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摸底)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基础性检测试卷
- 江苏省海安、宿迁市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 , ?(2)、“。”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 , ,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投入杂交水稻的研究,“90后”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半个世纪以来,袁隆平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袁隆平表示,水稻是①____,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②____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每一次挑战,都是对初心的坚守;每一次攀登,都是对意志的考验;每一次前行,都是对目标的追赶。多年坚持下田的袁隆平,早早披上了“下田黑”,那是紫外线照射后的作品。有人感叹:袁隆平长得比农民还农民。如今,袁隆平虽已功成名就,但依然奔走在田间,为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努力。他的团队在内蒙古兴安盟1000亩盐碱地水稻基地完成试种测产。该基地pH接近9,盐度高于0.6%,属于不毛之地。现在,这里不仅长出了水稻,试种结果还远远超过; 预期。
(1)、下列语句中的引号,标示特殊含义的一项是( )A、“90后”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 B、“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 C、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D、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荣誉。(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反复 比拟 借代 B、引用 排比 比拟 C、排比 夸张 顶真 D、引用 顶真 夸张(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B、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C、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D、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攻克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3、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跟随在他(袁隆平)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甲】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乙】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撒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连裤腿都没挽,就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丙】猛然 , 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颁发 B、饥馑 C、猛然 D、屏气静神(2)、文段中的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正确的一项( )A、甲 B、乙 C、丙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今天惠临贵公司参观学习,确实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为此特向你们表示诚挚谢意。 B、你们家现在几口人?你的内人现在在哪里工作?经济情况怎么样?有需要帮助的吗? C、您老不在府上不要紧,只要您的舍亲在就行,我们此行,就是为了一瞻您的府第的风貌。 D、李文辉先生台鉴:值此先生荣获2022年生命科学大奖之际,谨致此函,以示诚挚祝贺。
-
5、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20世纪末突破了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今已经89岁的袁隆平,始终如一在求新求变的创新路上忙碌着、创造着。科学研究对于他来说,从来不是一种枯燥的学问、一种无法推卸的责任,而更像是一片美丽的天空、一片广袤的沃野。 B、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建设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以此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实现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的基础。 C、某共享汽车企业通过对用户大数据的深入分析,科学合理化地布局用车网点,并在网点服务运营上不断加码。这样不仅提升了用户便捷用车的服务水平,而且提升了车辆利用率。 D、《信,中国》这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深受饱经沧桑的中老年观众所喜爱。作为历史档案的信件,字迹或已斑驳,但只要饱含精神的力量,就能激活那些久藏心中的理想和信念。
-
7、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巴女排是世界女子排坛的一支强队,其主力队员卡里罗的发球速度往往超过100公里/小时,她的实力令很多男排选手也难以望其项背。
②雾霾,已经成为当今公害之一,但治理雾霾绝非易事,不可能一挥而就 , 在不同时期,可能需要针对不同的重点污染物进行治理。
③为了救生命垂危的病人,护士长跪地为医生举起无影灯,生动诠释了“生死时刻”医护人员的全情投入,该事件一经报道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④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资金种类繁多,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不甚了了,中介代办服务便应运而生。
⑤只要我们中国人民和衷共济 , 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⑥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这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⑤⑥ -
8、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饥馑(jǐn) 掖着(yē) 一蔸(dōu) B、稻穗(suì) 花蕊(ruǐ) 籼稻(xiān) C、分蘖(niè) 粳米(gèng) 田埂(gěng) D、扫帚(zhou) 稻菽(shū) 掠过(lüè)
-
9、默写。(1)、《归园田居》中透过“ ,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2)、《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 ”。(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 ”。
-
10、对文中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天性本来就只喜爱田园、山林。韵,这里指性格、气质。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错误地落入官场的罗网里,一离开故园就是三十年(从陶渊明初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归男,实际是十三年。诗人这里有意夸大,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倦)。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留恋原来飞翔栖息过的树林,池中的鱼思念以往自由生活过的深潭。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村南的野外开荒,我又能安守清贫回归故里。
-
11、下列对《归园田居》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尘网”,喻污浊、黑暗的官场。 B、“羁鸟”,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
1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政府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掌握着大量的数据,如何以一种可控的、可信的方法来公布数据,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B、答对了,就手舞足蹈;答错一道题,与奖金失之交臂的感觉又使他们情绪崩溃,哀鸿遍野 , 其实这样是没必要的,我们应理性对待这个活动。 C、陶渊明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直抒胸臆,讴歌瓜田李下、“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 D、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化追求。
-
13、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
14、下列划线的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1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为君故 , 沉吟至今 故:原因 B、池鱼思故渊 故:从前的 C、一去三十年 去:到、往 D、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去:过去的
-
16、下列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暧暧(ài) 迢迢(tiáo) 呦呦(yōu) B、机杼(zhù) 羁鸟(jī) 阡陌(qiān mù) C、擢升(zhuó) 吐哺(bǔ) 三匝(zhā) D、衣衿(jīnɡ) 掇取(duō) 脉脉(mò mò)
-
17、根据解释写出对应成语(1)、——憎:恨,厌恶。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态度十分鲜明。(2)、——安然:平安。恙:疾病。形容人或物平安无事,没有遭受到任何损害。(3)、——比喻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办坏了。(4)、——跋:在山上行走。涉:从水上经过。渡。翻越山岭,趟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5)、——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非常喜欢。
-
18、理解性默写。(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两语句是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三句): , ,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面对赤壁惊险壮阔的自然景象,发出了“ , ”(两句)的感慨,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5)、《念奴娇·赤壁怀古》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
-
19、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指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
(1)、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幕士给柳词和苏词选择了不同的歌者和不同的伴奏乐器,意味着他们的词有不同的艺术风格,适合于不同的审美要求和审美品味。柳词婉约,适于表达缠绵深婉之情,非女孩持红牙板不能;苏词豪放,适于表达豪放激越之情。两者交换就不协调。 B、幕士用“杨柳岸晓风残月”“大江东去”分别代表柳词和苏词,很是恰当。因为,这两句都是各自所在的词里最能反映作者艺术风格的句子。“杨柳”句反映了作者的离情别绪,“大江”句表现了长江的雄浑气势,衬托了英雄人物。 C、这两句都是经典的意象。“杨柳”句中,杨柳关乎送别,残月令人想起人间的不圆,清晨的风给人以清寒之感,使词人更加回味与情人在一起的温馨。三者在一起,构成了最能触动人的离愁的凄清画面;“大江”句则以其亘古流淌的历史感和雄浑磅礴的气势,象征着英雄壮美的人生和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D、幕士的话中含有两种风格中推崇豪放派的倾向,所以,苏轼才为之绝倒。豪放派词人在生活中也确实是具有英雄气质的人。(2)、下列对联分別对应不同的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范仲淹 ②苏轼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B、①范仲淹 ②辛弃疾 ③苏轼 ④李清照 C、①苏轼 ②辛弃疾 ③岳飞 ④李煜 D、①苏轼 ②范仲淹 ③辛弃疾 ④李煜(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而词的标题则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B、词的结构一般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一般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其中90字以内为小令。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钻。它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D、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4)、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
20、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以浩荡江水起笔,“浪淘尽”一句,则把眼前的江水与历史人物巧妙联系起来,引出怀古之意。 B、上阕描绘江水腾涌的壮阔景象,让词人不禁赞叹这大好河山,更引起他对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的向往。 C、下阕描绘了周瑜的英雄形象,写“小乔初嫁了”是为了表现周瑜生活幸福,从而衬托出词人婚姻的不幸。 D、“故国”三句,词人以自嘲的口吻叹惋自己与周瑜相比,光阴虚掷,抒发被贬谪后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