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A、教室的空间高度为4m B、中学生食指的长度为 1.6cm C、人的一次脉搏时间为10s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为8.8s
-
2、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高度均为50cm。A容器中盛有40cm深的酒精,A、B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100cm2和300cm2。ρ酒精=0.8g/cm3 , ρ水=1.0g/cm3 , 常数g取10N/kg,忽略其它次要因素。
(1)、B容器中盛有20cm深的水时,从A、B容器中分别取出质量均为m的酒精和水,剩余的酒精和水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若要满足pA<pB , 求质量m的范围。(2)、一圆柱形固体C(图中未画出),高度为hc、底面积为200cm2 , 容器B中水的深度为H,将C放入水中会沉底。求:①若H=18cm,C竖直放人B中后,水对B底部的压强p水与hc的函数关系;
②若H=15cm,C竖直放人B中后,水对B’底部的压强p水与hc的函数关系。 -
3、如图所示,一艘船从码头A出发渡河,最终达到河对岸的码头B,船沿河岸向下游移动了距离s,河宽为d。河中心水流速度最大,河岸边水流速度为0,河水的流速µ与到河岸的垂直距离x成正比,即水流速度u=kx(k为常量,)。船渡河过程中,船相对水的速度恒定不变,船头始终垂直河岸。请分析解答:
(1)、请在图中画出船过河轨迹的大概图形;(2)、求船相对于水的速度(用字母表示)。 -
4、某班同学利用如下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有三个小组用相同的凸透镜在相同物距下,测得的像距分别为25.0cm、26.0cm、26.5cm。若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造成数据差别的原因应该是。(2)、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实现;(3)、蜡烛中心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等于焦距时,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能看到烛焰的部分的正立放大的像。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A、烛焰有一定的大小,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烛焰有一定的大小,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4)、如图所示,将遮光板紧贴着凸透镜自上而下放在透镜前,直至挡住其上半部分,在该过程中光屏上所成像的变化情况是;____。A、像没有任何变化 B、亮度不变,像不完整 C、亮度变暗,像仍然完整 D、亮度变暗,像不完整(5)、将遮光板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的烛焰附近,挡住一部分烛焰,则成像情况的变化是:。 -
5、如图所示,一个圆球放在水平地面与斜面的交汇处,水平地面光滑、圆球与斜面有接触。请画出圆球的受力示意图。

-
6、如图所示,一个探空气球受到的重力为15N(包括下方吊篮的重力,但不包含吊篮里物体的重力),气球受到向上升起的力为60N,方向竖直向上,气球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f与速度v成正比,即f=kv。在气球以1m/s的速度竖直向下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将吊篮中物体的重量减少30N后,经过一段时间,气球又以2m/s的速度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则气球以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吊篮中物体的重力为N。若去掉吊篮中的所有物体,气球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m/s。

-
7、如图所示,倒置的玻璃瓶内装有水,瓶口处插着AB两根细管。若从A管向瓶内充气,水会从B管口喷出,则B管出水口处水的压强大气压强;若封住A管进气口一段时间后,B管不会有水流出,此时瓶内上方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8、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m0 , 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 按要求配制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
-
9、有一种火锅叫做“鸳鸯火锅”,如图所示,它是将同一锅隔成相等的两半,一半加的是清汤,一半加的是麻辣红油汤,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当两边的汤汁量和初温基本相等时,总是加(选填“清汤”或“麻辣红油汤”)的一边先沸腾,其主要原因是。

-
10、如图所示,漫画描述的是两逃犯驾车逃离、警车(图中中间黑色部分)在后紧追不舍的情景,逃犯车和警车的车速分别是22m/s和25m/s。若以警车为参照物,逃犯车在向(填“前”或“后”)运动、车速是m/s。

-
11、图甲所示是机械唱片机,图中黑色圆盘是刻录有声音信息的唱片,图乙是唱片机唱头与唱片局部的放大图,图中能看见唱片上记录声音信息的凹槽。唱片转动时,唱头上的唱针划过唱片上刻录有声音信息的沟槽,会振动,且它振动的情况与振动情况相同,它把这种振动传递给电子放大器,放大器推动喇叭发声,我们就听到唱片上记录的声音了。

-
12、一根原长为L0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和弹簧的伸长量∆x成正比,即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同一个弹簧,在弹性限度内k值不变)。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测得的弹簧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原长L0是10cm B、弹簧的劲度系数k是400N/m C、当弹力F=10N时,弹簧伸长了2.5cm D、当弹簧受到40N的拉力时,长度为20cm -
13、将烧杯中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每次倒入10cm3 , 然后称量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多次重复该操作后,绘制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与量筒内待测液体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的质量为80g B、待测液体的密度为1.5×103kg/m3 C、液体倒入量筒时有溅出,则测量密度会偏大 D、由图可知,m小于50g后实验就无法进行了 -
14、将橡胶软管一端放人位置较低盛有水的烧杯中,另一端与塑料瓶盖相连并密封。在空塑料瓶中倒入少许热水摇晃后倒掉并迅速盖上瓶盖拧紧,这时烧杯中的一小部分水会通过橡胶软管流人位置较高的塑料瓶内,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瓶中倒入热水摇晃后倒掉,目的是让塑料瓶内空气密度减小 B、迅速盖上瓶盖并拧紧,目的是让塑料瓶内空气的温度保持不变 C、烧杯中的水流人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中,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D、烧杯中的水流人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中,是因为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
15、爱阅读的乐乐同学了解到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形容沸腾的水“势如奔涛”。他利用图示装置对水沸腾前后的实验现象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以下正确的是
A、沸腾前,水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B、沸腾时,有大量“白气”产生,这些“白气”不是水蒸气 C、沸腾时,水中不断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D、沸腾后,拿走酒精灯,水的温度会保持不变 -
16、一名军人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需要从正在快速行驶的卡车的侧面跳下。下面的四种跳车方法中,最安全的是A、面向前跳离车落地后站立不动 B、面向前跳离车落地后尽力奔跑 C、面向后跳离车落地后站立不动 D、面向后跳离车落地后尽力奔跑
-
17、如图所示,A、B两同学用甲、乙两种方式推墙。甲中A向前推B、B向前推墙,乙中A、B两人同时向前推墙。每个人的推力大小都为F,方向都水平向右。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方式中墙受到人的推力为F B、乙方式中墙受到人的推力为2F C、甲方式中两位同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都为F D、乙方式中两位同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都为F -
18、把盛有冰块的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在烧杯中的冰块完全熔化前,试管中的冰
A、不能达到熔点,可能熔化 B、不能达到熔点,不能熔化 C、可以达到熔点,可以熔化 D、可以达到熔点,不能熔化 -
19、如图甲是塔式熔盐光热电站,它由12000面“定日镜”围绕着一座360m高的熔盐塔组成,每面镜子都能追踪太阳并把阳光反射到塔顶的吸热器上。图乙是上午某个定日镜的反射情况,在太阳下山前的一天中,该定日镜会()
A、逆时针旋转 B、顺时针旋转 C、向上移动 D、向下移动 -
20、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其盆底铸有两条铜鱼。注人半盆水,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好似“铜鱼”在戏水一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鱼洗”的把手上涂润滑油更容易做到“水花四溅” B、“水花四溅”说明“鱼洗”正在振动 C、“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慢 D、嗡嗡声响时双手是声源