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41年12月的阿卡迪亚会议上,美国代表马歇尔认为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陆军的主要战场,中国坚持抗战对太平洋战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建议成立中国战区,统一指挥中国及泰国、越南等地的抗日军队。1942年1月3日,中国战区正式宣告成立。这表明( )
    A、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认可 B、中国抗战形势发生逆转 C、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D、中国跻身国际强国行列
  • 2、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这一谈话( )
    A、认清了日军的侵华本质 B、继续奉行对日妥协政策 C、意识到国共合作重要性 D、鼓舞了军民的抗战决心
  • 3、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负责政府的实际责任,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国务员副署方为有效。这说明了南京临时政府为限制袁世凯专权采取了( )
    A、总统共和制 B、责任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
  • 4、1896年,英法达成协议,云南、四川的一切权利两国共享;1898年,英德达成协议,规定天津到山东南部的铁路由德国修建,山东南部到镇江对岸的铁路由英国修建。这表明( )
    A、英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列强勾结占领中国山东 D、清廷丧失对地方的管控权
  • 5、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曾颁布一份文件,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该文件未能实施。这一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钦定宪法大纲》 C、《应沼统筹全局折》 D、《资政新篇》
  • 6、1843年,《虎门条约》签订后,道光帝即指示者英等人:“现在英夷已准通商,所有眯喇坚(美国)等国自应一体通商,以示扶绞之意。”据此可知,清政府( )
    A、以传统思维处理对外关系 B、初具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C、主动给予片面最惠国待遇 D、利用通商分化瓦解列强
  • 7、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有产地市场型、集散市场型、零售市场型等多种类型,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这反映了( )
    A、政府重视农业发展 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商业活动异常活跃 D、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 8、军机处“掌书逾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变得徒有虚名,内阁亦与军机完全无涉,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平时仅是“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南书房也不再参与拟旨一类事务。这表明( )
    A、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B、军机大臣获取军政大权 C、内阁与军机处相互牵制 D、清朝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 9、明朝永乐时期内阁“仅以文字翰墨为勋绩”,阁臣品秩不过五品。仁宣时期,阁臣加官至三孤,秩从一品,官阶超过了六卿;以后凡入阁者均相继晋各部尚书,嘉靖年间张瑰“居内阁,则排六卿而成相之尊”。这表明内阁( )
    A、成为法定机构 B、政治地位提升 C、具有决策权力 D、有效制约皇权
  • 10、元代的王被通过实际考察研究,花费十多年时间编写完成《农书》。全书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个部分。其中,《农器图谱》篇幅占全书的80%左右,有306幅图,大部分是当时农具、农业机械、灌溉工具、运输工具、纺织机具等的实物写真。据此可知,《农书》( )
    A、改变了农学发展方向 B、完善了农业科学理论 C、强调农业科技的创新 D、重视农业技术实用性
  • 11、下图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部分统治区域。下列机构中属于该王朝设立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北庭都元帅府 C、行都指挥使司 D、安西都护府
  • 12、北宋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这体现北宋政治的特点是( )
    A、因循守旧 B、崇文抑武 C、君权削弱 D、机构分散
  • 13、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和唐朝的关系得到发展。表格信息可用来说明( )

    序号

    表现

    1

    新罗商人以牛、纸、扇等物输入中国,中国商人以绢、瓷器等物输出至新罗

    2

    新罗贵族赠送唐朝贵族牛黄、人参等,唐朝贵族回赠新罗贵族以凌、锦、银碗等

    3

    新罗入唐使从中国回去,把中国的茶树移植到新罗

    4

    新罗派大批留学生来唐首都就学

    5

    新罗派遣许多学问僧来唐求法取经,留居时间长

    A、宗教文化是两国交流的纽带 B、新罗全面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C、两国之间的交往渠道比较多 D、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 14、605年,惰杨帝下令修整了春秋末年吴国开凿的邢沟,并开挖了通济渠;608年下令开挖了永济渠;610年修整了三国时期吴国开通的江南河。仅用五年时间,连结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得以贯通。大运河的开凿( )
    A、利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解决了南北交通不畅的问题 C、促成水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D、助推了国家统一的最终实现
  • 15、南朝时期各地农业经济普遍发展,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侨瘫州(襄阳地区)“田土肥良,桑田野泽,处处而有”。益州一直号称“天府”,南朝时仍是“土境丰富”。交州一年二熟,“恒为丰国”。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曲辕犁在江南地区的推广 C、玉米、甘薯推广种植 D、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传入
  • 16、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中朝,由皇帝亲信的近臣或侍从组成,重要的军国大事,由“中朝”在宫廷内先作决策,而以丞相为首的朝廷官员,则成为行政办事机构。这表明中朝的设立( )
    A、导致中央行政紊乱 B、强化对地方的管理 C、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加强君主集权统治
  • 17、秦朝从三公九卿,到郡守、县令,乡长、亭长、里长,层层设置官吏。权力自下而上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形成“天下之治,始于里晉,终于天子”的格局。这一格局设计旨在( )
    A、维系大一统国家治理 B、根除中央和地方矛盾 C、杜绝相权对皇权制约 D、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
  • 18、《史记》中记载:“周公既相成王,郊犯后櫻以配天,宗犯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诗经·思文》亦云:“思文后櫻,克配彼天。”这种以周族祖宗神配享天帝神的做法,旨在( )
    A、确立封建等级制度 B、欺骗民众,树立威信 C、强化周王统治权威 D、宣扬封建迷信思想
  • 19、2022年6月,四川广汉三星堆8号“祭犯坑”新发现一件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专家将这件文物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下图)。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而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材料表明( )

    鸟足曲身顶尊神像

    A、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开放性 B、巴蜀地区青铜制造业技术更为发达 C、西周时期商业贸易出现跨区域交流 D、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实现了标准化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

    简介:日本学者川北稔在《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一书中以砂糖为独特视角,展现了相互独立的世界各大洲逐渐联为一体的过程。内容涵盖了八世纪初阿拉伯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引进了甘蔗种植技术和制糖技术,使地中海沿岸各岛都开始盛行甘蔗种植,并开始了强制奴隶劳动,在13世纪,蔗糖价格昂贵。新航路开辟后,甘蔗种植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传到美洲,十九世纪拉美的独立运动驱赶了欧洲殖民者,但甘蔗种植园经济后遗症影响深远。尤其讲述了十六、十七世纪砂糖大量生产和普及的过程中,非洲黑奴的悲惨命运,加勒比海地区的社会变迁,以及欧洲生活方式的变化、政治力量的角力。看似离得很远的历史事件,却通过砂糖找到连接点。

    参考简介,结合近代以来的相关史实,围绕“砂糖与世界历史”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上一页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