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8世纪中期和16世纪后期,阿拉伯人和奥斯曼土耳其人都先后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州的大帝国。这两个帝国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首都繁华的程度 B、对外扩张的方式 C、宗教信仰的对象 D、对待商旅的态度
-
2、如图是在墨西哥塔卡米查潘遗址发现的一块磨制成砖形的蛇纹石上的符号, 距今4000—2400年前后。符号共有 28种, 形成包括62个字符的一篇“铭文”,但其含义未被破解。据此可知,这一“发现”( )A、反映出古代美洲文明多姿多彩 B、揭示了殖民者毁灭了美洲文明 C、说明古代美洲文明无法被破解 D、具有研究美洲文明的实证价值
-
3、7世纪中期,随着阿拉伯人的扩张,被征服地区的波斯语逐渐退出官方语言,但民间使用的波斯语吸收了阿拉伯语的一些词汇,融入自身的语言之中,最终塑造了一种全新的语言——达里波斯语。这表明( )A、阿拉伯帝国重视文化的交流 B、征服战争影响语言文化发展 C、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逐渐消亡 D、文化融合重塑民族文化内涵
-
4、史学家顾准指出:中世纪的基督教会,掠夺地产,剥削农奴;它多次造成流血的大屠杀;它提倡迷信,搞异教裁判所,多少创造性的科学和科学家被扼死了;但它也是中世纪唯一的教育事业的组织者、保护者;它是唯一的学术研究中心。材料意在说明 ( )A、基督教会应得到全面的评价 B、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充满罪恶 C、宗教戒律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D、欧洲的中世纪处于黑暗时期
-
5、解读如图,图中所示古代帝国对发展古代文明的主要贡献是( )A、发明了腓尼基字母 B、创立了城邦民主制度 C、积极推广希腊文化 D、传播印度数字到欧洲
-
6、表为古代世界不同地区文明的重要成果。这反映出古代文明( )
地 区
成果
两河流域
君主专制制度、楔形文字、法典、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制
尼罗河流域
较完善的官僚系统、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神话故事
印度河、恒河流域
种姓制度、佛教、史诗、数字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城邦、民主政治、寡头政治、希腊神话、哲学、神庙
A、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B、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C、局部交流且相互影响 D、兼具多样性与统一性 -
7、在研究工业革命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有关“工业革命说”的“突变论”“渐进论”等不同见解。以下就是两种观点作出的资料整理。
概念
释义
突变论
汤因比认为,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性的剧烈的大变动”,一次“普遍的工业化”。
查尔斯·比尔德在《工业革命》中提出:“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实际上是中
世纪的英国,安静、原始、未受商业贸易吼叫所纷扰。突然地,几乎是晴天
霹雳,到来了工业革命的暴风雨和紧张的气氛。”
渐进论
克拉潘在《现代英国经济史》中提出:“1830年以前英国没有一种工业已经度过了全面的技术革命……我们发现工业革命进行了两个世纪,之前还准备了两个世纪……一场持续了150年,而且又至少为之孕育了150年的革命……”
艾什顿在《工业革命》中也提出,把一系列变化说成革命是有争议的。革命意味着一种突然的变化,但这并不是经济过程的特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任一观点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安石教育改革先从学校开始,首先由政府设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学校体系;选拔有实际工作经验且品学兼优的人到学校担任教师,开设于治理国家有利的特别是“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的课程。王安石还设置了“武学”“律学”“医学”,以培养军事、管理和医学的专门人才,弥补了当时官方教育的不足。同时,面对“太学有教导之官而未尝严其选”“夫课试之文章,非博诵强学穷日之力则不能。及其能工也,大则不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不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等状,王安石创立了太学“三舍法”,可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考试考核方法进行年级升等的教育制度。王安石把《尚书》中“貌、言、视、听、思”解释为体现一个人道德修养的相互关联的五个不同境界,加强了伦理道德的建设。
——摘编自张守慧《王安石教育改革对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等
材料二
在拿破仑执政的15年间,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法令,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制度。1806年颁布的法律,第一条明确指出:“教育培训将在下列机构实施:一、市镇政府建立的初等学校;二、市镇政府或私人资助建立的中等学校;三、公立中学和国库资金扶植的特殊学校。”拿破仑时期教师的职业在于推动社会进步。“皇帝会关照这些具有杰出才能的成员,接受最优质的培训。”拿破仑当政后,希望通过高等专科学校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各行各业的技术精英,扩大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社会基础,以此发展经济,巩固政权。法国在巴黎及其他地区创办了十几所高等专科学校,如师范学校、武器学校、军事学校、音乐学校、医学学校等。学校相生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选拔优秀人才。这些高等专科学校成为法国重视精英教育的产物,也为现代法国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王明利《拿破仑与法国的国民教育》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王安石教育改革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影响。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4年,上海《光华医药杂志》刊登了一则题为《湖州福音医院西医孟杰割毙李恢伯》的医疗事故新闻,称湖州福音医院的院董李恢伯患黄疸病,“经国籍西医诊治无效”,改请福音医院院长、美籍西医孟杰诊疗。据孟杰诊断,“胆中有砂石,非割不可”。在得到孟杰关于手术低且有“十分之六治愈希望,且可速愈”的保证下,久病困苦的李恢伯同意“自愿割治”,“本人先愿签字”,李其“无奈”,“允签字”。孟杰“收拾自愿书后即施行手术,用全身麻醉协下割开,翻检肝脏,割开胆管,遍觅杳无砂石。检查过久,助手报告时限快到,乃急急缝补,俟手术告竣,而病者已溘然长逝矣。”因李恢伯系湖州福音医院院董,孟杰来灵堂吊唁时,遭遇李家围攻,追究其医疗事故责任。这一起西医孟杰诊断失误造成的医疗事故,被《光华医药杂志》评论称:“诊断不确,手术滥施,暴露西洋医术之残毒”。
——摘编自李传斌《条约特权制度下的医疗事业—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研究(1835—1937)》
(1)、根据材料,分析上海《光华医药杂志》中《湖州福音医院西医孟杰割毙李恢伯》医疗事故记载的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光华医药杂志》的评论。 -
10、英国是最早将以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主要目标的学校供餐计划纳入国家政策体系的国家之一,下表是校餐制度的相关规定。校餐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英国( )
1944年
《教育法》
强制要求地方政府向中小学生提供校餐和校园奶。中央政府主动承担了供餐的全部基建、运行费用以及地方政府供餐70%以上的经常性支出
1980年
《教育法》
不再强制要求地方政府提供校餐,不再向地方政府提供直接的校餐补贴,同时允许地方政府自行确定校餐的形式、内容和价格
A、重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B、调整社会福利政策 C、议会主权,国王“统而不治” D、社会保障过度发展 -
11、1928年,《非战公约》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美国参议员格拉斯却认为公约的价值“不大于一张邮票”,国务卿凯洛格私下也认为,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这表明《非战公约》( )A、为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法律基础 B、带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 C、顺应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诉求 D、未体现维护和平的内容
-
12、有学者把英国大臣与文官关系比喻成“丈夫与妻子的关系。”大臣像丈夫,虽然由他们作出决定,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和经验,使他们在一些具体事务面前无能为力。这时,像家庭主妇一样,文官参与决策并处理具体事务就顺理成章。据材料可知( )A、文官群体逐渐成为权力中心 B、英国君主立宪制走向成熟 C、文官群体对大臣形成了制衡 D、大臣和文官党派利益一致
-
13、十六世纪,当天文学研究表明《圣经》中记载的月亮比土星大的说法是错误的时候,加尔文对此解释到:“摩西是用一种通俗的笔调来写作《圣经》的,他所描述的是一切具有常识的普通老百姓所能理解的东西,而天文学家所探索的,只能为具有颖悟力的人类智者所理解,‘展示的是对上帝美妙智慧’认识的更进一步。”据此可知,加尔文( )A、倡导继承古代先贤的哲学精神 B、强调《圣经》拥有绝对的权威 C、巧妙地将理性与信仰统一起来 D、否定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
-
14、英王爱德华一世于1283年召开议会时,有42名市民参加,占总人数的14%;1295年“模范议会”召开时,有172名市民参加,占总人数的44%。1510年,来自110个自治城市或大学的220名议员则成为议会下院的主要代表,对都铎王朝的内外政策施加了影响。这体现了英国( )A、宪政体制有所发展 B、民众参政热情高涨 C、有限制王权的传统 D、国王“临朝不理政”
-
15、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得斯(公元前480年一前406年)称“城邦属于群众时,个人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用语言迷惑群众,也许能暂时有利于群众,可是一旦出现错误,他就会通过诽谤别人来隐藏自己的错误,然而群众却可能毫无辨别”这表明在古希腊( )A、政治演说是公民参政的必经途径 B、城邦事务掌握在演说家手中 C、人文精神贯穿于政治生活的始终 D、民主政治带有非理性的一面
-
16、形成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600年的雅利安人圣典《吠陀》中记载:人民祈祷神赐予一位勇士最伟大的秉赋以保护人民的财富和安全,人民会选举他为国王;国王加冕时必须宣誓效忠于法律。这表明古印度( )A、国家因契约的缔结而形成 B、宗教信仰维系着种姓制度 C、王权的合法性受多重制约 D、外族入侵造就文明多样性
-
17、2012年4月,雅西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从雅安到西昌的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大大缩短到3小时,西昌旅游收入增加了124亿元,多个国内外知名康养企业落户西昌,建成了各类物流中心,对凉山农特产品资源“走出去”起了重要作用。这说明了交通的进步( )A、促进了贸易网络的建立 B、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带动了地区和城市发展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
18、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5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这一成就( )A、彻底摆脱了西方的经济封锁 B、实现了我国粮食的自给自足 C、提高了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 D、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19、民国时期各个军阀势力在军事上的自主及其对各省的实际控制,为他们各自建立独立的主权国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受中央政府的行政控制,却没有任何一个军阀公开挑战中国作为一个领土完整的单一国家的观念。每当某个军阀或军阀派系对其敌手发起进攻之时,事先总要发表通电,攻击对方破坏国家统一,声称自己出兵是为了捍卫政治统一和国家利益,或者是为了全国的和平及秩序,或者是为了保卫约法,反对当政派系的独裁和滥权。此现象的出现源于( )A、民国初期的制度设计 B、传统价值的政治认同 C、民国时期的思想解放 D、列强威胁的外部环境
-
20、在“收回轮、路、电、邮经营权”的背景下,清政府邮传部上书慈禧太后,获准成立交通银行。1914年哈尔滨交通银行开始发行印有哈尔滨地名的“国币”券,直接面对沙俄卢布及日本的金融政策。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保路运动推动交通银行的创立 B、成为官僚资本巧取豪夺的工具 C、它终结了银元的法定货币地位 D、发行“国币”券抵御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