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1874年3月,清政府指派的调查团抵达古巴调查华工受虐事仲。如表是对所见的459份口供进行的信息整理。对表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年龄段

    人数

    出洋前职业

    人数

    出洋地点

    人数

    籍贯

    人数

    1-10岁

    4

    耕田

    84

    澳门

    354

    广东

    382

    11-20岁

    142

    做小生意

    106

    汕头

    38

    福建

    49

    21-30岁

    216

    做工

    87

    厦门

    30

    其它

    28

    31-40岁

    71

    其它

    26

    其它

    14

     

    41-50岁

    20

    未说明

    156

    未说明

    23

     

    51-60岁

    1

      

    未说明

    5

     
    A、以青壮年为主与当地气候有关 B、诱骗有技能的华工以节省成本
    C、地点集中在北方沿海通商口岸 D、籍贯分布集中受社会环境影响
  • 2、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肇始,以利玛窦、龙华民、汤若望等为代表的大批耶稣会士相继来华传教,将“西学”传入我国,与我国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与交融。对“碰撞与交融”解读正确的是(  )
    A、丰富国人看世界的视角 B、实现中国科技的现代转型
    C、淡化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D、推动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
  • 3、 家谱是家族传承的重要载体,有寻根问祖、敦亲睦族等重要作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官修谱牒兴盛,宋朝以后,流行私修,家谱走向了普通百姓的家族中。这种变化从侧面反映(  )
    A、选官制度发展演变 B、宗法观念逐渐淡化 C、市民经济发展繁荣 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 4、 如图是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造成货币使用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手工业的地域性特色 B、经济重心的转移
    C、政局稳定指数的差异 D、统治者货币政策
  • 5、 汉昭帝时期,众臣对汉武帝所推行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褒贬不一,支持者称“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反对者说“昔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  )
    A、导致国家财政出现严重困难 B、妥善处理社会各阶层利益
    C、顺应国家大一统的现实需要 D、全面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 6、 良渚墓葬遗址出土了代表权力和王位的玉钱,以及带有“神徽”刻饰的壁、琮等重器,彰显了良渚古国财富的积聚程度和积累规模,使玉器从之前一般性的喜爱与装饰作用上升到权利与财富的等级象征。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A、成为中原文化发源地 B、具备文明初始形态
    C、形成成熟的礼乐制度 D、已经建立早期国家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图):世界历史大事记(部分) 

    年份

    事件

    1517

    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

    1701

    英国通过《王位继承法》

    1762

    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

    1985

    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1787

    美国制定宪法

    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83

    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

    1917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近代史》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列出所选历史事件,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 
    ​ 
    材料二:非洲统一组织于1963年成立,标志着基于主权独立国家基础上的非洲一体化从此正式迈开了步伐。非洲统一组织的成立是泛非主义最为重要的政治成果,在法理上把非洲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予以了制度化和长期化。非洲统一组织在其宪章中明确宣告,致力于从非洲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呼吁非洲各国和各民族加强团结,彻底献身于非洲大陆的民族解放事业。在非洲统一组织的支持下,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大批非洲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继独立,至90年代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使命最终完成。 

    ——摘编自刘鸿武、罗建波《一体化视角下的非洲历史变迁》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非洲独立运动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统一组织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国力雄厚,明成祖为确立明朝宗主国地位,命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各国。1405年6月,郑和率2.78万余名将士,分乘62艘宝船和140余艘其它船只,满载织锦绸缎、纺丝布匹、陶瓷器皿、金银铜铁器及钱币、馈赠品等,由刘家港入海,返程时在旧港(今苏门答腊巨港)击灭海盗陈祖义。1416年,郑和率船队护送各国使臣回国并采办各种珍奇物产、动物。郑和下西洋前后经历28年,抵达30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加深了明朝和东南亚、西亚、南亚等的联系。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第二册》

    材料二: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美洲许多农产品是欧亚非诸国人民从未见过的,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在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远航条件。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新航路的发现对欧洲经济生活的影响。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哈里发马门(813-833年)在巴格达创立智慧馆,把从亚、非、欧各国搜集来的文化典籍集中收藏在这里,它既是一所科学研究机构,也是一所培养科学人才的高等学府。在这里从事工作的不仅有穆斯林,还有基督教徒、犹太教徒、袄教徒以及信仰其他宗教的学者,散布在帝国各地方的清真寺,也都兼有学校的作用,是穆斯林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由此,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材料二:日本的统治者视儒学为加强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在7-9世纪期间,日本派遣大批留学生赴华学习儒学经典和中国的典章文化制度,回国后广为传播。朝廷在中央设太学,以传授儒学经典为主,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能参与国政的官吏。10世纪起,在统治阶级的扶持下,儒家思想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儒家的忠君守义和重名轻死等思想成为日本武士的道德准则。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对日本政治的影响。
  • 11、 如图,2018年12月,人民日报公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退群”一词赫然上榜。这反映了(  ) 
    A、美国的国家安全正在受到威胁 B、和平与发展开始成为时代主题
    C、旧有国际组织不符合大国利益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
  • 12、 1999年,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组成了二十国集团(G20)。其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各占一半,到2015年二十国集团的经济总量超过全球经济总量的80%。这体现了(  )
    A、全球的贫富差距急剧缩小 B、西方大国掌控全球治理话语权
    C、世界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 D、合理公正的国际秩序已经建立
  • 13、 20世纪60-80 年代,新加坡和韩国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沙特阿拉伯由“骆驼加帐篷”的农牧业国家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这些国家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
    A、契合国情的道路探索 B、丰富多元的自然资源
    C、西方国家的大力扶植 D、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
  • 14、 波兰在1956-1960年工业增长59.6%,农业增产20%;匈牙利在1968-1973年间国民收入年递增率为6%,人民消费水平也以5%-6%的速度提高;这时期民主德国经济稳步增长。这表明(  )
    A、市场经济体制优越性凸显 B、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初见成效
    C、经济互助委员会高效运转 D、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正在推行
  • 15、 如表美国各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变化,据表可知,战后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 

    经济部门

    1950年

    1995年

    第一产业(农业)

    6%

    2%

    第二产业(工业)

    36%

    27%

    第三产业(服务业)

    58%

    71%

    A、源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反映了农业发展长期滞后
    C、不利于美国社会阶层流动 D、导致了西方经济陷入滞胀
  • 16、 1959年夏,美国在苏联莫斯科索科尼克公园举办国家博览会,美国明确博览会的动机是“增加苏联民众对美国的了解,反击共产主义对美国的肆意歪曲”,主题是“选择和表达的自由”。这次博览会的举办(  )
    A、目的是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 B、迎合了尼克松主义外交思想
    C、充满着意识形态斗争的色彩 D、意味着美苏由对峙走向合作
  • 17、 如图是波兰画家亚瑟•史克在德国投降后创作的一幅漫画《两个已倒,一个将去》,该漫画的创作意在(  ) 
    A、庆祝德日法西斯倒台
    B、歌颂亚洲战场的胜利
    C、鼓舞同盟军继续战斗
    D、期盼建立战后新秩序
  • 18、 如图是20世纪40年代苏联与西方主要飞机性能对标表,表中信息集中反映了苏联(  ) 

    螺旋桨式战斗机机型

    全长

    最大起飞重量(吨)

    最大功率

    最高飞行速度

    作战航程

    拉-7(苏联)

    8.67

    3.24

    1850

    677

    660

    BF109(德国)​

    9.07

    4.4

    1850

    710

    700

    “喷火”(英国)​

    9.54

    3.6

    1650

    660

    765

    P40(美国)

    9.66

    4

    1150

    580

    1100

    A、航空工业落后于西方国家 B、市场经济体制的改善
    C、工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 D、新经济政策的优越性
  • 19、 为了满足人们对燃料的需要,1921年7月苏俄建立了“顿巴斯小煤矿利用委员会”,根据对私人和国家均有利的原则把小型煤矿出租给私人,到9月份就出租158个小煤矿,11月达764个。此举(  )
    A、旨在保护国内矿产资源 B、得益于经济政策的调整
    C、符合斯大林模式的要求 D、不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
  •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按所谓“施里芬计划”发起著名的马恩河战役,该战役在如图中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上一页 622 623 624 625 6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