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插秧歌                              山中读诚斋诗

    [宋]杨万里                            [宋]王迈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四海诚斋老,千年百卷诗。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不亲门下炙 , 却恨我生迟。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嚼句有何味,班荆坐许时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大羹元淡泊 , 妙处少人知。

    [注]①诚斋:杨万里号诚斋。②亲炙:亲承教诲,指直接受到传授、教导。③班荆:出自陶渊明《饮酒》“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指朋友相遇,并坐谈心。④大羹:不加调料、原汁原味的肉汤。

    (1)、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可知农家是大小总动员,突出插秧繁忙、紧张。 B、“抛”“接”“拔”“插”真切地展现了插秧时的分工明确,井然有序,点明题目。 C、“笠是兜鍪蓑是甲”句比喻新颖,化板滞为飞动,形成一股灵动的气势,耐人回味。 D、全诗描写农民在雨中插秧的劳动情景,典雅新奇的用语使农事的轻松之感跃然纸上。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诗在描写劳作场景时运用了大量动词,不断切换画面与场景,富于变化之美。 B、杨诗与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感情基调相同,都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C、王诗颔联感叹出生过晚,对于未能成为杨万里的门生,亲承其教诲,深感遗憾。 D、王诗颈联借“班荆”的典故,表明诗人读杨万里之诗时,品赏字句,陶醉其中。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钟扬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中国古代形容社会劳动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阶段____,周而复始。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无数未知需要探索,万千新路需要勘测,“春种”具有创新开拓的关键意义。(   )很多人更喜欢急功近利,愿意____的“短平快”,愿意出现在“秋收”时刻,却惧怕做一个也许看不见收获季节的“春种”人。

    今天我们太需要钟扬精神的滋养了!习近平同志曾在《摆脱贫困》一书中阐释过“滴水穿石”的时代哲理:水滴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____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成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伟大洪流,这样的人最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最应该享受时代的荣光。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当这种精神____,我们的民族也将释放出更澎湃的创造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承前启后  饮鸩止渴  奋不顾身  蔚然成风 B、承前启后  竭泽而渔  粉身碎骨  蔚然成风 C、承上启下  饮鸩止渴  奋不顾身  风靡一时 D、承上启下  竭泽而渔  粉身碎骨  风靡一时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是,这更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B、因而,这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C、因而,这更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D、但是,这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成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伟大洪流。 B、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成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 C、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 D、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伟大洪流。
  • 3、名句默写。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描写仙府的石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用“”两句总括白天的游程。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两句描写天姥山上云烟缭绕的景象,为写仙人出场做铺垫。
    (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熊龙的叫声震响于山林的奇异境界。
  • 4、名句默写。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两句描写驾乘云彩的神仙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纷纷到来的壮美景象。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描写群仙迎接自己的盛大场面的诗句是“”。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两句描写攀登天姥山时山路崎岖,自己迷恋花石美景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的景况。
  • 5、名句默写。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登天姥山过程中看到海日升空,听到天鸡高唱的诗句是“”。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描写神仙世界无边无际、与日月交相辉映、壮丽辉煌的句子是“”。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楚辞的句法描写天姥山夜晚来临时的水天景象的诗句是“”。
  • 6、翻译句子。
    (1)、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2)、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B、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C、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D、我欲之梦吴越     因:于是
  • 8、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四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四句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相照应,作为过渡句,一个写进入梦境,一个写回到现实。 B、句中“忽”写出了对好梦不常惆怅,“恍”写出了梦幻破灭的烦恼,“长嗟”“惟”“失”写面对现实的痛苦。 C、“向来之烟霞”指诗歌开头“海客”“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 D、这四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 9、诗人梦游天姥,写看到山上的奇异景色后,又写洞天中的仙人聚会,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再到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使诗人苦闷的灵魂得到真正的解放。 B、写神仙世界的景色壮丽,人物非凡,惊心炫目,光耀夺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以神仙世界的难以久留,曲折反映了作者在京城受权贵排挤的遭遇。 D、写洞天世界日月灿烂,仙人盛会雍容和睦,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诗人一心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
  • 10、阅读下面这首小诗,续写第二节。

    山里的小诗

    鸟儿出去的时候,

    我以一片花瓣放在它嘴里

    告诉那住在谷口的女郎

    说山里的花已开了

    鸟儿回来的时候,

  • 11、默写。
    (1)、《沁园春·长沙》表现革命者青春风采的句子:
    (2)、《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
    (3)、《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这也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4)、李商隐的《无题》中借春蚕、红烛两个意象,抒发作者真挚情感的句子是:“
  • 1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和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而且把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称为千古绝唱。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勇气的警句比比皆是,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等。(   ),创造奇迹。此外,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它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地刻画自然形象表现社会美,如《沁园春·长沙》中“击长空”的鹰、“翔浅底”的鱼等。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B、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C、在漫长的岁月里,因为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吸引并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D、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吸引并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杨二嫂曾经整日坐在豆腐店里,被称为“豆腐西施”。 B、“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是辛弃疾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慨叹。 C、唐代边塞诗人中高适与岑参齐名,人称“高岑”。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警句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 B、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C、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的,就是这些警句 D、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的就是这些警句,它们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
  • 13、第二单元学习任务结束后,同学们根据学习内容,以对联的形式表达对袁降平、张秉贵、钟扬的崇敬之情,以下对联表达最为准确、得体的一组是(   )

    ①辛勤耕耘解决全球温饱  不懈探索推动国家发展(袁隆平)

    ②一谷倾心为饱千家而立命  百畦埋头凭勤己身以济国(袁隆平)

    ③区区凡夫一抓准显身手  拳拳温情千团火暖人心(张秉贵)

    ④勤勉娴熟本领过硬立服务标杆  耐心细致热情似火成岗位标兵(张秉贵)

    ⑤初心不改高原踏满足迹  使命已达拙作渗尽才思(钟扬)

    ⑥命途连结种子甘作探界先锋  情意牵系后生愿为接盘导师(钟扬)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 1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袁隆平有一句话____很广,他说,我不在家,就在实验田里。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他真的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科研上了。

    ②假疫苗不仅侵害接种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势必要以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戒来____疫苗安全。

    ③____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____,只要探索出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

    A、流传    保卫    如果    多么 B、流传    捍卫    既然    那么 C、留传    保卫    既然    多么 D、留传    捍卫    如果    那么
  • 16、请简要概括古代词的分类?
  •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毛泽东

    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高尔基

    青年人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基础,久久为功。——习近平

    请结合材料,以“青春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8、名篇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
    (2)、曹操《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
  • 19、古代诗歌阅读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②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③抗疏: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晖、翠微可谓人间美景,诗人日日观赏,沉醉在大自然中忘却了忧愁。 B、颔联紧承首联继续写景,描绘渔人泛舟水上、燕子空中翻飞的动态美景。 C、颈联运用典故,诗人借用历史上匡衡和刘向之事,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D、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将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所感结合在一起。
    (2)、请比较诗歌尾联中塑造的“同学少年”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形象有何不同?
  • 20、文言文阅读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于齐。怀王 , 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日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B、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C、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D、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质,古代派往敌国或他国做人质,质子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外交策略之一。 B、薨,是古人对死的一种讳称,《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 C、上柱国,保卫国都之官,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后引申为一种荣誉称号。 D、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乘。“千乘”,“万乘”是军事实力的象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襄王欲返回楚国,齐王阻挠并且趁机索取楚国东部五百里土地。楚襄王向慎子问计,慎子建议楚襄王割地回国,这也是无奈之下做出的暂时让步。 B、齐国派兵车五十乘,来楚国索取五百里东地。子良认为楚襄王作为国君,说话一言九鼎,割让承诺的土地是诚信,再攻打齐国体现楚国的不示弱。 C、昭常不同意楚襄王割地与秦,他认为土地广大辽阔的国家才可以称得上万乘之国;景鲤认为楚国力量过于单薄,需要借助秦国军事力量威胁齐国。 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齐王心生畏惧,最终无功而返,楚国保全东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②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