662 66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