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表呈现了蔡元培的主要事迹。这说明他( )
时间
活动
1892年
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1904年
组织建立光复会
1912年
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6年
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A、用民主科学改造封建思想 B、革命活动受阶级立场制约 C、以教育救国作为毕生追求 D、报国方式受国内时势变化 -
2、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以儒为核心,以儒、释、道为主体的文化结构;中国艺术虽然有不同门类,但书画同源,诗画表里,乐舞一体,乐画相通;中国文化的思维特征是注重直觉体悟,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这体现出中国文化的( )A、延续性 B、本土性 C、多元性 D、整体性
-
3、《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了佛陀弟子目连救母的故事。东晋以后,汉传佛寺中出现了讲诵《孟兰盆经》的斋会,并逐渐形成盂兰盆斋节。之后,这一节日进入宫廷,传布民间,近千年而不衰。这一衍变表明A、外来文化冲击主流观念 B、故事主题契合传统伦理 C、世俗节日与佛教节日趋同 D、佛教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
-
4、商人认为天命神祇决定现实的一切,他们要做的就是对神灵进行丰厚的献祭。周人则认为天命赐予是有选择的,文王之所以能受天命,主要是勤政节俭、礼贤下士、与民同乐。商周天命观的变化反映出周人( )A、摒弃天命权威 B、实施儒家仁政 C、提出隆礼重法 D、重视以人为本
-
5、目前发掘的良渚古城,内城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大大超出同时代中国古城遗址,堪称“中华第一城”。学者推算良渚古城和外围的水利系统土方量总计约1100万立方米,若以每天开采、运输和堆筑1立方米的土石各需1人计,每年出工30万人,整个工程需要连续建造110年。由此推测,良渚文化( )A、生产力水平进入青铜时代 B、存在较大的组织动员机制 C、迈入高度成熟的阶级社会 D、建筑技艺高超领先于世界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在16世纪以来累积了不少白银,何以中国没有本土发展的资本主义与工业革命?中国人数千年来以农为本,富有的人家,即使是晋帮、徽帮的巨商大贾,积累了资金也不投资制造业,而是置田买宅,他们都以土地为最主要的资产,所谓“取之以末,守之以本”……中国民间没有长子继承制,男性子嗣都有分家继承的权利。经过两代的转移,若以一家三个男孩为准,原有的财产已分割为九份,三代之后即是二十七份,积累的土地已成为许多小块。工业革命的诱因也就不存在了。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提取材料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
7、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缔造了一种新的体制。在这个制度下,王位是被保留的,但国家的权力中心转移了。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与现实》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为非法权力。几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税,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摘编自1689年《权利法案》
材料三
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征税等一系列国家主权权力,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其余宪法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均实行任期制。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近代的民主制度,是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孕育、发展起来的。英国通过7世纪革命,成功建立起合当时本国国情的、具有本国特色的制度。美国人民在独立战争后,不仅摆脱了对英国的依附关系,而且确立起符合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利益的民主共和制度,新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创立了,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虽然英、美两国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政治体制,但是,它们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政治。
——摘编自人教版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英国缔造的“新的体制”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回答“国家的权力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宪法体现的主要原则,并指出美国的政体。(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9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建立了英国第一个工厂,标志着工厂制度正式诞生。在随后的20年里,工厂制度在英国逐渐普遍起来。到1788年,英国已经建立143家纺纱工厂。1840年英国工人的平均生产效率已经达到1770年的20倍。
材料二 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企业中,即在工厂中,我们始终可以见到一种简单协作,也就是说,好几台相同的工作机(暂且把工人撇开不谈),同时地和共同地在一个工作场所进行工作。在农业机器化的地方,农民面临与奄奄一息的家庭手工业同样的命运。旧社会最牢固的基础,与农民一起被消灭掉了。农村中“剩余”下来的农民和雇佣工人,纷纷流入城市。“机器使体力成为多余的了……这种代替劳动和劳动者的强有力的手段,立刻变成一种不分男女老幼,把工人家庭一切成员都归资本直接支配,从而增加雇佣工人人数的手段。”工厂里的强制劳动不仅侵犯了孩童爱好游戏的权利,而且还排挤了自由的家务劳动,这种家务劳动原来是工人家庭本身需要的。
——摘编自【德】卡尔·考茨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188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工厂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近代工厂制度建立的意义。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日耳曼习惯法传统已逐渐发展成为“法律至上”的传统观念。1215年《大宪章》的诞生表明数百年来英国王室与贵族之间的斗争实现了新的政治平衡格局。《大宪章》是王权的羁绊,“是国王和教会、贵族之间的协议、合同书,是一种契约”。英国贵族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种勇敢尚武,追求自由,忠诚美德的贵族精神,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保护自由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英国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主张尊重传统,但他们并不是盲目墨守成规,反而倾向于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一些有用的经验进行渐进的变革,最终形成了多方政治主体相互协商、相互妥协的一种协商对话的机制。历经了1640年的内战和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以及1688年内忧外患的局面,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了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
——摘编自普英《英格兰“光荣革命”中的政治妥协探析》
材料二 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大概是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在调整国王和议会权力关系时,议会将《权利宣言》作为威廉和玛丽任国王的前提条件。它明确规定了人民和议会享有的各种不可剥夺的权利。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对王权作出了许多新的限制,并规定了王位继承的顺序,保证王位不会再回到詹姆士二世的男系后代手上。这两个文件,威廉都予以签署。由此,国王的法律中止权、豁免权、随意任免法官的权力被取消,司法独立制度确立起来,军权被置于议会手中,独立于议会之外的财政来源被剥夺。
——摘编自程汉大《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光荣革命”中政治妥协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在17~18世纪是如何逐步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
10、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建立起强大的出口型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中韩国的人均收入从1970年的270美元上升到1990年的5400美元。与此同时,位于经济发展模式底层的是“最不发达国家”,有10亿贫困群体仍缺少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这说明( )A、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中国家经济虽有增长,但面临挑战 C、新兴民族国家没有实现经济独立发展 D、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
11、下图为1500年至2000年英国人均实际收入变化图。该图可用于解释或说明( )
①英国议会诞生的背景 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③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④二战后“中间阶层”人数的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2、二战后英国政府建造了大批公共住宅(由英国中央政府给予财政补贴、地方政府建造的低租金住房),其规模在欧美国家位居第一,但在七八十年代英国政府却进行了大规模的公房私有化,将公房出售给现住户。英国政府这一做法( )A、旨在削减福利国家规模 B、缘于东西意识形态的激烈对抗 C、恢复了自由放任的传统 D、试图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
13、1959年,苏美开展了双边交流。苏联在纽约举办博览会,展出的是人造卫星、核动力破冰船等高科技。美国人在莫斯科展出了别具特色的爵士乐、篮球、高跟鞋、抽象艺术以及加长汽车等。双方的核心意图是( )A、学习对方先进技术弥补自身不足 B、证明本国道路具有的先进性 C、寻求两国间和平共处的新型方式 D、炫耀国力以此威慑对方阵营
-
14、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以下列举了宣言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宣言的发表( )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A、加剧了同盟国和协约国间的对立 B、直接促成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C、消除了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 D、意味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
15、如表是1922年10月苏联部分省份的农民情况摘要。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省份
农情摘要
鄂木斯克省
因粮食机关按加倍的播种面积征收粮食税,农民对苏维埃政权非常憎恨
普斯科夫省
粮食税要占农民全部收成的2/3还要多
梁赞省
100%完成粮食税的农民必然要挨饿
特维尔省
完成粮食税后,现在农民不得不在市场上购买粮食
雷宾斯克省
农民为了少交粮食税,减少播种面积
基辅省
有农民因粮食税的压力而自杀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效率低下 B、新经济政策的执行存在严重问题 C、农业集体化并未有效改善农民生活 D、小农经济阻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
16、下图为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国海军机构比较图。据此推知,当
时中国( )
A、海军装备远落后于日本 B、军事机构运转十分顺畅 C、军事变革停于技术层面 D、海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 -
17、太平天国前期,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的财物要收归国库。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危机 C、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
18、《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取消私营的商业和手工业。商业上,货物-概没收,居民生活用品由国家统一供应;手工业上,废除手工业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改为有组织的集体生产,建立百工衙、诸匠库制度。这一工商政策( )A、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规范了工商业的经营活动 C、为居民带来了丰富的物品 D、带有明显空想主义的色彩
-
19、鸦片战争以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影响英国对华商品贸易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政府仅开一地为通商口岸,影响了英国商品的销售 B、英国手工工场产品价格昂贵,限制了英国商品销售 C、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国商品需求有限 D、清朝政府征收高额关税,增加了英国商品销售的困难
-
20、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新的机构----钦差五口通商大臣,作为固定的同西方各国交涉的地方机构,同时,一些地方督抚也参与外交决策。这说明鸦片战争后,清政府( )A、地方机构带有半殖民地的特征 B、延续了传统的外交方式 C、中央决策权力出现下移的趋势 D、被迫实行全面开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