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德川幕府将朱子学奉为官学,注重以君臣关系和家族关系维持社会秩序。德川家康曾亲自邀请“日本朱子学之祖”藤原惺窝为诸侯公卿讲授“四书”。这反映德川幕府( )A、强化统治的思想基础 B、推崇中国儒家思想 C、重视忠义和孝行品性 D、善于学习外来文化
-
2、 英王亨利二世向林肯城颁发“特许状”,规定:城中人民以及商人之商会,将充分而自由地保有自爱德华国王以来的司法与财政的自治权利,……凡居住于本城并参加本城市场之人,在城市贡税以及法令,一如原来。亨利二世此举旨在( )A、促进城市发展 B、维护中央王权 C、削弱地方力量 D、强化司法建设
-
3、 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拥有执政官提名权、公民大会制定法律的批准权和独裁官任命权。至屋大维时期,元老院仍能管理部分行省,但屋大维频繁修订元老名册,使其成员从1000名减少至600名。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政体由元首制转变为君主制 B、平民对贵族的斗争取得胜利 C、罗马政体丛共和制向元首制过渡 D、权力斗争使罗马法遭到破坏
-
4、 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同年,广州东方宾馆开设首家营业性音乐茶座。1985年4月,文化、广播电视和科学研究事业等被纳入第三产业。上述现象反映( )A、改革开放的推进 B、人们思想观念转变 C、文化市场的繁荣 D、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
5、下表是1949—1978年我国产业政策演变的相关内容。
阶段
主要产业政策
1949—1957年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引进和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1958—1962年
①“以钢为纲”
②建立地方独立的工业体系
1963—1978年
①注重石油工业的发展
②把三线建设、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
据表可知,1949—1978年间我国产业政策重在( )
A、巩固农业的基础地 B、发展西部经济 C、持续推进工业化建设 D、优化产业结构 -
6、 1942年10月,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发出《关于开展赵占魁运动的通知》,号召开展以树立新劳动态度、提高生产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这一做法( )A、有助于经济建设的开展 B、有利于阶级基础的扩大 C、促进了统一战线的巩固 D、表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
7、 二十世纪初,秋瑾、何香凝等女性站在时代前列,首举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旗帜。辛亥革命时期,女子国民军、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女界甚至发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时代强音。这一现象( )A、说明妇女政治地位大幅提高 B、反映妇女自我意识觉醒 C、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表明革命引领社会风潮
-
8、 1866年,奕䜣奏请招“科举正途”人员入京师同文馆学习西学。名士李慈铭得知此事后在日记中写道:“以中华之儒臣而为丑夷之学子,……盖学术不明,礼义尽丧,士习卑污,遂至于此。”这说明当时( )A、西学受士人推崇 B、守旧观念依然盛行 C、清政府统治腐败 D、顽固势力受到冲击
-
9、 明清时期,宫廷音乐在社会上影响较小,而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戏曲、歌舞小戏则相对繁荣,如安徽“花鼓”、湖南“花灯”、内蒙“二人台”等,演员少则二人,多则十余人。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宫廷音乐水平下降 B、政府支持民间艺术 C、民间艺人演技精湛 D、民众生活丰富多样
-
10、 宋真宗时期,王禹偶偁上疏提到:“臣本鲁人,占籍济上,未及第时,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当时未尝阙事。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太平兴国中,增置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曹官之外,更益司理。”材料意在强调当时北宋( )A、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B、地方事务日益繁杂 C、官僚体系庞大臃肿 D、行政官员相互制约
-
11、 有学者认为,唐朝中后期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失败,意味着政府已不能再把土地和农民束缚起来,而且门阀及有关政治势力也不允许将土地所有权交由政府支配。该学者意在说明( )A、实施赋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B、门阀士族危及政府统治 C、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业发展 D、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
12、 秦代设博士官,掌管《诗》《书》及诸子百家典籍,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博士官不为“通古今”而为“作经师,专意于传经讲学,宣扬儒家学说。这一变化说明( )A、西汉政府加强思想控制 B、儒家思想社会地位提高 C、博王官的权力逐新增大 D、儒家典籍亟需保护传承
-
13、 下图是新石器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文化遗址分布及影响范围示意图。这反映中华文明( )
A、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B、以中原地区为核心 C、呈多元一体发展趋势 D、进入早期国家阶段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建设智慧城市是中国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智慧城市是看待城市的新视角,是发展城市的新思维,也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延续。引入城市的智慧规划,通过端到端的战略到运营整合,可以引领及推动未来城市的总体建设,有效提升城市管理、医疗、教育、环保、养老、商业、楼宇、交通等智慧升级。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5、工业革命的开展,广泛且深入地影响了人们的劳作与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动力的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工具的变革,从而导致生产的经营和管理上的变化,工厂制度开始形成。工人被集中在工厂进行系列性的工作,改变了以往分散和集中的个体劳动为主的手工业生产;改变了过去商业资本控制下的分发原料、加工制作、定期收购、转运出卖的商品产销体制。不仅如此,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工人的生产率,也几倍甚至几十倍于手工业工人,这时工厂的优势地位体现得更为明显。
——摘编自邹冠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模式的转换及影响》
材料二:据统计,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工人总数为259336人,女工146395人,占棉纺织工人总数的56.45%。19世纪中期,职业妇女的人数在全国劳动者中约为30%,工人的妻子成为男工不可缺少的帮手。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和扩展、女子教育的改革发展,中产阶级妇女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她们在教师、护士、医生、科学家等工作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妇女越来越独立且经济地位的提高自然要求相应的政治权益,宪章运动中的劳动妇女已不再满足于对男人组织的简单模仿,她们开始组建自己独立的组织,到1848年终于成立了统一的妇女组织——“全国妇女宪章协会”。
——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后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 -
16、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救济作为最基本、最古老的社会保障方式必不可少,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834年8月,英国政府出台《济贫法修正法案》,该法案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英国正式进入“新济贫法”时代。《新济贫法》实施“劣等处置”和“济贫院检验”原则。“劣等处置”原则旨在降低救济水平至有工作的劳动者生活水平以下,以此刺激贫民勤奋工作,早日走出济贫院回归正常就业;“济贫院检验”原则意味着济贫对象必须进入济贫院才能获得救济。但院内救济数量有限且申请程序极为复杂,贫民进入济贫院要接受严刑拷打,被贴上“犯罪”的标签,并终身剥夺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利。
——摘编自薛俊强、吴大娟《恩格斯对英国“济贫法”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意蕴》
材料二:“于是他们订下了规矩,让所有的贫民自行选择:要么在习艺所里慢慢地饿死;要么在习艺所外很快地饿死。为此,他们分别与自来水厂订立无限制供水的合同,与谷物商订立定期供应少量燕麦片的合同;规定每天开三餐稀粥,每周两次发放葱头一个,星期日增发面包卷半个……但理事会里都是些老谋深算的人,他们早已考虑到对付这种局面的办法。你要得到救济,就得进习艺所,喝稀粥;这就把人们吓退了。”
——节选自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译本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节选小说片段在研究英国社会救济问题上有何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19世纪英国的社会救济制度。 -
17、“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之一统,不仅实现了对诸夏领域的一统,而且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制度上也将秦政,即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推广至所有统治区域,并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战国后期以来的“大一统”政治理想成为现实。文帝、景帝之时,有贾谊、申公等人主张“改正朔、易服色”,以儒家之礼义制度,巩固“大一统”之政治。武帝即位,举贤良之士征求对策,“传之无穷”“施之罔极”之“大一统”政治理想至此已经成为帝王孜孜以求的政治和治理目标。
——摘编自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材料二:大一统至少包括了三个局面的机理,即追求团结统一而反对分裂的国族取向、一系列旨在抟成凝聚的中心性政治安排、一个现世取向的富含韧性与弹性的文教系统(道统)。大一统不仅仅是一种国家理论,它的终极理想在于天下太平和世界大同,在于凡有血气莫不尊亲的天下。
——摘编自任锋《大一统与政治秩序的基源性问题—钱穆历史思维的理论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与实践的认识。 -
18、20世纪上半期英美大事记
时间
英国
美国
1900年
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英国的89.2%
1913年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14%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38%
1919年
从美国的债权国变成其债务国
战争结束后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40%
1933年
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的7.73%
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的33.29%
1934年
自由贸易政策寿终正寝
通过《互惠贸易法》,倡导贸易自由
1944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上表反映了( )
A、英国工业总产值出现大幅度下降 B、经济实力是货币体系的重要保证 C、一战后世界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 D、布雷顿森林体系取代牙买加体系 -
19、1883年5月,德国颁布《疾病保险法》,这部法案规定,疾病保险的对象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不包括农民,保险费由工人自己承担三分之二,雇主承担三分之一,工人生病时的医疗和药品都免费。这一规定( )A、奠定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B、提高了工人政治经济地位 C、消除了德国贫富差距及社会矛盾 D、完善了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
20、1852年法国商人布西科在巴黎左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百货公司蓬马歇,打破了以前零售业单一品类经营为主的局面,实现了多品类综合运营。并定期与艺术家进行主题合作,打造沉浸式购物体验。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商业贸易的持续深入发展 C、世界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法国掌握世界贸易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