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1861年1月,奕䜣等人在奏折中陈述:“近年来临事使探,往往得自传闻,未能详确,办理难期妥协。各国新闻纸,虽未必尽属可信,因此推测,亦可得其大概。广州、福州、宁波、上海旧有刊布,名目不同,其新开各口,亦当续有刊本,无论汉字及外国字,按月咨送总理处。”这体现出,奕䜣等人( )A、对新闻纸真实性存疑 B、希望拓宽渠道了解西方 C、主张兴办中外文报刊 D、意识到通商口岸的重要
-
2、 明朝成化年间,休宁知县颁布的《教民条约》写道: “父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夫和而妻柔,此民之乘彝而家道之所由昌也。”宗法族谱之设,所以别族类、明亲疏,古人敦本深源之意也。据此可知,《教民条约》的颁行意在( )A、以法家思想主导地方治理 B、借助封建礼仪强化等级 C、用儒家伦理完善邻保制度 D、依托宗亲关系教化乡里
-
3、 北宋初年,“交趾、海南诸国连岁人贡,通关市,商人岁乘舶贩易外国物,自三佛齐、勃混城,犀、象、香药珍异之物充盈府库,始议于京师置香药易院,增香药之直,听商人市之。命逊为香药库使以主之,岁得钱五十万贯”。这表明,当时( )A、海外贸易增加了政府收入 B、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边境贸易提高了朝廷税收 D、商人经济实力雄厚
-
4、 史载:“路温舒字长君,钜东里人也,太守行县,见而异之,署决曹史。又受《春秋》大义。举孝廉,为山邑丞。”与此描述相对应的选官制度( )A、有制举和常举两种方式 B、对明经的推选无固定时间 C、为秦汉政权选拔了人才 D、主要考察品德才能和家世
-
5、 文字是保存和传达语言的一种书写符号。下面依次是“亚”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及代汉宇的书写形式。据此可见( )
A、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B、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
6、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认为, 如果鼓励一个地区大肆利用其它地方的剩余和资源谋发展, 那么全球经济体就不是一个机会均等的市场, 或者起点公平的赛场,而是一个不平等和不平 衡的结构秩序。他把公元 1350— 1850 之间 500 年,称为“漫长的 16 世纪”,是“现代世界经济” 的形成时期,是“世界经济” 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化的过程,也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也是一个不平等和不平衡结构秩序的形成过程。
——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7、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原和山区的玛雅人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包括在古典期), 开始进行各种集约型 农业活动(灌溉、梯田等),农业无疑在古代玛雅人的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经济仍具 有复杂的综合性质。为适应各地自然条件的特点, 玛雅的经济活动类型多种多样: 尤卡坦海 岸晒盐、捕捞水产; 佩腾的森林中则种植玉米和获取林产品——打猎、采集水果和植物、伐 木等。除此之外,养蜂和养殖火鸡在农业活动中居于重要地位。玛雅的手工业和贸易在公元一千年纪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但是,具有专业特点的仅是对外贸易和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手 工业部门(生产奢侈品、武器、宗教用品等) ,大量的农业公社在许多方面仍停留在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阶段。
——摘编自 B.U.古里雅耶夫《玛雅城市问题》
材料二:玛雅文化中有着十分优秀的天文知识,其历法十分精准, 他们知道地球年是365.242129 天,与现代相比仅相差 0.000069 天, 他们还准确的计算出金星年是 584 天。他们的数学成就令人十分惊讶,至少在公元前 4~3 世纪,玛雅人已经运用了“0”这个数学概念,比阿拉伯商队横越中东的沙漠把这个概念从印度带到欧洲的时间早一千年。医学上,玛雅人 已有利用打开的头盖骨, 制作木乃伊的技术, 并熟练使用药草和香来进行治疗,这种使用药 草和香的传统自然医学, 至今墨西哥的人们还在使用。玛雅人还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 民族, 早在公元前后,他们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如果说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文明的真正标尺的话, 那么玛雅人就是新大陆上最为文明、最富智慧的民族了。
——摘编自林大雄《失落的文明-玛雅》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城市的经济发展特点。(2)、 根据材料二,概括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
8、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初期,罗马帝国留下的文明火种——城市——在战乱中受到严重破坏。随着 罗马帝国的衰落,除去与拜占庭有贸易往来的少数城市外,多数城市随着帝国的垮台而消失。 总体来看, 中世纪初期的欧洲城市萧条, 规模萎缩,没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是到了 10 世纪, 城市才又缓慢地发展起来并出现了大城市, 但城市主要还是孤立存在的,在教堂和修道院周围兴起的市场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起点。
——摘编自李少杰《中世纪欧洲与同时期中国城市之比较》
材料二:中世纪欧洲手工业的发展改进了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特别是纺织业可以不必固定 在某一地, 而向交通便利的地点转移,这为城市的兴起创造了条件。9 世纪之前, 西欧处于 长期战乱之中,许多罗马时期修建的大型公共建筑被改造成堡垒。对于那些生活在乡野之中, 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普通农民来说, 唯一能选择的就是尽量靠近这些堡垒居住, 一旦战争来 临,他们就可以躲进去, 在和平时期城堡内外的居住者之间建立一种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 通常紧靠着城墙外居住的是一些手工业者,他们为城内的居住者提供服务, 并以此获得生活来源。随着商业贸易的复兴,那些位于重要商路上的城堡就成了中世纪最早的一批城市。从本质上来说, 它们都是具有凝聚力的防卫中心, 为后来城市的兴起提供了一种物质形态上的准备。
——摘编自徐芳亚《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中世纪初期欧洲城市发展的特点。(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 9 世纪之后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因素以及影响。 -
9、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化时代是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也可能是欧洲古代史上最令人兴奋的时期。 公元前 3 世纪,我们只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可以从罗马一直漫游到印度; 极具开拓性的希腊阿 尔戈英雄们则探险到了印度洋和非洲大西洋沿岸。 ……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 和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 1 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摘编彼得•索恩曼在《希腊化时代》 材料二:沃特•迪士尼公司的一句广告语说:“世界太小了”。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的 社会化生产,促成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造就了遍及全球的国际市场,以便使国际贸易更 加便利、商品流通更快、交易成本更低, 让消费者从中获益, 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一个施 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 从而又会进一步激发更大规模的商品流动、资金流动和人员流动,使那里的经济产生活力。
材料三:习近平主席 2023 年于 3 月 20-22 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在俄乌关系问题上, 习近平表示,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注意到历史经纬,站在和平一 边,站在正义一边, 秉持劝和促谈原则。习近平主席这次访俄,继续阐明客观公正立场,为 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他再次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不但在发展战略层面极大 地丰富与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的外交思想, 而且也为当代动荡的世界走向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摘编中国日报网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促成“世界太小了”这一状况语出现的背景。(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秉持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 -
10、经过从洋务运动到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的建设,中国逐渐发展了现代的工商业……现代 工商业集中的地区, 包括铁路、轮船航线,电报、电话, 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 化”现象, 而且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据此可知, 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A、西方引领与政府主导相结合 B、以民族经济的发展为主导动力 C、铁路和电信事业发展较迅速 D、大中城市的建设居于优先地位
-
11、奴隶贩子们载着大量劣质商品, 从欧洲出发, 到非洲海岸,这是奴隶贸易的“ 出程” 。在 非洲海岸用低劣的货物“交换”黑奴, 然后横渡大西洋到美洲,这叫“ 中程” 。在美洲用黑奴换取金银和工业原料, 返回欧洲, 这叫“ 归程” 。该“ 贸易” ( )A、促进了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B、反映了工业资本主义的罪恶 C、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D、打破了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
-
12、1519 年 ,某位伟大的航海家率领五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 ,经过风浪险恶的海峡 进人太平洋。英国作家理查德 ·伊顿对该航海家的航行评论道:"毫无疑问 ,它是如此奇特和令人惊叹 ,这样的壮举从未有过 ,未来似乎也不会再次发生。 "据此可知 ,该航海家及其船队( )A、最先开通到达美洲的新航线 B、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C、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东航行 D、开启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
13、“ 14 、15 世纪, 随着欧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 发展起来, 西欧国家相继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 要求进一步扩大市场。 ”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黑奴贸易兴起
-
14、 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如图。遗址中出土了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各种器物,说明了( )
A、非洲人未能创造自己的文明 B、古津巴布韦曾经征服世界 C、非洲制瓷业等手工业较发达 D、非洲与外界保持贸易往来 -
15、在日本镰仓时代,将军与家人(武士)之间的主从关系称为御家人制度。在这一制度中, “将军”位于主从关系链条的顶端,处于中间环节的各级武士拥有家臣与主君的双重身份,对上是家臣, 对下是主君。这一制度( )A、加强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政府的实权 B、标志着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形成了镰仓幕府对政权实际上的控制 D、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
16、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在中央政府一定程度的委任之下, 帝国内少数群体以民族、社会或宗教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社群, 获准在国家的框架之内管理自身事务, 从而可以保存他们各自的特征, 和谐共存。据此可知,奥斯曼帝国( )A、推动了东西方的贸易沟通 B、政治统治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C、缓和了东西方的宗教矛盾 D、强大取决于独特的地理位置
-
17、由于伊斯兰教宣扬人人平等,规定主人必须善待奴隶,与奴隶同衣同食,所以在德里苏 丹国时期, 苏丹和穆斯林贵族通常会赋予一部分表现出色的奴隶一定的权利和社会地位,一 部分奴隶被主人解除奴隶身份, 晋升为军事首领、宗教圣人、手工业者、工匠、宫廷艺人或文人等。据此可知, 这一做法( )A、推动了南亚大陆的统一 B、对种姓制度产生了冲击 C、融合了东西方宗教文化 D、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繁荣
-
18、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 以祭谷神、奉献于神” 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 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 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 这一原则长期沿用, 材料说明( )A、罗马法缺乏客观统一标准 B、罗马法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C、早期罗马法具有宗教色彩 D、早期罗马法有明确量刑标准
-
19、 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西北一个叫盖塞尔的古代城市的废墟中发现了属于埃及的雕像;著名的《辛努海特的故事》讲述的是埃及同叙利亚之间活跃的商业联系: 克里特岛上同样也发现了具有埃及风格的石瓶制品。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埃及通过商业进行扩张 B、埃及对外联系较为活跃 C、世界市场发展十分完善 D、地理环境决定文明走向
-
20、(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 两大帝国的扩张, 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 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下列关于两大帝国共同点的论述不正确的有( )
①地方都实行特辖领地制,各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②都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修建完善道路系
③都地跨欧亚非促进了东西方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④都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并推广希腊文化
⑤都创造辉煌文化成就, 为世界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