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医注重药食同源。古代中国某医学著作记载:“枸杞茎,叶及子,服之轻身益所”,甘薯“补匮乏,健脾胃,强肾阴。”据此判断,该医学著作最有可能是(     )
    A、《唐本草》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神农本草经》
  • 2、宋朝的《吕氏乡约》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四大宗旨。清朝的乡约仪式图中,最北边的案上正中放置的为龙牌,又叫圣谕牌,上面写着清朝康熙皇帝的“圣谕十六条”,讲乡约的时候要对着圣谕牌行礼。对比可知,清朝乡约显著的特点是(     )

    A、更注重道德教化和引导 B、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 C、更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D、由儒学士人教化乡里
  • 3、古代西亚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创造了众多文明成就。下列选项中的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古巴比伦王国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 B、波斯帝国建立行省制与驿道系统——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苏美尔人发明60进制——用于天文历法和时间的计算 D、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实现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统一
  • 4、下表分别是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的章节目录表(部分)。其章节内容顺序变动的法理内涵是(     )

    章节顺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第一章

    总纲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国旗、国徽、首都

    A、依法治国 B、国家机构是人民权益的保障 C、中国特色 D、人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基础
  • 5、下表为京师大学堂1904年课程设置节选。由此推知,对京师大学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学科分类

    课程举例

    经学

    《周易》《春秋》

    政法

    国际公法、政治学

    文学

    中国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格致

    物理学、化学

    A、推动教育的近代化 B、体现中体西用的办学方针 C、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阵地 D、有利文化传承、交流与创新
  • 6、史载:“户籍之法,率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邻为保。户增减之实,必具于籍。每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诸户籍应留者,每里各为卷,缝注其州、县、里、年、籍,皆以字印之。”据此可知(     )

    ①户籍管理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②户籍管理严格,实行三年一造

    ③此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为省州县④此时期实行里甲制和邻保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7、古代某官员写了《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自嘉靖以来,赋役日增,民力不堪,逃亡者众……今当更制,合将里甲、均徭、杂泛等项,悉并为一条,概征银两,官为分解,不得额外苛敛。”材料所涉制度是(     )
    A、两税法 B、一条鞭法 C、摊丁入亩 D、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 8、《汉书》记载汉武帝最初设置刺史的情况:“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尊承典制……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的是(     )
    A、初期设置的刺史以卑制尊 B、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巡视监察 C、严格依照监察规则问事 D、汉末刺史职能发生重大变化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下材料摘自1933年3月8日《红旗周报》刊登的中国共产党纪念巴黎公社的相关文章。

    材料一   今年国际无产阶级纪念巴黎公社,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机中举行的……因此今年巴黎公社纪念的意义,是更加重大,而学习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以及苏联无产阶级的伟大的历史创造是更加迫切了。

    材料二   动员党、团、工会及一切群众组织到广大的群众中,经过各种集会、演讲和刊物宣传巴黎公社的意义与教训,并使这一宣传与拥护中国苏维埃,揭穿国民党投降帝国主义紧密地联系起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谈谈对“特殊的历史时机”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共产党纪念巴黎公社的活动对当时中国革命的意义。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河北涉县境内存有较多宋代古山寨遗址,表明当时涉县农业开始向偏远山区发展。最晚到元代初期,当地开始以石堰梯田立村,涉县山区“缺水、少土、多石”,而石堰梯田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保持水土、蓄雨保墒、品种选育、轮作倒茬等农业技术,有效适应和改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王金庄的石堰梯田(图)为其中典型代表。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涉县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对修建梯田的领导,1952—1955年通过发动群众互助,整修梯田10万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当地更是掀起了垒堰、修滩高潮,其中王金庄表现最为突出。1964年,王金庄二街组织了130名骨干,开进“古辈千年”没有开垦过的岩凹沟,历经40余天,兴建起26亩石堰梯田。之后十余年,王金庄持续兴修岩凹沟,治理高峻沟,开发桃花水岭,新修梯田500多亩。昔日“荒山秃岭草满坡”变成了“层层梯田绕山转”。1984年后,王金庄多数梯田承包到户,梯田建设与整修进入新阶段。1990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到涉县考察,对王金庄梯田给予了高度评价。

    材料三   涉县旱作石堰梯田遗产地形成的“山顶林地—灌丛—石堰梯田—村落—河流/河滩地”景观结构,实现了当地有限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活态传承和利用五谷杂粮15种、瓜果菜蔬28种、野生药用植物72种。其中,花椒、核桃、黑枣、柴胡、连翘等特色农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王金庄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当地农业功能向农事体验、生态观光和产品深加工的逐步拓展,进一步为农户生计提供了多种来源与坚实保障。2022年,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材料摘编自《梯耕智慧》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涉县石堰梯田体现出的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涉县梯田建设获得较大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涉县石堰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 11、苏俄曾发布指令规定:“农业合作社……有权在国内出售和交换自己生产的以及本社社员生产的农产品,拥有必需的农具和材料,开办加工和销售农产品的作坊、工厂以及其他经济企业。”据此可知,当时苏俄正在推行(     )
    A、农业集体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新经济体制”改革
  • 12、以下是对新航路开辟后某国家的描述:符合下述全部描述的是(     )

    ①商人和水手正在全世界积极扩展它的经济领域

    ②创立东印度公司,授予其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

    ③在北美洲建有殖民地,首府是新阿姆斯特丹

    A、15世纪的葡萄牙 B、17世纪的荷兰 C、16世纪的西班牙 D、18世纪的英国
  • 13、下图所示年画描绘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某一历史场景,并题有对联:“想当年,地主掌权,吃喝穷人血肉,苦害小户,缺吃缺用缺衣裳;到如今,农民翻身,清算粮户家底,砍倒大树,分地分房分财宝。”该年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B、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序幕 C、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D、配合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 14、下表为1912年部分省份纺织工人数量统计表。材料可用于证明,当时中国(     )

    省别

    工人数量(人)

    直隶

    772

    奉天

    850

    江苏

    35903

    浙江

    830

    湖北

    10827

    山西

    597

    四川

    58

    广东

    41871

    广西

    116

    贵州

    295

    注:本表数字系30人以上工厂工人数,且不包括外国工厂工人数。

    A、男耕女织传统阻碍工业进步 B、民族工业区域分布不平衡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洋务企业地域性特点明显
  • 15、《朔方备乘》原名《北徼汇编》(徼,边界),成书于两次鸦片战争之间,后意外被毁,1881年才得以整理刊刻。此书虽以传统考据为主,却被视作一部与“新学”“时务”相关的著作而引起士人广泛关注。这折射出(       )
    A、边疆危机加深促进了学风转变 B、守旧势力对西学仍有抵制态度 C、宗藩关系解体引发了思想革新 D、托古改制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以陈翰笙、薛暮桥等为主要成员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开展了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研究。通过大量的事实,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同整个中国一样,仍然是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里面虽然相当存在,可是资本主义的矛盾还没有变成中国农村中一切矛盾的支配形态,而榨取剩余生产物的基础,主要地还在土地所有”。辨认某一社会的经济结构或社会性质,要着重看生产关系本身,特别是要着眼于生产手段的所有者与直接生产者之间的对立关系,以及剩余生产物被榨取的形态。中国农村的阶级关系,非常明显地不是企业主与雇佣劳动者的关系,而主要是地主阶级的土地占有和无地少地的农民饱受地主剥削的关系。中国农村中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准,也还是土地的占有情况,而并非是其他工业化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因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依旧是中国革命当前阶段最核心的问题。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农村社会性质研究”体现的指导思想,并说明其在该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农村社会性质研究”的意义。
  • 17、下图是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宣传画,标题是“一个威胁着德国的小国家”。由此可见(  )

    A、《凡尔赛条约》遭到破坏 B、德国优先发展空军力量 C、欧洲大国展开军备竞赛 D、德国意图推进侵略计划
  • 18、1894年,美国记者亨利·劳埃德在《财富与国民的对立》中指出,标准石油公司操纵市场,以便消除竞争。他还称“自由创造富裕,但富裕毁灭自由”。这反映了美国(  )
    A、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B、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C、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D、贸易保护主义的形成
  • 19、1942年9月,毛泽东在为《解放日报》写的社论中,借用孙行者化身小虫战胜铁扇公主的故事。强调:“目前我们须得变一变,把我们的身体变得小些,但是变得更加扎实些,我们就会变成无敌的了。”其旨在强调(     )
    A、大力开展大生产运动 B、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贯彻“三三制”原则 D、落实精兵简政政策
  • 20、1912年1月15日,上海“工商全体休息一天,升旗悬灯,公贺总统履任,补祝纪元”;中法大药房还打出了促销广告“南北两店,凡承蒙赐顾者,概赠孙大总统纪念照一纸”“要与我同胞相更始,共伸庆祝,留一永远之纪念而已”。据此可知(  )
    A、城市商业竞争日趋激烈 B、资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 C、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渐广 D、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