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隋店时期,在首都长安之外,隋炀帝和唐高宗都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组的洛阳为东都、这一现象反映了( )A、权力平衡的需要 B、经济重心的转移 C、边患局势的变化 D、城市人口的增加
-
2、汉武帝时期,结构恢宏、气势磅礴、以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中期以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A、汉赋呈现出平民化趋势 B、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 C、皇帝好恶决定汉赋兴盛 D、文学作品的风格受时代的影响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日报》关于新中国初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报道数量出现过几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现在1950年7月,该月上旬共有4篇关于文物保护法规出台的公报。第二次峰值出现在1955年5月,台湾当局筹划“长期出借”文物至美国的举动引发政府、学者、群众的一致抗议,多篇文章与此相关,第三次峰值出现在1956年2月,当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关于会议的报道、发言、决议和倡导成为《人民日报》文化版面的“重头戏”,第四次峰值出现在1957年9月,当时第一次文物普查初见成果,该月有大量文章介绍新的考古成果。
——摘编自胡岳枫《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物保护》
材料二:195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5次大会上,意大利代表团提出了保护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公约草案文本。经多次讨论后,“海牙公约”及其协定书和实施条例于1954年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武装冲突情况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性和国际性公约。196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该理事会是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起初有25个国家参加,截至2019年已扩大到107个国家,在它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采用多学科综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完整性等保护原则与方法。
——摘编自陈洁《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演变(1931-2005年)》等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内容,分别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物保护工作和20世纪中后期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2)、结合所学内容,各举出世界和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3个,并任意选择一个,说明其能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3-6世纪,随着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各支日耳曼人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其中许多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昔日繁荣的罗马帝国一去不复返了。在古典文明的废墟上,形成了一种以基督教文化为载体的、包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与东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文化。……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大多处于原始部落阶段的匈奴、氐,鲜卑等游牧民族,纷纷南迁至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内迁各族相继经起兵反晋,建立割据政权。
——摘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2000年,全世界在出生国以外居住一年以上者,其人数已达到1.75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移民人数比1970年增加了一倍多,目前,全世界移民的60%居住在较发达区域,40%居住在较不发达区域,其中欧洲外来移民5600万人,约占欧洲总人口的7.7%;北美外来移民4100万人,约占北美总人口的13%;澳洲外来移民占其总人口的19.1%;亚洲外来移民5000万人,但因亚洲人口众多,移民只占其总人口的约1%;非洲外来移民占总人口的2%;拉丁美洲为1%。
——据联合国人口署《2002年国际移民报告》和国际移民组织(10M)《2003年世界移民报告》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分别概括公元3-6世纪和21世纪初民族迁徙的特征。(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综合说明导致民族迁徙的原因。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秦统一后,秦始皇企图用严厉的法令手段来匡饬异俗,形成了“以法治俗”的统治思想,由于秦“事皆决于法”“以法治俗”走向了极端,激起原东方各国的反抗,其中楚人表现得最激烈,齐人赵人次之,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摘编自车发松《从“移风易俗”看秦汉对地方社会的控制》等
材料二:西汉建立后,刘邦在原秦、韩、魏等西部地区设郡县“奉汉法以治”,在赵、燕、齐、是等东部地区则立王国,允许诸侯王在一定范围内制定和颁布本国的政策法令,依靠本国士人“从俗”而治。刘邦一方面“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摘编自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针对“各殊习俗”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内容,简评这一措施。(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汉朝的“风俗”政策与秦朝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内容,简述其实施结果?(3)、综上所述,概括指出国家治理方面的启示。 -
6、如图为二神驾车图像饰板,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材质为今阿富汗特产青金石。图像中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高悬空中,手持长棍驾车的是希腊胜利女神妮可,车上头戴皇冠的是希腊自然女神西布莉,巨轮高扶手战车则具有波斯风格,此艺术作品能够验( )A、亚历山大远征 B、阿富汗的强盛 C、波斯帝国兴起 D、希腊民主政治
-
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某一古代文明,利用假期考察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位于安第斯山脉上的古城马丘比丘,观察了用于记事的结绳,收集了帝国如何管理四大政区的资料。该文明( )A、有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B、发明了“浮动园地” C、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 D、是欧洲文化的源头
-
8、雍正时期,皇帝在处理奏折时避开外朝,以确保在内廷处置某些重要政务:同时,要求外朝和内廷的信息渠道严格分开,向外朝泄露奏折秘密的人会受到惩罚,这加强了( )A、政府官员的行政执行力 B、朝廷和地方的政令畅通 C、中枢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
9、明代湖州“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负郭东业蔬靛、荻港业藕、湖跌断头业苇、棣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棉为绸尤工”。这反映明代湖州地区( )A、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B、白银成为法定支付货币 C、新的高产农作物逐步推广 D、新的生产方式迅速发展
-
10、下表是宋代书院的分布情况表。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地区
河北
山西
河南
江苏
安徽
湖北
数量(个)
3
4
11
29
20
17
A、人口大量南迁 B、大运河的开通 C、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实行分卷 -
11、宋元时期,由于官员和富商主要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元时期( )A、打破坊市界限 B、商品经济发展 C、高雅文化消失 D、国家疆域扩大
-
12、春秋时期,晋国内部出现大小宗之争,曲沃小宗历经三代,历时六七十年,最终灭掉晋国嫡系大宗,并通过“尊王”争取到周僖王之册封,位列诸侯,史称“曲沃代晋”。“曲沃代晋”反映了( )A、血缘宗法关系遭到冲击 B、诸侯争霸导致礼崩乐坏 C、诸侯坐大蔑视天子威权 D、尊王攘夷成为各国共识
-
13、距今约7000-5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居民以粟等为主要作物,并使用彩绘陶瓷: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造成两地居民生活方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生产工具 C、国家形态 D、政治制度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起建立兴中会,与会的有刘祥、何宽等华侨20多人。同盟会成立后,海外侨居地的同盟会组织发展如雨后春笋,其中新加坡和槟榔屿同盟会影响最大。据新加坡同盟会负责人张永福记载,当地华侨得知国内要举行黄花岗起义,每十天左右开一次会,进行筹款,到起义爆发时捐献3万多元。得知武昌起义胜利,新马华侨组织演说团、戏剧团,创办报纸,宣传革命,约2000名华侨直接回国参加革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不少华侨万里迢迢回国参政,在各级革命政府中任职。
材料二 随着日本侵略加剧,各地华侨纷纷组织联合团体。 1936年10月新加坡华侨召开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确定今后的首要任务是从自身做起,促成国内各实力派之联合,最终实现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全国抗战爆发后,不少华侨青年回国参军参战。1939年6月印尼华侨梁添成离开新婚妻子架机保卫陪都重庆而血溅长空。抗战期间,华侨的捐献活动遍布世界各地,大量侨汇成为国民政府财政的重要补充。以陈嘉庚等人为代表的侨胞还在大西南积极投资工矿、垦殖、医药等产业。在海外,侨胞向世界各国宣传中国抗日的决心及恳请各国援助,获得很好的回响。
——摘编自任贵祥、李盈慧《华侨与国家建设》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华侨支持祖国民主革命的活动。(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侨在抗战期间作出的贡献。 -
15、1972年莫斯科峰会上,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签署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定,以及数量众多的贸易、科技、卫生和环境协定,美苏一致同意根据“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以及互利互惠”的原则来开展美苏双边关系。这表明当时( )A、美苏结束军备竞赛 B、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 C、冷战局势有所缓和 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
16、1968年1月1日,匈牙利开始了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可以自行制订生产计划和工作纲领,无需国家批准,实行固定、浮动、协议、自由等多种形式的价格制度。匈牙利的经济体制改革( )A、旨在克服自由放任的弊病 B、体现对市场机制的探索 C、受到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 D、完全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
17、1926年,美国政府借口保护侨民,向处于内乱的尼加拉瓜派出了一支舰队,而国际联盟则表示维持中美洲的和平与秩序不是国际联盟本身需要关心的事情。同时,国际联盟也没有将埃及和英国之间的争端作为国际问题来处理。这可以用来说明( )A、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受阻 B、民族自决的原则被认同 C、绥靖政策助长侵略野心 D、国联难以维护世界和平
-
18、1923年,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关于实行统一农业税》法令,把农民所负担的各种国家直接税以及各种地方直接税合并为单一农业税,并将一半左右的农业税由实物改征货币。这一做法有利于( )A、保证前线粮食供应 B、实现农业集体化 C、新经济政策的推进 D、优先发展重工业
-
19、1905年10月18日,印度总督寇松公布了分割孟加拉法令。在国大党的号召下,这一天孟加拉商店关门,交通中断,居民成群结队高唱“欢迎你,祖国”的民族歌曲。工厂主、商人、地主都资助了国大党,孟加拉妇女第一次参加了政治生活。这反映出( )A、殖民统治加剧印度阶级矛盾 B、印度民族民主意识不断高涨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取得成效 D、印度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20、如表是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这些事件( )
1862年夏
伦敦世界博览会期间,英国工会联合会热情接待许多国家的工人代表。
1863年7月
英、法工人在伦敦举行群众大会,抗议俄国政府对波兰人民的镇压,支持波兰独立。
1863年11月
英国工联领袖呼吁加强国际团结并邀请法国工人组织派代表到伦敦参加一次国际性会议,声援波兰人民的斗争。
A、导致俄国农奴制改革 B、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 C、促进马克思主义诞生 D、支援了巴黎公社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