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礼以定伦,法能定分。”上述言论反映的主要思想是( )A、严刑峻法 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 D、隆礼重法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1859年出版的《双城记》里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的这段话深刻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掠夺这里的贵金属、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对拉美经济早期发展造成极为沉重的打击。但大规模殖民开发活动客观上促进了城市兴起,带动了城乡经济发展,推动了拉美国家国内市场形成及开始了拉美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19世纪初的拉美独立运动,发生在世界资产阶级大革命时代,这是一个包括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革命在内,前后联成一气的“大西洋革命”高潮中的一环。
——摘编自马克思韦伯《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部分)
阿根廷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工人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
智利
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尼加拉瓜
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
墨西哥
总统卡德纳斯改革包括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等;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作用。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正如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各国历史条件、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价值观念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成了越来越鲜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模式,如古埃及文化具有相对单一性和稳定性,古希腊文化则带有民主平等和向外扩张的色彩。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由于这种文化模式的存在,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
——摘编自徐贵相《关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文化的民族性》
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开始,德国开始学习美国,大力促进应用科学研究。充满着理性精神的德国哲学,塑造着德意志民族内向、深沉和善于思辨的民族品格,德国工匠勤奋、严谨、有序、热情的工作态度无不体现着宗教追求。一战后,德国相继出台了《反对限制竞争法》《企业基本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用以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能力,并适时进行修订。德国著名的伍尔特集团,自1945年成立以来,始终如一地生产“螺丝”这一单一产品,其产品在很多领域是不可替代的。在这一精神的影响下,德国在机械、钢铁、电气、化工等领域打下深厚根基,“德国制造”声名显赫。
——摘编自徐春辉《德国“工匠精神”的发展进程、基本特征与原因追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埃及和古希腊文化特点形成的不同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工匠精神”这一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
5、1947年2月21日,英国照会美国,表示由于军事和战略上的原因,不应该允许希腊和土耳其落入苏联的“控制”之下,但由于英国国内经济困难,3月21日之后,英国无法再给希腊和土耳其以经济和军事的援助,希望美国挑起这副担子。材料表明( )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B、两极格局威胁世界和平 C、美苏两国同盟关系破裂 D、意识形态斗争仍然激烈
-
6、下表为苏俄(联)主要农产品的国家收购量(单位:万吨),据此可知( )
年份
种类
1918年
1922年
1928年
1937年
谷物
180
690
1080
3190
土豆
42
20
110
700
制糖用甜菜
320
180
940
2140
亚麻纤维
0.0003
7.4
17.3
27.6
A、苏俄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B、国家战略影响经济政策 C、苏联已实现农业现代化 D、新经济政策的效果显著 -
7、传统国际法认同战争是推行国家政策和解决国际争端的强制手段。1899年海牙会议缔结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规定各国应尽力免除诉诸武力;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设立了追究战争犯罪的内容;1928年订立的《非战公约》,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定了“战争权”的合法性。材料中关于“战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 )A、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 B、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日益构建 C、国际性立法有效阻止战争发生 D、世界性永久和平秩序已形成
-
8、列宁在1917年的《四月提纲》中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夺取政权,布尔什维克要把目前的革命立即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等主张。对此,当时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并不认同列宁的主张。这说明当时俄国( )A、新经济政策实践效果欠佳 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成熟 C、亟需列宁主义武装全党 D、迫切需要推翻专制政府
-
9、因鸟粪作为火药的硝石原料以及农业肥料,非常珍贵,185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鸟粪岛法》,该法案规定美国公民可以自由攫取全球海岛上的鸟粪。随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鸟粪岛的“争夺战”。至19世纪末,几乎所有鸟粪岛都附属于某一国家。这表明( )A、经济发展加剧了殖民国家间的竞争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C、新殖民主义成为殖民扩张重要手段 D、美国已经成为世界霸主
-
10、下图是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人自发的、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运动,被称为“卢德运动”。这一运动说明了( )A、无产阶级已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B、马克思主义已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早期工人运动亟待科学革命理论指导 D、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得到充分实践
-
11、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封建国家。1807年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据材料可知,德意志工业化( )A、主要靠国外市场推进 B、发展的速度快 C、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 D、自下而上进行
-
12、1787年汉密尔顿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对此州权派坚持州权至上、立法至上原则,要求中央权力在行使前必须经若干州同意。对此,美国1787年宪法的解决方案是( )A、三权分立 B、民主共和 C、邦联制度 D、联邦制度
-
13、卢梭认为:“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材料中“争取人的权力和尊严”可解读为( )A、理性主义开明专制 B、社会契约民主共和 C、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D、君主立宪直接民主
-
14、文艺复兴传播过程中,各国文学家纷纷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创作。他们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缥缈的神话,认为“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宣称“人类是天生平等的”。这说明文艺复兴( )A、推动了各国经济发展 B、促进了欧洲思想的解放 C、推动了民族国家建立 D、加速了欧洲王权的衰落
-
15、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5年。大化改新后,颁布律令规定“位田、赐田、及口分田、垦田等类,为私田”,并规定它们不许自由买卖。这一规定旨在( )A、稳定统治基础 B、限制商贸发展 C、强化天皇特权 D、发展庄园经济
-
16、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它是一家由100多个持股人组成的股份公司,具有皇家授予垄断“东印度”贸易特权及为利益发动战争的权利。据材料可知,东印度公司( )A、加强并巩固了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B、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商贸组织 C、对外贸易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D、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
-
17、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欧洲贸易网中,威尼斯等城市的地位不断下降,而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地则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直接联系、西欧资本主义主导的统一市场。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的发展说明( )A、贸易中心出现逐渐转移趋势 B、重商主义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人文主义对意大利影响有限 D、价格革命加速封建制度解体
-
18、历史学家认为,西欧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固定、行使方式僵化,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异己力量滋生和成长。这一观点意在说明西欧封建社会( )A、推动了民族国家产生 B、强化了封君封臣制度 C、加速了庄园经济发展 D、孕育了社会转型力量
-
19、亚历山大占领波斯帝国辽阔疆土后,效仿东方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不断提高自己地位。在西亚、中亚等地建立了许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式城市,并动员大量希腊人来这些城市定居,与当地人通婚联姻。这些举措客观上( )A、强化了希腊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B、推动了被征服地区的快速发展 C、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D、消除了被征服地区的民族矛盾
-
20、两河流域南部平坦的冲积平原,气候炎热干旱,土壤干而坚硬,在这一地区必须进行人工灌溉才能保障农作物的生长,正是于此,这一地区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即苏美尔文明。据材料可知,苏美尔文明的诞生反映了( )A、两河流域不宜发展农业生产 B、生产力发展推动了文明的产生 C、自然环境决定了人类的发展 D、苏美尔地区灌溉农业特别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