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该法案主要内容为: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之实施;不得征收金钱;不得征募或维持常备军;臣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议员在国会内有演说、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得对臣民采用残酷的刑罚;不得设立审理宗教事务的钦差法庭等。
——摘自刘家兴等《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工业革命相关大事示意图

——改编自(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摘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该法案”的名称和颁布时间,概述“该法案”是如何推动英国社会转型的。(2)、组织与运用材料二中的信息,概述工业革命的影响。(3)、纵贯上述三则材料,阐明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简述西方文官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
2、 白银作为一种贵金属,在世界的货币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财政收入
年份
米麦(万石)
布(万匹)
绢(万匹)
宝钞(万锭)
银(万两)
1430
3979
20.5
94.1
7388.9
32.9
1552
2659
13.3
32.0
2414.4
243.3
1621
2780
12.9
20.6
8.1
755.2
——摘编自《明实录》
材料二
白银作为贵金属货币,并不等同于财富……中国输出的商品是以资源的高耗费为前提的,包括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而西方输出的是贵金属,这些贵金属是从殖民地掠夺而来的,西方人并没有为此支付应有的成本——没有为此耗费自己的生存资源。这意味着白银流入越多,中国民众赖以维持基本生存的资源流失越多,白银加剧了中国下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贫困。
——摘编自李宪堂《白银在明清社会经济中生发的双重效应》
材料三
1933年美国宣布“白银国有令”而导致的国际银价暴涨,加之日本在华北进行侵略活动,大肆走私白银出口,导致中国的货币白银迅速外流。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公告宣布实施法币。统一以法币为支付所有以银币单位订立之债务,应准照面额于到期日以法币清偿之,所有银元持有人,应即将其缴存政府,照面额换领法币。
——摘编自王乔《近代中国货币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财政收入的变化。结合所学,从明代改革的角度简述出现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白银流入中国的途径,并结合所学分析白银大量流入对中国社会产 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宣布“白银国有令”的背景。简述民国时期中国货币的变化。 -
3、有学者认为:历史是一条连绵不绝的河流,历史分期则是学者后来的观察。对于中国古代史,人们习惯上以大的王朝更替进行历史分期,却不计形式上同一王朝中的异质性。比如在论及唐宋变革时,多将唐与宋各自视为一体,来比较其间的差异。唐代的情况暂且不论,至少不应把两宋捆绑在一起,笼统论之。如此要想揭示并解释南宋以后的历史走向与社会转型,则有相当的困难了。该学者旨在( )A、说明历史研究要注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B、揭示唐宋变革论的立论缺乏逻辑与价值 C、论证王朝更替无法解释历史变革与发展 D、强调历史分期应当尽量避免标准的僵化
-
4、有学者认为,“近代世界的政治结构有两大基本概念,一是土地应划分成统一在独立当局之下的区域,它们在确定的疆界内有决定其内部事务的最终发言权。二是这些区域只要有可能,就应该由具有一体感的人们所居住,他们形成民族关系或民族性。”下列项中,符合这一“政治结构”的是( )
①“朕即国家” ②“专制之下无祖国”
③“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④“热爱祖国就是热爱你自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下图中划斜线的地区①位于欧亚大陆交汇处,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关于该地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南部地区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B、东部地区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C、公元前8—前7世纪,该地区出现了金属铸币 D、西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
6、下图是西周康侯斧及铭文拓片,“康侯”指周武王的弟弟姬封。该实物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西周( )

①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②宗法制、分封制的推行
③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 ④早期文字的产生与成熟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7、右图漫画名为《宰割“科西嘉怪物”》,该图片反映的国际会议(1815年召开)代表着一种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该国际关系体系的特征是( )
A、大国协调、欧洲均势 B、全体一致、制裁侵略 C、大国一致、集体安全 D、公正合理、普惠均衡 -
8、下表为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在宗教改革期间发布的部分文件及其内容。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时间
文献
主要内容
1533
《上诉法案》
遗产继承和婚姻方面的案件不得上呈到罗马教皇法庭
1534
《至尊法案》
国王及其继承者是一个教会在尘世的唯一最高首领,有决定一切宗教事务的权力和权威
1534
《叛国罪法》
诋毁国王的言论和行为均属于叛国罪
A、世俗权力得到强化,宗教失去人们的信仰 B、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建立起专制统治 C、英语代表的民族语言获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 D、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崇拜 -
9、“从表面上来看,他统治时期共和制的各种政治机构和官职依然存在。但他假共和之名,独揽国家大权,特别是他掌握着军队的领导权,享有崇高的威望,使他凌驾于元老院和其他各种官职之上,成为实际上的最高主宰者。”据此可知,“他”是( )A、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 B、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 C、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 D、罗马国家元首屋大维
-
10、在古希腊,凡父母双方均为雅典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18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做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们没有自由民身份,他们得向陪审法庭申诉。据此可知,村社这一组织( )A、具备行政与司法权力 B、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反映了小国寡民特征 D、是雅典民主制的基础
-
11、杭州亚运会首创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亚运钉”,可支持10万人协同使用;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为外国游客提供便捷的消费服务;亚运史上首次云上转播,赛事信息五六秒就可发布……,从以上信息可知,现代科技( )A、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B、使人类生活出现新模式 C、大大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D、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
12、邓小平在1985年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根据对当今世界主题的判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包括( )
①中国与法国建交 ②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中苏关系正常化 ④建立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13、如图,①处应填的是( )
A、择优录取 B、廉政建设 C、保持中立 D、党管干部 -
14、1912年9月《正式国会之殷鉴》一文提出“纵使将来国会议员人人皆肩比卢梭,而架孟德斯鸠,一入袁氏之武力世界中皆成无数木偶”。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判断的是( )A、责任内阁制 B、政党政治结束 C、国民党“训政” D、两次护法运动
-
15、北宋中期,社会上出现“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的局面,当时,北宋改革派官员间流行着这样的口号:“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据此推断,不能得出此时( )A、重点改革官僚机构 B、外敌袭扰、财政困难 C、士人强烈的使命感 D、变法遭遇了世俗阻力
-
16、右图为1971年发掘的陕西乾县乾陵章怀太子墓墓道东壁壁画。该壁画清晰描绘了唐朝官员正在接待东罗马、新罗使节与代表少数民族使者。关于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瓦剌等地方政权 B、接待外来宾客的机构主要有鸿胪寺、四夷馆等 C、唐王朝以和亲手段笼络吐蕃、契丹、回纥政权 D、在西北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进行管理 -
17、中国古代的制瓷工具有多种多样。下图制瓷工具的作用是( )
A、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 B、控制坯件的薄厚及维持形状 C、防止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D、使器物烧制过程中成型的模具 -
18、唐延载元年(694)八月敕:“诸户口计年将人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出门须持有路引(通行证)。据此可知,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作用包括( )
①保障赋役征派 ②进行社会教化 ③限制人口流动 ④维护社会治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关于中国古代高利贷的明确记载始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栾桓子曾“假贷居贿”。西汉的高利贷更为发展,放贷人数和金额都非常巨大。以下关于“信贷”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的借贷记录出现于《周礼》 B、春秋时期货币信贷已比较普遍 C、汉朝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 D、宋朝出现可代替现金流通的庄票
-
20、历史学者史密斯指出,原始农业的产生,意味着食物生产经济的发生。人类学家怀特称之为“最初的伟大的文化革命”。下列史实发生于该时期的有( )
①食物来源依靠渔猎采集 ②古印第安人信奉“玉米神”
③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