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其措施是(  )
    A、实行“以工代赈” B、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C、发展“混合经济” 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 2、 如图是1947年分别在苏联和美国出版的,以“马歇尔计划”为对象创作的两幅漫画。图1名为《美国最新式战车》,图中袋子上的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图2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意为“欧洲”,绳子上写着“Marshall-Plan”意为“马歇尔计划”。这两幅漫画折射出(  ) 

    A、两极格局下的大国对抗 B、美苏两国的分歧和对立
    C、世界经济中心已经转移 D、美苏争夺对西欧控制权
  • 3、 20世纪初,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是其中的代表,它们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其共同点是(  )
    A、结果均获得成功 B、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C、没有政党的领导 D、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4、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工人运动,产生的巨大影响为(  )
    A、为纪念这些运动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B、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C、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导致工业革命发生
  • 5、 19世纪初英国铁路公司运营每英里铁路平均需要雇用18人;到19世纪40年代末,运营每英里铁路平均只需雇用11人。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机器大生产已经取代手工劳动 B、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C、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D、人工成本严重制约铁路规模化经营
  • 6、如表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概况。由此可知,古代文明( )

    发源地

    文字

    建筑(水利工程)

    北非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章文字

    那烂陀佛寺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

    都江堰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

    腓尼基字母

    帕特农神庙

    A、濒临大河、农耕为主 B、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C、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D、宗教主导、相互交融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相关内容

    20世纪五十年代

    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全国范围的爱国卫生运动,坚持“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重点在农村各地深入发动群众,进行清除垃圾、改厕改水、消灭害出。县级卫生机构数量从1949年的1400余所增加到1952年的2123所,覆盖我国90%以上的地区;到1956年联合诊所、乡卫生所从1950年的803所增加到51000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毛泽东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大批赤脚医生深入基层,开展农村的医疗卫生救治工作。到70年代末,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保健覆盖率达80%~90%。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健康卫生事业在经历改革开放初期的曲折发展后,进入21世纪获得稳步发展。我国财政支出开始向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倾斜,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卫生工作也逐步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过渡;拥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7万个,3.5万个乡镇卫生院,144万床位,30.7万个门诊部(所),59.9万个村卫生室;城乡基本医疗的参保覆盖面达95%以上;我国人均寿命比1949年增长了1.21倍。

    ——摘编自罗小燕《我国农村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总结》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成就。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农村健康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原因。
  • 8、 一杯“中国茶”,初品“色香味”,再品“精气神”。“茶和天下”的文化,“清静和雅”的理念,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7世纪中期,茶这种东方舶来品在凯瑟琳公主的大力宣传下,轰动整个英国贵族。新兴资产阶级和贵族把茶看作自身身份、资产、权力和影响力的代名词。英国人将茶叶与其他本土产品如牛奶或糖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传统英国人饮食习惯的茶艺风格,随着茶叶价格逐渐降低,其逐渐融入中下层群众日常生活。茶由早期作为贵族身份和财富的符号,发展成为千家万户追求休闲生活的方式,缓解了流水线式紧绷的生活节奏。在英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规则与传统,在高雅品质体现的同时,更多体现出一个人的内涵,这些表现进一步体现出英国的民族精神,即保守、认真以及追求体面。英国人最典型的形象就是具有绅士风度,而从绅士风度出现的时间看,出现于茶文化形成之后,并深受茶文化的影响。从皇室女王对饮茶活动的推广,到下午茶的发明,一直到19世纪在茶会中女性地位的不可撼动,茶文化体现出女性的绝对主导地位。 
    ——摘编自张惠评、韩丽枫《英国茶文化的形成及其本土化变迁》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茶文化演变趋势和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 综合材料并结合中外交流的相关史实,阐述你对“茶和天下”的认识。
  • 9、 服饰作为文化的外在表现,可以反映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幂旅。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永徽之后,皆用怖帽,施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怖帽大行。中宗后(女子)有衣男子衣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开元末,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衣胡服。 

    ——摘编自《旧唐书•舆服志》

    材料二:如图是唐代张萤所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景。 
    ​ 
    材料三: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升平,而玄宗以声色犬马为羁廉诸王之策,重以蕃将大盛,异族人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 
    ——摘编自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阐述三则材料对研究唐代服饰的价值。
    (2)、 依据三则材料,概括唐代服饰发展呈现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时代风貌。
    (3)、 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唐代服饰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
  • 10、 如图,岩画是刻在石头上的人类史书,是人类早期社会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内蒙古阴山岩画《双马拉车图》,画幅的右上方立着一位猎人,手执长弓,瞄准猎物,下方车辆可能用于载运猎物。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船只图》,画中船尾两名巫师头戴羽饰,双臂平伸,腿稍穹曲,正祈祷祝词,船尾有一人手脚被缚于船板之上,应是祭祀河神的“牺牲”。

    珠海高栏岛岩画《船只图》,画中船只装饰华丽,船停岸边,岸边聚集的人们手舞足蹈,欢庆大船出海归来。

    ——摘编自童永生《中国岩画中的交通工具演变发展考释》

    综合上述材料信息,提炼一个恰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1、 如图是设计师展示新加坡APEC峰会领导人服装。男装分绿、红、灰三种颜色,服装的绣花和扣子采用典雅的荷花造型;女装为红色,整体设计简洁而现代,体现了东南亚浓郁的民族风情,结合了中国、马来西亚、印度三国的传统服装特色。该服装的设计理念最有可能是(  )

    A、彰显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B、弘扬本土传统文化
    C、突出文化中的西方基因 D、展现文化开放包容
  • 12、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纽约市郊区城镇建起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人们不必再为购买生活用品而往返于纽约市中心商业区。纽约郊区城镇与市中心之间的土地差价使许多企业纷纷同郊区城镇迁移,新兴产业在纽约郊区城镇兴起。对材料所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得益于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B、导致了中心城区走向衰落
    C、有效解决了城市化弊端 D、引发了城市功能布局紊乱
  • 13、 在欣赏俄罗斯艺术时,会发现很多伟大的俄罗斯艺术作品和1812年拿破仑战争有关系,这场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俄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启发了大批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甚至可以说为十二月党人起义和十月革命都打下了基础。由此可见这场战争(  )
    A、标志俄国成为现代民族国家 B、有助于俄国社会思想启蒙
    C、直接推动了俄国的革命进程 D、沉重打击了俄国封建统治
  • 14、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指出:“在一个文明与商业化的社会里,要求公众更为注意的是一般普通老百姓的教育,而不是有钱有地位的人的教育”。该言论(  )
    A、体现了重商主义的本质特点 B、强化国家对教育的干预
    C、实现了英国教育的公平发展 D、顺应了机器化生产需求
  • 15、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在爱尔兰地区广泛种植,成为人们躲避战火、度过灾荒的主要食物。18世纪时,“马铃薯已几乎成为(爱尔兰)农民唯一的食物”。普鲁士、匈牙利以及俄罗斯均大规模推广马铃薯的种植。由此可知,马铃薯的种植(  )
    A、巩固了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B、解决了欧洲的粮食安全
    C、有效避免了欧洲战争的爆发 D、改变了欧洲的食物结构
  • 16、 亚历山大博物馆里边大约收藏了70万件著作,阿基米德、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希波克拉底等的亲笔书稿和著作全存放于此。它吸引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医学家聚集于此,他们利用希腊和东方文化的成果进行科学创造与知识传播。据此可知该博物馆(  )
    A、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B、推动了西方文化的普及
    C、具有鲜明的近代特征 D、直接诱发文艺复兴运动
  • 17、 学者陈长芬在《仰望长城》中说:“我看见一段段长城得以修复。可是简单的、粗暴的修复,惟一的作用就是让长城失却了历史,同时失却了灵魂!我就只喜欢扣那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城。”该学者认为长城保护应该坚持(  )
    A、传承建筑艺术价值 B、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
    C、修旧与建新的统一 D、保护与开发同时并举
  • 18、 如表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部分著作,这些著作(  ) 

    著作

    作者

    出版信息

    《屯堡乡民社会:九溪村》

    孙兆霞等

    2005年

    《城市化中的石牌村》

    郑孟煊等

    2005年

    《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

    林刚

    2010年

    《李罗侯村76年的变迁》

    朱文强

    2011年

    《一个北方村落的百年变迁》

    林聚任等

    2013年

    A、反思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B、反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艰难
    C、重点关注农村社会变革 D、说明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显著
  • 19、 如图是中国“一五”到“六五”时期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长速度趋势表(%)。出现“四五”时期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获得持续增长 B、中国国际环境得到改善
    C、国家调整对外经济政策 D、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20、 1920年以后,中国米粮主产区长江流域的洋米进口量增加,年均进口量为1600万担。其中1926年,上海进口洋米突破500万担,成为全国进口洋米最多的城市。天津从1921年到1932年的年均进口量达到110万担。与材料所示现象相关的是(  )
    A、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通商口岸工业化与城市化加快
    C、战乱阻碍进口大米在国内流通 D、中国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缩小
上一页 621 622 623 624 6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