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规定为了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采取“全体一致”原则。而1945年《联合国宪章》规定,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全理事会实现“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决策机制的改变( )
    A、推动了多极化进程 B、冲击了两极格局 C、有利于解决争端 D、遏制了热战的爆发
  • 2、“棉织工厂都是大建筑,不过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大人。为了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这反映了( )
    A、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B、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 C、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D、工厂工作环境恶劣
  • 3、《中西方服装发展史》中记载:“15、16世纪,着装者逐渐摆脱了教会经学的桎梏和掩盖形体美的服装模式,可以在服装设计中充分展示人本来的自然美。”出现材料中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启蒙运动思想的迅速传播 B、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中心 C、天教会权威受到沉重打击 D、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和传播
  • 4、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于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来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这一现象反映出( )
    A、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中国处于贸易入超局面 C、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D、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确立
  • 5、古代雅典制度在当时就有人视其为理想政体,也有人称其为暴民统治。中世纪时期,雅典民主制基本不为人知。文艺复兴后,雅典民主制被西方人重新发现,17~18世纪,民主仍是一个贬义词。19世纪中叶以后,肯定雅典民主制成为西方学界和政治届的主流观点。这种对雅典民主制评价的历史变化主耍反映出( )
    A、民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B、历史评价总带有一定主观性 C、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D、人们对历史的探究永无止境
  • 6、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从零开始,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401”艇神秘下水。1974年八一建军节这天,“401”艇正式交付海军,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材料表明( )
    A、军事科技完全实现了现代化 B、我国国防科技领先世界 C、中国国防力量的显著增强 D、我国国际地位的极大提升
  • 7、山西统计局1958年数据:“一五计划”期间,山西用于工业建设的资金达14.5亿元,合黄金一千余万两。建立一批现代化水平的厂矿,其中包括由苏联帮助建成的太原化工厂。这些投资等于山西省从1892年创建现代化工业起到1949年间所积累的全部工业固定资产的9倍。这表明山西( )
    A、极左政策导致产业结构失调 B、苏联援助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C、近代工业化的进程相对缓慢 D、“一五计划”期间成绩卓越
  • 8、如表是1894-1920年中国产业资本概况(单位:万元)统计简表。据此分析这一时期( ) 

    项目

    年份

    1894

    1911/1914

    1920

    国内产业资本

    (官营资本+民营资本)总额(A+B)

    6749

    76548

    124929

    A国内工业资本

    (官营资本+民营资本)总额

    4954

    28932

    56484

    B国内交通运输业资本

    (官营资本+民营资本)总额

    1795

    47616

    68445

    A、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对经济侵略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C、中国实现了近代化 D、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9、19世纪,魏源(1794-1857年)在《四洲志》稿本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50卷,1852年又扩充到100卷。这部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船械制造等。这说明了( )
    A、中国人突破了传统文化的桎梏 B、统治者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C、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 D、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 10、图片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 ) 

    A、抑制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扩张 B、使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D、为中国争取权益创造了条件
  • 11、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错误的是( )
    A、“戊戌变法”——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和思想解放 B、“辛亥革命”——从此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步伐 D、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12、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材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的农副产品受到英国的推崇 C、近代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D、近代中国人消费观念的巨大变化
  • 13、《清世宗实录》中记载:“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而黄宗羲却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由此,可知( )
    A、明清政府改变了传统经济政策 B、明清时期部分士大夫主动顺应时代变化 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士人都关注现实,革新思想
  • 14、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道:“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
    A、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辉煌成就 B、西方的社会转型不断加快 C、经济重大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 D、社会转型取决于政府的政策
  • 15、唐代家训开启中国古代“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富贵、财产不再恒久,“读书便是随身宝,高官卿相在朝廷”成为人们的最高追求。这是由于( )
    A、科举制的发展 B、门阀政治消失 C、地方割据的结束 D、中央集权加强
  • 16、西周时期的宗法分封制,以周天子为首形成等级森严的国家统治模式,通过各诸侯垂直统治地方,形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与其说这是一种分权体制,不如说是周天子的集权谋略。这说明分封制的建立(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推动了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C、保障了西周的长治久安 D、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 17、《墨子•非乐上》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缪,此其分事也。”出现这一现象根源于(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民众税负的沉重 C、社会秩序的动荡 D、土地私有制确立
  • 18、《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中写道:“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们发现,他们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B、全球化会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C、全球化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D、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 19、【思想解放与政治变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英国、美国和法国走在前面。

    根据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与资产阶级革命实践”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20、【西方古代与近代移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以来,希腊发生了很大变化。当遇到外来的侵略者或者人口增多时,希腊人会大量地殖民到海外,许多农民因丧失了土地而陷于贫困或破产,也有一些自由民因为债务逐渐沦为奴隶、他们中的许多人因此纷纷移居海外,谋求出路。希腊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向海外输出商品,而原料也越来越缺乏,后来希腊就在海外设立商站并逐渐形成殖民地。也有不堪贵族压迫的平民或政治上失利的贵族远离本国,另觅新土。于是,公元前750年左右到公元前550年左右,希腊人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开展殖民运动。早期的希腊殖民地具有农业性质,后来许多农业殖民地变为农业和商业殖民地。这种殖民地自己的手工业也有发展,它们把大部分商品转卖给邻近部落或者提取粮食和原料,同时增加对宗主国的输出。

    ——摘编自李天祐《古代希腊史》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政党的意识形态定位决定了他们将从何种角度来阐释移民这个复杂的问题。对于主流政党来说,移民议题的挑战在于它是一个复合议题,涉及多个政策领域。首先,是否接纳外国人进入本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经济政策的问题;其次,外国人应该享有哪些权利涉及所在国的福利政策,选举制度等;此外,移民的融合还涉及教育政策、文化政策,关系到所在国的身份认同,价值观等因素。移民问题的复杂性给政党移民问题塑造提供了不同的方式。

    ——王丹逸《政党政治视角下的德国移民问题》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希腊殖民的原因和特点。
    (2)、 根据材料三,概括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主要从哪些方面考虑移民问题?
上一页 594 595 596 597 59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