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以海洋的视角看世界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帝国的海——地中海
    材料一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的描绘是:地中海周边是遥远而宽广的大陆,它们将无尽的商品流向你处。……人们可以看到来自印度的众多产品,还可以看到来自阿拉伯—费尼克斯的商品,巴比伦的服装以及蛮族国家的奢侈品。……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

    (二)欧洲的海——大西洋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横跨大西洋的航路,大西洋的开发进入飞跃式发展阶段。之后,经由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好望角和美洲大陆南端的麦哲伦海峡的航线开辟,占据了70%的地表面积的广阔海域被连接起来。将大西洋海域作为“自己的海洋”,积极进行商业开发的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征服了美洲大陆的各文明,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移民活动,经营种植园,开发银矿,获取了大量经济资源……大西洋商业的开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契机。

    ——摘编自宫崎正胜《简明世界经济史》

    (三)“二十一世纪的海”

    材料三“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要构建立足东南亚、联通南亚、辐射中东等地区的经贸和航运战略合作带。为实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大合作,应“采取更多务实举措,让发展更加均衡、增长更可持续、机会更加平等、社会更加包容”,“在开放包容的基础上交融互鉴,在良性竞争的同时互利合作,共同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葛剑雄等《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城在当时的地位。并结合所学,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最早“经由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好望角”到达东方的航海家,概括欧洲将大西洋作为“自己的海”开发美洲的表现。简述新航路开辟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的契机。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发展“二十一世纪海”的中国方案和构建的原则。
  • 2、 马克思主义诞生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阶级密切联系
    B、工业革命的深入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C、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 3、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的分析方法不仅广泛运用于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文社会科学,而且还广泛运用于政治家的演说、记者的新闻报道和报章杂志的思想传播中。“八小时工作日”“五一国际劳动节”等马克思主义话语已经变成很多国家老百姓的大众文化内容。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深刻影响人类现代文化发展 B、推动西方国家工人运动的发展
    C、随着实践变化而不断地创新 D、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4、观察如图,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  )
    A、工业革命改变生产方式 B、动力能源结构发生革命
    C、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D、交通工具出现重大突破
  • 5、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和革命的评价正确的是(  )

    改革和革命

    评价

    A. 日本明治维新

    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B. 德意志的统一

    清除贵族统治,确立民主共和

    C. 中国戊戌变法

    缓和国内矛盾,实现君主立宪

    D. 俄国十月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建立现代国家

    A、A B、B C、C D、D
  • 6、 法国大革命中,由于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人们形成了“我们的生命和才能并不属于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属于民族、属于祖国”的认识。材料表明,法国大革命(  )
    A、增强了法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 B、促进了法国实现国家的统一
    C、淡化了人民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D、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国家的封建制度
  • 7、 法国历史学家基佐指出:宗教改革“是一次人类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是对精神领域内的绝对权力发起的名副其实的反抗”。宗教改革中符合该观点的主张是(  )
    A、肯定人性否定神性 B、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
    C、追求现世幸福生活 D、否定了宗教的绝对权威
  • 8、 在中世纪,一切官方用语,包括文学作品,都是用拉丁文,平民大多看不懂。但丁创作《神曲》时原打算用拉丁文,但最终改用了佛罗伦萨方言。但丁此举旨在(  )
    A、宣扬新兴思想 B、否定宗教地位 C、解放下层民众 D、维护民族独立
  • 9、 1600年,西班牙社会出现“富人只能靠抵押财产来过活,而贫民则处在饿死的边缘”。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D、殖民掠夺金银涌入
  • 10、 16世纪中叶,东方的香料和调味品在西欧的销量是一个世纪前的3倍多;中国的茶和非洲的咖啡,逐渐成为欧洲人餐桌上的主要饮料;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红薯、烟草、可可、西红柿等开始逐步成为全世界到处都有的东西,由此可知(  )
    A、亚洲成为新的世界贸易中心 B、欧洲饮食结构发生彻底改变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高产农作物的种植遍及全球
  • 11、 传统观点认为,达•伽马首航所获利润是航行成本的60倍,而今有的学者通过史料查证以及比较当时商品价格,认为去掉远航成本、船员船只损失,实际利润只有成本的6倍左右。这体现了(  )
    A、旧有历史研究失去价值 B、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
    C、史家立场影响历史评价 D、史论随研究发展而有所变化
  •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条连接的大道。尼罗河上游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而未被损坏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得非洲大陆难以接近。”在此,作者强调了(  )
    A、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 B、非洲落后源于独特的自然环境
    C、学术界探究历史的角度新颖 D、交通成为制约非洲发展的主因
  • 13、查士丁尼所著《法理概要》明确提出:市民法只是适应本民族需要的法律,万民法则是世界上所有民族都同样尊重的法律。由此可见,罗马法律( )
    A、适应着罗马政权统治的需要 B、极力维护罗马人自身权利
    C、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D、为后世立法提供重要借鉴
  • 14、中世纪,大多数欧洲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这表明当时欧洲人( )
    A、是民族主义者 B、缺乏民族国家观念 C、信仰自由平等 D、支持文明多元面貌
  • 15、如表是古代世界一些大帝国的交通状况,他们发展交通的根本意图在于(  )

    国家

    交通

    罗马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与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道通罗马”的盛况

    统一后,修建了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波斯

    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2400多千米的“御道”

    A、便利帝国人口流动 B、调动军队巩固统治 C、推动丝绸之路开通 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 16、 公元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如此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反映了罗马帝国(  )
    A、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B、武力扩张推动帝国发展
    C、经贸兴盛促进帝国繁荣 D、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17、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叫海拉克列斯的英雄,他是宙斯之子。公元前5世纪,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言,我到腓尼基的推罗那里进行了一次海上的旅行,因为我听说,在那里有很受尊崇的一座海拉克列斯神殿……修建这座神殿则是两千三百年前的事情了。材料可用来说明( )
    A、希腊神话是世界文明的源头 B、早期不同文明间存在交流
    C、古代历史学家侧重神学研究 D、希腊文化深受西亚的影响
  • 18、 古代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由此可知当时(  )
    A、国家重视法律的制定 B、正义成为社会的准则
    C、法老代表人民的利益 D、君主的地位至高无上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代中国的民俗体育活动众多,是经过五千年的文化发展积累而形成的。民俗体育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它是我国一项优秀的体育文化,同时也是一笔重要的文化财富。政府应该加大在民俗体育保护上资金投入,丰富民俗体育的传播途径,进而提升人们对民俗体育的认知,民俗体育也应该在学生的教育中进行传播,让青少年对民俗体育有着较高程度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民俗体育得到传承。 
    ——摘编自贾新建《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材料二:“健康中国2030”与“全民健康计划”中均提出,要根据不同人群和地域的特点来开发民俗民间运动项目,并要求将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到全民健身工程之中,在全民健身战略的推广背景下,为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渠道。也要求政府、学术界参与到其中,对民俗体育中的精神元素展开提炼,用图文、视频、胶片的形式保存下来。要让人们更好的接收民俗体育,就需要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做出改变,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在其中融入新鲜的元素。 
    ——摘编自李福会文《全民健身战略下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1)、 据材料一,归纳我国进行民俗体育传承和保护的必要性与有效途径。
    (2)、 据材料二,指出当前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契机,并概括其特点。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民俗体育传承和保护的意义。
  • 20、 “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 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桌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摘编自《汉书》《后汉书》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举措,并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及制度创新。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举措。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上一页 629 630 631 632 6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