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明中叶至清康雍乾年间,由于闽广两省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主体部分经济结构差异,出现200余年的禁海与开海之争,立足于全国制定的包括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中央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将“禁海”定为国策。由此可知,海禁政策的根源在于( )A、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 B、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 C、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 D、西方殖民侵略的现实威胁
-
2、据下表可得出的结论是,元代( )
叙述
出处
蒙古统治阶级入主中原,提倡宗教平等、信仰自由,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和多元的思想文化的交流
郭英德《元杂剧与元代社会》
元代统治者既没有禁演、销毁哪一出戏剧,也不曾赐
给任何人以“明教罪人”的恶谥
任崇岳、薄音湖《关于元杂剧繁荣原因的几个问题》
A、文学重视社会教化功能 B、杂剧因雅俗共赏而受到推崇 C、戏曲创作环境较为宽松 D、戏曲传播摆脱理学思想束缚 -
3、在宋代的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武术社团,产生了各种武术游戏、武术表演等活动。习武者开始与江湖艺人交织在一起,武术成为市民娱乐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 )A、重文轻武国策的贯彻 B、民间武术的出现 C、文化艺术形式的创新 D、商品经济的繁荣
-
4、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5、南宋叶适说:“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如此)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风俗日坏”。叶适意在说明,宋代( )A、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 B、理学败坏社会风气 C、王安石变法策略失当 D、政治风气因循保守
-
6、中国古代的一次赋税改革实行“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材料反映的赋税制度是( )A、租调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摊丁入亩
-
7、如图为隋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局部),在①②处填写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
A、中书省 尚书省 B、门下省 中书省 C、门下省 尚书省 D、尚书台 门下省 -
8、“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强干弱枝与重文轻武 B、中央集权大为加强 C、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9、《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孔颖达《礼记正义》云:“鲁得立文王庙者,案襄十二年秋,当然,鲁不能祭文王以上的先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西周( )A、天子拥有绝对的专制权威 B、宗法制和等级秩序得到尊重 C、嫡长子的特殊地位遭削弱 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已确立
-
10、如表为《通典•职官六》中关于御史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秦汉时期御史的设置( )
◎御史之名,周官有之,盖掌赞书而授法令
◎战国时亦有御史,秦、赵渑池之会,各命书其事,又淳于髡谓齐王曰“御史在后”,则皆记事之职
◎秦汉为纠察之任
A、进一步完备了中枢机构 B、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 C、促进了监察体系的完善 D、增强了古代制度的多变性 -
11、《论语》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季路问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些言论反映了孔子( )A、朴素的人文思想 B、反对战争追求社会稳定 C、感慨生命的无常 D、代表了新兴士人的诉求
-
12、周人藏礼于器,对青铜礼器的使用在数量、形制和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周人列鼎通常为单数,奇数的鼎与偶数的簋配合使用;而在山东半岛及黄淮、江淮流域的东方族群则盛行“偶数用鼎”。这一现象反映出( )A、贵族集团内部等级森严 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瓦解 C、分封制下地方独立自治 D、早期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92年不同类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
国家类型
人均GNP(美元)
年平均通货膨胀率(%)
1992年
1980年
1992年
低收入国家
530
2%
7%
中等收入国家
1040
1%
1%
撒哈拉以南非洲
310
1%
6%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2080
9%
8%
南亚
760
1%
4%
欧洲和中亚
1950
1%
1%
中东和北非
2690
4%
2%
北美洲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
2408
6.7%
9.1%
高收入国家或地区
2216
9.1%
4.3%
注: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根据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编制
结合材料,以“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新问题”为主题,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教育平民化
材料一 自中世纪起,英国贵族就是社会的主导阶级,只有贵族、高级教士等社会上层的子弟才能接受正规教育,社会下层被排除在教育之外,他们往往认为教育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不愿意去为了受教育而占用劳作时间。然而,16世纪以来,城市发展带来的商业、贸易、管理等职业的出现以及一系列由私人捐资创办的慈善学校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受教育的阶层,使教育向着大众化方向发展。
——据杜冰川《英国贵族精神与精英教育传统探析》等整理
材料二 明治五年(1872年)8月3日正式颁布《学制》,它与日本近世教育相比,它打破身份限制,推出四民平等(四民指日本封建时代士、农、工、商四等级)的全民教育理念。允许平民进入各类学校,明确否定了过去教育“把学问当作士人以上之事”,做到“从现在起教育应普及全体国民(贵族、前武士、农民、手艺人、商人和妇女),要使农村中没有文盲家庭,家庭中没有文盲成员”。
——摘编自杨洋《明治前期教育改革再思考:兼论日本吸收外来文化之个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世纪以来英国教育平民化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教育平民化的看法。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1632—1704)在《政府论》中提出了“自然法”“自然权利”等概念。在早期的政府职能讨论中,政府的职能是相对于人的自然权利来引申的,政府被看作是接受人民授权的权威中心。在洛克的观点中,政府的唯一职能,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将政府职能总结为三点:“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其不受社会上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益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1772—1823)在政府的职能上仍然延续之前的传统,反对政府干预,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同时也强调国家在保障私人财产、振兴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敏锐地指出了危机的解决途径,即促进有效需求。而为了促进有效需求,政府必须运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消除市场的不稳定性。
1942年,英国的贝弗里奇爵士发表《贝弗里奇报告》,提出政府要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工作,通过社会保障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建议。
20世纪70年代,福利危机使得沉寂多年的新自由主义卷土重来,成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福利国家改革的主要理论支持。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的撒切尔政府和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里根政府成为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行动代言人。西方各国开始紧缩福利,将公共服务的职能陆续民营化,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移出去,用更多的理性对待公共服务职能的分配。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人们开始超越市场与政府的二元对立而走向对待市场与政府的一种平衡立场。一方面,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重新得到重视,合同外包、倒合同外包、政府间合作与公私混合提供将并存,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除了企业之外,政府在公共服务上与社会组织也展开了更多的互动。
——摘编自万方《西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变迁的理论考察:三个阶段的划分》
对西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演变进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
-
16、从1970到1980年,马来西亚的外国投资总额增加了2.6倍,经济以年均7.8%的高速增长;然而八十年代以后,外资从62%急剧下降到30%,经济严重受阻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马来西亚的经验教训表明( )A、发展中国家应尽量减少外资 B、政治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C、第三世界要根据本国国情发展 D、过分依赖国际市场需承受风险
-
17、下表是二战后西方五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根据此表可推知这一时期( )
时间
国家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
1981—1987年
1988—1990年
日本
8.0
10.6
4.9
3.8
4.7
美国
3.3
3.9
2.8
2.7
2.8
联邦德国
7.3
4.6
2.8
1.5
3.1
法国
4.8
5.6
3.7
1.6
3.1
英国
2.8
2.8
1.9
2.5
3.1
A、日本经济实力已赶超欧美国家 B、战争严重削弱了美国实力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适时调整 D、凯恩斯主义始终占据主导 -
18、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不仅将商品、货币、资本和市场等要素都当作经济发展手段,而且把它们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分离。苏俄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编制了各项中长期建设计划,如国家电气化计划、运输计划、粮食计划、燃料计划、财政计划和货币发行计划等。这( )A、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使得计划和市场手段长期并用 C、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恢复发展 D、配合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
19、英、法、德、美等西方国家相继通过法律确立了文官制度。这些法律规定职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不得兼任议员;不得公开发表政见,对政府任意批评;政府不能轻易地解除文官的职务,文官一直服务到退休为止。这些规定( )A、保证了政治和管理结合 B、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C、表明西方政党间斗争激烈 D、规范了国家政务官的选用与管理
-
20、13世纪晚期,佛罗伦萨开始建筑城墙;两个世纪之后,它圈占的面积是之前的15倍。到了1575年,威尼斯的人口接近20万,达到1348年黑死病爆发之前人口数量的两倍。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全球商业贸易的扩展 B、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C、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D、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