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1956年1月,南京市政府成立了商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手工业4个改造工作委员会。1个月之内,全市手工业合作社从1955年底的246个、13664人,激增到416个、32783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96%,总产值达9215万元,是1949年的6倍。这证实了( )A、生产关系变革的优越性 B、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实现
C、土地改革得到全面推行 D、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
2、晋察冀边区在194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当年反击日军春季扫荡活动中,农民积极踊跃地支援前线,全力配合主力军作战。据统计,当时17个县参战的农民多达2万人,配合作战达33次,袭扰敌人达287次,破坏敌占区交通20千米以上。据此可知,这一现象( )A、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形成 B、受益于土地政策的演变
C、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斗争 -
3、 清末状元张謇在其自订年谱中记载了近代某一历史事件:“辛亥年四月,政府以海陆军政权及各部主要均任亲贵,非祖制也。复不更事,举措乖张,全国为之解体……是时,举国骚然,朝野上下,不啻加离心力百倍。”据此可知,这一事件( )A、使清政府在政治上日益孤立 B、延缓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脚步
C、满足了立宪派政治上的诉求 D、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
4、 有学者指出:“这部文件的核心是试图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其亦中亦西而又不中不西的‘天国’理想,留下了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时代痕迹。”据此可知,这部文件( )A、试图回答农民革命的前途问题 B、反映了农民均财富的美好理想
C、是先进阶级领导下探索的产物 D、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 -
5、该表为明清小说中记载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据此判断,这些现象( )
小说信息
小说出处
其馀田地不用说,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
清代《红楼梦》
卢楠田产广多,除了家人,顾工的也有整百……预发来岁工银……亲自唱名亲发,还赏一顿酒饭,吃个醉饱,叩谢而出
明代《醒世恒言》
塘基、堤岸、园林多种荔枝、龙眼……多以花果为业
清代《粤中见闻》
A、缓解了明清人口增长压力 B、受益于长途贸易的发展
C、源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
6、 宋朝建立后,将藩镇侵夺的权力还给地方政府,取消了镇将逐捕乡村“盗贼”的权力;复置县制,强调县令、县尉对乡村治安的责任;保留巡检,作为州县之外的捕盗专官。这一制度设置旨在( )A、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B、消除藩镇割据基础 C、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
7、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君主治国重在礼仪教化,应当“平政爱民”,但是法治、刑罚也是治国的必要手段,这一主张体现了( )A、专制集权的历史趋势 B、下层平民的利益诉求
C、隆礼重法的思想特点 D、无为面治的治国主张 -
8、 马克思在起草第一国际成立宣言时,对参加第一国际的各个派别的不同观点作了历史性的妥协,采取当时工人运动能够接受的形式来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使他们逐步摆脱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马克思这一做法的意图是( )A、全面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揭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规律 C、广泛团结各国无产阶级团体 D、鼓励工人阶级建立工农联盟
-
9、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史学著作中写道:“我
责任是报道人们所说的一切,但我自己不一定就相信这些全是真实的。我的这项声明适用于我的全部著作。”这表明希罗多德( )
A、提倡将史学素养融入历史著作 B、认为历史学家应尊重传统 C、真实地展现希腊城邦演变历程 D、客观写史且具有怀疑精神 -
10、 1928年1月,毛泽东指导起草的《遂川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凡地主、祠庙、公共机关的田地、山林和一切附属”,分给“贫苦人民和退伍兵士耕种使用”等等。这反映出当时( )A、土地革命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面积迅速扩大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被普遍接受 D、中共重视劳动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
11、 1878年7月,清政府海关试办邮政,诞生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见下图),这套邮票共3主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云龙。“龙”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作为历史文物,它们可用于研究晚清时期( )A、统治者抵制近代化 B、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 C、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D、民营通信事业的发展
-
12、 下表所示是明朝后期徽商中流行的方便商人出行的行路指南类书籍。由此可知,当时( )
书籍
简介
《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明代二京十三布政司水陆路程,各地道路的起讫分合和水陆驿站名称
《天下各程图引》
汇集明代水陆路引100条,以记录水陆路线的站名、里距为主,兼及各地食宿、物产、风景等
《一统路程图记》
记述各省道路起讫分合、里程距离、水马驿站
A、长途贸易兴盛 B、徽商推动了地理学进步 C、商业资本集聚 D、徽州成为全国的商贸核心 -
13、 图1、图2分别是当代专家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洛阳考古报告绘制的《隋代运河与(官府)粮仓示意图》和《黎阳仓城遗址遗迹平面图》,图中黎阳仓依山而建,仓窖较浅,应是基于方便转运粮食的考虑。据此可得出的合理结论是,隋代( )
图1 图2
A、国家粮仓建设数量在我国古代最多 B、黎阳仓是具有中转性质的国家粮仓 C、东都洛阳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中国近代史“冲击-反应”理论。以下是费正清对该理论的解读:“西方是19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的发明者,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近代化。”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中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9世纪前期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1895年
康有为公车上书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95年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1898年
维新变法
1842年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9世纪末
义和团运动兴起
19世纪40年代
魏源编纂《海国图志》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1851年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901年
签订《辛丑条约》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0世纪初
清末新政
1860年
签订《北京条约》
1905年
革命派组建同盟会
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
1864年
阿古柏入侵新疆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建立
1915年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1875年
左宗棠发兵新疆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884年
中法战争爆发
1916年
袁世凯复辟帝制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919年
签订《巴黎和约》
1895年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冲击-反应”模式的看法,(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处于抗日前线的东北广大人民和一部分爱国军队,冲破国民政府的禁令,首先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辽宁沈阳、抚顺等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反抗日本侵略军。广大农民组织大刀会、红枪会等各种组织,手执自制武器进行抗日斗争。9月26日,上海各界市民举行抗日救国大会,通过了对日宣战、武装民众、惩办失职失地官吏等决议案。10月18日,北平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通过迅速组织义勇军、实行对日不合作及积极募集爱国捐款等决议。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领导了一二九运动,使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摘编自王秀鑫、郭德宏《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在不同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中国各利益集团争权夺利,造成了中国的长期分裂,极大地破坏了民族争取独立所需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
——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二 “行省即行中书省的简称。……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凡钱根、兵甲、屯种、曹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制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
——摘编自周良霄、顾菊英著《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宋朝“尽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元朝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原因。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材料二 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988人。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融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惸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票,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国“自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指出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
18、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城乡必须兼顾,但是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 )A、人民军队即将展开战略反攻 B、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C、党的工作重心开始发生转移 D、国共两党合作局面正式破裂
-
19、1942年,中共浙东区委建立了电台,接收延安新华社和重庆中央礼的电讯,并编选成《时事简讯》,以小报的形式发行出版。此后,其内容还增加了地方新闻和战斗消息;发行范围也从根据地扩大至包括宁波市在内的敌占区,有效地团结了浙东各地人民。由此可知( )A、中共主导抗日舆论阵地宣传 B、舆论宣传在抗战中具有重要作用 C、抗日战争的态势发生了扭转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日益扩大
-
20、下图为1931年10月鄂东南工农兵银行成立后统一发行的纸币。纸币背面印有“没收帝国主义手中财产、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及手工业不违反苏维埃法令者准许自由营业、实行劳工监督”等十条《苏维埃经济政策》。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举措( )A、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 B、冲击了国统区的金融秩序 C、是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的探索 D、抵制了国民政府法币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