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果为下列所述内容拟定一个研究主题,最贴切的是(    )

    古代埃及的扩展、古希腊的殖民

    波斯帝国的兴起、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

    冶铁技术的传播、字母文字的发展、丝绸之路

    A、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 B、早期文明的多元一体 C、古代世界帝国的形成 D、古代文明的碰撞交流
  •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农业可以取得足够的粮食来发展经济和建设国家,贸易量也有了增长,金属铸币出现,铁制工具更广泛使用……随着人口增加,生存压力增大,于是向四处扩张。作者意在说明(   )
    A、古代文明扩张的原因具有多样性 B、人地矛盾突出迫使文明扩张 C、农耕文明具有扩张的潜能与需求 D、农耕文明的扩张具有必然性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在东盟会议上提出“重返亚太”这一概念。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 APEC峰会上高调提出“转向亚洲”。2012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声称美国将在2020年前实现 60%战舰部署到太平洋的目标。2009年以来,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经历了通过“代理人”竞争、直接对抗、拉拢盟友竞争三个阶段。在 2012年第一阶段的战略推行早期,美国主要利用日本、菲律宾等国充当“代理人”与中国竞争的手段来实现其战略目标。

    ——摘编自孙泽生、田倩《美国“重返亚太”十年:动因、困境与展望》

    材料二 美国长期实行“欧洲第一,亚洲第二”的全球战略,对亚洲太平洋地区采取比较轻视的态度。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才将战略重点放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爆发的背景下,美国政府才开始实施真正意义上的“重返亚太”战略。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美国将中国定义为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既要进行相互合作,扩大彼此的共同利益,又要遏制中国的发展,压缩中国的发展空间,影响了中国与其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

    ——摘编自张载祥《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原因及表现》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影响。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亚季风带的充沛降水与华北、江淮与江南的辽阔冲积平原的优良宜农条件,使东亚大陆很早就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规模巨大的人口——经济——文明复合体。中华文明的独创性与高度发展水平,使古代中国人有很强的自信心与包容性,不畏惧开放,乐于与其他民族交往,并学习其优秀成果。中华文明史上也没有跨洋越海侵夺他人国土财富、划分势力范围的弱肉强食传统。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各国人民不畏旅途艰险往来于东西之间,“丝绸之路”就是这样形成的。

    ——摘编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材料二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要在现有的国际规则下和平发展,寻求新的生长空间的。从中国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极其巨大的生产力。而过去那种靠投资、出口,不计资源、环境与劳动力消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从国际条件看,既往一二百年中,世界形成了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与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立的局面,西方国家从未真正关心过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福祉。这些国家若能选择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不但能改善其本国的经济,也创造了更大的社会需求,进而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成长空间。

    ——摘编自梁昊光、张耀军《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丝绸之路”开通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汉代丝绸之路与当代“一带一路”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措施。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至图6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有关红军长征的邮票。从材料中选取一张(或多张)邮票,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长征精神的内涵。

  • 6、近些年来中、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在角逐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矛盾与利益摩擦。这刺激了各国人工智能科学家、工程师们竭力为本国利益去做出前沿高端的成果,在历史“合力”中谱写人工智能新时代。这说明(   )
    A、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决定国家的发展前途 B、国际关系恶化根源于人工智能竞赛 C、国家科技水平集中体现在人工智能领域 D、人工智能研究竟赛蕴含着家国情怀
  • 7、20世纪5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入物流的概念后,冷链物流随之出现,在其后的20年间,日本冷库库容年均增长约14万吨。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本迎来了便利店与餐饮等行业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时期。材料说明,日本(   )
    A、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提升 B、交通设施现代化的加速发展 C、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提高 D、冷链物流促进食品市场发展
  • 8、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取消了“斯皮纳姆兰制”的家内救济,改为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习艺所中从事苦役的贫民。《济贫法(修正案)》的出台说明,当时英国(   )
    A、城市化已基本实现 B、工业革命造成贫富悬殊 C、社会教育亟待发展 D、积极探索社会保障制度
  • 9、16世纪以后,欧洲市场的香料数量激增,消费也相应增加。北欧和东欧国家是香料贸易的大主顾。此外,俄国和荷兰消费的香料数量惊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欧国家垄断了海上香料贸易 B、欧洲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改变 C、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的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这段讲话的主旨是(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B、只有依托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才能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传统文化、时代要求相互融合适应 D、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 11、1941年1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认为《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的税收免征点(起征点)太高,并强调免征点的规定一般应迁就生活水准较低的地方;同年3月,修正后的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征税办法公布,同年7月起征,8月顺利完成征收。这表明晋察冀边区的税制调整(   )
    A、旨在强化中共的政治权威 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有利于各阶层税负合理化 D、与减租减息运动背道而驰
  • 12、民国初年的数百个政党政团中,具有较完整纲领的只有几十个,而且纲领内容多数雷同。其聚散、分合、变迁神速,这种变迁大都以党魁的利益为出发点,其聚也疾,其散也速。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
    A、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 B、政党政治有待完善 C、政党已沦为专制工具 D、民主科学观念兴起
  • 13、1905 年,清政府派载泽、端方等五位大臣出洋考察西方宪政。次年,五大臣先后回国,上书指出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弭’。”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据此可知,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
    A、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B、意在缓解统治危机 C、是立足于国情的改革 D、凸显了开放性色彩
  • 14、经历过鸦片战争的魏源,曾用“粤东之役”来称呼鸦片战争。王茂荫在奏稿中记载道:“往年辛丑(1841年)之役……不崇朝而尽溃。”“鸦片战争”在1840年后的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遵循的正是这样的命名规则。1920年之后中国历史文献中才有鸦片战争的记载。对鸦片战争命名的变化反映出(    )
    A、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深远 B、国人对鸦片战争的认知逐新加深 C、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 D、“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成效显著
  • 15、明代吕新吾在《乡甲约》中规定:“孤庄村落,以一里为率,各立约正一人,约副一人,选公道正直者充之,以统一约之人。约讲一人,约史一人,选善书能劝者充之,以办一约之事。”这反映了明代(   )
    A、推行严密的保甲制 B、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C、乡约规范愈趋细致 D、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
  • 16、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皇帝诏令户部每年考核转运使(漕臣)上供钱物的情况。绍圣五年(1098年),京东路两员漕臣获赏,两浙路两员漕臣受罚。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诸路漕臣因上供钱物不足获罪,贬降者达22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宋(   )
    A、政治斗争异常激烈 B、财政问题备受重视 C、君主权力有所强化 D、官制改革基本完成
  • 17、(隋朝)官员高颎建议说,租调虽是固定的,但逐年征纳,有些户被除去了,加上吏员作弊,户籍依据不准确,于是将体貌与户籍比对,“输籍定样,请遍下诸州,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近便……依样定户上下”。该建议要求(   )
    A、借助黄籍登记户口 B、对诸色户计定期进行核查 C、实施白籍土断制度 D、每年正月对貌阅进行编核
  • 18、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力风箱水排(见如图)。水排以水力为动力,装置皮囊鼓风,“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的使用(   )

    A、增强了抵御灾害的能力 B、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 C、提高了农业灌溉的效率 D、实现了手工业动力的变革
  • 19、秦朝建立后,通过征战等方式征服了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地区,这些地区被称为“化外之地”。秦朝政府逐步在这些地区推行郡县制,如设置了辽东郡、南海郡。秦朝的这些措施旨在( )
    A、促进商贸发展 B、消除地方割据 C、强化边疆管控 D、拓展秦朝疆域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2年,美英爆发第二次独立战争、英军攻入华盛顿并火烧白宫: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英国暗中支持南部联邦,试图分裂美国:

    1898年,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发表演说指出,美国人是英国人的同胞;

    1904年,英国宣布撤出在美洲的所有海军舰只;

    1916年,英国禁止其臣民与美国87家公司进行贸易;

    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

    1918年.美海军部提出美国的舰队扩大必须考虑把英国作为假想敌;

    1923 年,伦敦海军会议,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决心实现两国海军平等。

    ——岳鹏《战略对接与国家海权崛起》

    材料二

    1837年.加拿大爆发了反英起义,起义不仅有加拿大人参加,更获得了美国民众的支持;1869 年.加拿

    大再次爆发反英起义,美国的一些大资本家为起义提供资金。

    ——岳鹏《战略对接与国家海权崛起》

    美国海军力量的崛起(1899-      1916)

    年度

    经费(百万美元)

    海军兵力(人)

    海军陆战队兵力(人)

    主力舰(艘)

    1899

    64

    16354

    3142

    36

    1904

    102

    32158

    7584

    29

    1908

    118

    42322

    9236

    62

    1912

    135

    51357

    9696

    64

    1916

    153

    60376

    10601

    77

     

    ——伍其荣《美国海军转型研究》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英美关系的走向。

上一页 588 589 590 591 59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