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20世纪末突破了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今已经89岁的袁隆平,始终如一在求新求变的创新路上忙碌着、创造着。科学研究对于他来说,从来不是一种枯燥的学问、一种无法推卸的责任,而更像是一片美丽的天空、一片广袤的沃野。 B、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建设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以此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实现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的基础。 C、某共享汽车企业通过对用户大数据的深入分析,科学合理化地布局用车网点,并在网点服务运营上不断加码。这样不仅提升了用户便捷用车的服务水平,而且提升了车辆利用率。 D、《信,中国》这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深受饱经沧桑的中老年观众所喜爱。作为历史档案的信件,字迹或已斑驳,但只要饱含精神的力量,就能激活那些久藏心中的理想和信念。
  • 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巴女排是世界女子排坛的一支强队,其主力队员卡里罗的发球速度往往超过100公里/小时,她的实力令很多男排选手也难以望其项背

    ②雾霾,已经成为当今公害之一,但治理雾霾绝非易事,不可能一挥而就 , 在不同时期,可能需要针对不同的重点污染物进行治理。

    ③为了救生命垂危的病人,护士长跪地为医生举起无影灯,生动诠释了“生死时刻”医护人员的全情投入,该事件一经报道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④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资金种类繁多,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不甚了了,中介代办服务便应运而生

    ⑤只要我们中国人民和衷共济 , 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⑥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这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⑤⑥
  • 4、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jǐn)  着(yē)  一(dōu) B、(suì)  花(ruǐ)  稻(xiān) C、(niè)  米(gèng)  田(gěng) D、(zhou)  稻(shū)  过(lüè)
  • 5、默写。
    (1)、《归园田居》中透过“”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2)、《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 6、对文中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天性本来就只喜爱田园、山林。韵,这里指性格、气质。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错误地落入官场的罗网里,一离开故园就是三十年(从陶渊明初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归男,实际是十三年。诗人这里有意夸大,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倦)。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留恋原来飞翔栖息过的树林,池中的鱼思念以往自由生活过的深潭。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村南的野外开荒,我又能安守清贫回归故里。
  • 7、下列对《归园田居》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尘网”,喻污浊、黑暗的官场。 B、“羁鸟”,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 8、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掌握着大量的数据,如何以一种可控的、可信的方法来公布数据,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B、答对了,就手舞足蹈;答错一道题,与奖金失之交臂的感觉又使他们情绪崩溃,哀鸿遍野 , 其实这样是没必要的,我们应理性对待这个活动。 C、陶渊明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直抒胸臆,讴歌瓜田李下、“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 D、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化追求。
  • 9、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 10、下列划线的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譬如朝露,去日 B、我有嘉宾,瑟吹笙 C、月明星稀,乌鹊 D、开荒野际,守拙归园田
  •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但为君 , 沉吟至今    故:原因 B、池鱼思渊  故:从前的 C、三十年   去:到、往 D、譬如朝露,日苦多    去:过去的
  • 12、下列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ài)  迢(tiáo)  呦(yōu) B、(zhù)  鸟(jī)  阡陌(qiān mù) C、升(zhuó)  吐(bǔ)  三(zhā) D、(jīnɡ)  取(duō)  脉脉(mò mò)
  • 13、根据解释写出对应成语
    (1)、——憎:恨,厌恶。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态度十分鲜明。
    (2)、——安然:平安。恙:疾病。形容人或物平安无事,没有遭受到任何损害。
    (3)、——比喻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办坏了。
    (4)、——跋:在山上行走。涉:从水上经过。渡。翻越山岭,趟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
    (5)、——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非常喜欢。
  • 14、理解性默写。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两语句是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三句):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面对赤壁惊险壮阔的自然景象,发出了“”(两句)的感慨,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5)、《念奴娇·赤壁怀古》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15、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指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

    (1)、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幕士给柳词和苏词选择了不同的歌者和不同的伴奏乐器,意味着他们的词有不同的艺术风格,适合于不同的审美要求和审美品味。柳词婉约,适于表达缠绵深婉之情,非女孩持红牙板不能;苏词豪放,适于表达豪放激越之情。两者交换就不协调。 B、幕士用“杨柳岸晓风残月”“大江东去”分别代表柳词和苏词,很是恰当。因为,这两句都是各自所在的词里最能反映作者艺术风格的句子。“杨柳”句反映了作者的离情别绪,“大江”句表现了长江的雄浑气势,衬托了英雄人物。 C、这两句都是经典的意象。“杨柳”句中,杨柳关乎送别,残月令人想起人间的不圆,清晨的风给人以清寒之感,使词人更加回味与情人在一起的温馨。三者在一起,构成了最能触动人的离愁的凄清画面;“大江”句则以其亘古流淌的历史感和雄浑磅礴的气势,象征着英雄壮美的人生和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D、幕士的话中含有两种风格中推崇豪放派的倾向,所以,苏轼才为之绝倒。豪放派词人在生活中也确实是具有英雄气质的人。
    (2)、下列对联分別对应不同的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范仲淹  ②苏轼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B、①范仲淹  ②辛弃疾  ③苏轼  ④李清照 C、①苏轼  ②辛弃疾  ③岳飞  ④李煜 D、①苏轼  ②范仲淹  ③辛弃疾  ④李煜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而词的标题则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B、词的结构一般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一般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其中90字以内为小令。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钻。它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D、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
    (4)、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 16、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以浩荡江水起笔,“浪淘尽”一句,则把眼前的江水与历史人物巧妙联系起来,引出怀古之意。 B、上阕描绘江水腾涌的壮阔景象,让词人不禁赞叹这大好河山,更引起他对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的向往。 C、下阕描绘了周瑜的英雄形象,写“小乔初嫁了”是为了表现周瑜生活幸福,从而衬托出词人婚姻的不幸。 D、“故国”三句,词人以自嘲的口吻叹惋自己与周瑜相比,光阴虚掷,抒发被贬谪后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 17、下列对《赤壁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起句“大江东去”出语不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气势,并且同样不事雕琢,脱口而出,显示豪放派词章的本色。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对仗工整,动静结合,既是实写眼前景色,又是摹写古战场境况;“卷起千堆雪”,形象如画,力夺千钧。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赞颂周瑜,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叙述中融入抒情。 D、全词选景择事,遣词造句固然很豪放,但结尾却透露出消极色彩。“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全然没有豪放不羁的气魄。
  • 18、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暮去朝来颜色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 19、默写。
    (1)、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两句。
    (3)、《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
  • 20、默写。
    (1)、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