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古代把女子一作的长称为“咫”,把男子一作的长称作“尺”,如图所示。词语“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长度相差大约为()
A、3μm B、3mm C、3cm D、3dm -
2、厨房不仅是加工食材的场所,也是日常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实验室”。厨房的煤气炉子上正架着一口装了水的锅,盖上锅盖,加热锅里的水。几分钟后就可以听到“咕噜咕噜”的水声从锅里传来:揭开锅盖,“一股白气”迅速冒出来。打开冰箱,上层的隔板上放有一些蔬菜,仔细观察后发现,有时蔬菜上浮着一些“小冰粒”.把蔬菜拿出冰箱一会儿后,那些“小冰粒”就会消失,只剩下蔬菜叶上的水珠。(1)、“一股白气”迅速冒出来,“白气”的形成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正如把煤气通过(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方式变成液体放进煤气罐里方便于存储运输。(2)、在揭开盖子的时候如果不小心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盘的100℃的水烫伤厉害,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选填“吸热”或“放热”)的缘故。(3)、橱柜里的樟脑丸,变得越来越小,这是因为发生了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4)、从冰箱里拿出冰棒,冰棒的表层还有一层“白霜”,这层“白霜”和蔬菜上浮着的“小冰粒”的形成是(选填“一样”成“不一样”)的。(5)、冻豆腐是举火锅必备食材,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经历了先后的物态变化过程。
-
3、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梭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1)、实验中所用的光屏应选用(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若实验过程中将光屏远离三校镜,则色带会(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2)、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如果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两束光会经过:点或b点,如图乙所示。用光测出的焦距较大。(3)、将一个紫色发光物体置于凸透镜主光轴上某位置,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物体____立、等大的实像。若在原位置换上一个红色发光物体,则该物体通过此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填字母)。A、倒立、等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4)、如图丙所示,相距很近的两束平行光A和B的间距为d,它们斜射到玻璃砖的上表面,并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若A为紫光,B为红光,则它们射出玻璃砖的光在玻璃砖下表面的距离(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D,它们射出玻璃砖的光(选填“平行”或“不平行”)。 -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逆温现象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从而导致大气层层次结构稳定,不发生上下翻滚,气象学家称之为“逆温现象”,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翠在城乡上空,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越积越多,空气污染就加重。
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最常见的是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由于地面强烈的有效辐射,贴近地面的气层很快降温,远离地面的气层受地面影响较小,降温较少,于是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随着地面有效辐射的不断继续,逆温层逐渐增厚,黎明时达到最大厚度: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升温,近地面气层受地面影响,也开始升温,于是逆温便自下而上地消失,辐射逆温层的垂直厚度可以从几十米到三四百米,其上下界温度差一般有几摄氏度。
逆温现象并非一无是处,它可以抑制沙尘桑的发生,还可应用于农作物种植。如中国新疆伊犁地区曾出现厚度为400米的逆温层,有效地提高了当地冬天的温度,增加了农作物的产盘。
(1)、从气流对飞行的影响而言,飞机在(选填“正常”或“逆温”)天气更易平稳飞行:(2)、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逆温现象是雾霾天气的帮凶,是因为较冷空气在(选填“低空”或“高空”),空气不易流动或流动较慢,造成空气中的污染物聚集:(3)、在我国冬季的白天,(选填“暗天”或“阴天”)更容易形成逆温层:(4)、南极地区也存在“逆温现象”,我国自主研制的“雪龙2号”破冰船,主要用于南极地区科考探查,它可以在极地不超过1.5米的冰层上,以3.7~5.6千米/小时的速度连续破冰前行,以“雪龙2号”破冰船为参照物,破冰船上的科学家是(填“运动”或“静止”)的:(5)、下列各图能反映黎明前后高度随气温变化图像的是(填字母)。
-
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若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下刹车制动器要的反应时间为1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来速度前进了2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后停下。求:(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会变长,如果反应时间变为原来的3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
6、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将玻璃板垂直纸面放置,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蟒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婚烛A,小心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
(1)、实验时应选用(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选填“位置”或“大小”)(2)、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选填“位置”或“大小”)(3)、实验过程中,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蜡烛B应(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4)、小明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他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上图乙的1、2、3三幅图中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5)、本实验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选填选项).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
7、小周同学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小明找到一个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然后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将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调节在。(2)、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m刻度线处,如图a所示。则人眼在图中的(选填“A”或“B")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b中的(选填“1**2**3"或“4")。(3)、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一只小飞虫飞到了凸透镜上,此时光屏上____(选填“A"、“B"或“C")。A、会有小飞虫的像 B、会出现小飞虫的影子 C、发光体的像完整且暗了一些(4)、实验过程中,如图所示,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实像,则此时光屏上所成的是像(填成像的特点)。如果将F光源向右移动一点,为了再次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与原来的像相比,此时的像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8、
(1)、如图甲所示,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为:若此刻度尺遇冷收缩且物体长度不变,则所测结果(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2)、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s;图(丙)中,温度计的读数是℃.(3)、如图1,小昕将一杯热水放在透明玻璃箱中央,将箱子密封后,对后方玻璃板B区域加热,图2是其示意图,一段时间后,后方玻璃板(选填“A”或“B")区域出现白雾,在这个区域发生了现象(填物态变化),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式是.
-
9、
(1)、如图1所示,物体AB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A'B',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2)、如图2是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入射向水面,请在图中画出。①该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②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和在水面的反射光线。
(3)、如图3所示点A处有一电灯,画出立杆BC在地面上的影子,(按要求作图) -
10、实验室里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如图丙所示是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小王同学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设计了一个简易气体温度计,如图丁所示,烧瓶里是气体,瓶塞密封不会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当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
11、月食这一难得的景象(如图甲所示),同时还伴随着月掩天王星、日月合璧、红月充等天文奇观。月食属于光的现象,能正确描述月食形成原因的是图(选填“乙”或“丙")。为了探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可以从地球上向月球发射(选填“声音”或“光”)信号,并记录它返回的时间。

-
12、小明发现夏天汽车从阴凉的地下车库开出后,车窗玻璃常会上雾,可以擦车窗玻璃的(选填“内侧”或“外侧”)除雾,雾是由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形成的,此过程(选填“放出”或“吸收”)热盘。
-
13、汽车前灯的反光罩,相当于凹面镜,它对光线有作用;汽车两侧的后视镜是(选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后视镜中越野车的像是光的形成的。
-
14、钟是我国古代的乐器,如图,敲击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则三次敲击中,敲击编钟(选填“M”、 "N"或“P"),处时发出的声音频率最高:现代电子乐器模仿古代乐器声音主要是模仿它们的。用同一示波器记录了编钟的声音信号,从图中可以看出A波形图声音的(选填“音调”或“响度”)小。

-
15、人站在竖且放置的平面镜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人靠近平面镜时,他的像变大 B、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他与像的距离变小 C、平面镜垂直纸面向里移动,他的像位置不变 D、平面镜的上端向人倾斜,他的像位置不变
-
16、(1)、埙的底部接近于圆形,估测埙的底面直径最接近( )
A、5mm B、5cm C、50cm D、50dm(2)、人用嘴吹奏埙时,手按压不同音孔可发出宫、商、角、微、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音”的声源是人嘴 B、“五音”的声源是埙壁 C、“五音”是指声音的响度 D、“五音”是指声音的音调(3)、埙在古代用陶土烧制,在烧制过程中,陶土中的水分会遂渐消失,使得陶土变得更加紧密陶土中的水分在逐渐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 B、液化 C、汽化 D、升华 -
17、起重船的工作就是将重物起吊移至指定位置。为了防止起重船吊装重物时发生倾斜,在起重船的船体两侧建造了由许多小舱室组成的水舱。起重船吊起重物后,就通过抽水机将一侧水舱里的水抽向另一侧水舱来保持起重船平衡,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小海设计了一种用力传感器感知抽水量的长方体水舱模型,其底面积为2m2 , 示意图如图丙所示,其中A是固定的力传感器,能够显示B对它的压力或拉力的大小;B是质量和体积均可忽略的细直杆,B的上端固定在A上,下端固定在物体C上:物体C是质量为20kg、高度为2m的圆柱体。水舱中装有4.2m3的水,抽水机将水抽出的过程中,力传感器示数F的大小随抽出水的体积V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X103kg/m3 , 求:
(1)、物体C 的重力:(2)、当物体C浸没时受到的浮力:(3)、物体C.的底面积:(4)、当力传感器示数为0时,剩余的水对舱底的压强。 -
18、恒温箱广泛应用于医疗、科研、化工等行业部门,图示为某恒温箱的工作原理图。S为电源开关,通过控制温控开关S1可实现“保温”“加热”两个档位间的切换。电源电压U=220V,R1、R2是电热丝,“加热”时恒温箱的电功率P加热=550W,“保温”时恒温箱的电功率P保温=110W。将恒温箱两气孔封闭,闭合开关S,S1 , 置于“加热”挡位,箱内温度从20℃升至设定的恒温温度,用时130s,该段时间内的加热效率η=80%。恒温箱内空气质量为2.6kg,箱内空气的比热容c=1.0X103J/((kg*℃)。求:
(1)、恒温箱处于“保温”档时,电路中的电流:(2)、电热丝R2的阻值;(3)、恒温箱的恒温温度。 -
19、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测量电功率的原理是。(2)、图甲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这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重新画一根正确连接的导线(连线不要交叉);(3)、改正图甲电路后,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始终为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小灯泡(选填“短路”或“断路”);(4)、排除故障后,小明通过实验绘制出小灯泡的I-U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额定功率为W:I-U图像不是直线的原因是。(5)、小明还想测量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总电压,他将电压表连接在电池两极上,如图丙所示,实验中他惊奇地发现开关闭合前后电压表的示数不同。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电源内部也有电阻,这个电阻称为电源内阻,现实中的电源可以看成一个理想电源(电压用U表示)和内阻r串联而成,如图丁所示。请完成以下相关问题。①开关闭合前的电压表示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开关闭合后的电压表示数:
②为了测量内阻r的大小,小明又设计了如图戊所示电路。已知R1=1.5Ω,R2=2Ω,当闭合开关S、S1 , 断开开关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V;当闭合开关S、S2 , 断开开关S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8V,则r=Ω:
-
20、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器材有:电源(恒为4V)、电压表(0~3V)、电流表(0~0. 6A)、电阻R(5Ω、10Ω、20Ω)、滑动变阻器(20Ω2A)、开关、导线若干。

序号
电压U/N
电流I/A
1
1.0
0.20
2
1.5
0.30
3
0.40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数据如表,其中第3次实验的电压表示数如图乙,为V。分析数据可得: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选填“正比”或“反比”)。实验中所选的电阻阻值为Ω。(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将5Ω电阻接入电路,记录电流表示数为0.3A;将电阻更换为10Ω,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V,记录电流表示数;再将电阻更换为20Ω,发现无法完成实验。从本实验可行性与安全性考虑,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范围是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