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指出: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 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形成完整的“世界史”的标志是(   )
    A、全球航路的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 2、1500年,被纳入西班牙殖民地的美洲各地的人口大约为5000万人,到1650年,下降为大约400万人;1600--1750年,欧洲、中国、印度、中东等地,人口却以空前的速度增长。导致上述人口变化的原因有(   )

    ①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      ②传染病的大规模蔓延

    ③美洲粮食作物的推广      ④西欧工业革命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3、巴黎公社“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公社委员及其他公职人员除了接受群众监督之外,还可以根据人民的意见,随时撤换。”这体现出巴黎公社的特征是(   )
    A、选举流程规范合理 B、人民居于主体地位 C、典型社会主义国家 D、公有制为经济基础
  • 4、19世纪30年代,法国里昂爆发了两次工人武装起义,提出的口号是“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不共和,毋宁死”。马克思如是评价:“里昂的工人们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以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可是事实上他们却是社会主义的战士。”结合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人运动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B、法国已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D、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得以最终确立
  • 5、17世纪后,欧洲“文明国家”逐步建立了一套国际法体系,并将这套国际法作为区分“文明国家”和“野蛮民族”的标准。19世纪这套欧洲法系又迅速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各地。欧洲法系扩展到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 B、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C、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 D、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兴起
  •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成就中不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是(   )

    A、斯蒂芬森的火车 B、贝尔的电话 C、卡尔·本茨的汽车 D、莱特兄弟的飞机
  • 7、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制度广泛确立 B、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 C、自然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 D、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 8、1793年美国出台《专利法》规定:对于海外人员,只要掌握一门先进生产技术或机器设备制造方法或拥有相关设备图纸,经过一个简单宣誓,该人员就可以成为美国公民,其掌握的技术就可得到联邦政府保护的垄断专利权。此规定反映出美国(   )
    A、经济垄断组织发展迅速 B、自由主义传统根深蒂固 C、有意打破欧洲技术优势 D、注重鼓励国内技术研发
  • 9、1565年,西班牙航海家乌尔达内塔从吕宋起航,开辟了一条西起吕宋马尼拉、东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全新航道。之后的250多年里,西班牙人将无数丝织品运抵美洲市场,用以交换产自西属美洲的白银。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西班牙垄断了大西洋贸易 B、银丝贸易是殖民主要手段 C、欧洲的贸易中心正在转移 D、全球的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 10、“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   )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 11、下表所示为1503-1650年西班牙自美洲输入的黄金和白银数量表(单位:千克)。据此可推知,当时西班牙(    )

    时间

    白银

    黄金

    1503-1549年

    263916

    58430

    1550-1600年

    7175227

    95132

    1601-1650年

    9004417

    27299

    A、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B、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C、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D、工业资本积累雄厚
  • 12、近代一位历史人物12岁时(1492年)。①____到达了美洲;在他17岁时(1497年),②____率先在纽芬兰岛登陆,为英国插上了第一面海外殖民旗帜;后来,③____自己实现了人类拥抱地球的愿望。上述历史人物依次分别是(   )
    A、哥伦布——卡伯特——麦哲伦 B、迪亚士——卡蒂埃——巴伦支 C、哥伦布——白令——塔斯曼 D、德雷克——哈得逊——麦哲伦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塞塔石碑(RosettaStone),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

    1798年7月,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他制定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埃及的计划,从诸多领域精心挑选出175位学者,组成一支庞大的科学艺术考察团,收集和研究埃及历史。1799年8月,法军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拉希德村发掘出了罗塞塔石碑。1801年,法国被英国和土耳其的联盟打败,根据协议,战败国法国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他们在埃及发掘的一切文物。次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往伦敦,后移至大英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1802年,东方学家德·萨西获得了一份罗塞塔石碑拓片,他从希腊碑文中的专有名词切入,找出了代表“托勒密”(Ptolemy)和“亚历山大”(Alexander)之名的近似字组。

    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在埃及菲莱神庙方尖碑拓片中发现了托勒密和克列奥帕特拉的名字,他顺着这条线索,继续研究专有名词。几个月后,他成功释读了亚历山大、提比略、图拉真等王名。虽然商博良只破译了碑文几千个符号中的111个,但古埃及文字之谜已经揭起一角。1822年9月29日,商博良在巴黎科学院召开的重要会议上宣读了《关于象形文字拼音问题致达西尔先生的信》,把自己的发现公诸于世,这一天是公认的一门新兴学科——埃及学的诞生之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塞塔石碑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发掘和研究所具备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商博良对罗塞塔石碑的破译。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7年2月,美国以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政策为由,断绝与德国的外交关系,并建议中国也与德国断交,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提上日程。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对参战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以国务总理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极力主张中国参战。在段祺瑞主持下,内阁会议于3月通过了与德国绝交的决定。但在提交国会审批的过程中,段祺瑞与总统黎元洪产生矛盾,一度被免去职务。经历政治争斗后,段祺瑞重新担任总理,主持内阁再度通过对德宣战的决定。

    进步党人【注】梁启超多次上书段祺瑞,主张对德宣战。并公开发表《中德国际前途观》《余与此次对德外交之关系及其所主张》《绝交后之紧急问题》等文,称“若拒美请而孤立,则中国将来必为列强俎上之肉,今出此途,于救亡之外,尚有一线进取之路耳”。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则着眼于内政。孙中山在致北京国会电中称,中国参战会引发“排外之盲动”等危险。5月发表的《中国存亡问题》一文中,孙中山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性质的战争,是一场世界强国弱肉强食的战争,中国国力弱小,不宜卷入其中。就参战得到的一些利益,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获得。中国不应该冒险参战,而是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改革内政、奖励农业、工业发展,推动交通建设上。

    ——改编自王建朗《北京政府参战问题再考察》

    【注】进步党:民国初年一个大规模政团,是当时政坛上非常活跃的一股势力,包括部分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和民间知名人士。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17年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对中国参战的态度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二十年的土地及田赋统计

    地区

    田地(亩)

    税银(两)

    税米麦(石)

    全国总计

    607843001

    24449724

    4331131

    江南

    44800647

    4137854

    3327849

    江南占全国比例(%)

    7.37

    16.92

    76.84

    ——全汉升《明清经济史研究》

    材料二历代税制改革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以一条鞭法为例,“条鞭并夏税、秋粮、均徭、里甲、土贡……。未几而里甲之值年者,杂役仍复纷然。……岂知其为重出之差乎?此所谓积累莫返之害。有明自漕粮而外,尽数折银。天下之银既竭,凶年田之所出不足以上供;丰年田之所出足以上供,折而为银,则仍不足以上供也,无乃使民岁岁皆凶年乎?此所谓所税非所出之害”。……故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於后世者大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田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黄宗羲对一条鞭法的看法。
  • 16、20世纪60年代,苏联立项拍摄电影《战争与和平》。在文化部长福尔采娃牵头下,工业部调配40家企业专门生产博物馆无法提供的易损瓷器和丝织品:罗蒙诺索夫瓷器厂据18世纪图纸重新开窑;轻工部门顶着原料压力制作出9000套西装、11000件纱衣、12000顶帽子和20万颗纽扣;女子宫廷礼服完全采用手工缝制。这说明了( )
    A、苏联的工业发展日趋平衡 B、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竞争激烈 C、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转逻辑 D、行政部门对市场的强力控制
  • 17、漫画《我们用我们的小斧子砍的》发表于20世纪上半叶,从左到右三个人物(左右两边代表的是英美)携手合作,共同砍倒了两棵大树。这幅漫画可以反映出( )

    A、远东局势步入缓和阶段 B、英美对日本崛起的忧虑 C、列强妥协共同操控中国 D、反法西斯同盟并肩作战
  • 18、下图描绘了1770年至1860年英国兰开夏郡建筑工人、农场工人和手摇织机工人的实际收入。据此可知( )

    A、蒸汽动力的普及削弱了工人竞争力 B、机械化加剧了工人阶级的职业困境 C、工业革命增强了无产阶级政治诉求 D、现代行业部门适应了新的生产要求
  • 19、《圣经》中记载了诺亚为了延续地球生命,每种动物都挑选雌雄一对带上方舟。18世纪中期编订的《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中对诺亚方舟故事做了解释,“诺亚方舟一定很大很大。它不只是容纳欧洲所有成双成对的动物,两头羊不可能足够,要养活那对狮子势必得有数百头羊”。由此可见,此书( )
    A、鼓励运用理智独立思考 B、利用科学完善基督教义 C、宣扬新教伦理改造社会 D、借助信仰构建理性价值
  • 20、中世纪初期,西欧的城市主要是平民生活区,城外农民没有向城市交纳贡物的义务。12世纪后,乡村出现负责粮食生产与销售的专门组织。13世纪时,大型庄园提高了粮食生产,大规模向城市出售谷物。这一转变( )
    A、冲击了封建庄园制度 B、刺激了粮食价格上涨 C、构建了城乡二元体制 D、推动了商业模式创新
上一页 431 432 433 434 4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