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结合所学,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
发达国家在全球商品出口额中所占比例(%)
①发达国家忽视科技产业创新 ②新兴经济体制造业迅速发展
③发达国家部分产业向外转移 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受到阻碍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2、1971年,苏联科学院与美国科学院联合召开学术会议并达成共识,建造新的太空装备,探索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1975年,两国宇航员在太空开展“阿波罗号”与“联盟号” 飞船的兼容性实验,并进行了太空救援演练。这表明当时( )A、美苏在科技领域建立起同盟关系 B、美国暂时放弃“战略防御计划” C、美苏太空合作宣告军备竞赛结束 D、冷战并未阻断美苏的科技合作
-
3、822年,研究古埃及语言文字、历史、艺术等内容的埃及学诞生于法国。1869年,埃及 本土学者倡议创办了古埃及语学校。几年后,因时任埃及文物局局长的法国人马里耶特打 压,学校被迫关闭。1910年,埃及本土学者推动教育部在高校设立了埃及学部,后来又受到法国把持的文物局打压而撤销。由此可见,埃及学( )
①促进欧洲文化的重构 ②客观上利于埃及民族意识觉醒
③在本土发展举步维艰 ④导致西方主导的殖民体系崩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4、1290年,英王爱德华一世颁布《土地买卖法令》,禁止以再分封的方式转让土地,规定自由人持有的土地买卖自由,但购地者要承担土地附着的原有封建义务。这一法令( )
①意在保护封建领主利益 ②加重了农奴的经济负担
③冲击了英国的封建制度 ④奠定了民族国家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5、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王朝的国王在亚历山大城修建了缪斯宫、图书馆、动植物园等。动物园里有许多外来的动物,包括阿拉伯绵羊、印度大象、巴克特里亚骆驼、叙利亚棕熊、 希腊白熊、黎凡特狮子等。这些举措( )
①有助于托勒密王国的科学研究 ②推动了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③印证了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 ④加速了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6、2007年,中国外交部领事司领事保护处升格为领事保护中心,负责海外公民、机构安全 和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政策指导和统筹协调。2014年,外交部开通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 应急热线,全天候、零时差、无障碍地向海外中国公民提供领事保护与咨询服务。这些举措( )
①保障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 ②建立起了总体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
③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7、下表为北京市城市规划对城市功能的定位。由此可知( )
1953年
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强大工业基地和技术科学的中心
1993年
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2016年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①北京城市功能因城市的扩建而扩大 ②首都地位决定了北京城市战略定位
③北京不再承担经济引领的重要职能 ④北京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广泛和重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8、1944年,美国驻华外交官向美国政府报告,延安“经济情况有显著进步,人民以独立自发 之传统,耕种其田地。鼓励私人投资,提高生活水准,减低赋税。比之国民党地区,高下至明,无待赘言”。这表明( )A、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取得成效 B、国统区已经形成了第二条战线 C、美国准备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
-
9、“代表群众的利益,由你罢免和选举,不是讲威武,不是讲成武,人人都能监督这政府。 亲爱的工友们哪,亲爱的农友们哪,这政府靠咱们一致来拥护。”这段革命吹谣意在( )A、宣传武装夺取政权的紧迫性 B、号召苏区群众参与政权建设 C、歌颂边区的“三三制”原则 D、展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成效
-
10、“太平军之起,固宗教上之逼迫使然,实则亦非真因……予意当时即无洪秀全,中国亦必 不能免于革命。设有人以耶稣教之关系及清政府之操切,为……革命之原因,则其所见浅 陋实甚。恶根实种于满洲政府之政治,最大之真因为行政机关之腐败,政以贿成。”此言 意在说明( )A、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宗教没有关联 B、清廷腐朽统治是农民革命动因 C、没有洪秀全就不会发生农民起义 D、内部腐败导致太平天国的失败
-
11、乾隆初年,白银是核算赋税的标准,官方规定收税时1000文铜钱兑换1两白银。直隶永 平府征收赋税时,以铜钱代替白银。但当时市场上“钱价昂贵,民间交纳钱文,比之完纳 银两,为费较重”。为此,乾隆皇帝命令直隶总督,民间缴纳赋税时,“银、钱听其自便”。 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赋税政策的调整( )
①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②受到了货币政策的影响
③兼顾财政收入与社会稳定 ④旨在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12、吐鲁番出土一件贞观年间由中央逐级传递 到地方的敕旨文书,部分内容见右侧示意图。这反映唐初( )
效旨如右'牒到奉行。
尚 书 省
安 西 都 护 府 主 者 : … … 敕 旨 连 写 如 右' 牒 至 准 效
都 护 府
交 河 县 主 者 : … …
①文书行政推广到了西域
②尚书省是政令决策机构
③安西都护府下设县管理
④加强了与吐蕃间的交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3、“圣王作制,籍无黄白之别。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自尔渐久,人安其业……虽无本 邦之名,而有安土之实。今宜正其封疆,以土断人户,明考课之科,修闾伍之法。”这一 建议有利于东晋政府( )A、鼓励流民返回原籍 B、增加赋役强化管理 C、提高寒门政治地位 D、编制黄册管理户籍
-
14、汉武帝在位中后期,多次巡行祭祀五岳。此后,五岳祭祀的国家制度逐渐完善。读图可知,汉武帝( )A、依据黄老思想治国 B、北击匈奴扩大了疆域 C、通过祭祀强化皇权 D、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
-
15、《史记》记载,“秦每破诸侯,写放(仿)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考古工作者在秦咸 阳城北部发现两处建筑基址,结合在此出土的楚国和燕国形制的瓦当,推测此处曾有仿照 两国形制建造的宫殿。这体现( )
①秦国统一进程促进了文化交流 ②丝绸之路的开辟便利了交通
③考古发现可与文献记载相印证 ④当时各地建筑风格实现统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易》云:“天地交而方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交通,有“交和会通”之意。历史的进步因交通而实现,人类的文明因交往交流交融而发展。如图反映了某学者以“交通”为主题认识历史的思维过程。
选取“交通”之外的任一主题,参照如图认识历史的思维过程,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选主题,史观正确,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西方对非洲的认知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15世纪,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海岸地区,他们在游记中对非洲的描述存在着种族主义偏见。19世纪30至90年代,西方国家有组织地开展了大规模的非洲内陆考察活动,搜集了丰富的地理和人文资料,为殖民者提供了商品市场和自然资源的情报。20世纪中期,西方逐渐从非洲大陆退出,为谋求仍能对非洲国家保持影响,他们的非洲研究扩展到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教育等领域,并呈现出综合化趋势。
——摘编自(布基纳法索)J.基-泽博主编《非洲通史》等
材料二 中国人认识非洲甚早,唐代《经行记》和宋代《诸蕃志》都有关于非洲的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交往与合作的持续展开促使中国人进一步认识、研究非洲。万隆会议后,中国积极支持和援助非洲,成立了相关研究机构。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中非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学者们有了更多实地调研、国际交流的机会。中国的非洲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也满足了政府、企业和民众详细了解非洲的需求。近些年来,学者们客观看待非洲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强调非洲人的历史主体性,同时“互利共赢”“和谐世界”等中国话语概念也逐渐被非洲学者所采用。
——摘编自刘鸿武《“非洲学”的演进形态及其中国路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关于非洲认知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的非洲研究的历史使命。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山西大部后,陕甘宁边区军民与日军隔黄河对峙。1938年至1940年,日军向边区河防阵地发起过数十次进攻,企图强渡黄河、摧毁边区。八路军留守兵团以及三五九旅在边区人民群众支持下,修筑了上千里的坚固河防工事。八路军经过七十余次大小战斗,侧后出击、“半渡而击”,粉碎了日军的进攻,取得了河防保卫战的胜利。
——摘编自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编《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回忆录卷》
材料二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边区西接甘肃、宁夏,北接绥远,东邻山西,成为保卫西北的锁钥、控制华北与西北的战略支点,也是坚持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后方。晋、陕间的黄河河段是边区通向各抗日根据地的唯一通道。边区的食盐、皮毛、石碱、毛织品等通过此河段运至山西碛口等地,再销往其他地区。边区需要的棉花、纸张、五金、颜料等,大部分也由此输入。
——摘编自陕西省档案馆等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陕甘宁边区取得河防保卫战胜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河防保卫战胜利的意义。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汉人的意识中,珍珠是重要的海洋资源。秦朝曾设置名为“采珠”的职官,对珍珠开采进行管理。汉初,社会上层对珍珠颇为偏爱,形成“众贵之”的社会倾向。但是,汉景帝基于现实考量,下诏禁止官吏征发民众开采“黄金珠玉”。汉武帝平定南越后,设置合浦、珠崖等郡。合浦郡因农田少,“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所以百姓常以珠贸粮,甚至有人“采珠致产数百万”。东汉时期,合浦郡太守孟尝要求百姓适度开采珍珠,确保能够长期利用珍珠资源,以维持生业,从而保持“商货流通”。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海洋文化研究》等
材料二 根据珍珠生长规律,明朝设置了间隔开采的制度。明前期,官方开采珍珠基本控制在十年一采,甚至三十年一采,收获量非常大;后期多次突破旧制,频繁开采,以至明末合浦几乎无珍珠可采。明朝沿用宋元以来的职业开采及分户管理制度,部分疍户成为南海珍珠专采制度下的职业户。由于潜水采捕具有危险性,为了保障安全、提高效率,疍户不断更新采捕技术。改良过的潜水捕捞法,增加了防护设备,延长了水中开采珍珠的时间。
———摘编自侯甬坚等编著《中国环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珍珠开采业的发展,分析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古代珍珠开采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
20、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中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关系。针对这一状况,法国总统蓬皮杜和西德总理勃兰特在12月初举行会晤,同意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中,缩小欧共体成员国间的汇率波动幅度。法德首脑达成的共识( )A、缓解了当时严重的经济危机 B、有利于欧洲推进经济一体化 C、反映出摆脱美国控制的意愿 D、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