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图是漫画《房产主在房租法令面前》,该漫画的创作背景是巴黎公社颁布房租法令,延长偿付房租的期限,还取消了房客九个月以内的欠款,对此,房产主们伤心流泪,而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们却笑逐颜开。该漫画( )A、反映了消灭剥削成为社会共识 B、表明了社会矛盾不可调和 C、证明了房租法令遭到全面抵制 D、体现了巴黎公社政权性质
-
2、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地区的蔗糖、咖啡、棉花等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纺织、皮革、制铁、家具等手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还兴起了许多商业中心。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趋于活跃,经常与宗主国的殖民统治发生冲突,最终导致了独立战争的爆发。据此可知,拉美地区( )A、经济发展为革命奠定基础 B、对西方的依赖大为减弱 C、经济与西方的差距已缩小 D、已经形成多元经济中心
-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指出:中世纪(欧洲)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这一状况表明当时欧洲( )A、宗教改革成效显著 B、民族国家意识淡薄 C、呈现出联合的趋势 D、民族语言尚未出现
-
4、随着罗马人对希腊世界的政治征服,希腊对罗马的文化渗透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正如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言:“被征服的希腊反而降伏了粗鲁无文的征服者。”这表明( )A、希腊文化渗透到罗马各个阶层 B、欧洲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C、从长远看文化的力量胜于刀枪 D、战争反而导致罗马被希腊同化
-
5、下表所示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部分外交活动。由此可以推知,我国( )
时间
外交活动
1988年
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89年
派人参加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
1997年
原则上同意参加联合国维和待命安排
2003年
向联合国刚果(金)特派团派出工兵连和医疗分队
A、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 B、外交活动侧重于维护世界的和平 C、关注联合国机构的改造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材料可用来说明中国革命( )A、理论体系走向完善 B、前进方向开始明朗 C、道路分歧逐渐淡化 D、道路探索卓有成效
-
7、下图所示为民国初期全国实业团体的总数。该情况的出现( )A、与国际地位提高有关 B、与近代教育发展有关 C、与国内外的环境有关 D、得益于民主制的完善
-
8、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在向光绪帝谏言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时表示:“上既以为可废,请上自下明诏,勿交部议,若交部议,部臣必驳矣。”这反映出戊戌变法( )A、得到光绪帝的坚定支持 B、存在过于理想化的倾向 C、有力地冲击了八股取士 D、弘扬了求真务实的作风
-
9、雍正即位后继续进行赋役制度改革,从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摊丁入亩”,并逐步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允许农民和手工业者自由迁徙以出卖劳动力。这一改革( )A、废除了户籍管理制度 B、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C、加重了民众经济负担 D、减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
10、朱熹在《童蒙须知》中告诫儿童面对尊长时:“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声喧哄,浮言戏笑。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自议论。”陈淳也在《启蒙初诵》中要求小儿做到“入则孝,出则悌”。这可用来说明该时期( )A、格物致知备受关注 B、理学影响家庭教育 C、理学禁锢人们思想 D、政府重视以文治国
-
11、唐太宗时期,巴蜀地区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先后被纳入州、县的管辖,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在今川西北高原、川西南山地,则设置羁縻州、县以安置归附的部族,其部众大多无州、县户口。唐朝的这一做法( )A、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C、完善了地方行政体系 D、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
-
12、西晋段灼在上晋武帝表中指出:“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这表明( )A、选官权被世家大族把持 B、中正选人根据道德评定 C、选官的权力被收归中央 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
13、“愁眉”一词本指我国古代女子化妆的方法。东汉时期的孙寿喜欢化啼妆、愁眉,这样就显得惹人怜爱,娇媚。佛教传入中国后,“苦”的思想得到传播,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作“落花同泪脸,初月似愁眉”。后人用佛教的“苦脸”代替“泪眼”,再与我国古代的“愁眉”直接结合,创造了“愁眉苦脸”这一成语。这反映出( )A、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颠覆 B、前代语言文字不被社会重视 C、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未出现冲突 D、佛教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
14、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西周“何尊”青铜器内底刻有“宅兹中国”的铭文
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B
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
生产工具以骨器为主
C
太湖西北岸的丁埂遗址(属良渚文化规模聚落遗址)出土了大量渔猎用具,仅渔网坠就多达500多件左右
生活方式以采集渔猎为主
D
红山文化遗址的积石冢是有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具有“唯玉为葬”的显著特征(以玉器为主要随葬品),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
私有制和贫富分化产生
A、A B、B C、C D、D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自【日】宫崎正胜《简明世界经济史》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独立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15世纪英国封建主义经历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1066—1166年为第一阶段,因诺曼征服带来的军事、法律属性占据主导,经济特征被遮蔽,但仍然表现出潜在力量。1166—1350年为第二阶段,经济特征因盾牌钱和《买地法令》等因素出现而逐渐凸显。1350—1500年为第三阶段,货币支付和扈从契约的出现,表明经济特征已占据主导,这是封建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从经济视角来看,这是封建主义经济特征从被遮蔽走向外显和加强的历程,此为11—15世纪英国封建主义演变的内在经济逻辑。
——摘编自黄春高《11—15世纪英国封建主义演变的经济逻辑》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巴黎兴起一种全新的社交形式——俱乐部,它与沙龙的最大不同在于成员之间相互平等。19世纪40年代以后,中产阶层群体日益壮大,他们在人数与消费能力方面逐渐占据主流。随着收入与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中产阶层越来越愿意把时间与金钱花费在悠闲娱乐生活之上。人们活动范围日渐扩大,旅游业慢慢成为中产阶层可以企及的新活动,从此开启了法国人对度假的痴迷。从沙龙到露天舞会,悠闲生活方式转变的背后,是法国社会已经完成了从旧制度向现代社会的真正更迭。
——摘编自汤晓燕《十九世纪巴黎社交生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视角分析英国封建主义经济特征从被遮蔽走向外显和加强的历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法国社交形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思邈对中医理论进一步完善。医道方面:“吾闻善盲天者,必本之于人”;“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时五脏”;“阳用其精,阴用其形,天人之所同也”;“体有可治愈之疾,天有可消之灾也”等,这些是孙思邈中医理论的立足点。医术方面:“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医德方面:“医者仁术”;行医“不为利回,不为义疚,仁之方也”。至此,中医基础理论趋于系统完备。
开元十一年颁布《诸州置医学博士敕》,要求各州配置一个医术精湛的医学博士,官阶九品。各州都要有《唐本草》一部,经典药方汇编类书一部,所收录的验方一百一十个以上,要与经史类书籍同等收藏。《诸州置医学博士敕》标志中医学社会推广开始步入正轨。
——根据翦伯赞《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史第四册》整理
材料二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学的鼻祖,记载中药三百六十种,分上中下三品。梁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新增中药一倍,也分三品,分别附于后。唐宋政府组织医家重修本草经,增补中药合计一千五百五十八种,被称谓中医药学大全。然而,唐宋中药学“品目多杂,甚至混淆,以至意义俱失”。明朝湖北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对中医药的发展十分忧虑,决心辞官,潜心科学,历时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三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书成,将上之朝,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土天夫家有其书”。《本草纲目》的主要贡献有二,一是补增中药物三百七十四种,使中药品种增至一千八百九十二,这比秦汉时足足增加了五倍,李时珍是古代中药学的集大成者。李时珍最大的贡献还是发明中药学分类法纲目法,这比《神农本草经》分类法更科学。纲目法将中医药分为共十六纲,纲下分目,共六十二目。纲目分类法既有中国古典哲学的宏深智慧,又有近代科学的务实精微。《本草纲目》“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母也。次之以金石,从土也……”,它科学传承了中华古典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将阴阳五行哲理具化到中医科学的研究中。李时珍还对动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分类,“次之以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这种分类法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是遥遥领先的,极富科学理性精神。
——根据《明史·李时珍传》、《本草纲目·凡例》整理
材料三
清代中医学人才辈出,成就斐然,中医防疫科学成就尤为突出。下表(表5)是见于正史的部分中医学家及其著作。
——据《清史稿:文艺传》、陈邦贤《中国医学史》整理
传主
生卒
籍贯
身份
著作
吴有性
1582—1652
江南吴县
《瘟疫论》
戴天章
1644—1722
江苏上元
诸生
《伤寒》《杂病》《咳论注》《疟论注》《广瘟疫论》
余霖
1724—1795
安徽桐城
《疫疹一得》
刘奎
山东诸城
《瘟疫论类编》《松峰说疫》
喻昌
1585—1664
江西新建,侨居常熟
副榜贡生
《伤寒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
徐彬
浙江嘉兴
喻昌弟子
《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金匮要略论注》
张璐
1617—1699
江南长洲
博贯儒业
《医通》《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诊宗三昧》《千金方释义》
高斗魁
1623—1670
浙江鄞县
诸生
《医学心法》《吹毛编》
周学海
1856—1906
安徽建德
光绪十八年进士
《脉义简摩》《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孙思邈中医理论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特征(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明朝和清朝中医学家对中医文化发展的主要贡献,并分析影响中医发展的因素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的史书市场
1902年,书商在金陵乡试场前统计:“所销之书,以历史为最多。”《史论类纂》广告谓:“自维新后,试场、学堂莫不以历史试士,统观两场题目,均须切实史事。”书籍市场上,史论类书籍和西史书籍被士子广泛购阅,读史风气渐开,“通知今古,兼习外事”成为风尚。1902年,梁启超在其发表的《新史学》中言:“《二十四史》也,《九通》也……此等书皆万不可不读。”此一观点颇受趋新人士和举子的赞同。史书发行泛滥于市,泥沙俱下,《瀛寰志略》等史地书籍和《明治维新史》等外国政治史也分外畅销。底层读书人心目中的“史论”“史学”与“历史知识”等概念几乎画上等号,并无明显分别,“简”“速”“全”成为购买史书的标准,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厚重史籍经由市场筛选简化,成了“可读之书”。时人多评举业史书难脱词章窠臼,不足为史著,只不过是将策论新瓶装旧酒,商业繁盛与质量低下形成鲜明的反差。
——摘编自王乐鑫《清末科举改制前后的史书市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史书市场繁荣的原因,并简析史书市场繁荣背后暗藏的危机。(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史书业的出路在哪里? -
19、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科技革命主导技术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一项技术,而是由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新加工(制造)、激光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空间开发技术等组成的一种技术综合。这主要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A、促使科学转化为技术的速度加快 B、高新技术呈现日益群体化的趋势 C、要求各国加强联系形成世界市场 D、推动科学和技术的界限日益明确
-
20、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上台后强调“今天,保卫自由和扩大自由的巨大战场……是在亚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是在日益觉醒的各国人民的国土上。他们的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他们谋求结束不公正、暴政和剥削。”这说明,美国意在( )A、传播自由主义思想 B、调整与苏联冷战的外交战略 C、壮大第三世界力量 D、联合亚非拉以消除滞胀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