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近代工厂制的建立,实现了资本和劳动力的集中,实现了劳动分工的加强,实现了生产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不过,作为工业化社会中涌现出来的新鲜事物,工厂制在兴起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材料主要说明工厂制度( )A、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C、对社会的影响有双刃性 D、适应了集中生产的需要
-
2、疫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与疫病的斗争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古罗马非 常注意公共卫生,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中国古代不少地方官,在任期间 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这说明了( )A、官员在防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B、古人对疾病预防治理有了清晰认识 C、古人重视公共卫生与疾病的防治 D、疫病客观上促进了古代医学的进步
-
3、1635年,查理一世宣布皇家邮政可以开放为公众服务,国会议员和贵族享有免费寄信的特权。当时主要用马车运送邮件,邮件辗转运输,邮费昂贵。1839年进行邮政改革,英国国内信件基本邮资费统一为每半盎司1便士。英国邮政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英国国内经济联系的加强 C、英国政府改革弊政的需要 D、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变革
-
4、早期的徽州民居天井狭窄,光线黑暗。明清时期逐步演变为楼下高大宽敞、楼上简易的形式。粉墙黛瓦马头墙是其显著的外观特征,白色粉墙,便于吸收水汽,保持墙体干 燥;而基于阻挡火势需要,修建了高出屋面的马头山墙。白墙黑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 间,如诗如画;跌落起伏的马头冲破了一般墙体的单调,增加了建筑的美感。这一变化体现了( )A、摒弃了传统的建筑风格 B、徽商经营方式的改变 C、更注重实用性和艺术性 D、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
5、汉武帝时开通的西北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兴起的重要标志。除西北丝绸之路外,还有西南丝绸之路和东北丝绸之路。唐朝始设市舶使,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宋初设市舶司时,明确规定出海商舶须申领“公凭”,上报引目,这引目相当于今天的进出口货物报税清单。从汉朝到唐宋对外贸易的发展说明了( )A、对外贸易趋向规范化管理 B、古代朝贡贸易蓬勃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严格执行 D、政府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
6、古埃及人凡是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了唐代商人石染典买马契,契约明确记载了买卖双方的个人信息、商品状况、交易细节、违约责任及3位保人做证情况。古巴比伦王国时期,订立商业契约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这说明古代社会( )A、经济生活中商业活动十分频繁 B、商业活动中契约关系较为普遍 C、契约有效保护交易双方的权益 D、都形成了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
-
7、中国很早就有设置专门的官吏掌管农业、传授农业技术的记载……周朝时期就有官吏承担起传授农业技术的责任。而一些在劝课农桑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我国古代许多农业创新之举大多为官员实践得出并推广的。从材料可以推知( )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政府官员有力促进了农业技术推广 C、政府重视改进农业技术 D、农业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工业革命使其经济在欧洲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拥有许多物产丰富的殖民地,将制海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整个世界经济都围绕着英国。英国一度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厂,唯一的大规模进出口国,唯一的货运国,几乎唯一的外国投资方。在19世纪中叶的国际格局中,英国上升到了影响并支配全球的地位。使得国际格局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呈现出英国“鹤立鸡群”之势。
——摘编自郑德洛《近现代科技革命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
材料二:
1876-1914年的殖民扩张 (面积单位:百万平方公里,人口单位:百万)
殖民地(1876)
殖民地(1914)
本国(1914)
面积
人口
面积
人口
面积
人口
英国
22.5
251.9
33.5
393.5
0.3
46.5
法国
0.9
0.6
10.6
55.5
0.5
39.6
俄国
17.0
15.9
17.4
33.2
5.4
136.2
德国
2.9
12.3
0.5
64.9
美国
0.3
9.7
9.4
97.0
——摘编自尼·布哈林 《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与国际格局”为主题,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恩格斯的英国工人观主要是从英国工人的现状入手,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他细致描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的悲惨、痛苦、无助,并认为工人的悲惨现状源于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基于此,他对工人阶级通过普选权的方式改善自身生活状况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普选权是属于英国资产阶级和英国贵族的,对于英国工人阶级而言是不切实际的,唯有流血的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成功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
——摘编自海因里希·格姆科夫《恩格斯传》
材料二: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生产力的进步使得垄断资产阶级意识到不能采取原先的赤裸裸的剥削形式,通过科学管理、收买无产阶级等隐形手段来调整阶级策略,同时英国工人运动也使工人的生活状况有了显著改善,这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良好的双向互动状态。19世纪80年代普选权在法国工人阶级手中取得的成效让恩格斯意识到,利用普选权夺取政权的过程虽然缓慢且枯燥,但却十分可靠,工人只要合理地使用普选权,使自身处于进行革命的最有利地位。改良主义文化作为英国社会的特有文化,恩格斯认为英国工人阶级可以也应该采取和平改良的方式改善自身状况。最终在最后一刻通过斗争进入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即社会主义。
——摘编自王兴斌等 《恩格斯的晚年》
材料三:
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说以人的解放为根本价值归依,而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又始终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格斯不同历史时期的英国工人观,有利于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并随着实践的推进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在探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解放道路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他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他国工人阶级特点的解放道路。
——摘编自李述森《论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与时俱进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恩格斯早期和晚期英国工人观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恩格斯工人观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恩格斯工人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英伦雅典”之称的牛津城因便利的交通逐渐发展成一个商业贸易的重镇。拉什达尔曾一针见血的指出“牛津纯粹是由于其商业的重要性才获得了其学术地位,并最终获得了创建英格兰第一所大学的殊荣。由于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人们成群涌进城市谋生,知识分子亦不例外。12世纪,巴黎大学聚集了一大批拥有崇高权威和声望的杰出教师还有来自欧洲各个角落的学生。它的组织形式也为当时欧洲各国大学所仿效。随着城市的兴起和贸易、工商业的发展使得各种管理和服务机构不断增多,急需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为其服务。中世纪中后期世俗势力和教会势力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日益激烈大学通过巧妙地周旋而获得了对维护自身存在和发展意义重大的各项特权,加之风起云涌的城市自治运动,为大学师生维护自身权利、树立了典范,促使大学不断寻求独立自主发展的空间。
——摘编自《探寻大学、城市之源与缘—西欧中世纪大学与城市关系探究》
材料二:
14世纪国王逐渐将城市特许经营权下放给大学,大学进一步参与城市的经济和环境管理。如中世纪的人不知道传染病的起因,把垃圾扔到大街上,散发着恶臭。在大学的市政监察下,城市环境得到改善。但这也损害了城市在环境管理方面的自治权,市民和学者之间的矛盾激化,如牛津市民在15世纪多次指控校长在环境管理问题上侵权。导致双方发生大规模冲突,这也使得大学在16世纪对国王的依赖达到了前所未的程度。另一方面城市经济对大学的依赖增强。大学作为消费者参与到城市经济中,对于城市的书籍贸易、文具行业、食品业、等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也使得在冲突之外,市校之间在官方层面和私人层面都存在着合作。
——摘编自《论中世纪大学与市民的冲突——一牛津大学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世纪大学在城市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大学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其影响。 -
11、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创办的《新莱茵报》,存在了354天,却出版了301期,他们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读者来信多达几千封。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 )A、使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B、已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C、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受到了资产阶级的强烈抨击
-
12、
国家或地区
1700年
1800年
1900年
法国
9.2
8.8
25.9
德国
4.8
5.5
28.2
英格兰和威尔士
13.3
20.3
61.9
苏格兰
5.3
17.3
50.3
西班牙
9.0
11.1
26.8
1700年—1900年欧洲的城市化率(单位:%)
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引发人口流动 B、三角贸易推动人口迁移 C、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 D、资产阶级力量不断上升 -
13、1623年英国颁布专利法,保护和奖励科学技术成果;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国内实现了贸易自由;1709年起,英国圈地运动合法化。这些现象可以说明英国政府( )A、已经放弃自由主义 B、积极推动经济发展 C、大力助推工业革命 D、行政能力极大提高
-
14、十五世纪下半期,罗马教皇忙于谋利、忙于巩固自己的地位,出卖教官、任用私人等恶习成了公开的秘密。针对此现象,马丁·路德主张( )A、廉俭教会 B、人人平等 C、民族教会 D、信仰得救
-
15、下图是被誉为“葡萄牙国父”的路易·德·卡蒙斯,1982年澳门大西洋银行发行的50圆澳门币钞票正面为其肖像,此外新版葡萄牙护照的第一页也有他的图像,在澳门有用其名字命名的马路(在路环)、前地(广场,在凼仔)及大厦。一位葡萄牙人在遥远东方的中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他的研究可以证实( )A、葡萄牙在澳门建立正常贸易商站 B、殖民统治是先进经济模式的推广 C、20世纪末世界市场的正式建立 D、殖民扩张深刻影响殖民地的发展
-
16、17世纪中叶以后,来自亚洲的茶叶和来自美洲的蔗糖完美邂逅。1680年,约克公爵夫人又将时髦的荷兰式饮茶——在茶中加鲜奶、糖引进英国,尤其受到妇女们的喜爱,形成了了“英式下午茶”。18世纪英式下午茶逐渐成为风行欧洲的生活习惯。英式下午茶文化的形成,体现了( )A、政治变革推动文化创新 B、英式下午茶的形成折射了殖民扩张的过程 C、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 D、商业革命推动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
17、下表是16-17世纪欧洲小麦价格变化,根据表格可推断出( )
时间
指数
1500年
22
1550年
57
1600年
96
1642年
147
(以1701-1710年小麦平均价格为参照,设置为100)
A、小麦价格大幅度上涨主要受气候异常影响 B、小麦价格大涨提高了地主阶级的经济地位 C、来自美洲的大量金银影响了欧洲物价 D、小麦价格上涨主要因为欧洲农业发展 -
18、经过近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欧洲西海岸南下到非洲最南端;达·伽马船队出发170人,生还者54人;麦哲伦船队出发260人,生还者18人。其中的艰难险阻难以想象,支持远洋航行的精神动力包括( )
①科学与首创精神②冒险与拼搏精神③虔诚的宗教信仰④殖民扩张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④ -
19、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材料中共和国的建立( )A、是双重革命取得胜利的产物 B、标志着广大美洲地区的解放 C、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开端 D、是君主立宪政体构想的实践
-
20、17—18世纪,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急剧没落;18世纪后期,法国工业革命逐渐展开,进步的资产阶级以思想斗争的形式向腐朽的封建主义进攻。这给孟德斯鸠提出了反封建反暴政的思想主题。针对法国政弊,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 据此可知,孟德斯鸠( )A、要求君主应推行“开明专制” B、主张践行主权在民的思想 C、提倡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D、强调权力间的制约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