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公元16世纪前期 , 葡萄牙和西班牙所进行的殖民经济活动和海上运输活动 , 使两国一 时间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国家 , 两国的商船以及运输船频繁来往于欧洲与其他大洲 。葡萄 牙和西班牙的这些活动( )A、利于商品的世界性流通 B、反映了殖民扩张中竞争与合作并存 C、表明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促进了欧洲国家对亚洲的资本输出
-
2、“1487年8月 , 他率领船队 , 从里斯本出发 , 越过南回归线 , 沿着非洲海岸南下 , 在非洲南端 遇见了风暴 。船队在风暴中漂泊13天后 , 驶到风平浪静的海域时 , 他判断自己的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 , 航行在了印度洋上。”材料论述的是( )A、达.枷马绕过非洲抵达印度 B、过亚士到达好望角 C、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 D、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
3、大津巴布书的建立与黄金贸易密不可分 。在大津巴布书遗址附近和其他一些地方出土的文 物中 , 都发现有古代开采过的矿井、冶炼熔炉和工匠用具 , 此外 , 还发现有古代的梯田、用于灌溉的水井、带把的铁锄 , 以及大量牛骨 。 由此推知 , 大津巴布书( )A、与欧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B、社会经济结构多元 C、手工制造业领先于世界 D、商业水平超过农业
-
4、15世纪 , 奥斯曼帝国在中亚的扩张使其控制了黑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 , 这些城市与奥斯 曼帝国的其他城市逐渐连成一线 。奥斯曼帝国慢慢将自己固定到东西方贸易的链条上 , 首都伊斯坦布尔还成为东西方交流中心 。 由此可推知 , 奥斯曼帝国( )A、逐渐消除了地方割据力量 B、逐渐成为东西商路的枢纽 C、扩大了“丝绸之路”的范围 D、疆域辽阔且社会经济繁荣
-
5、查士丁尼一世在不断发动对外征服战争的同时 , 还镇压了境内的多次民众起义 。查士丁尼 一世深刻认识到“威严和光荣不仅依靠兵器”, 因此 , 他组织法学家整理罗马法律 , 汇编了《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一世组织法典编纂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社会公平 B、协调社会关系 C、巩固帝国统治 D、提高公民素养
-
6、封建领主的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单元 , 是综合经济、政治、司法、军事和宗教功能于一 体的组织 。 由此可知 , 西欧庄园( )A、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 B、集体劳作与家庭经营并存 C、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D、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
-
7、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恒帝延惠九年(166年), 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越南地区)徹 外献象牙、犀角、扰谓 , 始乃一通蔫。”1942~ 1945年 , 法国人在越南发掘出一处3~ 6世纪时 的俄尼海港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中 , 有罗马的宝石、青铜灯和罗马的铸币 。上述 材料表明( )A、海上丝绸之路是文明交流的主通道 B、考古发掘与文献互证才有价值 C、罗马帝国已经成为汉王朝的灌属国 D、古代东西方文明之间存在交流
-
8、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这段时期 , 称作是古代文明时期 。下表是部分古代文明在 社会治理上的措施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据此可知 , 古代文明( )
文明
社会治理
文化成就
古巴比伦文明
《汉漠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加美什》
古埃及文明
神化王权
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古印度文明
种姓制度
佛教、《摩河婆罗多》、《罗摩衍那》
1~ 9的数字,发明了“0”
古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A、具有多元性 B、相互交流借鉴 C、同一性较明显 D、存在扩张性 -
9、自2004年至今 , 香港已有约780所学校与内地学校缔结成超2100对“姊妹学校”, 并组织大 量中小学生到内地各省交流;2018年香港政府将中国历史科列为独立必修科 。香港政府的 这些举措( )A、践行了“一 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拓宽了中小学生的国际视野 C、旨在促进香港与内地学术交流 D、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
10、据统计 , 1992年 , 我国约有1000万名公务员“下海”经商 , 虽然多以“停薪留职”的方式 , 但仍 有超12万人辞职“下海”;此外 , 大批科研院所、高校等体制内的知识分子也加入了此次的“下 海潮”。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A、中国加入世贸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B、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强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公务员社会地位日益降低
-
11、有学者认为 , 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 , 让世界进入中国;第 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 , 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 , 中国已经开始改 变世界了 。“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深训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
12、1950年 , 我国开始对越南、朝鲜提供经济、军事援助 , 揭开了我国对外援助的序幕;20世纪50 年代中后期 , 我国对外援助对象不仅包含了蒙古、古巴等国 , 还涉及埃及等非洲新兴国家 , 有 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社会的发展 。这些做法( )A、适应了新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 B、说明新中国放弃“一边倒”外交方针 C、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D、使新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
13、1962年 , 中共中央在出台的“农业十六条”中明确提出 , 农业生产实行“三包一奖制”(包产、包工、包成本), 要求“责任到组、责任到人”, 并逐渐出现了包产到户这一较受欢迎的生产责任制形式。这一举措旨在( )A、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转型 B、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支持 C、应对严峻的经济困难局面 D、完善多种所有制的经济形式
-
14、认真观察下图 , 该图可直接用于研究新中国( )A、经济结构的特点 B、巩固政权的举措 C、体制创新的历程 D、生产关系的变革
-
15、1949年9月 , 新政协会议召开 , 与会的662名代表(共产党约44% , 各民主党派约30% , 工农 代表和无党派人士约 26%)经过讨论 , 通过了“共同纲领”等文件 。 民主人士章乃器会后说 道:“(政协会议)做到了多数起了决定作用 , 少数心悦诚服 。这才是真正的、彻底的民主。”由 此可知 , 新政协会议( )A、彰显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B、标志着政党政治趋于成熟 C、奉行了人民至上的原则 D、反映了社会性质已经改变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西方宪政发展史上,“妥协”与“悖论”是两个绕不开的话题。首先,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英国人便承袭了典型的妥协传统。民主依赖于妥协,正如美国宪法本身就被认为是“一捆妥协案”。在制宪者们看来,真正的共和政体不是追求社会意见与意志的同一性。而是允许多种意见、意志和利益在一种有秩序的体制下妥协共存。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往往存在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对其认识,不可只看它怎么说,更要看它怎么做,运作比字句更重要,只有了解实际的运作过程,才能有真正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
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其中一个话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国家的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
17、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 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 D、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
-
18、卢梭认为英国的议会无非是公共意志的篡夺者,而且在英国式的代议制度下,人民只有在选举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而议员一旦选出,人民又成为奴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议会制度存在缺陷 B、议会制度之下人民缺乏自由 C、卢梭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D、议会制与启蒙思想背道而驰
-
19、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A、深信“地圆说” B、途径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为主题的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开了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
文明因交流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仲音
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
——习近平
材料
作为鲜卑族政权,拓跋宏大力推行汉化改革,移风易俗,为了更好的学习汉人文化,他将首都从平城迁至洛阳,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军事上向南发动对南朝梁国的战争,大力开疆拓土。最终鲜卑族融入华夏文明圈,长期战乱的中原大地再次焕发生机,而孝文帝的改革比彼得足足早了一千多年。由于其改革极大推动华夏文明发展,所以孝文帝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之一。
——摘编自百度文库
鸦片战争前,中国作为东方的大国已经经历了两千年的封建文明史,它的文化曾经一度辉煌,对周边邻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具有不言而喻的优越感。
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关闭的大门,使中国看到了自己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学习西方的行动。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行打开了近代中国的大门,“西方文化也通过战争、暴力和对中国的掠夺强行向中国输入”引发了之后半个世纪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
——摘编自百度文库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摘编自1 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一次接见外宾时的谈话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文明的碰撞,有的同学看到了文明的融合,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间的复杂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