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16世纪之前的欧洲,胡椒是等同于黄金或白银的稀有之物,常被用作借贷和纳税的媒介,也被人们认为是神药。在1627年荷兰画家彼得·卡兹创作的静物画中,将胡椒面与盐、牡蛎、橄榄等食物共同呈现在画面中。此时,画中的胡椒粉随意地与食盐一起撒在盘面上,已由“神药”回归调料本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民众消费观念发生变革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商业革命冲击传统市场 D、全球物种的广泛交流
  • 2、哥伦布航海活动没有能像达·伽马那样带给西班牙人所需要的黄金和香料,西班牙人大骂他是“江湖骗子”。尽管如此,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仍然兑现她对哥伦布的承诺:给哥伦布以“航海司令”的头衔、10%的战利品回报,以及将他发现的地区的总督权过继给他的后代。这可用于研究( )
    A、哥伦布航海因未获得黄金而失败 B、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愿望十分强烈 C、西欧开辟新航路以民间资助为主 D、开辟新航线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动因
  • 3、15世纪上半期,阿兹特克人社会繁荣,文化发展。他们用棉花和舌兰织布,有的还编织进各色珍贵的鸟羽,做成斗篷、饰物和礼品,色彩缤纷,精美绝伦。此外,阿兹特克人能制造出质地优良、造型美观的褐底黄纹的彩陶,已经掌握了用天然铜锻造铜器的技术。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 )
    A、纺织和制造业发达 B、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C、“浮动园地”的发明 D、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积累
  • 4、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伊朗、北非和部分西欧地区。在8世纪中期后阿拉伯帝国进入持续一二百年的繁荣时期,阿拉伯统治者到处修建图书馆、搜罗藏书、鼓励开展翻译活动。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
    A、有助于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 B、终结了“希腊化时代” C、侵吞了拜占庭帝国北部领土 D、使伊斯兰教走向成熟
  • 5、比利时学者亨利·皮雷纳在《中世纪的城市》一书中写道:“商业和工业使城市成为当时的样子。城市在商业和工业的影响下不断成长起来。”对此,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手工业者和商人是城市最初居民 B、手工业以交换和流通为主要目的 C、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复兴的原因 D、中世纪城市出现在交通便利之处
  • 6、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其统治关系极其复杂多变,例如一个附庸可能同时效忠两个领主甚至多个领主,而所效忠的领主之间又结成复杂的效忠关系⋯⋯它的基本关系不是国王与臣民,也不是国家与公民,而是领主与附庸。”更符合该学者观点的图示是( )
    A、 B、 C、 D、
  • 7、1世纪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写道:“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这( )
    A、表明了罗马生产工具的进步 B、佐证了两大文明的交流往来 C、体现了拜占庭工商业的发达 D、揭示了汉代养蚕缫丝的实情
  • 8、阅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有( )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①古代文明呈现多元特征②古代各个文明不断扩展

    ③古代各个文明完全独立发展④古代各个文明多分布在大河流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与人类文明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共振起伏、互动互进、休戚相关的。从方式与途径的视角而言,文化交流与传播既有牧歌式的和平交往,如人群迁徙、商业往来等;也有暴力性的碰撞冲突,如刀光剑影的战争往往使人类文化面临断裂、毁坏等危机,同时这种暴力冲实在客观上也为不同文化碰撞和调适提供了历史契机。

    ——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提取有关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0、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商人的信贷活动范围十分广泛,从日常生活所需的食物与饮品到较高层次的进出口商品等。信贷的这种使用情况不仅得到了中世纪史研究者的普遍认可,更能在不同种类的法庭中得到印证,如普通诉讼法庭、商人法庭等。这些法庭的卷档表明英国商人会以信贷的方式售卖各种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如麦芽酒、面包等基本食物,亚麻布材质的服饰,铁器、马具等生活工具。与此同时,随着工资水平的提升以及物价水平的降低,更多的英国民众能够消费得起较高层次的进口商品。因此,商人也会进口受英国民众欢迎的各种海外商品,如法国以及地中海地区生产的各种类型的葡萄酒。来自东方国家的商品在这一时期也受到了英国人的青睐,以丝绸及其制成品和种类繁多的香料最具代表性。从事国际贸易的大商人在这些商品的贸易活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世纪晚期英国商人商业信贷活动研究》

     材料二:1958-1960年,英国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信贷政策历经两次讨论,分别将贸易信贷期限从4年放宽至5年,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从50万(曾默认为75万英镑)提高到100万英镑。英国之所以放宽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信贷政策,一方面是在重商主义传统的影响下,英国有着发展海外贸易的内在诉求;另一方面是台湾市场在美援的帮助下呈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对于台湾当局而言,英国贸易政策的特殊性在于,英国必须要考虑中国大陆及美国方面的反应。在台海局势紧张之时,政治因素更为重要,经济利益被暂时搁置;当台海局势相对缓和后,经济利益便成为英国主要考虑的方面。在此过程中,英国重商主义传统充分展示了其影响力。

    ——《试论英国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信贷政策》

    材料三:随着科技的进步,英国信贷市场将加速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信贷机构可以更精准地评估客户信用状况,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英国更加注重绿色信贷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支持环保项目和企业。同时,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信贷市场向绿色和可持续方向转型。普惠金融也是英国信贷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未来,信贷机构将更加注重服务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降低信贷门槛,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率和覆盖率。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国信贷市场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跨境信贷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拓展海外业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欧美信贷市场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况中世纪英国商业信贷活动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调整对台湾地区贸易信贷政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述影响英国信贷市场的因素。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靖康之乱后的北方人口南迁是我国三次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浪潮之一,且它的规模最大,距今最近,对近现代的中国族群的分布和文化传承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的人口南迁持续了约一个半世纪,按照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靖康之乱时期:从1125年至1142年前后共十七年,这一时期的移民分布面最广,遍及南宋各个地区,其中江南、江西和福建吸引了大量的移民,为移民的主要分布区域。宋金对峙时期:从1141年至区1234年,由于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人口南迁也随之出现。南宋蒙元对峙时期:宋蒙战争持续了20余年,受此影响,这一时期又出现移民的高峰。后面两阶段的移民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离长江不太远的地方,以及淮南、荆襄与四川的北部。

    ——吴松弟《中国移民史—辽宋金元时期》

     材料二:综观美国历史,出现过三次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移民高潮(1680-1880):移居北美的清教徒把北美视为上帝恩赐的希望之乡,把新大陆描绘成地肥水美的人间天堂,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他们主要来自英国,还有其他西欧和北欧国家的人。除了欧洲人,这一时期的另一主要移民群体是非洲黑人。自1619年首批黑人奴隶被贩卖到北美,在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中共有1000万黑人被贩卖到西半球,其中有40万人到了今天美国境内的各个殖民地。第二次移民高潮(1900-1920):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需要大量劳力。第二次移民浪潮中的移民主要来自南欧、中欧和东欧,以意大利、匈牙利、波兰和俄国移民为主体,这些移民多数来自乡村。第三次移民浪潮 (1965-现在):1965年美国通过了移民和归化法,1961-1984年之间还通过了一系列难民法,移民政策的放宽带来了第三次移民浪潮。这一时期的移民来自更广阔的领域、更多的国家。……来自不同大陆、不同国度的移民构成了美国人口的主体,而且每年的新移民仍然在不断改变着美国人口的种族、民族构成。

    ——《美国文化的移民特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况这一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况美国三次移民浪潮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移民浪潮给美国带来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迁徙的认识。
  • 12、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大货币集团,这些集团由不同的国家组成,它们分别以英镑、美元、法郎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清偿力的主要来源,并实行相应的汇率制度。这说明当时:(   )
    A、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快 B、世界经济领域动荡加剧 C、国际贸易逐步走向自由化 D、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减弱
  • 13、新加坡建国时,两极政治格局已形成。对此,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语文(言)问题就是政治问题,新加坡身处马来海洋之中,我们必须认清这个事实。1965年新加坡独立,我面对新加坡人口虽有75%华人,却不能以华文作为共同语和工作语的困难。”李光耀认为汉语未能成为新加坡共同语是因为:(   )
    A、殖民文化占据主导 B、各族缺乏文化认同 C、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D、华人政治地位低下
  • 14、下表为 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有:(   )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①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全球水陆运输网络的形成 ④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15、贵霜帝国地处中亚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与汉朝、罗马、安息并称为欧亚四大强国。通过考古,出土了大量帝国时期的金币。这些金币正面多为手持权杖的国王半身像,而背面是执三叉戟的印度教湿婆神和神牛,周边铭文则以希腊语和佉卢文书写。这些钱币可以实证:(   )
    A、欧亚文化一体化 B、东西方贸易频繁 C、多元文化的交流 D、希腊文明的延续
  • 16、如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成就。综合表中信息可知,古代文明:(   )

    发源地

    主要成就

    西亚两河流域

    城市国家、楔形文字、法典、洪水方舟传说

    东北非尼罗河地区

    政教合一、象形文字、金字塔、太阳历

    爱琴海地区

    城邦国家、神话、悲剧、喜剧

    东亚黄河、长江

    城市祭台、礼器、彩陶、南稻北粟

    A、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B、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C、独立发展、缺乏联系 D、大河文明、农耕为主
  • 17、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和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材料意在说明:(   )
    A、农业革命助推科技革命的到来 B、农业革命推动社会分工的出现 C、农业革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D、农业革命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
  • 18、人类的居住形式,从穴居、巢居到地面筑屋定居,再到聚居点村落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图1、图2是有关早期人类居住形式演变及村落的史料。这些史料,可:(   )

    A、说明村落最早出现在黄河流域 B、佐证村落形成于旧石器时代 C、印证早期人类定居村落的存在 D、说明各地居住形式演变进程
  • 19、2003年的杭州亚运会不仅引入了智能机器人参与赛事管理。在观众体验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也让人印象深刻。此外,人工智能还用于搬运标枪、铁饼等器材,进行配送、巡防、迎宾等工作。这些机器人活跃在亚运会的各个场所,服务公共表演、体育训练、安全保障等众多领域。这说明:(   )
    A、中国的科技智能水平世界领先 B、科技革命可以实现劳动者的全面解放 C、技术进步推动生产生活的改变 D、科技成果的应用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
  •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这些规定:(   )
    A、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 B、确保传染病问题能彻底解决 C、改善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的现状 D、有利于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
上一页 454 455 456 457 45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