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英国著名杂志《爱丁堡评论》曾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了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
    A、纺织业领域生产效率提高 B、纺织业部门逐渐走向衰落 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2、有学者说: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政体。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或寡头)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形式还是13世纪末以来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却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根本性变化体现在( )
    A、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首次实现了三权分立 C、全体公民都能参政 D、公民的参政素质提高
  • 3、彼特拉克认为应当以研究人本身为主,他反对把飞禽走兽当作研究的主要对象。他认为,既然人们已经知道了有关鱼类的很多事情,也知道了飞禽、走兽、鱼蛇的特性,那么,真正应当研究的就是人的本性。这表明文艺复兴( )
    A、阻碍了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B、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 C、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 4、哥伦布在其《航海日记》里写道: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哥伦布此番航行( )
    A、根本目的是了解东方并使东方人皈依基督教 B、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 C、受葡萄牙国王委派并意外发现了美洲大陆 D、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交流
  • 5、646年初,日本政府颁布《改新之诏》:废除世袭的氏制,建立中央机构。除首都外,全国分为60多个“国”,“国”由中央派任地方官国司全权管理。但是,位于首都周围的五个“国”统称为畿内,中央给于特殊待遇。各“国”下设“郡”,“郡”下又设“里”等行政组织。对于以上改革措施理解错误的是( )
    A、未能彻底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B、推动日本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C、参考了中国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D、有力地巩固了镰仓幕府的统治
  • 6、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花巨资帮助其子博尔吉亚公爵装备军队,而公爵希望建立起博尔吉亚家族的统治,并控制教皇国。出生于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1513—1522在位)把教会的钱财用于自己家族在佛罗伦萨的利益斗争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封建世俗王权的不断衰弱 B、教会加强对世俗权力的干预 C、世俗王权与教权斗阵激烈 D、基督教会是西欧社会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
  • 7、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以下史实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
    A、亚历山大东征将古代希腊文明带到东方 B、希腊的神话传入西亚丰富了西亚神话内容 C、阿拉伯人将其创造的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 D、罗马商人于西汉时期到达洛阳与汉朝建立了直接联系
  • 8、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稳步推进。请对以下历史事件进行排序( )

    ①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 ②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

    ③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 9、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初,社会上形成了为了建设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而人人同心合力,追求进步,热爱劳动,建立同志式的和谐关系的良好社会氛围。因此在很多领域成就显著,以下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
    A、成功爆炸氢弹 B、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C、大庆油田成功出油 D、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 10、1950年我国的国家财政收支逐步趋于平衡,第一季度财政赤字占支出总数的43%,第二季度下降为40%,第二、第三季度下降为9.8%,第四季度只占支出总数的6.4%。这得益于( )

    ①银元之战 ②米棉之战 ③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④三大改造的完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1、1947年11月底,国民党调集了11个师33个旅的优势兵力对大别山展开全面围攻,这是因为( )
    A、解放军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解放军直接威胁到了国民党统治中心 C、国共两党调集重兵进行战略决战 D、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进展不顺
  • 12、毛主席指出,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相持阶段“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是( )
    A、太原会战 B、徐州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武汉会战
  • 13、“华北自治运动”激起了华北学生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以下口号符合该运动特征的是( )
    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D、“反饥饿、反内战、停止迫害”
  • 14、刘伯承元帅在回顾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写道“……会议的精神传达到部队中,全军振奋,好像拨开重雾,看见了阳光,一切疑虑不满的情绪一扫而光。经过十多天的休整,部队体力稍见恢复,又进行了整编,立即移师北上”最终胜利到达陕北。该会议可能是( )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西柏坡会议 D、八七会议
  • 15、苏维埃组织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在很短的时间内,苏区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农业生产收获量,1933年与1932年比,中央苏区增加了15%,闽浙赣苏区增加了20%。苏区农业大力发展( )
    A、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顺应了减租减息政策的推行 C、得益于土地革命的开展 D、推动了解放区经济建设
  • 16、唐绍仪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他在任期间原准备任命王芝祥为直隶都督,但袁世凯却不接受,反而把没有经过唐绍仪副署的委派王芝祥为南方宣慰使的命令公布出来,随后又任命其嫡系大将冯国璋为直隶都督。袁世凯的行为破坏了( )
    A、三民主义 B、责任内阁制 C、主权在民原则 D、总统制
  • 17、清末新政所涉及的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的改革举措不乏相似之处,且更为广泛。慈禧太后血腥镇压了戊戌维新却默许了新政的推行,其态度变化主要在于( )
    A、个人利益喜好 B、维护封建统治 C、西方列强支持 D、革命党人起义
  • 18、严复称“任公(梁启超)妙才,下笔不能自休,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要感受“任公妙才”可以阅读( )
    A、《革命军》 B、《变法通议》 C、《资政新篇》 D、《新学伪经考》
  • 19、九月,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复败于黄海,退守威海卫,日军攻陷山东荣成,绕攻威海卫后路,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北洋舰队全部覆灭。至是,中国已告战败,只得求和。以上材料中的海军主力北洋舰队复败于黄海的位置是( )

    A、 B、 C、 D、
  • 20、史称明成祖“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观他在位二十二年的措施,确是“有大略”的君主。他五次出塞亲征“北元”(顺帝北逃后史称北元,1403年改称鞑靼),迁都北京以及遣郑和下西洋的事迹,都是后世所乐道的。不过他无视太祖的谆谆告诫,首先任用宦官,始作俑者,也贻后世无穷之祸。这里可以得出明成祖( )

    ①任用宦官 ②亲征鞑靼 ③支持郑和下西洋 ④设置内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上一页 656 657 658 659 66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