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世纪30年代初期,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大部分被苏联购买:1931年全球机器设备出口量的30%进入苏联,1932年高达50%;有数据显示,从1929到1931年,苏联同外国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由70个增至124个。这反映了当时( )A、苏联工业化过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经济实力强大外汇储备充足 C、国际形势客观助推苏联工业化建设 D、国际上普遍与苏联建立经济联系
-
2、如表为19世纪60年代欧洲部分工人运动斗争的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工人斗争( )
时间
工人运动
第一国际的行动
1866年
伦敦和爱丁堡制衣工人大罢工
劝说英国在外国的工人回国,或
帮助他们找工作,
1867年
巴黎3000多名铜器工人大罢工
号召英国工人给予经济援助。
1868年
日内瓦建筑工人大罢工,要求缩
短工时,增加工资
组织5000人的声援集会,发动募
捐给予经济援助。
A、走向国际合作 B、取得了重大胜利 C、斗争目标相同 D、侧重于政治权利 -
3、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这表明启蒙运动( )A、否定教会绝对权威 B、宣扬自由平等观念 C、推崇民主法治理论 D、强调理性至上思想
-
4、罗马帝国通过陆续授予被征服者罗马公民权,建立自治市体系,在给予地方相当高的自治权的同时,主动吸引地方精英进入上层阶级的圈子。从公元1世纪开始,部分意大利人和其他行省公民也可以进入元老院。这体现了罗马帝国( )A、社会矛盾得以消除 B、国家治理的开放性 C、公民权利日益扩大 D、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
5、对于“何为幸福”这一问题,通过对1979—2021年《人民日报》上的新闻文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呈上升趋势,以“家国情怀”为中心的传统幸福理念也逐渐得到巩固,“物质满足”幸福观维度整体式微,“自然和谐”幸福观维度的地位迎来了社会的重视。这表明( )A、经济发展丰富了幸福观的内涵 B、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D、人们的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
6、1949年11月8日,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外交工作“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我们同兄弟之邦并不是没有差别。换言之,对兄弟国家战略上是要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对帝国主义国家战略上是反对的,但战术上有时在个别问题上是可以联合的”。该讲话集中体现了( )A、“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B、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一大片”的外交部署 D、独立自主的外交精髓
-
7、陕甘宁边区政府主持的军事展览会多次向广大军民征集相关展品,其中包括战斗所获战利品,烈士的照片、略传及遗物,描绘战斗经过的通讯、照片及图画,暴露敌军兽行、敌寇阴谋的照片、图画,以及反映前后方民众参战动员的各种材料等。此举旨在( )A、发动民众参与土地革命 B、突显艺术作品的政治功能 C、凝聚中华民族救亡力量 D、宣传军民抗战的显著成效
-
8、1902年《新民丛报》发表“军国民篇”,掀起了近代中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潮。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显著。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以育人为目的的身体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以上材料表明( )A、体育教育承载着时代的要求 B、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C、实业救国思想影响社会风尚 D、近代形式的体育运动出现
-
9、如表是摘编自明清史志的三则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 )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南浔镇“烟火万家”
A、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农业经济衰退 C、雇佣生产关系普及 D、市镇经济繁荣 -
10、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 )A、健全中央机构 B、恢复分封制 C、扩大地方权力 D、简化选官制
-
11、下图反映了唐朝天宝十四年至乾元三年户籍数、人口数和纳税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导致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藩镇割据势力的加强 B、少数民族同中央政府矛盾激化 C、农民阶级的日益扩大 D、中央政府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
12、汉代的征兵制度“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该制度( )A、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B、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 C、保障了农民的生活 D、兼具经济性和道德性
-
13、西南联大是中国近代教育史的一座丰碑,是不可磨灭的家国记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清华、北大、南开几经周转最终汇聚昆明组建西南联大。体育是联大通才教育理念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20世纪30年代,杜威实用主义体育思想和“抗战救国”的民族主义体育思潮流行,国民政府的新生活运动,强调国民应振作精神、锻炼体魄,也深刻影响了联大的办学理念。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联大学生颠沛流离,体质普遍较差,强身健体更是迫在眉睫。因此,就算是物质条件极度匮乏,联大人也始终坚守着他们对体育教育的实践,演绎了独具特色的联大体育文化,
——摘编自王萍等《西南联大体育分析》
材料二 下表是联大在昆时期重大体育事件
时间
事件
1941~1944年
联大体育教授马约翰担任昆明市一、二、三、四届运动会总裁判, 实际操办者为联大体育教师
1944年
马约翰、龙云等人组织了中美田径运动会, 中国陆军18师在内的中美选手及职员参加
1942~1945年
马约翰担任云南昆华体育师范学校校长、牟作云任教务处长, 为云南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了六百多名体育教师和童子军教练员
1938~1946年
昆明市各企业单位的球队争相聘请联大体育教师为教练
——摘编自张豫《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体育精神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南联大重视体育教育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南联大发展体育教育的历史贡献。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亥前后,由于革命的宣传,把秦以后的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抹杀。由于对传统政治之忽视,而加深了对传统文化之误解……就历史经验而论,何一制度,决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决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抹杀?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评析材料的观点。(要求:观点……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统治时期,国家很少在制度上对疫病救疗提供法律的依据,以地方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动和支持官府实行救疗的同伴自身也会开展一些救疗活动,在一些临时性救治中,他们请医生尽心诊治,施医药,还会利用自身影响力建议官府救治,积极刊刻散送医方。社会力量在地方疗救疗作用的增强,虽可能分割官府的部分权力,甚至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与地方官至朝廷产生矛盾,但这绝不是体制性的,因为作为社会力量的领导者——乡贤大都深受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他们在追求自己私利的同时,也会多少顾及地社会和国家的利益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流行病肆虐的恐慌中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迹象,查德威克率先发起英国公共卫生改革的浪潮,极力呼吁中央行政机构统筹理卫生。《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明确国家和政府维护公众健康的职责与作用。该法案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案,此开始建立起了全国性的公共卫生体系。1865年,英国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公共卫生研究体系,使卫生工作不再仅限于挖下水道、清除垃圾等简单工作,而是着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等《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初步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预保健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显著成就。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的推进,以及其他经济社会件的变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遭受了较大冲击。2003年 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卫生体系完善发展。至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382.6万人 (占32.6%),专业公共卫生机卫生人员87.2万人 (占7.3%),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显著加强。
——摘编自《中国公共卫生》2019年第7期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伐中国与近代英国疫病防治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析近代英国公共卫生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影响现代疫病防治的主要因素。 -
16、1947年,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主席乔治·凯南在《外交季刊》上发表《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文章指出: “美国……时刻对俄国扩张倾向保持警惕的遏制政策。……美国必须在政治舞台上把苏联看作对手、而不是伙伴。”由此可知,当时( )A、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B、冷战序幕由此揭开 C、美国推行遏制苏联政策 D、美苏争霸斗争激烈
-
17、下表是巴西主要出口商品 (1821~1900年) 单位:%。材料说明了巴西( )
八种主要产品占出口总值的百分比
十年期
皮革
咖啡
食糖
可可个
马黛茶
烟草
棉花
橡胶
合计
1821~1830年
13.60
18.40
30.10
0.50
—
2.50
20.60
0.10
85.80
1831~1840年
7.90
43.80
24.00
0.60
0.50
1.90
10.80
0.30
89.80
1841~1850年
8.50
41.40
26.70
1.00
0.90
1.80
7.50
0.40
88.20
1851~1860年
7.20
48.80
21.20
1.00
1.60
2.60
6.20
2.30
90.90
1861~1870年
6.00
45.50
12.30
0.90
1.20
3.00
18.30
3.10
90.30
1871~1880年
5.60
56.60
11.60
1.20
1.50
3.40
9.50
5.50
94.90
1881~1890年
3.20
61.50
9.90
1.60
1.20
2.70
4.20
8.00
92.30
1891~1990年
2.40
64.50
6.00
1.50
1.30
2.20
2.70
15.00
95.60
A、经济模式深受殖民体制残余影响 B、民族独立加速经济发展 C、沦为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 D、对外贸易取得优势地位 -
18、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废除内部关税,各邦国之间的贸易免税;对国外贸易统一关税制度和税率。据此可知,德意志当时( )A、普鲁士确立政治主导地位 B、经济发展推动国家统一 C、统一市场加速工业化进程 D、实力增强奉行对外扩张
-
19、下图是1805年英国画家詹姆斯·吉尔雷的政治漫画作品。画中左边的人物是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右边的人物是拿破仑,他们正在切割一块类似地球的食物,该漫画反映了A、法国发动对英战争 B、英法争夺世界霸权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英法联合瓜分世界
-
20、18世纪,法国巴黎贵族间流行一种特殊的社交形式——沙龙,贵族与富有市民、艺术家与学者聚集在一起;19世纪,随着沙龙的衰落,公共舞会、咖啡馆、俱乐部、文学阅读室成为大众主要的社交场所。19世纪,法国巴黎社交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贵族阶级的衰落 B、生活水平的提高 C、启蒙思想的传播 D、技术革命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