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在古代印度,某人强调人与人之间应平等相待,不应有贵贱之分,他的这种思想最可能源于( )A、婆罗门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
2、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15年中国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如下图所示。对图示解释合理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速第一产业的发展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 C、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推动经济发展
-
3、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 “一五计划”。在 “一五计划” 期间,某工厂为完成生产任务,加班加点工作。请问以下哪个选项符合当时的情况( )A、该工厂主要生产轻工业产品 B、该工厂的技术工人大多来自国外 C、该工厂得到了苏联的技术援助 D、该工厂的生产完全依靠手工操作
-
4、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内,开展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以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土地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消灭地主阶级,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 B、武装斗争主要依靠的是工人阶级的力量 C、根据地建设的重点是发展城市经济 D、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得到了党内所有人的支持
-
5、19世纪中叶,李鸿章忧心忡忡地向朝廷上奏:“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列强虎视眈眈,我朝危机日重。洋务之举虽有所图,然成效未显。今又闻英法等国欲迫我朝签订新约,以扩其在华权益。” 以下关于此时局的描述,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使中国实现了自强求富,成功抵御了列强侵略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 C、民族危机的加深促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应对危局开展洋务运动,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6、明代《农政全书》中绘有描绘农田水利建设、家禽养殖方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场景的全新农事图。这可用于说明,明代( )A、农业技术不断创新 B、农业生产注重经验总结 C、农业发展依赖多种经营 D、农业生产重视生态保护
-
7、史籍记载,宋朝曾大量调集泉州、广州、明州等地生产的丝绸、瓷器等,前往西北边境与西夏进行贸易。这反映出当时( )A、海外贸易繁荣发展 B、区域经济特色鲜明 C、边境贸易十分活跃 D、南北经济交流频繁
-
8、在新疆若羌米兰遗址出土了一块唐代墓志,志文记载墓主家族原居关中,后迁徙至此。这可用于证明( )A、丝绸之路促进了人口迁徙 B、士族门阀观念影响深远 C、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 D、民族融合推动文化交流
-
9、战国时期各国诸侯铸造的青铜器铭文中有 “代王”“中山王” 等称谓,而《史记》等文献却称上述诸侯为 “子”。由此可知( )A、该时期分封制遭到彻底破坏 B、出土文物记载的内容更准确 C、当时各国中央集权逐步确立 D、不同史料对历史的记载具有主观性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人们对战争的恐惧还刻骨铭心之时,发动并无取胜把握的热战毕竟不是时机。在争夺东欧不断失败之后,美国统治阶级内部经过一番争执,最终选定了对苏发动“冷战”。美国冷战政策的制定者之一、原驻苏临时代办乔治·凯南曾注解说:“苏联听不进理智的逻辑,但对武力的逻辑却十分敏感,因此,如果对方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正动武”在上述思想指导下,美国一方面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开始稳固西欧。
——摘编自刘笑盈《冷战的兴起与欧洲的重组》
材料二美苏争霸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美攻苏守、70年代苏攻美守、80年代互有攻守而美攻多于守的3个时期。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双方围绕着原子弹和氢弹展开争夺;1957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竞相研制和发展战略核武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军备竞赛进入了战略防御系统、宇宙空间军事化新时期。美国五角大楼每年近3000亿美元的军事预算中,有三分之二花在国外的防务上。苏联是以经济、军事援助为手段向第三世界渗透扩张的,每插入一国或地区都要耗费一定的代价。巨额军费开支,美国以前还可以通过贸易顺差来弥补,而后期贸易出现巨大逆差,财政赤字高,大国地位下降。
——摘编自司徒文《世界两极格局崩溃缘由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发动冷战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稳固西欧”的举措。(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
11、当前,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生产的约40%,贸易的50~60%。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家最大跨国公司中,美国和日本占300多家,英国、法国、德国各有30~40家。这一现象说明( )A、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推动力 B、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 C、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结果 D、加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
-
12、漫画《和平,还是利润》。该漫画旨在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C、第三世界国家应注重经济安全 D、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
13、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资,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积极促进经济合作,逐步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表明( )A、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B、世界殖民体系正面临崩溃 C、新兴国家发展道路各具特色 D、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
14、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其影响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消失,而是留给冷战后的世界以及21世纪的宝贵遗产:欧洲在衰落中走向复兴;亚太地区的变化翻天覆地;民族国家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论述意在说明雅尔塔体系( )A、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B、应随着两极格局瓦解被否定 C、孕育了一个多极化的世界 D、至今仍然存在并发挥着作用
-
15、1918年,阿根廷第一个在拉美组建了共产党,随后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先后成立了共产党。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共产党组织,并积极领导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深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C、社会主义运动成主流 D、革命出现新领导力量
-
16、如图为1919年英国漫画家创作的时政漫画。图中象征美国的山姆大叔悠然自得地背靠“关键基石”,躺在由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组成的带缺口的桥的一端,对面的指示牌上写道这座桥“由美国总统设计”。漫画中这座桥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对立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C、国际政治秩序比较脆弱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打开缺口
-
17、圣西门曾试图谋取教皇和路易十八的支持;傅立叶曾每天坐在自己的房间里,等候人们对他的呼吁做出响应。这反映出空想社会主义者A、明确了工人的伟大历史使命 B、已发现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C、构建了完善的社会改革方案 D、未找到改造社会的有效途径
-
18、下图是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在世界总额的占比情况。该图表明( )A、英国丧失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B、德、美综合国力开始超越英国 C、德国的工业化水平领先各国 D、各国技术革新进程有明显差异
-
19、奥地利帝国国务活动家梅特涅认为,在当时和以后拿破仑都是封建欧洲所公认的“法国大革命的军人”和“法国大革命的化身”。梅特涅旨在说明拿破仑帝国( )A、是法国大革命的延续 B、确立了资本主义秩序 C、巩固扩大了革命成果 D、遭到了欧洲普遍反对
-
20、陈乐民在《欧洲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指出,17世纪是一个沉思的世纪,是独立的、科学的思维形成的世纪,也可以说是方法论觉醒的世纪。据此,这种“思维形成”和“方法论觉醒”主要得益于( )A、宗教改革运动 B、基督教信仰的弱化 C、近代科学革命 D、“理性王国”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