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作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纽带,把各地区松散地连接在一起。到15世纪晚期,在斐迪南二世和伊萨贝拉联合统治下的西班牙,“中世纪的行政管理经由漫长而逐渐的过程转化成文艺复兴式的国家”。几乎同时,类似的过程也出现在英国和法国。这里的“文艺复兴式的国家”,其突出特征是(   )
    A、国家权力集中于国王 B、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C、受到古希腊文化影响 D、开始走上海外扩张道路
  • 2、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后,参照波斯的仪式,要求属下将领跪拜自己。这些将领认为依照马其顿风俗,只有在敬神时才用跪拜礼,因此拒绝跪拜亚历山大。最终,亚历山大作出让步,马其顿的将士可以不跪拜自己。这一事件可以说明(   )
    A、东西方文明有优劣之分 B、长期征战激化君臣矛盾 C、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 D、亚历山大统治隐患重重
  • 3、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的借贷行为受到法律保护。文献记载,债务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债权人可以将其诉诸法庭。在法庭上债务人要以口头发誓方式保证到期足额偿还,倘若仍旧无法偿还,他将被罚打100鞭或者双倍偿付其所贷数额。由此可知当时的古埃及(    )
    A、商业信用制度不健全 B、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C、社会贫富差距较悬殊 D、信贷行为有助于商业发展
  • 4、考古发现,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是从黄河流域、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平原地区发展而来的。这表明人类文明的产生(   )
    A、是人们劳动实践的产物 B、取决于充足丰富的水源 C、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D、使世界文化具有同一性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祖国—母亲”通过“拟血缘关系”映射了个体与国家间的关系,是民族国家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中最为常见的话语象征。下表为中外各国关于“祖国—母亲”的经典表达。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伊苏克拉底

    (前436—前338)

    我们在这片乐土出生,能够让至亲具名写信给我们的城市。只有我们雅典人有权利称我们的城市为奶妈、祖国和母亲。

    1793年出版的

    《法兰西共和教义问答》

    儿子的灵魂安慰道:“母亲,不要哭泣,你的儿子为祖国而死。”祖国化身为母亲高呼:“我是共和国母亲,你的热血将为我赢来自由,也将抚慰我的伤痛。”

    1941年苏联画家托依泽创作

    《祖国母亲在召唤》

    宣传画上的“母亲”神情严峻,目光坚定,充满激情,她正在号召她的儿女拿起武器,打败侵略者。

    1925年闻一多

    《七子之歌》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35年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

    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太可怜了,一个天生的丽人,现在却变成叫化的婆子!

    1959年巴金

    《我们伟大的祖国》

    国家变了!社会变了!人也变了!这十年来我们创造了多少移山倒海的奇迹!……做儿女的并没有辜负这位返老还童的母亲,我们伟大的祖国也为了儿女们的幸福一直不停地向前飞奔。

    1984年歌曲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据潘祥辉《“祖国母亲”:一种政治隐喻的传播及溯源》等整理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朝的国家机构中,有不少部门参与到科技管理之中,少府监、将作监、都水 

    监、铸钱监等掌管各种手工业和水利工程的部门,集中了各种专门人才和大量的优秀工匠。在人才选拔中,唐代设置了“明算”一科,与明经、进士等科目并列。据记载,唐代共有 32 人因发明受到奖励,如李淳风发明了浑天仪,太宗加授其为承务郎。总之唐代科技成就是辉煌的, 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王颜《唐代的科技与世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技创新举国体制。1949 

    年 11 月,党中央组建中国科学院,承担全国科技事业管理工作。通过构建计划引领、统筹分配、组织动员,在不到 30 年的时间里,我国建成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举国体制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任务,我国实现了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跃升。中共十四大后,运用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摘编自唐亚林、郝文强《新型举国体制:历史演变、时代特征与模式构建》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科技繁荣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苏联科技举国体制的异同。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构建新型科技举国体制的意义。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开始向近代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赈济制度已经衰落,传统的家庭救济模式也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立法工作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已经略见成效,例如1915年仿照欧美《济贫法》制定的《游民习艺所章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福利立法,则以1943年《社会救济法》为其典型,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的弱势群体与受灾民众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由于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福利立法产生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聂鑫《近代中国社会立法与福利国家的建构》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劳动保险法规,至1957年,“初步建成了以国家责任为主体,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

    ——摘编自胡晓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
  • 8、如图为2018年大洋洲、欧洲等地区的区域内、外出口占本地区总出口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   )

    A、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 B、各洲一体化程度差别明显 C、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D、各国之间贸易依存度降低
  • 9、1954年,针对美国最高法院“永远结束美国的学校隔离”判决,佐治亚州州长公开抨击,美国最高法院公然无视法律和先例把自己降级到庸俗政治的水平。材料表明美国(    )
    A、人民民主斗争漫长复杂 B、权力制衡体制优势明显 C、学生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资本主义固有弊端暴露
  • 10、1994年,萨帕塔运动在墨西哥兴起,该运动以墨西哥土著为主体,在承认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着重批判了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倡导知识的对话和实践,试图彻底清除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对世界的支配和霸权。萨帕塔运动的兴起( )
    A、体现拉美国家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 B、冲击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C、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促使墨西哥走上工业自主发展道路
  • 11、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成为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圣地”。 对此坦桑尼亚第一任总统尼雷尔发表演说称:“非洲民族主义如果同时不是泛非主义的话, 那么它是毫无意义的,是逆时代潮流的,也是危险的。”这表明他力图 (   )
    A、推动不结盟运动发展 B、倡导非洲各国的独立自主 C、对抗新一轮殖民侵略 D、促进非洲国家团结与合作
  • 12、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上帝是一位仁慈的、拥有无限力量的造物主,他根据人类可以通过合理的推断来发现的法则创立了宇宙,此后上帝就退了回去,不再介入他的创造物的实际活动。这表明( )
    A、宗教改革推动了科学革命的进程 B、科学革命仍然受宗教观念的影响 C、科学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进 D、科学方法在教义框架内寻求发展
  • 13、1848年马克思指出:“你们也许认为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禀赋吧。二百年以前,跟贸易毫无关系的自然界在那里连一棵咖啡树、一株甘蔗也没有生长出来。也许不出五十年,那里连一点咖啡、一点砂糖也找不到了,因为东印度正以其更廉价的生产得心应手地跟西印度虚假的自然秉赋作竞争。”由此可知,马克思(   )
    A、阐明经济作物种植要适应自然条件 B、强调亚非拉争取独立的艰巨性 C、揭示资本主义扩张主导了国际分工 D、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联合
  • 14、公元前2000年就在两河流域立国的亚述国家留下了大量关于蝗虫的记载,许多国王都派亲信去地方督促灭蝗工作,国王身边的术士和地方上的祭司也热衷于炮制和搜集各种治蝗法术和咒符。由此可知,亚述国家( )
    A、王权与神权高度结合 B、中央集权日益强化 C、宗教势力威胁统治 D、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 15、建国后,义乌早期乡村集市的“鸡毛换糖”曾被举报“投机倒把”。1982年义乌宣布开放小商品市场,1998年国家外经贸部特批给义乌小商品城自营进出口权。义乌小商品享誉全球,甚至还诞生了被誉为“小商品价格的风向标”的义乌指数。义乌的发展变化反映了(   )
    A、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 B、所有制结构的持续优化 C、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 D、国企改革目标基本实现
  • 16、1939年冬季至1940年夏季,冀中军民先后把敌后根据地内的车行大路和人行小径,全部挖建成了蜿蜒起伏的深沟高垒,形成了人造的“万里长城”。这一举措(   )
    A、丰富了平原游击战形式    B .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C.配合了百团大战的斗争     D.为发展地道战提供了经验
  • 17、下表是1950—1952年重庆社会商品流转公私比重变化表。据表推断,1952年重庆(   )

    年度

    1950

    1951

    1952

    社会商品批发(%)

    国营及合作经济

    31.42

    57.11

    78.39

    私营经济

    68.58

    42.89

    21.61

    社会商品零售(%)

    国营及合作经济

    3.66

    16.36

    61.81

    私营经济

    96.34

    83.64

    38.19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B、私营经济改造取得重大成就 C、国民经济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D、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
  • 18、1919年初,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妇人问题彻底解决的办法,一方面是合妇人全体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专断的社会制度;一方面还要合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那有产阶级(包括男女)专断的社会制度。”由此,李大钊认为解决妇女问题的关键在于(   )
    A、以阶级斗争推翻剥削制度 B、打破纲常名教,实现男女平等 C、推动国内外妇女界的联合 D、吸取欧美教训,进行社会革命
  • 19、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关于西北边疆的研究蔚然成风,相关史地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如魏源的《西北边域考》、沈垚的《钦定回疆则例》等,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西北的边防和疆域,这一现象(   )
    A、说明列强的侵略渗透内陆地区 B、推动中国史地学的近代化发展 C、反映了国人对时局的忧患意识 D、受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直接影响
  • 20、据粤海关统计,18世纪30年代到18世纪末平均每年税银不过5万两左右,而19世纪初则达到每年100多万两。1828年至1837年,关税收入更高达1500多万两。这一时期,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大量出口。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
    A、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有竞争实力 B、朝廷越来越依赖于关税收入 C、政府废弃了自主限关的外贸政策 D、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上一页 558 559 560 561 56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