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复周末参加家庭劳动、如图甲所示,他用抹布向左擦拭桌面时,抹布受到桌面的挛擦力方向向 , 为了擦干净桌面上一小团“顽固”污渍,他加大了向下的压力,这是为了摩擦;如图乙所示,他用 50N的水平推力推重为300N的餐桌,没推动,此时餐桌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 2、小华一家人在端午节期间外出旅游,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他们驾车从泸州到重庆,再坐游轮游览长江三峡。他们所驾汽车的发动机是汽油机,如图是汽油机的示意图:游轮从上游到下游经过的船闸是利用了原理:当乘客下游轮后,游轮底受到水的压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在家庭实验室,小中给弟弟表演“舞动的纸屑”系列“魔术”。他用音响设备播放(黄河大合唱),看到静置于扬声器上的纸层“随歌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他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纸屑,看到纸飞向玻璃棒,这是因为玻璃棒带了而“隔空吸纸”;如图所示,他左手操住软管下,靠近纸屑,右于握住软管上方,用力甩动,软管内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 , 纸屑被吸入管内,从上端飞出,好似“天女散花”.

  • 4、现代家庭电路的智能电能表分时段计责,引导用户错峰用电。智能电能表的芯片主要用到了材料(选填“绝缘体”“半导体”或“超导体”),它的表盘如图所示,若在一段时间内指示灯闪烁了120次,则表明用电器消耗了J的电能,在使用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时,应将金属外壳 , 以有效地防止漏电蒂来的安全隐患

  • 5、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容器形状关系的过程中,同学们建立了以下模型。甲、乙、丙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而形状不同,容器中分别装有ρ且深度相同的三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密闭小瓶按如图方式放入液体中,均能漂浮。则故入小瓶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各容器内液面上升高度h>h>h B、各容器内液面上升高度h<h<h C、各容器底部受液体压力变化量ΔF>ΔF>ΔF D、各容器底部受液体压力变化量ΔF<ΔF<ΔF
  • 6、物理应用无处不在。如图甲、乙所示是拳击训练中为测量击打力大小而设计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V,R0为20Ω的定值电阻,电流表量程为0--0.6A,R为压敏电阻,其电阻值R与击打力F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甲电路测试,当击打力为1000N时,电流表的示数0.12A B、用乙电路测试,当电流表示数为0.50A时,击打力为2000N C、甲、乙两电路相比,甲电路的击打力测量范围较小 D、乙电路中可增大R0的阻值来增大击打力测量范围
  • 7、中国科技发展目新月并,对以下重大成果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白鹤滩水电站年均发电量 624亿千瓦时——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器遨游太空——探测器在太空中通过电磁波与地面站联系 C、中国空同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 D、中国夹破了“人造太阳”1亿摄氏度持续1000 秒的技术—该反应为核裂变
  • 8、如图所示为学校地理教研组新到的一个磁悬浮地球仪。底座隔空托起地球仪与下列哪个实验原理相同

    A、 B、 C、 D、
  • 9、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是科学家们关心的问题,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不再推动的秋千最终会停下来,这是因为秋千没有惯性 B、图乙:若水平面光滑,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图丙:若跳远运动员达到最高点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运动员将保持静止 D、图丁:若竖直上升的篮球达到最高点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篮球将竖直下落
  • 10、“天工”社团的同学们用宽度不同、厚度均匀的铝片自制了一个电热切割器,用来切割塑料泡沫,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通过EF、FG和GH三段铝片的电流相等 B、加在EF、FG和GH三段铝片两端的电压相等 C、EF、FG和GH三段铝片的电阻相等 D、用GH段去切割塑料泡沫,效果最好
  • 1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加速升空的火箭做的是机械运动,发射塔相对于正上升的火箭是静止的 B、图乙: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得均匀,这反映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图丙:核外电子A绕原子核B匀速转动,核外电子处于平衡状态 D、图丁:该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 12、风云雷电, 气象万千,对以下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洁白的雾是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放热凝形成的 B、钻木取火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C、风雪天行人感觉冷,是因为人体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向外放热 D、燃烧液态氢推动火箭升空,是利用液态氢比热容大的特性
  • 13、唐朝时成书的(玄贞子)记载了著名的人工彩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霓虹之状。”下列与人工彩虹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日晷计时 C、水面倒影 D、海市蜃楼
  • 1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声音是我们感知缤纷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以下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密闭玻璃罩中的空气被逐渐抽出,听到的铃声遂变小 B、图乙:用手动一端仲出桌边的塑料尺,伸出长度越长,音调越高 C、图丙:福建舰毂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丁: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 15、物理学将可定性或完量描述的属性称为物理量。以下对常见物理量估值最切合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的为35℃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的为50kg D、珠穆朗玛峰顶的大气压约为1.01x105Pa
  • 16、物理学界常用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物理量的单位,以示对科学家卓越贡献的纪念。以下与物理单位对应正确的是( )
    A、电流的单位——阿基米德—A B、力的单位——牛顿——N C、频率的单位――赫兹—一H D、动能的单位—瓦特——W
  • 17、某实践小组用正中间开孔的直尺、带挂钩的重物A、水和两个可读取液体体积的同容器等,制作了可测算液体密度的装置。使用前;需将两容器挂在直尺两端固定的挂上,如图甲,调节两端平衡螺母使直尺水平平衡,再将重物A挂在开孔处的"0g"刻度线处某次使用时,小明向左侧容器中倒入体积V=30mL的水,再向右侧容器中倒入相同体积待测液体,通过向右移动重物A,使直尺再次水平平衡(左侧容器内的液体质量等于右侧容器内的液体质量与重物A所示质量之和),如图乙。他根据相关数据,算出了该液体的密度。

       

    (1)、图甲中要使直尺水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
    (2)、小明测出的待测液体密度为g/cm3
    (3)、依照他的做法,不同的待测液体密度ρ液与重物A所示质量m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图丙中图线 符合此关系;
    (4)、对小明的某些做法进行调整,可使该装置的测量范围变为1.0-1.2g/cm3 , 且通过将重物4从“0g"移动到"10g"的过程来实现。请具体描述如何调整:。(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 18、某科技小组要设计冬季植物大棚控温系统。

        【任务与要求】当环境温度t≤20℃,加热设备开启工作:温度t≥30℃,停止工作,大棚内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

    【设计与实施]①器材有:电压为6V 的电源、定值电阻、可控加热设备、热敏电阻(阻值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甲)等。②设计的电路如图乙,加热设备是否工作由其两端的电压UAB来控制,当UAB≥4V时,加热设备开启工作,当UAB≤UB时,加热设备不工作。(不考加热设备对电路的影响)

      

    【分析与思考】

    (1)、电路中的(R1/R2)是热敏电阻;
    (2)、定值电阻的阻值为Ω
    (3)、U0=V
    (4)、长时间使用后,电源电压降低,系统控制的最高温度将
  • 19、小明和小华利用茶色玻璃板、刻度尺、白纸、两个相同的电子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甲,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玻璃板放置在纸上;
    (2)、在玻璃板前放上电子蜡烛A,闭合开关使其发光,再将电子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调整B的位置使其与A的像 , 在纸上分别记录A、B的位置;
    (3)、多次改变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在探究像到镜面距离l2与物到镜面距离l1的关系时,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4)、完成探究后,小明和小华利用左右两侧面开孔的正方体纸盒、茶色玻璃板和发光小灯制作了一个"魔盒",如图乙所示。两人都可以通过孔看到对方,但只有小明能看到魔盒中发光小灯在他正前方成的像。则纸盒中玻璃板可沿(ac/bd)方向放置,且发光小灯应贴在纸盒内(M/N)处。(注意两空对应关系,同时答对得分,写出一种做法即可)
  • 20、小明用电压为6V的电源、定值电阻R1、电压表、电流表、最大阻值为20Ω的滑动变阻器R2、开关等器材,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1)、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电路连接正确,规范操作后,闭合开关,小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为6V。中路中仅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小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电压/V

    1.5

    2.5

    3.5

    4.5

    5.5

    电流/A

    0.150

    .25

    0.35

    0.45

    0.54

    老师指出表中有一组数据是无法从实验中测得的,请你判断这组数据的实验序号是

    (4)、通过实验得出初步结论: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