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1936年1月,中共中央给各级党部的指示信中指出:“好些口号在今天是不能适用的了,如‘打发财人’‘进攻富农、反对富农’‘没收富农土地及剩余农具’等等。有些错误的口号是要 根本纠正的,如‘杀尽地主富农’(有些同志是这样说的)‘杀尽反革命,杀尽保甲团'等等"。 中共中央作出上述指示意在( )A、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贯彻三三制的原则 C、转变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 D、走和平建国的道路
-
2、 1917年,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中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所以应该以美育代替宗教。据此可知,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A、反思了新文化运动局限性 B、根除了制度近代化顽疾 C、符合当时社会的客观需要 D、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
3、 1854年,上海租界建立了工部局,开始修筑新式马路、路灯和其他道路设备。同年,英法美三国领事还重申了修筑公用道路的需求是便利码头货物的转运。此后各口岸租界都以上海为模板,形成以码头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租界的上述做法意在( )A、改善城市的空间布局 B、划分在华势力范围 C、完善租界的道路体系 D、扩大在华贸易空间
-
4、 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的农民在宋元以前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这一变化发生的主要背景是( )A、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 B、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 D、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
5、 唐代翰林学士院源于“北门学士”(北门是皇宫的后门,入门便是禁中)。翰林学士院书写的诏敕号称“内命”,中书门下书写的诏敕号称“外命”,都具有法定的效力。翰林学士院的“内命”不经中书门下而直接向下传达,这就使收令传发的途径变为两途,形成双轨辅政制。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中枢决策机制演变 B、国家行政权力分散 C、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D、三省制度渐趋成熟
-
6、 考古学者在中国山东某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了上百座墓地。墓地大小不等,大墓中的随葬品一般有五六十件,其中一座大墓,除发现80多件精美的陶器外,还有制作精细的透雕或镶嵌玉石的骨器、象牙器和其他装饰品。而众多的小墓中一般只有一两件简陋的陶品。这反映了当时( )A、渔猎采集的突出地位 B、早期国家的雏形初现 C、氏族内部的贫富分化 D、农业村落的社会分工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甘棠港,古代港口名,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之一,唐末王审知开辟,宋代逐渐走向衰落。对于甘棠港的具体位置,学界存在“长乐说”与“琅岐说”之争。
“琅岐说”
“长乐说”
据福州闽王祠中的《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描述甘棠港:“闽越之境,江海通津……途经巨浸,山号黄崎。”其中“巨浸”即“巨岛”之意,“黄崎”即琅岐岛,为闽江口最大的岛屿。
《闽王墓志》载:“王(审知)……碎巨石于洪波,化安流于碧海,敕号甘棠港。”说明碎石处在碧海中。这与黄岐澳情况相合,而金牌门在江中,不可能是碎石处。
王审知时任侍郎,《长乐王氏族谱》载:“刘山甫致祭连江琅岐港为甘棠港”。
刘山甫祈祭甘棠港在黄岐澳的棋山。棋山有黄岐寨,山下黄岐澳中原有黄岐岛(即黄岐山),这与《德政碑》的“途经巨浸,山号黄岐”相合。
赴琅岐实地勘察中发现,琅岐岛金牌门及其周边红褐色遗迹与相邻的灰色天然岩石截然不同。中科院物构所(福州)化验证实:褐红色岩粉曾经高温加热。据此推测:琅岐“金牌门”系王审知开辟甘棠港时在礁石上用树木燃烧形成高温,在雷雨的作用下崩裂后留下的历史遗迹。
闽江口褐红岩石很常见,金牌山顶炮台弹药库遗址距山脚高差百余米,石色同样褐红,可知金牌石褐红是本色。烧金牌开北港不成立。
——整合自欧潭生《唐末甘棠港究竟在何方》、林廉《甘棠港港址在长乐之辨析》
(1)、根据材料,指出学者考证“甘棠港”位置所运用的史学研究方法。(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针对“甘棠港”位置的史料考证与史学争论的作用。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对20世纪有一些看似“矛盾”的表述:20世纪既是“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的世纪,又是“摧毁了所有的幻想与理想”的世纪;既是“进步”的世纪,又是“悲剧”的世纪。
——摘编自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请根据材料另选时段,自拟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进行辩证阐述。(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
9、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一五”计划指出:“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在于求得建立巩固的国防、满足人民需要和对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 部分五年规划(计划)发展目标简表
“六五”计划(1982年通过)
继续贯彻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九五”计划(1996年通过)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有效供给能力增强科技教育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成效,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规划(2006年通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枃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三五”规划(2016年通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为什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一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规划(计划),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发展目标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
10、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英国在华势力范围以长江流域为主,遍及多个省区,在列强中位居首位。沙俄在黑龙江、吉林境内建筑铁路以达海参崴,并取得东北境内铁路沿线地区内的行政权、警察权和开矿权。这样,包括辽东半岛在内的整个东北便成了沙俄的“势力范围”。德皇威廉二世曾发布命令:“胶州湾领土,归德意志帝国所占有。”法国逐渐将西南三省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要求清政府作出承诺“日后拟在福建省内兴造铁路……当先向日本政府筹商”,主张“将浙江划归我势力范围”“其界限应达到江西,抑或涉及浙江及江西之一部”。美国三次向英法德日等国申明“门户开放”的主张: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摘编自王云红《势力范围:一个概念在近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针对帝国主义疯狂掠夺在华的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中国人民展开了收回利权的爱国运动。美国合兴公司攫取粤汉路权之后,违约将股票转让给比利时银行团。湖南、湖北、广东人民要求“废约自办”,声势浩大,迫使美国合兴公司作出让步。在勒索六百多万美元赎款后,合兴公司同意废约。江浙人民则为收回苏杭甬(甬,即宁波)路权,和英帝国主义进行斗争,自行集款筑路。清政府先是执意向英国借款修筑,遭到两省人民的坚决反对。后来怕激起“民变”,将英国借款移作别用,允许苏杭甬铁路归为商办。山西人民为了从英国福公司手中收回采矿权,经过反复谈判,在偿付赎款后收回了平定、盂县、潞安、泽州的煤铁开采权。运动中,还收回另外一些路矿的部分权益。帝国主义尽管不甘心吐出既得利益,但面对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不得不稍稍改变策略,在勒索大量赎款以后,交回部分利权,以缓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摘编自战逸《清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列强关于在华划分“势力范围”问题的两种不同主张,并对其进行评析。(2)、阅读材料二、概括晚清收回利权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收回利权运动发生的影响。 -
11、 1922年10月11日,苏俄人民委员会授权国家银行以黄金和外汇担保发行银行券-切尔文。切尔文直接与黄金挂钩,一个切尔文含纯金7.74234克,等于旧俄10个金卢布。切尔文的发行( )A、冲击了世界货币金本位制度 B、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C、有利于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 D、意在统一财经保证战争的胜利
-
12、 1919年3月9日的学生游行为先声,在开罗、亚历山大及其他各城市都爆发了全民性的大规模的总罢工、罢课、罢市和示威游行,进而转化为武装起义,愤怒的群众与前来镇压的军警发生了流血冲突,甚至连埃及的妇女也打破了旧习俗,走上街头,手执武器与英国侵略者搏斗。这折射出( )A、埃及民族解放运动斗争的艰巨性 B、民族自决成为反殖民斗争的思想武器 C、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成为历史必然 D、埃及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
13、 1547年,俄国伊凡四世加冕之后,“坚信自己是上帝派到大地上的统治者,只对上帝负责。同时声明,凡是危害自己统治的人,就是反对上帝。凡是对上帝不忠的人,他都要代表上帝对这些‘背叛者’进行严厉惩罚”。他的这一态度( )A、意在推动俄国向外扩张 B、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C、奠定了民族国家的基础 D、使王权得到教会的支持
-
14、 根据所学知识,影响如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中国人口流动迅猛发展 C、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
15、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公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前的债务。《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这些规定(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促成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逐渐改变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D、推动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
16、 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会根据省农民代表大会《金融问题决议案》宣布不准公钱局、商钱局发行市票,也不准市场上使用银元,凡持银元到市场上购买货物或到农村收购土特产的,均须先到浏东平民银行兑换纸币。该决议案(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有利于全国金融秩序的稳定 C、积累了金融工作的宝贵经验 D、增强了苏区政府的治理能力
-
17、 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如图)。其主张( )A、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 B、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 C、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 D、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
18、 《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条款,满汉官僚基本都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面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深感不安。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A、对宗藩体系崩溃的无奈 B、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C、对国门开放的深切担忧 D、被迫适应近代外交体制
-
19、 元朝行省制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材料反映了行省制的设置( )A、利于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缓和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C、与宋代相比更利于中央集权 D、与元朝民族征服背景相关
-
20、 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就有“义”的倾向,只不过常常被“利”所蔽而已,人生在世最高的理想境界即“人道”,而“人道”应当是经过自觉调整的,“乐而不乱,复而不厌”,所以要“陶冶而成之”。由此可知,董仲舒( )A、重视人的道德伦理教化 B、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 C、强调维护封建纲常伦理 D、主张抑制人的正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