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11-13世纪,西欧的许多城市通过武装斗争或赎买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市民阶层取得了自由和独立的地位,城市为了自身的利益支持王权的强化与国家的统一。据此推知,西欧城市自治( )
    A、巩固了封君封臣制度 B、为议会制出现奠定基础 C、确立了王权专制统治 D、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建立
  • 2、 洪水神话是以洪水为主题的神话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如中国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传说,犹太人《圣经》中的诺亚方舟神话,古印度《摩奴传》中的洪水故事等等。其比较普遍的程式为:人的罪恶——洪水惩罚——人类再生。下列对洪水神话解读正确的是( )
    A、古代文明有多元性特征 B、神话故事不具备史学价值 C、文明的产生具有相通性 D、东西方洪水神话具有共性
  • 3、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为了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分别与法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以及苏联领导人会晤,进一步协调了越、中、苏三国的看法,打破了会议僵局,扫除了日内瓦会议达成协议的最大障碍。这反映出新中国( )
    A、外交关系取得突破 B、开始主导国际事务 C、积极维护世界和平 D、塑造世界大国形象
  • 4、 在抗战的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取得胜利,且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的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大捷
  • 5、 与“1921”“上海”“红船”等关键词有关的重大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国民大革命 D、长征
  • 6、 陈旭麓说:“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些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这表明近代中国( )
    A、宗藩体制已经解体 B、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C、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D、师夷长技观念开启
  • 7、 明代内阁大学士以皇帝名义对奏章拟作批客草稿,用小票书贴于奏疏面进星皇帝,称为票拟。皇帝如同意内阁草拟奏章,即亲自成交司礼太监以石朱笔照批于章疏下发,称为批红;如不同意,则发还内阁重拟,称为改票。这( )
    A、杜绝了官员腐败 B、体现了君主专制加强 C、完善了决策机制 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 8、 史载,宋太祖在后花园挟弓弹雀,不满意臣僚奏事坏了他的兴致,遂以钺柄撞落大臣的两个牙齿,大臣将牙齿拾起并揣入怀中,宋太祖说:“汝将此齿去讼我也?”大臣回答说:“臣岂敢讼陛下,自有史官书之。”于是宋太祖怒气全消,赏赐慰劳大臣一番让他离去了。这说明( )
    A、宋太祖追求享乐、昏庸无道 B、史官秉笔直书对皇权有所约束 C、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地位低下 D、宋初君臣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 9、 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朝焚书坑儒,重用韩非法家之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大一统”局面形成。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确立的这一过程反映了( )
    A、思想主导了社会大变革 B、中国从分裂走向了统一 C、儒家学说顺应时代潮流 D、诸子百家逐渐走向消亡
  • 10、 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学者所描述的这种现象( )
    A、有利于维系周王朝的地方统治 B、促进宗法关系的深入发展 C、说明分封制存在地方割据风险 D、增强了权力继承的稳定性
  • 11、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1933年,上海《申报》创办了《国货周刊》,表2所示为其刊登的部分典型广告。

    表2

    品类

    概况

    胶鞋

    买某某胶鞋不仅足以抵抗寒冬雨雪,还可尽到国民御侮抗暴之天职,“提倡国货与前线抗敌,是为两重抵抗”

    香烟

    蔡廷锴(1932年领导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抗日)牌香烟、马占山(1932年在黑龙江率军抗日)将军牌香烟

    “旅行时与情侣吸金鼠牌,忽生爱国之思”

    牙刷

    “雪国耻要一心团结,刷牙齿要一心牙刷”

    纺织品

    “多用一分国货,保留国家一分元气”

    ——整理自朱宗勤《〈《申报》国货周刊〉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30年代的《国货周刊》”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达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2、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印度独立后,由于政府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发展乏力,这严重影响了优秀人才寻求在国内发展的积极性,于是印度众多高级人才选择移民海外,英国成为首选地。然而,由于战争的极大破坏,英国在社会供应和服务上存在着众多的欠缺。印度移民在为英国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引发了严重的种族对立,1962年,英国通过了《英联邦移民法》,开始为英联邦内部移民设置限制。1965年和1990年,美国相继出台了新的移民法案,为印度人移民美国创造了绝好的机会,截至2011年,美国印度裔移民的总量已达290.8万人。

    材料二

           据统计,在1966—1980年移民美国的印度人中,95%属于专业技术人才。1965年之后,美国印度裔移民在宗教信仰上则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其中印度教教徒最多,但是,美国印度裔族群内部总体上表现出了少有的平和态势。美国印度裔移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的坚守和传承,然而这也间接影响到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印度的音乐、舞蹈、食物、服饰、瑜伽、绘画艺术、传统节日等文化遗产,不仅在美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展示,而且还与美国主流文化进行了很好的融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滕海区《论美国印度裔族群的形成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以来印度人移民美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印度人移民美国的特点及影响。
  • 13、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1880—1882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适应帝国主义政治和经济竞争的需要,制定了《费里法案》和《戈贝莱法案》,宣布解散从事传教和教育等活动的教会组织,关闭教会学校,废除教会掌握国民教育的权力。同时对6—13岁的儿童实行义务教育,违者将受到处罚。法令禁止在课堂进行教义教育,另外增设道德与公民教育的课程,真正做到培养法国青年勇于奋斗,热爱真理,服从命令,富于开拓的精神和创造意识的品质。开展女子世俗教育,规定女子有权享受国家中等教育,建立女子世俗学校。在初等和中等学校增加了职业教育,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选学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接受职业训练或进入专门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使劳动力素质大为提升,为国家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余启应《一百年来的法国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 14、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辅佐国君以行治国之事者,在春秋时期多被称为“相”。终春秋之世,列国担任治国重任的“相”,皆属卿族。这些卿或随国君外出参加各种礼仪,或主持国政以决国家军政大事,实为卿权势力强大的一种表现。战国时期的“相”往往只有职官的意义,不是传统的贵族身份的标识。因为在国君的周围不需要存在能够使其“易位”的人物,而需要俯首听命的大臣。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为这一新格局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布衣卿相之局的噶矢在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结构大变动中已鸣响。

    ——摘编自晁福林《论战国相权》

    材料二

           唐初,“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起草文书诏令,原属中书省的职责,唐玄宗时则正式设置翰林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免垂相,号令征伐”,皆出其手,“其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又以为天子私人,元充其职者无定员”。在代宗永泰年间,又于内朝设立枢密院,以宦官充任枢密使,“其职掌惟承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如此,则原来共同执掌军国政令、佐天子而统大政的中书省、门下省,都降低为只能照章办事的执行机构。

    ——摘编自魏俊超《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相职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相权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君主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的影响。
  • 15、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为防止甲骨片被持续风化和腐蚀,开启了运用超越人眼识别的多光谱等超高精度采样技术,尤其是微痕提取和三维图像技术,通过数字化采集让古老的甲骨文“活”起来。这反映出( )
    A、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 B、高新技术拓展文化传承途径 C、甲骨文的保护和传承国际化 D、建设甲骨文博物馆提上日程
  • 16、1476年,威廉•卡克斯顿将古登堡发明的西式活字印刷术引入英国,并用英语等替代了原本的拉丁语,他在印刷工厂发行的90多部图书里有74部是英文的。威廉•卡克斯顿的行为( )
    A、颠覆了英国的宗教信仰 B、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发展 C、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D、提高了英国的教育质量
  • 17、按照“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被划分为地理上相隔甚远且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巨大的两部分。1971年,印度通过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独立的孟加拉国的决议,并在得到苏联支持的情况下突袭巴基斯坦。不久,孟加拉国正式独立。材料可用于探究( )
    A、南亚国家的冷战角逐 B、殖民文化的残余影响 C、局部战争的文化动因 D、印度民族的独立进程
  • 18、在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一方面,希腊文化随着马其顿军队的征服传播到东方,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另一方面,东方文化也得以传入希腊及欧洲其他地区,丰富了西方文化的内涵。材料旨在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A、助推了不同文化在碰撞中交融 B、助推希腊文化远播至亚非 C、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D、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趋同化
  • 19、中国古代有以茶助文思的说法,18世纪的英国作家约翰逊,每日必饮茶40杯,以此启迪灵感。英国首相格莱斯顿(1809—1898)曾说:“如果你发冷,茶会使你温暖;如果你发热,茶会使你凉快;如果你抑郁,茶会使你欢快;如果你激动,茶会使你平静。”由此可见( )
    A、英国大众消费生活趋于奢侈 B、文化在传播中发生变异 C、中国文化影响英国人的生活 D、中外文化在互鉴中发展
  • 20、从汉代起,中原汉地便开始形成一股强烈的“西域胡文化”热。到了唐代,西域文化影响之所及,上至宫廷,下至百姓。宫廷贵人穿胡服,学胡俗,食胡饼,听胡音。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 B、汉胡间的民族冲突消解 C、中原文化衰落和倒退 D、统治者对胡文化的喜好
上一页 256 257 258 259 26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