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必须记住,殖民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统治,更是一种文化侵略。它试图摧毁我们的历史记忆、语言和传统,让我们忘记自己是谁。独立不仅仅是旗帜的更换,更是灵魂的解放。”

    ——几内亚民族主义者塞古·杜尔(1960年)

    材料二   二战后部分亚非拉国家独立时间及独立方式

    国家

    独立时间

    独立方式

    印度

    1947年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阿尔及利亚

    1962年

    武装斗争

    加纳

    1957年

    宪政改革与和平谈判

    古巴

    1959年

    革命战争

    材料三   “在拉丁美洲,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外部的殖民者,还有内部的寡头统治。1950年代,占人口2%的大庄园主控制着70%的可耕地,而70%的农民没有土地。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中美洲独占香蕉贸易,其利润超过部分国家全年财政收入。真正的独立必须包括社会革命,否则只是换了一群主人。”

    ——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1965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民族解放运动中“灵魂的解放”的理解并加以分析。
    (2)、对比材料二中印度和阿尔及利亚的独立方式,分析其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面临的困境,并说明进行社会革命的必要性。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1为2015-2023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与占GDP比重变化表

    年份

    数字经济规模

    (万亿元)

    占GDP比重

    (%)

    关键技术突破(示例)

    2015

    18.6

    27.5

    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启动

    2020

    39.2

    38.6

    5G技术商用化

    2023

    56.1

    41.5

    人工智能大模型(如ChatGPT对标技术)

    材料二   表2为2012-2024中国数字经济政策迭代与核心技术突破关联性表

    政策阶段

    代表性政策

    对应技术突破

    学术评价(出处)

    跟跑期

    (2012-2016)

    “宽带中国”战略

    4G技术普及

    “奠定网络基础”(《管理世界》2023年第4期)

    并跑期(2017-2020)

    《新一代AI发展

    规划》

    人工智能专利全球占比达37%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郭贺铨,《新型举国体制下人工智能发展路径》2024)

    领跑期

    (2021-)

    “东数西算”工程

    量子计算原型

    机“九章”问世

    “构建数字生态”(乌镇智库,《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4)》)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推动因素。
    (2)、假设你是《中国科学院院刊》特约作者,请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为“科技自立自强”栏目投送一篇历史短文。(要求:历史脉络清晰,完整呈现三个历史阶段;史论结合,每个阶段都有具体史实支撑;历史视角独特,结论升华能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 3、2020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后,越南工贸部特别要求中文版协议优先于英文版核对。这一细节反映(     )
    A、中文成为区域合作的关键工作语言 B、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文化认同 C、中国在区域合作中占据主导性地位 D、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的转移
  • 4、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强调“欧洲问题应由欧洲人自己解决”。同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谢罪,并签署《华沙条约》,承认战后边界。这些外交举动(     )
    A、标志欧洲国家挣脱冷战的影响 B、加速东欧国家脱离苏联控制 C、加剧了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对抗 D、反映西欧国家谋求战略自主
  • 5、“英帝国”是一个动态演变的概念,其内涵先后经历了“重商主义帝国”、“自由主义帝国”和“有形帝国”,最后,在二战后又转变为“无形帝国”。下列对“无形帝国”的理解最合理的是(     )
    A、通过军事征服建立全球殖民体系 B、依靠自由贸易实现经济霸权 C、以文化影响力维系国际主导地位 D、采用联邦制整合殖民地关系
  • 6、布哈林曾指出,不能像资本主义那样让农民破产,从海外获取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以弥补国内的不足,而是必须“养鸡生蛋”,农民对工业品的有效需求是以有支付能力为前提的。这一观点反映了(     )
    A、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紧迫性 B、苏联社会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C、苏联工业化战略的正确性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成功
  • 7、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发现《凡尔赛和约》将山东权益转交日本后,紧急调阅1898年《胶澳租界条约》原档进行驳斥。这一细节说明(     )
    A、日本独霸东亚格局形成 B、国际法成为国家维权工具 C、五四运动影响国际会议 D、巴黎和会坚持公正的原则
  • 8、1904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了门罗主义的“罗斯福推论”,表示面对西半球国家的“妄为”“无能”,美国作为文明国家要进行干涉,行使“国际警察”的权力。美国此举(     )
    A、旨在建立美洲人的美洲 B、宣告孤立主义政策结束 C、树立起负责的大国形象 D、意在维护美国区域霸权
  • 9、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股票投机者宣称:“铁路将消灭地域差异!”然而农民却抱怨:“粮食价格被商人垄断。”历史学者也指出:“铁路时刻表取代了日出而作。”这反映了铁路(     )
    A、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 B、对英国社会产生多重影响 C、服务于商业资本的利益 D、带来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 10、1812年俄军取得抗击拿破仑入侵的胜利,这激起了俄国民众空前的民族自豪感,普希金盛赞:俄国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但是身为军官而参战的恰达耶夫,却说“胜利”带来的是皇权与暴政的巩固,而非每一个人的自由精神。这表明拿破仑战争(     )
    A、促进了欧洲民主思想的传播 B、加速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程 C、引发斯拉夫派与西方派论争 D、进一步强化了俄国的专制统治
  • 11、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学徒在日记中写道:“导师指导我们绘制人体素描时,手持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却指出其中关于人体比例的论述与我们的实际测量存在偏差。他指着模特的肢体说:“若只盲从古籍,怎能捕捉自然的真实?我们必须用双眼丈量上帝赋予人体的完美平衡。'”。这则日记反映出(     )
    A、古典学术传统已被彻底否定 B、宗教神学束缚艺术创作 C、人文主义者追求理性与实证 D、科学革命影响艺术领域
  • 12、下表为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前期中国白银流入情况表,由该表可以推知(     )

    时间(世纪)

    中国白银流入量(亿两)

    主要来源地

    16世纪中叶

    0.8

    日本、东南亚

    16世纪后期

    1.2

    美洲(经菲律宾)

    17世纪前期

    2.3

    美洲、欧洲

    A、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B、商业革命正在全球展开 C、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新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 13、叙利亚和埃及是东西方传统商路的必经之地,奥斯曼人征服这两个地区是在1516-1517年。此时,通往非洲好望角、印度、美洲的新航路已经开通,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正准备出发。材料可用来说明(     )
    A、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传统贸易 B、地理大发现加速了奥斯曼帝国扩张 C、新航路开辟削弱了奥斯曼贸易地位 D、欧洲殖民扩张比奥斯曼的征服更早
  • 14、在美洲,玛雅人创造出的文字至今仍无法被释读;印加人制定了精确的太阳历和太阴历;阿兹特克人使用天然铜锻造工具,并在医学中应用麻醉技术。这说明古代美洲(     )
    A、各文明间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B、科技水平超越同时代其他地区 C、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方向 D、文明演进具有独立性与原创性
  • 15、日本《养老律令》(718年)规定:“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这一规定(     )
    A、强化了国家治理的神权色彩 B、旨在打击削弱贵族势力 C、体现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权 D、推动土地私有制的瓦解
  • 16、亚述王阿达德尼拉里一世统治时期(约前1295年-前1263年),对《亚述王表》进行了修订,不仅把亚述君主制的起源追溯到“住在帐篷中的17个王”的久远过去,而且把中亚述之前的所有城邦首领(伊沙库)都统一称呼为“国王”。这一修订意在(     )
    A、强化王权合法性与历史连续性 B、恢复古代两河流域民主传统 C、塑造亚述历史悠久的王统形象 D、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17、北宋李觏在《富国策》中批评佛教寺院“费财尤甚……耕者日寡而食者日繁”。这反映了当时(     )
    A、国家出现积贫积弱局面 B、佛教发展影响社会经济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力下降 D、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
  • 18、西周青铜器“大盂鼎”铭文记载:“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武王嗣文作邦,辟厥匿,匍有四方。”这一记载反映了西周政治观念的核心是(     )
    A、君权神授 B、天命王权 C、中央集权 D、分封诸侯
  • 19、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以文物来见证和讲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还原历史,走向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其对新中国历史的史料价值。

  • 20、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到“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经济外交”战略,还提出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新周边外交方针。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基于(  )
    A、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D、推动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