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 唐宋以来,村落共同体的色彩日益浓厚,同一村落的村民之间命运与共的理念深入人心,不同村落之间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村民的社区观念远重于国家的行政区观念。这一现象表明唐宋时期( )A、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B、农村阶级矛盾消除
C、国家治理面临新的挑战 D、阶层流动受到制约 -
2、 在革命战争年代,标语口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发挥了重要的革命宣传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口号1923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提出“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
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在延安作《论持久战》报告,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
1939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中指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不同历史时期的口号的“时代性”。(要求,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
材料二: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图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注:土著人民即原有人民)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材料三:时间
白人
黑人+混血
土著人民
1490年
0
0
50000000
1570年
138000
共260000
9700000
1650年
725000
815000+64400
91050000
1825年
43490000
4188888+6252
821130
(1)、 依据相关知识回答,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作出了什么贡献?材料一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2)、 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观点不同的原因。(3)、 从材料三中的各种数据可以判断表格所反映的是哪一地区的基本情况?表格中黑人从无到有,逐渐增多。黑人是以怎样的方式移居这一地区的? -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中国现行之政治,可以数语赅括之曰:无论为朝廷之事,为国民之事,甚至为地方之事,百姓均无发言或与闻之权;其身为民牧者,操有审判之全权,人民身受冤抑,无所吁诉,且官场一语等于法律,上下相蒙相结,有利则各饱其私囊,有害则各委其责任。婪索之风已成习惯,官以财得,政以贿成。间有一二被政府惩治或斥革者,皆其不善自谋者也。然经一番之惩治或斥革,而其弊害乃逾甚。……夫满政府既借苞苴(bāo jū,指包装鱼肉等用的草袋,引申为馈赠的礼物)科敛(摊派聚敛)、卖官鬻爵以自存,则正如粪土之壤,其存愈久而其秽愈甚;彼人民怨望之潮,又何怪其潜滋而暗长乎!
(备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清政府悬赏通缉。1896年9月,孙中山抵达伦敦,被清政府特务缉捕,囚于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馆,后得友人相助而获释。《伦敦蒙难记》是孙中山对这一经历的英文记述,1897年在英国印行,后译成俄、日、中等国文字。)——孙中山:《伦敦蒙难记》,《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6年
材料二: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8月31日),《孙中山全集》第1卷
(1)、 阅读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眼里清朝统治存在的问题,孙中山认为滋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2)、 面对材料一中清朝统治的问题及根源,材料二中孙中山开出了怎样的“药方”?指出这一“药方”未达成的预期“药效”,并分析未达成“药效”的原因。 -
5、 16世纪,欧洲商业上发生了重大改变,欧洲资金流动和国际贸易趋势急剧扩张,商品的种类、数量和贸易量快速增长,引起了商业的本质和经商模式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革命的发生 B、全球物种交换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新航路的开辟
-
6、 玉米、甘薯、马铃薯是美洲农夫赠给世界的三份大礼,同时花生、可可、番茄、南瓜、凤梨以及几种豆类也传到世界各地;而美洲则从欧亚大陆获得了小麦、燕麦、大麦等谷物以及柑橘类水果,甘蔗、咖啡和棉花也进入了美洲。这些现象表明( )A、美洲地区的族群混合现象得以形成 B、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C、美洲地区原有的社会体系走向解体 D、世界范围的多元文明格局得到维护 -
7、 1997年6月24日,“马修号”复原船(如图)驶入纽芬兰的博纳维斯塔港。这一次航行主要是为了纪念“新发现的大陆”--纽芬兰岛被发现500周年。开辟通往纽芬兰岛航路的是( )
A、卡蒂埃 B、哈得逊 C、卡伯特父子 D、塔斯曼 -
8、 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以下属于这个国家当时的社会现象的是( )A、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 B、初步建立中央集权制
C、中朝军民抗击日本侵略 D、模仿中国汉字创喃字 -
9、 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公元前7世纪的印度,他惊讶地发现依据当地制度,他的社会地位竟然不是最高的。这种制度是( )A、宗法制度 B、种姓制度 C、采邑制度 D、民主制度
-
10、 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考古学者认为,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最能支撑这一观点的证据是( )A、长期的传说 B、网络的资料 C、古籍的记载 D、发掘的化石
-
11、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习近平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材料表明几代中国领导人执政思想的本质特征是( )A、不断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建立按劳分配的经济制度
C、坚持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12、 四十多年前,人们如果想要吃一顿肉,那是要到过年或其他什么重大的节日才能吃到,而且需要凭粮票供应。如今,人们顿顿吃肉已是不在话下。这一变化得益于(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
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D、经济全球化顺利推进 -
13、 1969年,尼克松政府宣布放松与中国人员交往和贸易的限制,标志着中美经贸关系开始解冻;1971年,白宫规定了对华非战略性项目清单,大幅度解除了对华贸易禁运;1972年,美国第三次宣布放宽对华贸易出口的限制。这些措施的实施( )A、利于推动中美关系的新发展 B、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
C、促成了中国融入国际大家庭 D、表达了中美人民的愿望 -
14、 “轻取榆关戴月行,津门炮响震燕京。高官醒悟择新路,百姓欢欣护古城。永定正阳人涌动,金鳌玉棘海安宁。军装士气称同志,守纪亲民鱼水情”。与这首诗描写的是事件相关的战役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河战役
-
15、 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新约,宣布取消在华特权,结束与中国在法理上的不平等地位。不久,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也相继宣布放弃在华特权,与中国签订平等的新约。这些新约的签订( )A、表明中国已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B、反映了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主要得益于中国对二战的贡献 D、说明国际政治新格局已经形成 -
16、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短短4个多月便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闪电战”的威力 B、国民政府推行错误方针
C、中日力量对比非常悬殊 D、中国国内矛盾逐渐加剧 -
17、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一些鲜明的主张或响亮的口号,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下列主张或口号,按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要拥护“德先生”“赛先生”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A、①②④③ B、④①③②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
18、 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实施,“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之后,群众欢欣鼓舞,热情高唱:“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这说明土地革命( )A、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C、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D、使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确立 -
19、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部分人认为:“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还是进行国民革命,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现在都很幼弱,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力量”。为此,中国共产党( )A、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促成实现国共合作 C、领导创建人民军队 D、大力开展土地革命
-
20、 “五四运动过后,中国的社会取向改变了。有觉悟的添了许多,就是那些不曾自己觉悟的,也被这几声霹雷,吓得清醒以后是社会改造运动的时代。”傅斯年先生认为五四运动( )A、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B、标志着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开始
C、是一次重大的思想运动 D、仅仅是一场爱国政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