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胸怀壮志,千乖之国,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但孔子“哂之”,既有肯定,更是含蓄的批评,原因是“”。
    (2)、八百里洞庭,浩浩汤汤,景色壮观,诞生了诸多写景名句,如杜甫的诗句“”就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边、负载天地的壮阔景象。
    (3)、“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借此意象或写景,或抒情,或言志,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如“”。
  •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山坡羊·道情

    元·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簞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写诗人对“青山”“白云”的喜爱,表达了对远离世俗的大自然的亲近之情。 B、“梦不到”句抒写诗人因不能实现“紫罗袍”“黄金带”政治理想而发出的无奈感叹。 C、“陋巷”,简陋之巷;“箪瓢”,粗劣之食。面对如此清贫的生活,诗人依然感觉快乐。 D、末句诗人“气”“志”不改,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精神一脉相承。
    (2)、这首元曲的主题是“道情”,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道情”的。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左传》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亦去之。

    材料二:

    殽之战(节选)

    《左传》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秦师遂。及滑 ,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敞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县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灭滑而还。

    夏四月辛巳,(晋)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注]①前628年,晋文公、郑文公去世,秦国千里偷袭郑国,未果。回国途经殽山,遭晋伏击,全军覆没。史称“殽之战”。②小国,在今河南滑县。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不腆A敝邑B为从者C之淹D居E则具一日F之积G行H则备一夕之卫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冒昧;“执事”,代指对方。烛之武这里所用的都是敬辞,表示恭敬。 B、“东封郑”和“遂东”两个“东”用法不同,前者名词作状语,后者名词作动词。 C、“犒师”即犒劳军队,“犒”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飨”意义相似。 D、两文“吾其还也”的“其”,词性、意义均相同,表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认为舍郑有益于秦国,而亡郑只会有益于晋国,进而巧妙离间秦晋之间的关系,最终说服秦伯,使其退军,从而保全了郑国。 B、晋文公不同意攻击秦军,认为这是“不仁”“不知”“不武”的,表现出一代霸主的见识和胸襟,也反映出《左传》重“礼”的特点。 C、弦高作为郑国使者出使秦军,表面上是慰问秦军,实际上是委婉地暗示郑国对秦国的军事行动已经知晓并有所准备,使秦军不敢轻举妄动。 D、皇武子前往宾馆致辞,以郑国物资匮乏为理由,驱逐杞子等三位大夫,话语绵里藏针,迫使三人出逃,从而粉碎了秦国里应外合的阴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②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5)、材料中“烛之武”“弦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请简要概括两人的共同之处。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注]

    迟子建

    这年冬天,一个叫何宝林的男人骑着驯鹿来到我们营地,他是来请妮浩的。他十岁的儿子得了重病,高烧不退,不能进食,何宝林让妮浩去救救他的孩子。一般来说,萨满是乐意去帮助人除病的,妮浩嘴上答应着去,可她的眉头却是蹙着的。鲁尼以为她担心孩子,就安慰她,说他一定能把果格力和交库托坎照应好。妮浩带着她的神衣和法器上路前,没有理睬在火塘边玩耍的交库托坎,而是把果格力抱在怀里,亲了又亲,眼里泪光闪闪的。她离开营地很远了,还回头张望着果格力,很舍不得的样子。

    自从果格力出生后,妮浩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开始的两天,他还不太想念妮浩,他跟着鲁尼在雪地上学熊斗舞,快乐极了。后两天的时候,他就开始朝鲁尼要“额尼”(妈妈)了,他说额尼是他的,为什么要被别人给领走?鲁尼告诉她,额尼是给小孩子看病去了,她很快就会回来。果格力开始像山猫一样地上树,说是要爬到上面看看路上有没有额尼的影子。就在妮浩要回到我们乌力楞(营地)的那个时刻,果格力爬上了营地附近最高的一棵松树。他刚在一簇大枝桠上坐定,一只乌鸦幽灵般地出现,扑棱棱地飞向他,果格力伸出手去捉乌鸦,乌鸦一耸身向着天空去了,而他则倾着身子跌落下来。那是上午的时光,我正站在营地上,迎候着归来的驯鹿。果格力坠地的过程我看得真真切切的。他看上去就像被箭射中的一只大鸟,从上面张着臂膀呼喊着掉了下来。他留给人间的最后呼唤是:额尼啊——

    血肉模糊的果格力被抱回希楞柱的时候,妮浩回来了。她一进来就打了一个激灵。她看了看果格力,平静地对我们说,我知道,他是从树上摔下来的。妮浩哭着告诉我们,她离开营地的时候,就知道她如果救活了那个孩子,她自己就要失去一个孩子。我问她这是为什么?妮浩说,天要那个孩子去,我把他留下来了,我的孩子就要顶替他去那里。

    那你可以不去救他啊,我哭着说。

    妮浩凄凉地说,我是萨满,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妮浩亲手缝了一个白布口袋,把果格力扔在向阳的山坡上了。她在那里为果格力唱着最后的歌谣

    孩子呀,孩子,

    你千万不要到地层中去呀,

    那里没有阳光,是那么的寒冷。

    孩子呀,孩子,

    你要去就到天上去呀,

    那里有光明,

    和闪亮的银河,

    让你饲养着神鹿。

    凿冰化水,是冬天必不可少的一件活。我们用冰钎凿开河面上的冰,把它们装到桦皮桶或者口袋里。如果营地离水源近,就直接提回驻地。如果离得远,就需要驯鹿把冰驮运回来。那个冬天,鲁尼和妮浩就像疯了一样,每天都要去水源地凿冰,不管多远的路,他们也不用驯鹿驮冰,而是凭自己的力气把它们运回来。他们喜欢晚饭后出去凿冰,一趟,两趟,三趟地去,一直到月亮向西了,他们才精疲力竭地回到希楞柱,倒头便睡。他们似乎想在凿冰中把漫长的夜晚给消磨掉。营地前堆着高高的冰垛,在正午的阳光照射下,这冰垛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好像无数宝石在闪闪发光。我常见妮浩呆立在冰垛前垂泪。

    ……

    一九九八年初春,山中发生了大火。火是从大兴安岭北部的山脉蔓延而来的。那些年春季干燥,风大,草干,常有火灾。有的是雷击火,还有的是人吸烟时乱丢烟头引发的。很久以来,为了防止烟头可能会毁掉森林,我们发明了一种烟:口烟。它是碾碎的烟丝、茶以及碳灰三样东西调和而成的。这样的烟不用火,把它们捏出一点,塞到牙床上,口中一样有烟味,也能起到提神的作用。每到春夏时节,我们就用口烟代替香烟。

    那场大火是由两个林业工人吸烟时乱扔烟头引发的。那时我们刚好搬迁到额尔古纳河畔,火龙席卷而下,森林中烟雾腾腾,从北部逃难过来的鸟儿一群群地飞过,它们惊叫着,身体已被烟火熏成了灰黑色,可见火势的凶猛。

    妮浩就是在这个时候最后一次披挂上神衣、神帽、神裙,手持神鼓,开始了跳神求雨的。她的腰已经弯了,脸颊和眼窝都塌陷了。她用两只啄木鸟作为祈雨的道具,一只是身灰尾红的,另一只是身黑额红的。她把它们放在额尔古纳河畔的浅水中,让它们的身子浸在水中,嘴朝天上张着,然后开始跳神了。

    妮浩跳神的时候,空中浓烟滚滚,驯鹿群在额尔古纳河畔垂立着。鼓声激昂,可妮浩的双脚却不像过去那么灵活了,她跳着跳着,就会咳嗽一阵。本来她的腰就是弯的,一咳嗽,就更弯了。神裙拖到了林地上,沾满了灰尘。我们不忍心看她祈雨时艰难的样子,于是陆陆续续来到驯鹿群中央。除了依莲娜和鲁尼,谁也没有勇气把祈雨的仪式看完。妮浩跳了一个小时后,空中开始出现阴云;又跳了一个小时后,浓云密布;再一个小时过去后,闪电出现了。

    妮浩停止了舞蹈,她摇晃着走到额尔古纳河畔,提起那两只湿漉漉的啄木鸟,把它们挂到一棵茁壮的松树上。她刚做完这一切,雷声和闪电交替出现,大雨倾盆而下。妮浩在雨中唱起了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支神歌。她没有唱完那支歌,就倒在了雨水中。

    额尔古纳河啊,

    流到银河去吧,

    干旱的人间……

    山火熄灭了,妮浩走了。她这一生,主持了很多葬礼,但她却不能为自己送别了。

    妮浩祈雨的情景,让依莲娜难以忘怀。她对我说,在那个瞬间,她看见的是我们鄂温克人一百年的风雨,激荡人心。她说一定要把那种情景用画展现出来。她先是用皮毛画来表现,但做到一半的时候,她说皮毛太轻佻了,还是油彩凝重。于是,她又把画布固定在木板上,开始用画笔蘸着油彩作画了。她画得很慢,很动情,常常画着画着就要哭出声来。

    依莲娜的那幅画,一画就是两年。

    那幅画很有气魄,上部是翻卷着浓云的天空和被烟雾笼罩着的黛绿的青山,中部是跳神的妮浩和环绕着她的驯鹿群。妮浩的脸是模糊的,但她所穿的神衣和神裙却是那么逼真,好像风儿轻轻一吹,那些闪光的金属饰片就会发出响声。画的底部,是苍凉的额尔古纳河和垂立在岸边的祈雨的人们。

    (节选自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有删改)

    [注]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妻子的自述口吻,讲述了这个弱小民族的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希楞柱,鄂温克族人过流动性狩猎生活时住的房子。妮浩,鲁尼妻子,最后一位萨满(萨满教巫师,即跳神之人的专称)。果格力和交库托坎是妮浩与鲁尼的两个儿子,依莲娜是“我”的外孙女。文中的“我”是鲁尼的姐姐。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妮浩临行前“把果格力抱在怀里,亲了又亲,眼里泪光闪闪”“还回头张望着果格力”,百般不舍,暗示着妮浩已预知不祥。 B、鲁尼和妮浩晚餐后一趟趟地去凿冰,凭力气把它们运回来,这不仅是生活所需,更是他们排遣悲伤、缓解丧子之痛的方法。 C、“我们”用口烟代替香烟,这不仅看出鄂温克人的智慧,也与林业工人乱扔烟头形成对比,表现出他们对森林的珍惜与热爱。 D、妮浩以啄木鸟为道具,把它们放到浅水中,跳神祈雨,作者以此说明鄂温克人有氏族部落宗教特点,并与现代文明有较大差距。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我”是事件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叙述者,这样设计可使故事更真实可信,读者有亲切之感,更易与小说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B、小说在情节设置上重前后呼应,如妮浩“离开营地很远了,还回头张望着果格力”,与得知儿子死讯后的平静相呼应,突出地展现了神力之威。 C、本文描写细腻,阳光下的冰垛发出光芒,好像无数宝石在闪闪发光”,冰与光、寒与暖,细致的描写不但具有画面感,还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 D、小说用依莲娜的画作为结尾,不仅展示了一场求雨活动,更展现了鄂温克人百年的风雨,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3)、有人评价妮浩萨满“用生命,唱响神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非现实性”描写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窦娥冤》中“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与本文妮浩“跳神治病”“跳神祈雨”都不符合生活常理,属于“非现实性”描写。试结合文本,从形象、主题、阅读效果三个角度分析两部作品“非现实性”描写各有何作用。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汉长安城在秦都咸阳渭南宫室及上林苑的基础上修建起来,后来陆续建设了七座具有卫星城性质之陵邑,汉长安城也成为横跨渭河南北的大都市。汉长安城大体以安门大街为中轴线。据考古学者秦建明勘察测量,通过安门大街的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子午谷口,向北延伸至汉高祖长陵两座封土中点、青峪河(也称“清河”)大回转,直至天井岸村天齐祠遗址,总长74千米。这条基线与真子午线的夹角误差仅为±1度,与我国大地原点仅相差2分经度左右。

    隋都大兴城平面近方形,单边城墙约九公里,规模巨大:东西南三面城墙均设三门。在城市形态与“旁三门”等方面基本符合《考工记》,同时以南北向朱雀大街为轴线,具有“中轴对称”的布局特点。大兴城由宫城、皇城与外郭城组成,宫城在都城北部正中,东有东宫,西有掖庭宫,如同双翼东西护卫。皇城位于宫城南面,是宗庙和军政机构所在地,其中太庙与太社位居东南与西南,以符“左祖右社”之制。郭城正中为朱雀大街,宽达150米,是当时世界城市中最长的中轴线,又称“天街”。朱雀门东西各有五条街道,沿街的里坊数目东西基本相等。又分别建设有一个商业区,而且位置对称,被称为东市和西市。

    元明清三朝首都的北京城经过元代开创、明代改建与清朝传承,基本实现了《考工记》的理想设计,为中国古典都城建筑的集大成者。这可从北京中轴线的功能上来直接体现。北京中轴线是指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的对称轴,诸多重要建筑位于此轴线之上或者对称布设在轴线两旁。传统轴线南起永定门,向北经过正阳门、天安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神武门,景山最高点万春亭、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串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全长7.86公里。北京城基本以此轴线为中心,形成了东西对称的格局,比如左面为太庙、右面为社稷坛的“左祖右社”。北京传统中轴线对于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的布设、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荀子·大略》说:“欲近四方,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是说都城选址的核心原则为“天下之中”。而我们认为,中国古代都城最佳选址追求的“天下之中”,就体现在寻找中原农耕文化与西北边疆游牧文化的区域中心点。

    中国最早的“天下之中”是洛阳,《史记·周本纪》记周公复营洛邑的原因为:“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这是指经济地理上的得天独厚,与后来的“陶为天下之中”基本相似。西周王国领有的“天下”主要在中原地区,与后来秦汉北逐匈奴、开辟西域所有的“天下”有所差异。北京后来被认为是“天下之中”,也就是说帝之所居为中。金海陵王迁都燕京的一大原因就在于“上京临潢府僻在一隅……不如都燕,以应天地之中”。明人陈敬宗《北京赋》认为:“圣皇之建北也……均万国兮会同,而适居天下之中央也。”《清通志》也说:“今之京师实又居天下之中。”

    中原内地汉族农耕文化与西北边疆骑马民族游牧文化的差异构成了中华内部并立互补的主旋律,而其统一与对立的焦点地区在历史上也有变化,早期秦汉隋唐时代的主角主要是匈奴与突厥,交流的主要区域在西北;宋元明清变成了蒙古、契丹与女真,交流的主要地区在北方与白山黑水的东北,向东北有一定的转移。从“内制外拓”两方面来看,西安与北京因为面对着中国历史前半期与后半期军事斗争的焦点与重点区域,又便于控制中原,从而成为各自时期首都的相对理想选择。中国古代都城史被有的学者划分为西安时代与北京时代,道理就在于此。作为国都,维护国内统治和融通对外关系是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面对来自中国北疆的压力,作为位于边疆和内地结合部的都城,中国史前半期西安是最合适的,后半期北京则是最合适的。都城的具体规划布局理念上,主要体现在上节所述《周礼·考工记》的“中轴对称”。都城从“择中建都”到“择中建宫”再到“择中建殿”。在都城建设中以宫庙为中心。这种具体建筑“宫殿居中”与都城选址的“天下之中”共同构成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天地之中”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李令福《天地之中: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与布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汉长安城中的中轴线穿过安门大街,横贯南北。根据现代学者的勘查测量,这条基线与现代技术测量结果基本吻合,误差不大。 B、隋都大兴城以南北向朱雀大街为轴线,具有“中轴对称”的布局特点,所有建筑的布局与形制都符合古籍《考工记》的要求。 C、作者认为都城选址的“天下之中”,与都城建设中的“择中建宫”“择中建殿”等观念,共同构成了古代都城营建的基本原则。 D、材料多处引用古代文献,一方面增加了论证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选址布局思想一脉相承的文化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隋都大兴城设置来看,可以推断《考工记》关于都城的基本规制为方形城市形态,“旁三门”城墙设置,都城要素对称布设。 B、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历代统治者主要是根据经济、军事、文化、地理位置这几个方面的条件来考虑其都城的选址和营建的。 C、根据第3段内容可以知道,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的布设、奥林匹克公园等场所基本都会体现传统的“中轴对称”建筑理念。 D、从材料可以推断,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首都,较好地参考了《考工记》中的“中轴对称”“内制外拓”的设计理想。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适合支持“天地之中”原则的一项是( )
    A、《吕氏春秋·慎势》曰:“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立庙。”这是“择中”原则的具体化。 B、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 C、南朝时期的建康(今南京)在皇城南北分散布置南市、西口市、盐市和北市,外城中里坊采取了非棋盘式的街巷布局。 D、明清时期的北京以皇城为中心,皇城内南端左(东)建太庙,右(西)建社稷坛,并在城外四方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坛。
    (4)、根据材料,请简要说明西安、北京分别作为中国史前半期和后半期都城的原因?
    (5)、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指出,“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结合梁文和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简析紫禁城在营建时遵循了哪些“文法”?
  •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有一则母亲陪同患唐氏综合症(一种临床表现为特殊面容、智能落后和生长发育迟缓的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的女儿学习川剧变脸技艺的新闻。19岁的殷秋华成为全国唐氏变脸第一人。她的一个动作要练上百遍,母亲对她非常严厉,甚至用棍棒教育。母亲说,只希望她以后能有碗饭吃。柏拉图曾说,对一个小孩最残酷的待遇,就是让他“心想事成”。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只有坚定自身的民族信仰及民族文化,才能真正做到文化创新。一旦缺乏文化自信,就不能更加系统地了解文化内在的真正意义,创新与传承便失去了实际的作用。文化不但可以更好地展现一个民族历史人文的底蕴,更能展示一个人的思想深度。传统文化是价值观念与思想行为的指导,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更是思想的升华,对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重大裨益。从三国诸葛亮的“①____”的良相工作态度,到南宋岳飞的“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为国捐躯的爱国情怀,再到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都很好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及爱国情怀。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但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更有义务将文化传承。

    文化中既有精华部分,也有糟粕部分。所以,②____,我们要有选择地筛选。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环境之下产生的,有些传统文化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建设的进程,这就需要通过科学判断,应用创新的思维模式,根据③____,既要能够借鉴又要加入主观分析,从而更好地确定是使用还是放弃,使文化传承更具有现代应用价值。每个时代对于精华与糟粕的理解不同,具体区分要以实际生活的背景为前提;每个人对于精华与糟粕的诠释也有不同的认知,但是评判准则是一致的。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用法和文中画双横线句子中相同的一项是(    )
    A、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 B、建筑的“文章”也可因有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C、35年来,“希望工程”坚守助学育人的使命,汇聚心怀大爱者的善举。 D、秦先与晋联合围郑,后又“与郑人盟”。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段落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子的民居,从山脚沿山坡趁势而上,前一户人家的楼顶,即是后一户人家的场院,从山脚第一户人家进去,穿过四合院,七弯八拐,就可以像孙悟空①____船上到另一户人家。如此神奇的格局,真可谓家家相通,户户相连,总是让人想起《地道战》里那些②____的地洞。你还别说,这城子村的民居建筑,还正是有着攻防战事的考虑。可见,城子的历史绝不像现在看上去那般云淡风轻。

    《广西府志》记载,城子古村属彝族先民白勺部聚居地,随着历史的演进,大批汉族居民迁入。明朝成化年间,土司昂贵在此建造土司衙门,改城子古城旧名“白勺”为“永安府”。一时间,这块风水宝地得以脱胎换骨,当地人赖以生存的土掌房如③____般冒出了一大片,规模宏大,形成府城,一跃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盛繁至极。……

    无疑,这样的古村落,成了摄影家的天堂,成了驴友们的最爱。每一天,总是有无数的驴友慕名而来。或自驾前往,或火车汽车;或三五成群,或只身一人;或全家出游,或情侣漫步。或看夕阳西下,或看旭日东升,或看紫气升腾,或看轻岚弥漫。在城子古村落,不用刻意去看什么,尽可以随便走走,跟着穿过村庄的一头老牛随便走,看几条悠闲的狗在村中漫游等等。总之,①每一个人城子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心境。②失意或失恋的心境,③到了城子,都会被城子的宁静消解。④虽然正春风得意,狂傲不羁,⑤到了城子,也会对“得意”下另一种不同的定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神出鬼没  七零八落  星罗棋布 B、异军突起  七零八落  星罗棋布 C、异军突起  横七竖八  雨后春笋 D、神出鬼没  横七竖八  雨后春笋
    (2)、选文最后标序号画线句子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表达通顺。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说:“”,然后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
    (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
    (4)、“舟”作为水上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载着文人远游,也走进文人的内心世界。“舟”这一意象也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如“”。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临江仙

    (宋)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艺术表现手法很新颖。词人通过一连串清冷的意象来传达主人公的羁旅愁情,将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愁惨模样刻画得惟妙惟肖。 B、“饮散离亭西去”,叙述离别场景。亲友在送别的驿亭为词人践行,酒席散后,他辞别亲友而去。“浮生常恨飘蓬”独自远游的词人怨恨自己一生就像那到处飘泊的飞蓬。 C、“回头烟柳渐重重”,与亲友分离,词人自是不舍,而送行人也仍在目送着他,词人不禁朝着“西去”的方向频频回首。 D、“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这一路凄凉的景色是在特定心情的支配下摄入词人眼中的,染上了词人浓重的愁绪。
    (2)、有人曾评徐昌图的这首词“状水窗风景宛然,千载后犹想见客中情味也”。下片中,作者如何表现这“客中情味”﹖请简要分析。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众粟。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汉军A荥阳B筑C甬D道E属F之河G以取H敖Ⅰ仓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是地域名称,有崤山以东之意,文中泛指东方六国之地。与现在所说的山东意思不同,属于古今异义词。 B、“再拜献大王足下”中的“再拜”是古时常礼,第二次稽首称为“再拜”,是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有时亦为敬辞。 C、“乃用陈平计间项王”中的“间”是离间之意,与“道芷阳间行”中的“间”用法不相同。 D、“愿赐骸骨归卒伍”中的“赐骸骨”是告老回家之意,其它如“解官”“请老”“致仕”等都有“辞官”之意。
    (3)、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曹无伤的告密和范增对刘邦的志向不小的分析,使原来就因刘邦先入咸阳而怒的项羽更生气了,决定第二天就去攻打刘邦。 B、文中有不少生动的史实细节引人入胜,如宴会上坐次的安排,明显有悖于礼,这从侧面表现了项羽自矜功伐的性格,这一性格最终导致他的失败。 C、范增认为项羽“为人不忍”,是因为项羽听信刘邦,而不回应自己的多次举玉玦来暗示下决心杀刘邦,以致为日后留下祸患。 D、范增在席间“数目项王”要项羽按既定方案来做;后又擅作主张令项庄舞剑趁机击杀刘邦,这些都为后文中陈平成功地离间项羽同范增的关系,埋下了伏笔。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②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

    (5)、范增是一个颇有政治远见的谋士,却没能被项羽重用,请根据文本概括原因。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祭

    方冠晴

    靠近日军军营外面的街上,有两家紧挨着的店铺东边是日本一个牙医开的诊所,西边是中国一个老汉开的茶叶铺子。

    日本牙医爱茶,又不愿花钱,常踱过茶叶铺子来撮上一撮茶叶,泡进自己的茶杯里。老汉大度,也不说什么。喝得多了,牙医就迷上了老汉的茶叶。他问老汉:“太平猴魁,这茶不但香,而且扁平挺直,是制作工艺异于普通荼吧?你能不能将制作工艺教给我?”

    老汉说:“那得等我要死的时候。我活着是不能将制茶工艺传给外人的。”

    老汉身体本来就不大好,如风中残烛。说完这话没多久,他就病倒了,一日比一日重。牙医过来探望,老汉有气无力地说:“恐怕我没多少日子好活了。我说过,等我要死了,就将这荼的制作工艺传给你。我说话算数,不过也不能白传,你得帮我办件事情。”

    牙医喜出望外,说:“您尽管吩咐。”

    “你帮我将我儿子找来吧,我想临死前见他一面。”

    “您儿子在哪儿?”

    “我也不知道他具体在哪儿,只知道他在这座城市。”

    老汉缓缓地说,他儿子九岁那年被土匪绑票了。因为他没能按时交赎金,土匪砍了儿子一根手指。虽然他最终还是将儿子赎了回来,但儿子很不满,觉得他老子舍不得钱才害得他丢了一根手指。九岁大的孩子说懂事也不懂事,赌一口气,离家出走了。

    老汉叹着气说:“有人在这座城市看见过他,所以我才来这儿开了这间茶叶铺子,其实就是为了找他。但十多年了,没找到。”

    牙医有些为难:“您找了十多年没找到,我怎么找得到呢?您儿子有什么特征吗?”

    “十多年了,我快忘了他长什么样子了。不过,他左手无名指断了。”老汉满眼期待地望着牙医说,“现在整座城市都落在你们日本人手里,你又认识那些日本兵,让他们帮着找,比我找容易。只要找到了,别说茶的制作工艺了,就连这间茶叶铺子我都送给你。”

    牙医脸上浮起一丝笑意 , 说:“我试试看吧。”

    过了几天,牙医领着一个年轻人走进茶叶铺子,对躺在躺椅上气若游丝的老汉说:“我找到您儿子了,我把他带来见您。”

    老汉眼里有了光 , 挣扎着坐起来,看了看年轻人左手的断指,又看了看年轻人的脸,点点头,问:“你是狗儿吗?”

    年轻人不吱声,看着他,只是对着他笑。牙医说:“有个不幸的消息我得告诉您,您儿子离家出走后生了一场病,就哑了。现在不能说话。”

    “不能说话?”老汉怔住了,又说,“可我儿子会说话呀。这么说,他不是我儿子。”

    牙医有些不高兴地说:“您是老糊涂了吗?”想想不能这样,他便平复了一下情绪,堆出一脸笑来,说:“他以前会说话。我不是说了嘛,他生了一场病,才不能说话的。而且我打听过,他确实是九岁那年来这儿的。时间、手指,全对上了。他就是您儿子。”

    老汉说:“可他不会说话,我怎么问他小时候的事情来核实呢?”他挠着头想呀想,后来眼中一亮,说:“有了!我儿子从小就跟着我喝太平猴魁,自然辨得出这茶的味道。”

    他蹒跚着去了里间,一会儿出来,手里端着个茶盘,里面盛着三只茶盏,他说:“三盏茶里,只有一盏是那种茶,你喝喝看,是哪一盏。”

    年轻人舔着嘴唇看向牙医。牙医冲他点头,他便将茶盏端起来,一盏一盏地尝。尝到第三盏茶时,牙医就近嗅嗅香味,不动声色地在年轻人后背拍了一下,年轻人赶紧将茶盏递给了老汉。

    “不错,就是这盏。”老汉笑起来。

    牙医和年轻人如释重负,也跟着笑。

    但渐渐地,老汉脸上的笑容没了,目光像刀子,冰冷地盯着年轻人,冷冷地说:“是你杀害了我儿子!两年前,我和我儿子赶着毛驴运茶叶,你们几个日本兵过来抢我的毛驴,我儿子不让,你就杀了我儿子!你的手指,就是被我儿子临死前给咬断的!”

    笑容僵在牙医脸上,他叫起来:“等等,你说些什么﹖跟前些日子说的怎么不一样?”

    老汉冷笑一声说:“当然不一样,一个是故事,一个是事实。杀害我儿子的人,烧成灰我都认识。我看到他去你的诊所治过牙,所以我给你编了个故事。我知道,你为了得到制茶工艺,会将他领过来的。”

    年轻人已经卸去了憨厚的伪装,露出凶神恶煞的面目来。他一边叽里呱啦地说着日语,一边伸手来抓老汉。但他的手刚伸到半空,人便弯下腰去,慢慢倒下,四肢开始抽搐。

    牙医好半天才醒过神来,惊问:“你……你在茶里下毒了?”

    老汉不答话,他端起茶盘里的茶壶,不紧不慢地往三只茶盏里都倒满了茶。他端起一盏茶,举过头顶,人像一下子有了力气,朗声说:“一盏茶,祭天地,天地有眼,还我正义。”他将茶水洒到地上,又端起了第二只茶盏道:“二盏茶,祭儿子,大仇已报,可得安息。”他举起第三只茶盏时,已有些吃力,但仍大声道:“三盏茶,祭自已,本是风烛残年,死得其所!”

    茶盏落,老汉轰然倒地。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二段中就叙述了日本牙医小气吝啬的性格与爱喝茶的习性,这使后文老汉的计谋得以施行。这一人物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B、老汉之所以说自己十多年前在这儿开茶叶铺子就是为了寻找离家出走儿子,是为了避免引起日本牙医的怀疑。日本人是在两年前控制这座城市的,老汉让日本牙医帮忙,显得合情合理。 C、小说通过老汉的回忆,让读者了解了他的儿子惨遭杀害的真相,只是因为不愿让日本兵抢走自己家的毛驴,揭露了日本兵在中国大地上蛮横残暴的罪行。 D、小说高潮部分中老汉的祭语照应了题目,也给人一种大仇得报的痛快淋漓之感。普通老百姓都能如此抗争,中国光明的日子必不久远,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对茶叶店铺位置的描写,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正因为店铺在日军军营外的街上,老汉才会寻找到来看牙医的仇人。 B、小说中多处描写到人物的“笑”,表现了人物不同的心理。如:句子②中牙医的“一丝笑意”,表现了他想起自己认识一个断了手指的日本兵,制作工艺与茶叶铺子轻易就到手的喜出望外之情。 C、句子③“老汉眼里有了光”运用了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看到杀害自己儿子的仇人站在面前,自己为儿子报仇有望的欣喜之情。 D、句子④作者只用了九个字来结尾,语言简洁,意蕴丰富。这一结尾让作品具有浓浓的悲壮之感,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3)、这篇小说中的人物虽然没有名字,但形象特点仍很鲜明。请简要分析老汉的人物形象。
    (4)、茶祭是中国祭祀习俗之一,就是以茶水供奉拜祭先人。本文以此为题,有怎样的妙处?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些人觉得电脑的记忆和人脑的记忆在工作方式上差不多,信息输进来,大脑进行记录,需要时再提取出来。对不对?

    错!数据和信息被输进电脑的内存,等到需要提取时,若无技术故障,它会与当初存进去时一模一样地被提取出来。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吧?有时候,原本正在房间里做着什么事,突然想起来要到另外的房间拿个东西。结果,去拿的半路上,被什么打了岔,到了那儿,却一下子想不起到底是来干什么了。这种令人沮丧、心烦的情况,却偏偏是大脑处理记忆的方式出奇复杂而造成的诸多怪癖之一。

    大多数人最熟悉的记忆分类方法是区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者区别明显,但又相互关联。它们的名称很恰当:短期记忆最多持续一分钟左右;长期记忆可以与你相伴终生。

    短期记忆维持时间不长,但负责对实时的信息做有意识的操作,也就是我们当前正在想的事。我们之所以能够思考,是因为信息就在短期记忆中;这就是短期记忆的功能。长期记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辅助我们思考,而真正进行思考的是短期记忆。

    短期记忆为什么限量呢?部分原因是它在不停地工作。我们清醒时的每一刻都在经历和思考着什么,源源不断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进进出出。因此完全不适合把短期记忆用作长期储存,后者需要稳定和有序,否则就会像把你所有的箱子和文件夹都扔到了繁忙的机场入口。另一个因素是,短期记忆并没有“实体”基础;短期记忆储存在神经元的特定活动模式中。以神经元活动的模式储存记忆会带来很多问题。有点儿像把购物清单列在卡布奇诺的奶泡上,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讲是有可能做到的,因为奶泡会让字形保留一会儿,但维持不了很长时间,因而以这种方式储存并不实用。短期记忆用来快速处理和操作信息,而在源源不断的信息流中,不重要的会被忽略,然后很快被覆盖或消失。

    这套系统并非万无一失。实际上,常有重要内容还未得到恰当的处理就从短期记忆中被顶了出去,于是就出现了“我到这儿是干啥来着”的情节。短期记忆还会负荷过重,受到太多新信息和新要求的轰炸而无法集中到任何一点上。既然用来“想”的短期记忆只有很小的容量,我们还做得成什么事儿啊?幸运的是,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相连,因而长期记忆分担了很多压力。就拿专业译员来说吧,他们一边听演讲,一边把它译成另一种语言。对于一个还在学习外语的人来说,这必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可对于译员来说,两种语言中的字词和结构都已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短期记忆只需要处理词序和句意。

    信息有多种途径可以变成长期记忆。在意识层面,我们可以靠背诵让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比如反复默念某个重要的电话号码。反复的必要性在于,与短期记忆短暂的电活动模式不同,长期记忆基于神经元之间的新连接,而建立连接的基础是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节点),重复想要记住的事情能够刺激突触的形成。

    突触被看成是脑中真正“记住”信息的地方。和硬盘里特定的一串0和1代表某个文件一样,特定区域的一群突触代表了某段记忆,当它们被激活时,我们就有了一段“回忆”。所以,突触就是记忆的实体形式。就像我们可以从纸上的墨迹中读出具有含义的字词一样,当某个或某一群突触变得活跃时,大脑就解读出了一段记忆。通过形成新突触新建长期记忆的方式叫作“编码”,即记忆在脑中储存的过程。短期记忆并不形成新的突触,只是触发一些多功能的突触。利用复述信息的方式可以使短期记忆保持足够长时间的“活跃”,让长期记忆有时间编码。不过,“死记硬背”法并不是让我们记住事情的唯一方法,显然我们也没有用此法来记忆所有一切能记住的东西。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我们的每一段经历几乎都会以某种方式储存在长期记忆中。

    那么,如果说长期记忆把一切都记住了,那为什么我们还是免不了会忘事呢?被遗忘的长期记忆其实还在脑子里,除非外伤造成物理性损坏。不过,长期记忆要派上用场必须经过三个阶段:产生(也就是编码),有效储存,提取。一段记忆如果取不出来,就和根本不存在没差别。有些记忆容易提取,因为它们更突出,如附带强烈情绪的记忆往往很容易回忆。除了事件本身,同时回忆起来的还有当时的情绪、想法和感觉。所有一切在大脑中与特定记忆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联,意味着前面说的巩固过程为这段记忆附加了更重大的意义,添加了更多连接,让它变得更加容易提取。相反,那些没有重要连接、孤零零的记忆就没能得到充分的巩固,因而也就难以提取。没有哪段记忆是孤立形成的。有研究揭示,哪怕是在平淡无奇的场景中,获得记忆时的情境都可以成为帮助记忆提取的“触发器”。

    如此复杂难懂、前后不一、脆弱易伤的一套系统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很简单,大多数时候,它的确管用。它依然值得惊叹,其容量和适应力甚至可以让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脸红。它固有的灵活性和奇特的组织结构毕竟演化了数百万年,所以我还能苛责什么呢?人类的记忆并不完美,但已经足够好。

    (摘编自迪安·博内特《是我把你蠢哭了吗》)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期记忆之所以限量是因为它在不停地工作,源源不断的信息进进出出使得它不适宜长期储存。 B、专业译员比外语初学者能更熟练地一边听着冗长的演讲,一边把演讲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是因为短期记忆分担了很多海量记忆信息轰炸的压力。 C、无论是被记住的还是被遗忘的长期记忆,除非外伤造成物理性损坏,它们其实大部分还在脑子里,但如果取不出来,就没有太大意义。 D、长期记忆是否更加容易提取,不仅仅是与事件本身是否突出有关,还与它们发生时的情绪、想法和感觉等有关。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结尾使用反问,既引起读者对人脑记忆方式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又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内容。 B、文章第二段作者通过列举生活场景,让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大脑处理记忆时出奇又复杂的方式。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又贴近生活。 C、“有点儿像把购物清单列在卡布奇诺的奶泡上”中用“有点儿”这一表程度限制的词来修饰,形象地说明了短期记忆储存不能长久的特点,体现了语言表述的准确严谨。 D、作者多次将人脑和电脑作比较,如人脑记忆与计算机相比,它的容量和适应力还是要高,表现了作者对于人脑记忆系统的肯定态度。
    (3)、下列各项内容中,只需要短期记忆的一项是(    )
    A、回想起一天前或几小时前的事。 B、复述别人报的电话号码。 C、外出时骑自行车。 D、休息时玩拼词游戏。.
    (4)、请根据材料概括这两类记忆的不同之处。
    (5)、小李同学平时记住的知识点,一到考场就“短路”。请你根据材料内容给小李想想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热词往往能折射出某些社会现象,透露出某类社会心理。网络热词“显眼包”通常指容易引人注目的人或物,“晒幸福”通常是指把自己认为幸福的事或物发表在互联网上。

    对于这两个网络热词,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农耕是中华文明的立根之基,人与土地的连结嵌入我们文化基因深处。然而,伴随现代城市化进程而来的是乡野土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①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农事知之甚少,对“三农”也愈加隔膜,加之农业机械化生产,农耕文化面临消弭的危机。由此,乡村生活综艺,    (1)    实现在电子空间乡村生活的影像转化,力图填补现代人的想象空间,作为一种象征资源维系对乡村的时空感知和情感依托。

    从《向往的生活》里,明星们只是务农体验、帮扶助农的社会场景。到网络综艺《种地吧》在乡村综艺题材上的突破源于乡村不再是都市人视觉消费的对象,而是彰显自我的言说主体。②“耕耘”不再是文学叙事性的表达,而是一次次汗水浸透衣领的真实体验;“乡村”不再是浪漫主义的审美对象,而是由一次次具体的劳作编织的参与性事件。

    此前,乡村生活综艺的表达视角多是抽离自我的“消费”,③如今《种地吧》的变革意义在于侧重投入自我的“生产”。它的叙事基点不是    (2)    的美景美食,而是重返土地——长时间投入的土地耕作,与泥土、风雨、市场打交道,这是一场真正的沉浸式体验。作为“内娱首部劳动纪实互动真人秀”,虽然它凭借真人秀轻松的叙事方式为切口展现劳动场景,思考的却是“为什么要种地”“为什么是年轻人种地”。

    不必讳言,我们这一代离土离乡的都市青年,④对农耕体力劳动的体验几乎为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也是通病,田间劳作多是叶公好龙的想象。相较于文字理性,影像传播是零距离的。面对“种地小队”在田间地头如“变形记”般的纪实镜像,可以让都市里的孩子对躬耕劳作的辛苦有更确切的认知。

    四季更替,生长有序,获得的是土地里沉甸甸的劳动成果,输出的是不骄不躁、踏踏实实的生活哲学。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躺不平又卷不赢的精神内耗,屏幕前的观众或许可以从农村综艺    (3)    的劳动纪实里汲取积极生活的动力,重构自己的生命情感与生活秩序。

    (1)、给空白画横线处,填入适当成语。

     

    (2)、文章画波浪线句子引号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卢老师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为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

    A、 B、 C、 D、
    (3)、文中划单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请简要分析“四季更替,生长有序,获得的是土地里沉甸甸的劳动成果,输出的是不骄不躁、踏踏实实的生活哲学”这一句的表达效果。
  • 1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鼓瑟希,铿尔 B、盖亦反其本矣 C、距关,毋内诸侯 D、功施到今
  • 17、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 )
    A、俯不足以畜妻子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为过矣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 18、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树之以桑

    A、夫晋,何厌之有 B、徘徊于斗牛之间 C、百姓之不见保 D、为击破沛公军
  • 19、下列加点词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顺流而

    A、沛公霸上 B、邻之 , 君之薄也 C、西取由余于戎 D、王无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 20、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乎大国之间                      夹处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用来……的 C、冠者五六人                        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D、于寡妻                          处罚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