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表是中国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该史料反映出( )
朝代
史实
唐朝
日本、朝鲜派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
宋朝
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明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清真寺”。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
明朝
郑和下西洋,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朝(1840 年前)
郑成功收复台湾。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 也向本国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 英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A、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由开放趋向保守 B、中华文化圈的最终形成 C、古代世界对外交流中国居主导地位 D、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兴盛 -
2、明清之际的儒家更多地强调“外王”倾向,注重担当实践。顾炎武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任,王船山也呼吁:“匡维世教以救君之失,存人理于天下者,非士大夫之赍乎?”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儒学( )A、批判君主专制 B、注重士人和臣子的历史责任 C、提倡工商皆本 D、强化了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
-
3、宋代契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如买卖契约、借贷契约、雇佣契约等普遍存在。契约关系中都明确要求必须订立书面契约, “凡田宅、车船、牛马交易只凭契照”。这反映出,宋代( )A、土地私有的确立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市民阶层的出现 D、租佃关系的普及
-
4、“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材料旨在强调两税法( )A、导致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
5、据《魏书》载:孝文帝始都燕代,南略中原,粗收经史,未能全具。孝文徙都洛邑,借书于齐 秘府之中,稍以充实:“选尽物望,河南人士,才学之徒,咸见申擢”,自此,“平齐民”摆脱了卑贱的地位,取得了入仕求富的权力。据此可知,孝文帝的改革( )A、顺应了政权封建化转型的需要 B、促进了各民族相互交融 C、意在制衡鲜卑贵族的政治权力 D、缓和了北魏的阶级矛盾
-
6、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将郡县制在全国推广,后陈胜、吴广起义,取郡国并行制,后爆发“七国之乱” 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后出现门阀权。对上述三组历史现象的共性,解释正确的是( )A、历史评价应以成败为主要依据 B、制度设立之初存在明显弊端 C、中央与地方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D、历史演进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
7、商统治时期,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周灭商之后,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此和下图所示可知,这一变化反映出,西周时期(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周王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扩大了周王室的统治疆域 D、中央集权新体制的建立
-
8、考古研究发现,中国至迟在公元前15000年就出现了原始陶器,中国南方最早的陶多圆底。中国北方早期的陶器多平底,陶器的制作方法、器表的装饰手法也有明显差异。据此和下图所示可知,中国陶器的起源( )A、领先于世界 B、南方技术比北方先进 C、分布地区广 D、多元并存且各具特色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政治、经济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社会表象,且制度安排也具有不同的特性。下图是体现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不同发展阶段典型性特征的示意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基本规律。
——摘编自刘颜《利益集团与我国封建王朝周期性兴衰研究》
从中国某个王朝或者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整体发展角度,对材料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城外阿波罗神庙墙上,铭刻着古希腊哲人的一句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体育就是人类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雅典在公元前8世纪形成奴隶制城邦,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推进社会发展。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体育思想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人类生活。
古希腊体育思想
苏格
拉底
提醒雅典人要不懈地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而且,体育训练应该十分小心,并且要终其一生”。
柏拉图
提倡进行简单而朴素的身体锻炼,认为青年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严格地受到音乐与体育的教育,借以成为优秀的卫国者。
亚里士多德
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人的勇敢”,“显然预先应把儿童交给体育教师和角力教师,这些人分别能造就儿童的体质和教给他们身体方面的本领”。
——摘编自谭华、刘春燕主编《体育史》等
材料二 孔子在“六艺”教育中,重视体育活动教化作用。“射”“御”及“乐”中的“舞”,都是通过一定规范的身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礼”,即通过体育的形式培养学生尊重理法的习惯和精神,如在“礼”的教育中,礼射就是通过射箭来进行礼仪、道德教育的重要社会活动,具有严格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礼射也是是专门用来挑选参加祭神、祭祖最佳人选的一个方式,是专为选择参加祭礼人服务的。孔子体育思想是为理念服务的,这种理念是以“礼”为外壳,“仁”为内核的思想,是把体育作为一种实用性的工具,为实现其“仁”的政治理想服务。因此在中国古代体育历史长河中,孔子体育思想起到了各家诸子都无法比拟的后世影响力。后世儒家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使之更为成熟与完善。人们遵循孔子的体育思想,积极从事实用性体育运动,强身健体。
——摘编自王烈《基于“六艺”教育下孔子体育思想的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的体育思想,并简析其兴盛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雅典相比,我国古代体育思想展现出的特质,并简析孔子体育思想的意义。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沿用隋制,在西北边境继续设互市监掌管陆路贸易,太宗贞观六年(632年),改隋交市监为互市监。《唐六典》“诸市互监”云:“诸互市监各掌诸蕃交易之事”,唐代互市监的品级相对于隋代大大提高。还规定,“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练、蕃彩,自外并不得交易。……若善人须籴粮食者,监司斟酌须数,与州司相知,听百姓将物就互市所交易。”
——摘编自李叶宏、惠建利《唐代“互市”法律制度探析》
材料二 公元977年,北宋于镇州、易州、雄州、霸州和沧州等州“各置榷场”,辽于琢州新城、振武军和朔州城南置榷场,进行官方贸易。后因范阳之战,罢互市。公元988年宋太宗下诏:“幽蓟之民,皆吾赤子,宜许边疆互相市易。自今缘边戍兵,不得辄恣侵略。”但不久又罢。公元1002年,应契丹之请,恢复互市,置场于雄州。“澶渊之盟”后,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榷场。……由朝廷派官员专管,并由当地通判兼管其事,后又终仁宗、英宗两朝。从双方交换的物品来看,宋输出的主要品种有香药、犀角、象牙、茶叶、缯帛、漆器、瓷器、粳糯和书籍等。辽输出的物品有羊、马、橐驼、银钱、布等,羊是其中的大宗货物。宋方严禁私市硫磺、焰硝、卢甘石、水银丹漆,或“堪造军器物”以及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的盐、米等项。辽国也同样如此,特别禁止向宋输出马匹。
——摘编自王晓燕《论宋与辽、夏、金的榷场贸易》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唐时期西北边境互市贸易的概况。(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归纳宋辽榷场边贸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各民族间互市贸易的意义。 -
12、牌符印信是证明持有者身份的官方信物。下图为1981年在贵州毕节发现一枚元朝铜质方形印章,印信正面用八思巴蒙古文刻有“雍真等处蛮夷管民官印”,背面左侧用楷书汉字刻有相同内容。据《元史·地理志》记载,“雍真等处”应属元朝政府在此设置的“顺元路军民安抚司”。据此可知( )A、史料的多元性加深历史认知 B、官修史书受政治影响 C、文献史料必经实物史料印证 D、文献史料皆真实可信
-
13、宋朝与并立的民族政权间的疆界大致可分为四种形态(如下表)。这些疆界形态本质上反映出宋朝( )
疆界形态
所涉地区
点状控制的模糊疆界
直辖郡县与羁縻民族生活地区之间的模糊地带
片状模糊疆界
西夏、吐蕃、交趾、大理与宋朝之间的片状中间地带
带状清晰疆界
(澶渊之盟后)北宋与辽朝在河北一带、(元祐五年后)北宋与西夏之间形成带状清晰疆界
线状清晰疆界
宋朝与辽朝熙宁河东划界、与交趾元丰划界后,宋金绍兴议和后形成明确的线状疆界
A、贸易有利于强化边疆控制 B、通过盟约划界具有局限性 C、处理复杂民族关系的开端 D、应对现实安全的政治考虑 -
14、唐朝士人存在“觅举”的风气。时人薛登批评说:“方今举士,明诏方下,固已驱驰府寺之廷,出入王公之第,陈篇希恩,奏记誓报。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 “觅举”反映了当时( )A、科举取士扩大了选官的范围 B、士族仍然把持着选官权力 C、荐举仍然是选官的重要途径 D、士人主动向官员自荐求仕
-
15、黄河流域在西汉晚期至东汉,大致归并为关东(山东)、关西(山西)两个文化倾向有差异的基本文化区。到东晋时,许多关西关东方言已经混一。魏晋以后,出现了江南、江北两个文化区并峙的局面。对上述文化区格局的变迁解释正确的是( )A、黄河流域文化差异缩小得益于大一统的局面 B、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影响文化区格局的变化 C、区域间文化差异会影响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D、自然地理条件决定文化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
16、西汉时期,齐王死,文帝剖齐为六,分封为齐、济北、淄川、胶东、胶西、济南6国;景帝时期,梁孝王死,景帝立其五子为王,将梁国一分为五。景帝先后封自己十三子为王,使王国数量达到25个,创西汉一代最高纪录。据此可知( )A、分封王国严重威胁着汉朝的统治 B、郡国并行制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D、血缘纽带是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
-
17、1976年,考古学家在今江西省遂川县藻林乡发现了一批秦朝军队在南征百越时留下的青铜矛镞、戈等兵器 其中一青铜戈内刻有“廿二年临汾守潭库係(?)工造”,说明是秦王嬴政二士。年(前225年)暝任临汾郡守期间,由武库官员係监督、工匠铸造的。这批兵器在江西的被发现,表明秦时江西( )A、已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B、与中原经济交流频繁 C、官营手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D、郡县制得到全面推行
-
18、对于战国时期官僚的处境,西汉的东方朔在《答客难》中所说:“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支持)之则在青云直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这种现象( )A、表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体现出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C、折射出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 D、反映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
19、作为早期国家的夏商周三代,仍维持着“天下万邦”的国家形态。国家的许多重要官职由一些氏族贵族世代承袭,国家军队由各主要酋邦的军队组成。这说明早期国家( )A、带有较为浓厚的部族色彩 B、实行方国联盟管理制度 C、以分封制为基本治理方式 D、以血缘为纽带维系统治
-
20、如图为二战后美国历史课程在印度大学的开设情况。它反映出( )
1954年,巴纳斯印度大学和巴罗达大学率先将美国历史纳入硕士学位课程的选修课
1959年,美国印一美教育基金会向加尔各答大学与旁遮普大学等高校派遣10名美国历史学家
1960年,获美国资助前往美国深造的印度学者已有独自开设“1776年以来以来的美国史”等课程的能力
1967年,开设美国课程的印度高校达到43所
到1971年,印一美教育基金会共选派103名印度学者赴美研究美国历史,同期有近九十名美国学者到印度讲授美国学
A、美国热衷于在印度传播美国价值观 B、非殖民地化是美国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C、战后美国文化传播被赋予冷战内涵 D、第三世界发展成为美国关注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