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登高》理解性默写
    (1)、夔州一向以猿多著称,峡口以风大闻名,杜甫在《登高》中体现这一特色的诗句是:“。”
    (2)、“落叶”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两句描绘了落叶纷纷的壮阔秋景。
    (3)、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
    (4)、《登高》中写杜甫一生坎坷,晚年也很艰难,生活困苦,身体多病,所以只好戒酒的句子是:“。”
  • 2、《登高》理解性默写
    (1)、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2)、杜甫《登高》中抓住“猿”“鸟”等意象描写夔州秋天景色的名句是:“。”
    (3)、杜甫《登高》中,“。”两句,表现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要与命运进行抗争的精神。
  • 3、《登高》理解性默写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中对此进行直接描述的两句是:“。”
    (2)、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3)、杜甫的《登高》中,“。”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飘摇的悲凉之景,“”一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
  • 4、《归园田居(其一)》理解性默写
    (1)、《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句子是“”。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两句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3)、《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
    (4)、《归园田居(其一)》揭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的两句诗:
  • 5、《归园田居(其一)》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写鸡狗的叫声,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 6、《归园田居(其一)》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草屋屋后房前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以鸟、鱼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是“”。
  • 7、《归园田居(其一)》理解性默写
    (1)、《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
    (3)、《归园田居(其一)》中揭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
  • 8、《归园田居(其一)》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2)、《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3)、《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 9、《归园田居(其一)》理解性默写
    (1)、《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描绘的是田园风光,其诗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10、《观沧海》理解性默写
    (1)、曹操的《观沧海》,以夸张手法写银河,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宏伟的气魄和博大的胸襟的句子是:
    (2)、曹操的《观沧海》,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11、《观沧海》理解性默写
    (1)、曹操的《观沧海》,逼真地展现出秋风中,大海那波澜壮阔的气势的句子是:
    (2)、曹操的《观沧海》,动静结合,具体真实地描写了山岛与海水的景象的句子是:
    (3)、曹操的《观沧海》,以夸张手法写日月,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宏伟的气魄和博大的胸襟的句子是:
  • 12、《观沧海》理解性默写
    (1)、曹操的《观沧海》,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勃勃英姿,也流露了诗人眺望大海时兴奋而庄严的心情句子是:
    (2)、曹操的《观沧海》,描写大海全景,表现了山海动静结合,显示大海辽阔壮观的诗句是:
    (3)、曹操的《观沧海》,虽已到秋季,但岛上草木繁茂,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句子是:
  • 13、《短歌行》理解性默写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
    (2)、《短歌行》中劝说那些有才能的人赶快择主而事的诗句是:“。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的句子是:“。”
  • 14、《短歌行》理解性默写
    (1)、《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
    (2)、《短歌行》中,引用修辞表明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3)、《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表现自己想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诗句是
  • 15、《短歌行》理解性默写
    (1)、曹操《短歌行》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2)、曹操《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来表现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句子是“”。
    (3)、曹操《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礼贤下士,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16、《短歌行》理解性默写
    (1)、曹操《短歌行》中的“”被唐代立学家刘禹锡《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北则灵”这一千古名句。
    (2)、曹操《短歌行》中“”两句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
    (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 17、《短歌行》理解性默写
    (1)、曹操《短歌行》中“”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2)、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怀与抱负:《短歌行》中的“ , 天下归心”,体现了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3)、(原创题)歌曲《我们的新时代》中,歌词“天下归心相拥第一百个春天”,“天下归心”用的是曹操《短歌行》里“”的典故。
  • 18、《短歌行》理解性默写
    (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诗人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2)、曹操《短歌行》中“”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3)、曹操《短歌行》中“”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 19、《短歌行》理解性默写
    (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的彷徨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3)、曹操《短歌行》中“”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 20、《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穿着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与出行工具的诗句“”令人叹为观止。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