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造成德意志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的主要原因是(  )
    A、皇帝和首相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B、军队在社会上的影响深远 C、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保留了旧传统 D、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根深蒂固
  • 2、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国会被提案弹劾。其中包括泰勒.哈里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它体现出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
    A、中央集权 B、责任内阁制 C、分权制衡 D、联邦制
  • 3、“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时刻都套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社会契约论》),文中的“枷锁”主要是指(  )
    A、资本主义制度 B、自然环境束缚 C、封建等级制度 D、基督宗教束缚
  • 4、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以下表述能够证明罗素这一说法的是(  )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赎罪券增加的只是贪婪” C、“上帝不会把得救赐给所有人” D、“教皇没有免除罪孽的权力”
  • 5、之所以说“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是因为这场运动( )
    A、冲击了神学思想束缚 B、倡导新教,挑战教皇的权威 C、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D、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 6、下列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体现了西方殖民者早期扩张的作用

    ②通过直接掠夺和奴役等手段积累财富

    ③表现为扩大工业生产并进行商品交换

    ④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从中国的东南沿海出去到菲律宾的马尼拉,乘坐马尼拉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到阿卡普尔科港(墨西哥),把产品销往美洲大陆,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这种结构性贸易逆差戏称为“商业上的‘纳贡’”。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繁荣( )
    A、导致了印度洋贸易地位日益衰落 B、为西班牙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C、加速了拉丁美洲生产方式的革新 D、刺激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 8、1580~1590年,从澳门运至果阿(印度)的生丝每年有3000余担,价值白银24万两;1635年增加到6000余担,价值白银48万两。这些贸易活动(   )
    A、主要由葡萄牙商人进行 B、引发了中国的白银危机 C、使西班牙获得巨额利润 D、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 9、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源于(  )
    A、商品经济繁荣 B、新兴国家独立 C、土著文明转型 D、早期殖民扩张
  • 10、16世纪的西欧,一方面上层贵族面临着财政亏空的窘境,至16世纪中叶,80%的地主贵族为债务所累,更有甚者被迫变卖家产;另一方面,一些农村中的富有者,他们与城市中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趋于一致。这可以用来佐证(   )
    A、阶级变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源 B、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的社会转型 C、工业革命缩小了西欧的贫富差距 D、商业发展致使民众消费观念改变
  • 11、在1400年,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尚未进入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到1700年的时候,上述城市跻身排行榜前列,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
    A、文艺复兴的促进 B、工业革命的兴起 C、商业贸易的拓展 D、政治革命的完成
  • 12、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至14克白银,在威尼斯达14至18克白银,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至30克白银。”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欧洲封建主们的腐败 B、欧亚的传统商路受阻 C、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D、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 13、恩格斯说过,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这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  )
    A、公共设施建设很齐全 B、环境优美 C、是“黑暗时代”的曙光 D、规模超大
  • 14、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因为交通不便,印第安文明内部之间基本没有交流,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这反映了( )
    A、印度安文明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印度安文明内部之间战争频繁 C、地理环境是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的重要原因 D、地理环境导致了印第安文明的发展相对缓慢
  • 15、1~7世纪时,在今埃塞俄比亚境内曾存在过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个国家很早就发展起了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并且有自己的文字,4世纪时与拜占庭帝国结盟,随后基督教也逐渐发展成为其国教。这个国家是(  )
    A、津巴布韦 B、加纳帝国 C、阿克苏姆王国 D、马里王国
  • 16、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相关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应是(  )

    701年,日本文武天皇将《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

    10世纪,高丽王朝科举考试内容以儒家的思想为中心

    11世纪,越南李朝建立,推崇儒学和科举

    A、亚洲政治一体化的趋势 B、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C、亚洲各国封建进程加快 D、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 17、阿里斯托芬在喜剧《公民大会妇女》中批判轻视妇女的思想,在喜剧《吕西斯特拉忒》中认为,妇女也了解政治问题,能够挽救城邦,治理国事。这说明在雅典城邦中先进公民开始反思( )
    A、民主政治 B、人文主义 C、民众法庭 D、五百人议事会
  • 18、如图属于印度西北键陀罗地区的佛教艺术(约公元1世纪至5世纪)。图中佛像面容呈椭圆形,眉目端庄,鼻梁高而长,头发呈波形并有顶髻,身披希腊式大褂。与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丝绸之路开辟 B、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C、亚历山大东征 D、古希腊的海外殖民
  • 19、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人类最初的文明大多范围有限,主要局限于大河流域。由此可知(  )
    A、文明之间没有交流 B、文明之间没有共性 C、文明之间和平相处 D、各个文明独立发展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诗经》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原意为周虽然是历史悠久的邦国,却不会在守旧中灭亡,其使命在于不断革新。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滋养。

    ——选自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 梁启超曾分中国史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阶段。历经“三个中国”变迁而又能实现连续发展的中华文化基因,留下了一些独特的品质和共同的记忆。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明清中外文化交流角度,谈谈中华文化“旧邦新命”的具体内涵?
    (2)、参考材料二,选取一个阶段并结合古代史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上一页 563 564 565 566 5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