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将1928年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31年2月,中共中央改变井冈山《土地法》中关于土地所有权在政府而不属农民、农民只有使用权、禁止土地买卖的规定。这些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善于( )A、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B、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C、根据国情不断调整革命策略 D、统一党内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
2、下表所示为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文章、刊物的相关信息。据此可知,中国当时( )
时间
文章、刊物名称
地点
1918年
《每周评论》
北京
1919年
《新青年》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湘江评论》
北京、长沙
1920年
《劳动者》《劳动音》《共产党》(月刊)
广州、北京、上海
1921年3月
《东方杂志》发表《马克思底共产主义》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等文章
上海
A、思想文化氛围相当宽松 B、工人运动中心发生转移 C、新的革命政党呼之欲出 D、新的革命道路已经开辟 -
3、某现代学者评论道:“大家满以为巴黎和会会实现挣脱自晚清以来列强不断加给我们的各种枷锁,结果仅仅是山东问题都完全失败。谁能不深感正义何在?真理何存?由自立自强而雪耻图存,已经为唯一的也是最后的途径了。因此,有新文化运动,‘五四’固然会发生,没有也会发生⋯⋯”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A、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近代民族意识的增强 C、东西方文化矛盾不可调和 D、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
4、宋承唐制实行科举制,但关于应试举人的资格与条件,宋廷做了如表1所示的一些补充性规定。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
针对对象
概况
工商杂类者
992年宋廷有诏:“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隐忧匿服者
“忧”,泛指为父母或亲戚守丧,“服”为五服。1023年,宋廷对守丧者应举条件放宽,规定
堂兄弟、堂姐妹、已嫁之姨母、姐妹等亲属逝世,虽有服制,仍可参加科举考试
A、扩大了取士范围 B、打击了世家大族 C、强化了门阀观念 D、削弱了宗法制度 -
5、宋代的草市是由设在乡村的定期集市发展而来的固定贸易场所。草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可上升为镇。镇与草市是宋代城乡联系的纽带与窗口。这从侧面反映了宋代( )A、城市功能格局的嬗变 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农产品商品化的增强 D、市镇空间发展相对独立
-
6、下图所示为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坟茔的唐代翟郁宁昏母康波蜜提墓志砖,这块墓志砖自左向右直书:“维(唐)麟德元年(664年)四月卅日翟郍宁昏母康波蜜提(土慕)至(艮元)。”这块墓志砖既摹仿了汉文的直书,又保持了西域自左向右的习惯写法,是首次发现的当时“西域人”用汉字书写的墓志。这块墓志砖反映了唐代( )A、宗法观念影响广泛 B、民族文化交流交融 C、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D、中原人口加速西迁
-
7、面对春秋乱世,孔子提出“仁”这一核心思想。“仁”包括恭、宽、信、敏、惠、义、智、勇、好学、爱人、克己复礼、推己及人之心各种内涵。据此可知,孔子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为( )A、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B、以民为本,推崇天理 C、恢复周礼,倡导仁义 D、爱无差等,非攻尚贤
-
8、考古学家们将石器时代定义为以使用石器为典型特征的一个时间区段,从出现人类开始到出现青铜器为止的那段时间都称为石器时代,并将其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起始于距今250万年前,结束于5000——2000年前。由此可知,考古学家划定石器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A、氏族公社取代原始人群 B、贫富分化是否已经出现 C、古人类所处的地理环境 D、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品,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3大经济安全问题之一、也是各国高度重视的问题。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粮食危机爆发以来,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国家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国家发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明确指出“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置于2014年经济工作6大任务之首,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粮食安全首次被提至国家战略高度。
——谢佩军《粮食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粮食安全”主题,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0、政府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768年
《艾登条约》是英国自由贸易的初步成功。这个条约免除了英法之间的一些贸易关税
1815年
英国政府通过《谷物法》,规定对谷物的进口实行限制或禁止,以保证谷物的价格水平,避免外国竞争
1841——21846年
罗伯特.皮尔任首相期间,废除了英国制成品的特别出口税,降低了海关税则上不少于750个税目的进口税;取消了520种关税和其余原料进口税;废除了《谷物法》
19世纪50年代
俄国、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普鲁士等将英国输出的许多商品的关税降低;西班牙废除禁止税则改行保护税则;法国大大降低了钢铁和五金器材的关税
1860年
《英法条约》签订,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降低了白兰地和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废除了一切进口禁止,对关税也进行限制
1860年后
英国先后与比利时、意大利、德意志关税同盟、奥地利订立了条约。法国也与其他国家缔结类似的贸易协定,这些国家包括比利时、德意志、意大利、瑞士、瑞典、挪威、汉萨城、西班牙、荷兰等。自由贸易在欧洲取得了胜利
——整理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随着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过渡,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开启了从近代阶段向现代国家职能的转型。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现代结构已初具规模。但这一时期国家职能的转变是初步的,还不足以遏制资本主义的危机趋势。当1929年经济大危机袭来时,国家职能的缺失在客观上放大了危机的破坏性。大危机也成为加大国家调控能力的强大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时体制的建立进一步拓展了国家职能的空间。战后,扩大国家职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共同特征……国家社会职能的扩大在战后国家职能的发展中占据着显著位置,各国加大了普惠式社会福利建设,更有部分国家以“福利国家”为奋斗目标。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三 从1973年第四季度开始,一场始发于英国而扩展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和法国等国的同期性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了。这次危机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物价涨幅过高、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濒于瓦解,同时伴之于石油危机的条件下爆发的,成为战后至70年代间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吴于廑《世界通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自由贸易”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60年代“自由贸易在欧洲取得了胜利”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写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职能“从近代阶段向现代国家职能的转型”的重大事件,并结合所学,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职能的扩大”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析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综合材料一、二、三、就政府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旦豁然贯通,参阴阳而配造化,实有指挥如意,从心所欲之快……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请简要评析李鸿章的观点。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反复证明,税制改革都是财政危机的产物。但之所以采用两税法,按资产来征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唐朝中期之后,大规模的农户迁徙。“逃避战乱并非这时期民户大迁徙的唯一原因,均田农民处境日益恶化才是根本原因……百余年中民户增长了二倍,而耕地的开拓却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民户的土地势必日益缩小。”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使得流动人口大量出现,甚至出现了流动人口超过户籍人口的情况。再加上安史之乱使得中央政府的权威大大下降,地方政府和贵族地主的势力大大增强,这都使得传统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无法继续维持。
——摘编自张学博《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其启示》
材料二 若里长失于取勘,致有脱户者,一户至五户笞五十,每五户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漏口者一口至十口笞三十,每十口加一等,罪止笞五十。本县提调正官,首领官吏脱户者,十户笞四十,每十户加一等,罪止笞八十。漏口者十口笞二十,每三十口加一等,罪止笞四十。知情者并与犯人同罪。受财者计赃以枉法从重论。
——《明律·户役》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无法继续维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析与租庸调法相比,两税法的主要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政府对“失于取勘”里长的态度,并结合所学,分析政府该态度的原因。 -
13、2020年11月,血渭一号墓的考古发掘进入尾声时,考古队员在棺板下的填土里,发现了一枚印章。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通过650KV工业CT的三维扫描,通过电脑成图,确定这是一枚银金合金印章,印文由双峰骆驼图像和古藏文组成,经我国著名藏学家陈庆英、夏格旺堆、夏吾卡先等多位先生释读,藏文可译为“外甥阿柴王之印”。根据印章的内容,结合敦煌文书《阿柴纪年》记载,初步推定墓主人可能是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王莫贺吐浑可汗,他的母亲是吐蕃的墀邦公主。这主要表明( )A、文书资料的记载必须与考古发掘相印证 B、印章是唯一能确认墓主身份的实物证据 C、敦煌文书是官方的文献记载可信度最高 D、多学科合作能让考古变得更加精准可靠
-
14、有学者认为,在拿破仑发动大规模征服西欧的战争以前,西欧民族主义情感并不强烈,特别是在封建贵族领主割据的情况下,国王很难得到民众的拥戴。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已经不再是一盘散沙,许多民族都已团结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个结晶化的民族国家。由此可知,拿破仑战争( )A、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C、使民主自由成为欧洲普遍的政治诉求 D、粉碎了欧洲大陆封建统治秩序的根基
-
15、古代西亚是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在这广大的地区,先后出现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如图中虚线内所示的国家( )A、最早出现复合式公寓 B、首次统一西亚北非文明 C、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D、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
16、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同年11月,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方向应当是:在坚持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国家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和运用价值规律。”材料主要反映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B、中国共产党深刻阐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C、突破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是改革的主要方向 D、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由此开启
-
17、对某一历史事件,李大钊曾撰文写道:“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的声音。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它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李大钊是历史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B、人民找到了实现自身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C、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沙俄的退出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
18、《大清一统志》记载,康熙五十六年“遣喇嘛、理藩院主事等,绘画青海、西藏舆图,测量地形”。康熙末年,清军入藏驱逐准噶尔势力,稳定西藏局势,又派人进行复核。康熙五十九年“遣使臣至昆仑、西番诸处,凡诸水发源之地,皆目击详求,载入舆图。三藏、阿里之地俱入版图,其山川名号番汉异同,当于此时考证明核,庶可传信于后”。这次考察结果正式绘入《皇舆全览图》,成为清代官修西藏舆图的基础。由此可知( )A、清廷以法律形式明确对西藏的管辖权 B、清朝已彻底击败了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C、清王朝运用欧洲测绘技术绘制藏区图 D、清政府通过全国性地理测绘巩固边疆
-
19、有学者认为:“两次大战之间的国际旧格局之所以脆弱,是因为未能形成影响战争与和平的核心力量。在当时的大国中,美国因国内孤立主义盛行未加入国际联盟,苏联因体制独特,难以见容于其他大国,德、日则谋求推翻这一秩序;剩下来的英、法两国已无法承担起维护现存秩序的重任。”以下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国际联盟因美国苏联未加入而失去作用 B、英法将国际联盟作为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C、德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 D、大国应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
-
20、如图所示为苏联著名画家迪米特里·莫尔在1920年创作的宣传画《你参加志愿军了吗?》。宣传画中“志愿军”的主要任务是( )A、推翻沙俄的统治 B、参加协约国作战 C、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D、打击德国法西斯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